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医学硕士论文 >

人嗅黏膜间充质干细胞对阿尔兹海默症模型细胞治疗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6 16:34
  目的:本研究通过冈田酸(Okadaic acid,OA)诱导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H-SY5Y)内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建立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病理机制体外细胞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嗅黏膜间充质干细胞(human Olfactory Mucosa mesenchymal stem cells,h OM-MSCs)共培养对AD细胞模型的治疗效果,为h OM-MSCs用于AD治疗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1.SH-SY5Y细胞复苏,待细胞性状良好,密度满意后进行传代培养;2.用不同浓度OA(0、10、20、30、40nmol/L)处理SH-SY5Y细胞不同时间(8h、24h)后,通过观察细胞形态、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荧光观察细胞微丝、微管结构以及免疫印迹法(WB)检测细胞内磷酸化TAU(PTAU)蛋白的含量变化来确定AD造模最适合的OA浓度及处理时间;3.鼻内镜下获取人嗅黏膜组织块,组织剪碎贴壁后进行h OM-MSCs原代培养,镜下观察,待细胞形状良好,密度满意后传代培养;4.按照摸索出的最适OA处理时间及浓度进行随机分组实验造模(对照组、造模组、...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人嗅黏膜间充质干细胞对阿尔兹海默症模型细胞治疗作用研究


不同浓度OA造模处理24h后SH-SY5Y光镜下细胞形态学改变注:A1、B1、C1、D1、E1为40倍、A2、B2、C2、D2、E2为100倍

柱形图,细胞凋亡,凋亡


人嗅黏膜间充质干细胞对阿尔兹海默症模型细胞治疗作用研究113.2不同浓度OA处理后细胞凋亡率改变不同浓度OA溶液作用于SH-SY5Y细胞后,用AnnexinV-APC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如图3所示;计数凋亡细胞占总细胞的比例,计算均值,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分析后绘制柱形图用于显示直观对比,见图4(*p<0.05,**p<0.01)。根据图3结果可知,与对照组相比,OA处理后,SH-SY5Y细胞凋亡率上升,尤其是早期凋亡(右下LR)上升尤为明显;联系表1及图4,可知,8h组造模后凋亡率在数值上有所上升,但这一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4h组中,与对照组相比,除10nmol/L浓度外,其余浓度差导致的凋亡率上升均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可得出结论,当OA浓度处于20nmol/L以上时,造模时间24h,SH-SY5Y细胞的凋亡率升高,且与OA浓度呈正相关。ABCD图3SH-SY5Y细胞凋亡率A:8h空白;B:8h40nmol/L;C:24h空白;D:24h40nmol/L

蛋白,磷酸化,印迹,细胞


硕士学位论文144.讨论AD作为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已经成为了老年痴呆症中最常见、发病率最高的类型。AD威胁了很多中老年人的生命健康,甚至近年来,其发病年龄越来越趋于年轻化,许多不足50岁的患病者屡见不鲜。AD的主要病理特点是β淀粉样蛋白(Aβ)的沉积以及神经纤维缠结(NFT)的形成。同时近年来也有更多研究结果表明,以往一直作为一个重要病理机制提出的Aβ沉积,很有可能是由于TAU蛋白的异常磷酸化而引起的Aβ在病变区域异常聚集,从而导致AD进一步的病理改变[19]。TAU是一种微管相关蛋白,主要表达于中枢神经系统[20],其主要功能是稳定微管,调节微管形态[21],同时还能促进神经营养因子、分泌蛋白等物质在轴突内运输,协助细胞之间的交换,保证细胞存活及维持细胞功能稳定[22]。在正常情况下,TAU蛋白是一种天然不折叠的蛋白,较为均匀地分布于细胞质中,并没有明显的聚集倾向。虽然现阶段关于0-8h0-24h10-8h10-24h20-8h20-24h30-8h30-24h40-8h40-24hT-TauP-Tauactin图6不同浓度OA处理后细胞内磷酸化TAU蛋白的蛋白印迹图A8hconcentrationofOA(nmol/L)P-Tau/actin0102030400.000.050.100.150.2024hwbconcentrationofOA(nmol/L)P-Tau/actin0102030400.00.10.20.3ns*****B图7P-TAU/actin灰度比值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嗅黏膜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鉴定及诱导分化的研究[J]. 葛丽特,段答,王磊,赵振宇,滕晓华,卢明.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01)
[2]人嗅黏膜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J]. 葛丽特,卓毅,段答,赵振宇,滕晓华,王磊,卢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01)



本文编号:35727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mpalunwen/35727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d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