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淳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高脂血症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研究
本文关键词:赵淳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高脂血症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学术思想 临床经验 赵淳 高脂血症 景虎通脉方
【摘要】:1.赵淳教授的学术思想渊源概要导师赵淳教授1964年毕业于昆明医学院医疗系,1980年毕业于云南中医学院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研究班(两年制)。系统学习了中西医药理论和临床各学科知识,奠定了坚实的中西医理论和专业知识基础。50余年来导师学经典、跟名师、做临床,曾在云南省名中医许子建、李小圃、诸葛连祥、戴惠芬教授等指导下,研读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辨》、《神农本草经》等诸多中医典籍,博采众长,学以致用。导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坚持不断学习和掌握现代中医学、西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的新进展、新理论、新技术、新疗法,中西医并重,力求将二者有机结合,融会贯通,发展创新,从而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这对导师学术思想的形成、发展、成熟产生了重大影响。2.赵淳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整理与研究2.1学术思想:2.1.1“整体观念”是导师学术思想的基本观点。导师认为人体是一个复杂的、多重的、自我调节的稳态系统,要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强调其疾病的发生是由于阴阳平衡失调、五脏系统调控失常、经络调节机能平衡失常等引起,病变的发生是以自身的调控系统失常为主,重视协调阴阳和脏腑功能,治疗以调整疗法为主,通过调动机体正气对抗内外邪气,达到恢复人体正常的动态平衡的目的,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2.1.2“辨证论治”是导师中医诊治疾病的重要思路和方法、“治病求本”是导师诊治疾病的基本准则。导师指出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体现,是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导师指出在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中,必须要探求疾病的根本原因,从而采取针对疾病根本原因确定正确的治本方法。掌握标本转化的规律,始终抓住疾病的主要矛盾,才能做到治病求本。2.1.3导师善于运用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医学实践。导师指出“治未病”包含两种意义:一是防病于未然,强调摄生,预防疾病的发生;二是既病之后防其传变,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演变。2.1.4“病证结合”是导师中西医结合诊治疾病方法论的核心。导师指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主要是指将中医辨证、西医辨病、病证结合的方法。导师在临证时注重运用中西医两法收集临床资料,作好“双重诊断”,诊断常先辨病后辨证,并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这样不仅有利于扩大思路,为患者提供优化治疗方案,而且对于把握病情变化和转归,判断预后都十分有益。2.1.5与时俱进,遵古而不泥古,继承发扬创新是导师学术思想的鲜明特征。导师强调既要发扬中医学中的辩证思想,又要与时俱进、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既要借鉴古代医学的经验,又要积极吸收利用现代科学、哲学等的最新成果,应用其先进的思想、方法,使科学思维、理念、方法与中医学相结合,创造出现代中医学的新思维、新理论、新方法。导师多年来特别重视开展中西医结合救治急危重症优化诊疗方案和治疗关键环节的研究,突出中医特色和优势,提出了“急症多痰、痰病多急”,“新病亦可入络”,“瘀分轻重缓急”,“辨证识瘀”,“菌/毒/炎/脏”并治等学术新观点。2.2临床经验:2.2.1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症(AS)的经验赵淳教授指出,AS是一种慢性、进展性、全程炎症、急性突变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随着AS研究进展及认识的转变,革新了冠心病的防治策略,国外学者提出了“从易损斑块到易损患者”的新概念,赵淳教授认为这种思路的转变与传统中医学提倡的整体观念、因人治宜及防重于治的思想相吻合。导师指出正虚、痰瘀互结是AS的主要病因病机,毒邪为患在AS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提出“通补结合”治疗原则和方法,主张“通”以豁痰软坚、通腑降浊、化瘀通络为治法;“补”以健脾益气、补益肝肾为治法。强调发挥中医药多环节、多靶点整体调节的优势和西药靶向治疗的特点相结合,应重视对易损患者坚持长期全面综合治疗。赵淳教授临症常将AS辨证为脾虚痰阻、气滞血瘀、痰瘀阻滞、湿毒内盛、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等进行论治,导师强调上述证型常相互兼夹,辨治时应注意兼顾。