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医学硕士论文 >

口下颌沟区域的解剖学研究及其连续软组织切片的三维可视化重建

发布时间:2017-06-05 15:10

  本文关键词:口下颌沟区域的解剖学研究及其连续软组织切片的三维可视化重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通过解剖口下颌沟区域以及获取其连续软组织切片图像,观察并研究口下颌沟区域各解剖结构的位置、特征和毗邻关系,探讨重建口下颌沟区域三维形态结构模型的方法,初步建立口下颌沟的三维可视化虚拟模型,为口下颌沟区域的形态学研究、面部除皱术式的改良等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1)用亚甲蓝溶液对成人新鲜尸头标本(共4具,其中男性3具,女性1具)的一侧面部进行面颊部脂肪室和口下颌脂肪室的注射,两蓝色脂肪室间未被着色的区域即为口下颌沟区域。(2)在另一侧面部,结合肉眼观察,选取对称标记的口下颌沟区域进行逐层解剖。观察各个解剖结构的层次、位置、特征及其毗邻关系,采用游标卡尺测量,并作文字和图象记录。(3)切取对称标记的口下颌沟区域,大小约为40.90×11.23×13.00mm。将标本脱水、石蜡包埋后行10μm薄层横断面连续软组织切片。每隔8张10μm切片保留1张,共获得10μm切片450张,再等间隔地抽取其中1/10(45张)切片行Masson染色,其余405张行HE染色。用高清数码相机对HE染色切片进行二维图像数据信息的采集,所获取的二维图像经Adobe Photoshop CC软件配准后,再运用3D-DOCTOR 4.0软件进行结构分割并最终实现口下颌沟的三维重建。结果:(1)解剖学结果:口下颌沟是一个位于降口角肌表面、从口角延伸至下颌缘的面部区域,其解剖层次由浅至深分别为:皮肤层、皮下脂肪层、肌肉层、粘膜下层和粘膜层,当其下段位于下颌骨体表面时,解剖层次分为皮肤层、皮下脂肪层、肌肉层、疏松结缔组织层和骨膜。肌肉层由浅至深可分为两层,第一层为笑肌、降口角肌和颈阔肌,第二层为降下唇肌。上述至口周围的肌肉皆交错编织于口轮匝肌。在近口角处,口下颌沟的上界由降口角肌插入皮肤的假性韧带——口下颌沟韧带构成,此韧带仅分布于口下颌沟上1/3或上1/2的区域。下颌韧带作为口下颌沟的下界位于下颌缘上1cm处,并沿下颌骨体前1/3呈线性走行,此韧带的结缔组织纤维束与颈阔肌的肌肉纤维相互交错。(2)组织学及三维可视化观察结果:组织学上的观察结果与大体解剖的结果相一致。三维重建模型再现了口下颌沟的三维立体形态结构,全方位地展现了口下颌沟区域的皮肤、皮下脂肪、口下颌沟韧带、下颌韧带、降口角肌、口轮匝肌、降下唇肌等结构的空间位置及毗邻关系,且各个解剖结构均能单独或搭配显示。此模型还可以通过任意角度的旋转、缩放、切割等模式进行观察。结论:(1)口下颌沟是面颊部脂肪室与口下颌脂肪室之间的界限,口下颌沟的上界为降口角肌插入皮肤的口下颌沟韧带,下界为下颌韧带。(2)通过大块组织标本石蜡包埋切片制作的尝试性研究,成功获取了口下颌沟区域的软组织切片。同时借助图像处理软件,在个人计算机上完成了口下颌沟区域三维可视化模型的建立。此模型具有良好的三维可视化展示特性,为口下颌沟区域的形态学特征及解剖学构造的理解提供了良好的认知平台。除此之外,它还对面下部除皱术的改良具有一定程度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口下颌沟 下颌韧带 三维重建 三维可视化 连续组织切片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322.41
【目录】:
  • 中文摘要7-9
  • 英文摘要9-12
  • 前言12-13
  • 材料和方法13-18
  • 1. 材料13-14
  • 1.1 尸头标本13
  • 1.2 解剖器械及其他工具13
  • 1.3 试剂13
  • 1.4 主要仪器13-14
  • 1.5 计算机及相关软件14
  • 2. 实验方法14-18
  • 2.1 解剖14-15
  • 2.2 组织切片的制备15-16
  • 2.3 图像采集16
  • 2.4 图像配准16-17
  • 2.5 图像分割17
  • 2.6 三维可视化模型的建立17-18
  • 结果18-26
  • 1. 解剖部分18-19
  • 1.1 口下颌沟区域的脂肪分布和解剖层次18
  • 1.2 口下颌沟区域的韧带18-19
  • 2. 二维图像数据采集及组织学观察19-22
  • 3. 三维重建及可视化模型22-26
  • 讨论26-32
  • 结论32-33
  • 参考文献33-38
  • 综述38-46
  • 参考文献44-46
  • 附录46-4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47-48
  • 致谢48-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融;张勇;张国华;;术前三维可视化虚拟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手术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3年32期