笔者体会到对AS的干预已从治疗危险因素的传统治疗模式到阻止或逆转斑块进展,治疗“动脉”而不仅是“危险因素”管理模式的转变,即危险因素干预+血管(干预)管理,特别是对易损患者的保护(血液保护、血管保护、心脑保护),中医药对于易损患者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这是防治AS的新理念。2.2.2防治高血压病的经验导师指出,本病可归属于中医学头痛或眩晕范畴。病因常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内伤虚损等有关。肝肾阴阳失调,心脑肾等脏器受损为其发病关键,病理因素有风、火、痰、瘀、虚。其病性多为下虚上实,虚实夹杂。肝肾不足为下虚,肝阳上亢,风火、风痰上扰为上实。由于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病理环节十分复杂,仅对患者单纯降压治疗难以取得理想效果,只有采取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措施(包括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等)对患者进行整体调节才能提高本病的控制率,获得满意疗效。高血压1级,低危与中危患者应认真改变生活方式,并按中医辨证论治,大多数患者即可达到治疗目标;高血压2、3级,高危与很高危患者须立即开始对高血压及并存的危险因素和临床情况进行药物治疗,以达到治疗目标。要充分发挥中西医药各自的优势,做到优势互补,制定和完善中西医结合优化诊治方案,实施个体化治疗并持之以恒。导师对本病的辨证分为肝阳上亢、痰浊中阻、肝肾亏虚、气血亏虚、痰瘀阻络五个证型,各证型可单独出现,亦可相互并见,须详察病情,辨证治疗。笔者体会到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有独特的优势,体现出多系统多环节整体调节的特点,辨治时除灵活运用中药煎剂外可选用对证的现代中药制剂,以加强降压和防治靶器官损害、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2.2.3救治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经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指急性严重感染及一些非感染因素诱发全身炎性反应综合症(SIRS),24小时后导致机体同时或相继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功能可逆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导师指出,MODS可在中医学“脏竭症”范畴认识,脏竭症是指多脏腑合病或并病,表现多种危重证候,多个脏腑精气衰竭(脱证、肺衰、关格、血证、心衰、神昏等)。本病的形成,多是由于素体正气亏虚,脏腑功能失调,阴阳气血失衡,复因外感邪毒、严重创伤、大手术等使热、毒、瘀、湿等内犯机体,正虚邪实,正不胜邪,气机逆乱,两个或两个以上脏真脏器严重受损,阴阳欲离欲决而发病。可概括为正虚毒损,络脉瘀滞,气机逆乱,脏腑功能衰竭。西医学认为MODS发生的主要机制是内毒素诱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SIRS/CARS(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失衡、免疫抑制、血管内皮损伤、微循环障碍、凝血和纤溶系统失衡、组织器官受损尤其是肠屏障功能受损等病理生理环节是脓毒症发生、发展,加重导致MODS的关键。导师强调MODS的中医病机总属“正虚邪实”,总治则是“扶正”和“祛邪”并举,辨证论治分为实证与虚证。实证包括热毒炽盛证(如痰热壅肺证、肝胆湿热证、阳明腑实证)、热入营血证、气血两燔证、气滞血瘀证等;虚证包括心肺脾肾俱虚证、气阴耗伤证、阳气暴脱证、阴厥阳脱证等。MODS最突出的是有各器官受损的危重变证表现如:脱证(休克)、肺衰[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关格(急性肾功能障碍)、肠痹(急性胃肠功能障碍)、血证(凝血功能障碍)、心衰(急性心衰)、神昏(急性肝、脑功能障碍)等,导师强调须及时针对各脏器功能受损或衰竭辨病辨证论治。由于MODS病情危重,应采取中西医结合综合防治措施,从而提高MODS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笔者体会到中医药对MODS的救治独具特色,优势显著,应重视在MODS抢救全过程中正确应用。运用中医学的“整体观念”、“辩证论治”、“治未病”思想认识MODS,能丰富诊治策略、思路和方法。MODS的中医基本辨证体系是以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为主,具有六经相传、卫气营血相传的传变规律和脏腑辨证规律。导师提出的“菌/毒/炎/脏并治”新理论、新疗法是以抗生素杀菌抑菌,以清热解毒、化瘀通络、通腑泄热治法及方药清除、中和、降解毒素,调整炎性介质,修复血管内皮损伤,恢复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动态平衡;以调畅气血、益气救阴、回阳固脱治法及方药恢复机体免疫功能,保护重要器官。此新疗法应作为防治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MODS的重要方法,并贯穿始终,全病程应用。2.2.4赵淳教授经验方研究导师稽古征今,自创多首经验方,组方独特,用于相应的病证,疗效显著,对这些方剂进行整理研究,可以使笔者更深刻地理解导师的学术思想和经验及用药规律。景虎通脉方组成:红景天、虎杖、三七粉、水蛭粉、茯苓、白首乌。功效:活血化瘀,益气通脉,解毒豁痰。主治:用于防治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冠心病,肥胖,动脉粥样硬化症等之痰瘀阻滞证。定眩平压方组成:天麻、钩藤、葛根、黄芩、茯苓、菊花、石决明、杜仲、桑寄生、白术、半夏、川牛膝、荷顶、丹参、甘草。功效:平肝潜阳,滋养肝肾,活血化痰。主治:用于治疗肝阳上亢,症见:头痛头胀,耳鸣目眩,少寐多梦;或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红,脉弦数。现用于治疗高血压病、脑卒中、梅尼埃病等的眩晕、头痛。真龙定心方组成:生龙骨、生牡蛎、紫石英、甘松、太子参、麦冬、丹参、炒酸枣仁、柏子仁、炙远志、炙甘草。功效:益气养阴,宁心安神,定悸复脉。主治:用于治疗气阴耗伤证,有心悸不宁,失眠多梦,胸闷气短,烦躁不安,自汗等表现者。3.赵淳教授景虎通脉方治疗高脂血症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景虎通脉方治疗高脂血症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本课题将60例高脂血症痰瘀互结证患者通过数字随机方法分为试验组(景虎通脉方组)与对照组(血脂康胶囊组),每组30例患者,观察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情况及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临床观察结束后,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试验组调节血脂有效率是86.67%,而对照组有效率是83.33%,说明景虎通脉方可降低血清TC、LDL-C、TG及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同时还可升高HDL-C,两组调节血脂效果相当,两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对比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都明显减少,通过软件分析组内的统计学比较及组间统计学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同时显示中医证候积分差值试验组大于对照组。实验组的中医临床症候改善有效率是90.00%,对照组是80.00%,实验结果表明两组均能改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且赵淳教授景虎通脉方改善中医证候病情较显著,疗效明显高于血脂康胶囊组,且结果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临床观察景虎通脉方以健脾化痰,活血化瘀通络为法能对血脂异常患者的血脂进行有效调节,降低AI,该经验方治疗高脂血症痰瘀互结证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学术思想 临床经验 赵淳 高脂血症 景虎通脉方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中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249;R259
【目录】:
- 中文摘要5-11
- 英文摘要11-18
- ~.略词英汉对照18-19
- 第一部分 赵淳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整理与研究19-50
- 学术思想渊源概要19-21
- 学术思想整理研究21-27
- “整体观念”是导师学术思想的基本观点21-22
- “辨证论治”是导师中医诊治疾病的重要思路和方法、“治病求本”是导师诊治疾病的基本准则22-23
- 导师善于运用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医学实践23-25
- “病证结合”是导师中西医结合诊治疾病方法论的核心25-26
- 与时俱进,遵古而不泥古,继承发扬创新是导师学术思想的鲜明特征26-27
- 临床经验整理研究27-48
- 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症的经验27-31
- 防治高血压病的经验31-36
- 救治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经验36-44
- 赵淳教授经验方的整理研究44-48
- 参考文献48-50
- 第二部分 赵淳教授景虎通脉方治疗高脂血症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研究50-64
- 前言50-51
- 临床资料与材料51-55
- 病例来源51
- 诊断标准51-52
- 病例纳入、排除及剔除标准52-53
- 临床资料53-55
- 研究方法55-57
- 研究结果57-59
- 讨论59-62
- 结论62
- 参考文献62-64
- 文献综述64-74
- 中医学对高脂血症的认识64-68
- 现代医学对高脂血症的认识68-72
- 参考文献72-74
- 小结74-76
- 致谢76-77
- 个人简历77-81
- 附:病例观察表81-9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明玉;;试论痰瘀互结证治[J];时珍国医国药;2006年02期
2 张晗;康立源;张伯礼;;心脑血管疾病痰瘀互结证述析[J];天津中医药;2009年02期
3 杜蕊;张哲;陈民;张会永;刘丽星;陈智慧;杨关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自评量表条目筛选方法学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年06期
4 王雪梅;杨梅;鲁法庭;;基于数据挖掘明清时期痰瘀互结证用药特点文献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5 黄爽明;彭德攀;;痰瘀互结证的辨治探讨[J];湖南中医杂志;2014年08期
6 张会永;张哲;杜蕊;陈智慧;刘丽星;裴宇鹏;王夏云;杨永菊;杨关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自评量表理论模型构建方法与思路[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年08期