2 吴毅;张绍祥;谭立文;刘光久;;男性盆腔三维可视化模型的建立及其意义[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08年01期

3 董硕;李朋娟;严汉民;;磁源性影像三维可视化软件的实现[J];中国医学装备;2011年10期

4 谢小棉,陈思平,李树祥,李绍光,葛遗林;尺神经功能束组三维可视化研究[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4年03期

5 缪春明;沈维高;;基于人脑MRI图像的颅脑三维可视化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4期

6 秦斌杰,陈旭,庄天戈;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1年06期

7 张季;王宜杰;;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的设计[J];医学信息;2006年08期

8 杨斌,黄洪章,李晶;颅面立体结构三维可视化研究及其意义[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3年06期

9 冯前进;刘洋;陈武凡;;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的构建[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6年04期

10 艾海明;吴水才;杨春兰;高宏建;曾毅;;肝脏肿瘤三维可视化方法研究[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澎;战守义;唐定勇;;基于振动仿真平台的三维可视化[A];四川省振动工程学会2002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林卉;赵长胜;张连蓬;盛辉;;校园三维可视化与仿真[A];第十二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贾连兴;王应泉;金海;宣国民;;三维可视化作战仿真[A];2001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4 钟宝荣;侯艳;;地质数据体三维可视化中有关裁剪算法的研究[A];全国第13届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CAD/CG)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姜慧研;;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方法[A];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立体图象技术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三期)[C];2009年

6 汤晓安;陈敏;刘桂清;赵新华;耿振伟;;大规模实测数据的快速三维可视化算法[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三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1年

7 王哲;郑亚丽;;三维可视化信息技术在公路建设中的研究与应用[A];中国公路学会计算机应用学会2002年年会学术论文集[C];2002年

8 陈能;江男;施蓓琦;;城市基础地理信息三维可视化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李晓勇;许丽萍;陈晖;姜娟;;区域地层三维可视化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10 王晓敏;张雪君;李林枫;;三维可视化在远程诊断系统中的实现[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佳星;中意将共同开发月球三维可视化系统[N];科技日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侯静 通讯员 苏文慧 罗国金;三维可视化使肿瘤治疗更精准[N];科技日报;2011年

3 胡珍玲;童亭矿生产管理三维可视化应用系统通过鉴定[N];经理日报;2007年

4 戈伟;福州将建三维可视化地质信息系统[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5 胡珍玲;童亭矿三维可视应用系统通过鉴定[N];中国职工科技报;2007年

6 陈立民;镇江建成城市三维可视化快速建模与浏览系统[N];中国测绘报;2008年

7 本报通讯员 张云芳;无畏无惧勇展翅 搏击长空会有时[N];人民铁道;2012年

8 ;IMAGIS构造数字城市[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邱燕娜;打造水电设计的乐高积木[N];中国计算机报;2012年

10 邵薇/译;计算机三维可视化的新型芯片[N];北京科技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辉;典型岛礁海域生物资源修复效果监测和评价技术研究与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4年

2 黄辉;三维可视化术前规划在肝、肾癌微波消融治疗中应用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3 罗智勇;面向地质勘查的三维可视化系统研制与开发[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4 张民;三维可视化在肝癌微波消融治疗中应用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4年

5 黎华;地形与地质体三维可视化的研究与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6 朱英浩;城市三维可视化GIS的研究[D];武汉测绘科技大学;1998年

7 顾清华;复杂矿井三维可视化生产调度系统及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8 谢小棉;医学序列图象ROI分割与三维可视化方法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9 陈永华;WebGIS三维可视化的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0年

10 施松新;大规模流域三维可视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单通;基于多源信息进行地质导向的三维可视化环境的建立[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2 李文雅;基于ArcEngine的数字校园三维可视化系统开发[D];长安大学;2015年

3 王乐;基于三维可视化的路面损坏计算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4 苗星妍;海上运动点连续溢油预测及其三维可视化研究[D];集美大学;2015年

5 陈从坤;基于偏微分方程方法的头部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6 边茂松;溃坝洪水演进的三维可视化系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7 龙天;梯形钢屋架三维可视化辅助设计系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8 王永红;三维可视化输电线路在线监管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9 方兆山;三维可视化、3D打印及3D腹腔镜在肝肿瘤外科诊治中的应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10 黄晓明;500kV同塔多回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可视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口下颌沟区域的解剖学研究及其连续软组织切片的三维可视化重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40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mpalunwen/4240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9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