7 任建勋;刘建勋;林成仁;徐立;苗阳;王敏;;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临床生化指标研究[J];中医杂志;2012年08期
8 王雪梅;杨梅;林丽;;基于因子分析对明清时期痰瘀互结证辨证依据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年08期
9 高杉;张敏;李琳;李苒;于春泉;;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动物模型的建立及机制探讨[J];天津中医药;2013年12期
10 雷忠义;于小勇;刘超峰;范虹;武雪萍;雷鹏;;冠心病痰瘀互结证与痰瘀毒互结证探析[J];陕西中医;2013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雷忠义;刘超峰;汤臣康;刘剑峰;苏亚秦;许青媛;李式;;胸痹痰瘀互结证型与应用舒心片治疗的临床研究[A];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会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2 陶翠玲;李延;赵艳波;;慢性病毒性肝病中医痰瘀互结证及其与肝纤维化关系的临床研究探讨[A];2002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3 韩学杰;刘颖;;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与血管超声的临床相关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第十次全国中医心病学术年会暨吉林省中医药学会心病第二次学术会议论文精选[C];2008年
4 韩学杰;刘颖;;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与血管超声的临床相关研究[A];2008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中医内科学科建设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杨关林;张哲;张会永;陈智慧;王洋;王夏云;徐丹;邱倩;刘光影;于长禾;王凤荣;李国信;邓悦;刘淑荣;姚福梅;刘国庆;侯立军;李晓东;张家军;刘新桥;;“健脾祛痰、活血化瘀”法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多中心、三盲、区组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A];第七届中医/中西医结合循证医学方法研讨会会议材料[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欣志;痰瘀互结证冠心病模型的病理机制及方证相应基础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8年
2 潘奎静(Pan,kuei-Ching);化痰活血消瘿方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3 袁东超;心脑合症证候分布规律与和血通脉颗粒治疗心脑合病痰瘀互结证疗效评价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伟明;基于有效中药的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网络生物学基础探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5年
2 陈雪娇;通过量表的比较研究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优势[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于京芳;马黛茶改善NAFLD痰瘀互结证相关指标的自身前后对照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李帅;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诊断量表的研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曾洁;H型高血压痰瘀互结证危险因素和Hcy分级的临床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6年
6 普勇斌;赵淳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高脂血症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研究[D];云南中医学院;2015年
7 杜鹃;综合评价方法在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疗效评价中的应用[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刘丽星;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自评量表研制与考评[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王青;明清时期痰瘀互结证的证素特征及治疗规律研究[D];云南中医学院;2012年
10 袁东超;基于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心脑合病痰瘀互结证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278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mpalunwen/527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