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医学硕士论文 >

新型纤维式固相微萃取材料在气体挥发性代谢物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7-07-16 09:14

  本文关键词:新型纤维式固相微萃取材料在气体挥发性代谢物中的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固相微萃取 多孔阳极氧化铝 氟化石墨/聚苯胺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呼出气体 细胞培养 挥发性有机物


【摘要】:肺癌是全世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提高其早期诊断率是延长患者生命的关键。气体测试由于其非侵入性、快速、简便和低成本的优势逐渐成为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诊断方法。但是无论是人体呼出气体,还是体外培养肺癌细胞顶空气体中,都具有目标物含量低、样品基质复杂以及气体样本易流动易挥发的特点,因此需要寻求一种合适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对目标物进行浓缩富集以提高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固相微萃取作为一项新颖的样品前处理与富集技术,由于其快速、方便、简单、无溶剂、与检测仪器匹配性好的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本实验根据目标物的特点以及实际样品的需要,选择纤维式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法联用,测定人体呼出气体以及体外培养肺癌细胞顶空气体中挥发性有机小分子。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两步阳极氧化法合成了高度有序的纳米多孔阳极氧化铝涂层(NPAA),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低成本和高灵敏度的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SPME-GC/MS)。本实验对材料的形态、萃取选择性以及耐用性做了详细的考察,并对影响萃取和解析性能的参数进行了优化。在最优条件下,考察了方法的线性、检出限、回收率和精密度。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7-3.4 ng L-1,单根纤维的相对标准偏差范围在1.8%-14.8%之间,不同根纤维之间的相对标准偏差范围在2.2%-14.1%之间,方法回收率在89%-114%之间。应用内标法测定肺癌患者和正常人呼吸气体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并对测定结果进行T-test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2.通过电沉积技术在不锈钢丝上合成氟化石墨/聚苯胺(FG/PAIN)纤维涂层材料。基于该材料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低成本和高灵敏度的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SPME-GC/MS),并将其用于人体呼吸气体和肺癌细胞顶空气体以及培养基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分析。本实验对材料的形态、热稳定性以及使用寿命做了详细的考察,并对影响萃取和解析性能的参数进行了优化。在最优的条件下,考察了方法的线性、检出限、回收率和精密度。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4-1.6 ng L-1,单根纤维的相对标准偏差范围在1.1%-19.8%之间,不同批次纤维之间的相对标准偏差范围在4.5%-19.0%之间,方法回收率在81%-115%之间。应用外标法测定人体呼吸气体和肺癌细胞顶空气体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复杂生物基质中挥发性代谢小分子的研究。
【关键词】:固相微萃取 多孔阳极氧化铝 氟化石墨/聚苯胺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呼出气体 细胞培养 挥发性有机物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4.2;O657.63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2
  • 第一章 绪论12-32
  • 1.1 肺癌及其诊断学研究12-13
  • 1.1.1 肺癌早期诊断以及呼吸测试发展12-13
  • 1.1.2 肺癌代谢小分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来源13
  • 1.1.3 肺癌代谢小分子标志物的发展13
  • 1.2 体外培养肺癌细胞及其代谢物研究进展13-14
  • 1.3 气体的样品前处理技术14-21
  • 1.3.1 传统的样品前处理技术15-16
  • 1.3.2 新型的气体样品前处理技术16-21
  • 1.4 气体样品的分析检测技术21-23
  • 1.4.1 气相色谱法21
  • 1.4.2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21-22
  • 1.4.3 离子迁移谱22
  • 1.4.4 质子转移反应质谱22
  • 1.4.5 电子鼻22-23
  • 1.4.6 比色传感器23
  • 1.4.7 犬类嗅觉检测23
  • 1.5 选题思想23-25
  • 参考文献25-32
  • 第二章 新型纳米多孔阳极氧化铝涂层用于人体呼吸气体中代谢小分子的吸附测定32-52
  • 2.1 引言32-33
  • 2.2 实验部分33-36
  • 2.2.1 药品与试剂33-34
  • 2.2.2 实验装置34
  • 2.2.3 标准溶液的配置34-35
  • 2.2.4 标准气体的配置35
  • 2.2.5 样品的采集35
  • 2.2.6 纳米多孔阳极氧化铝涂层的制备35
  • 2.2.7 固相微萃取的萃取-解析过程35-36
  • 2.3 结果和讨论36-47
  • 2.3.1 材料的性能考察36-40
  • 2.3.2 固相微萃取过程的优化40-43
  • 2.3.3 分析方法的评价43-45
  • 2.3.4 不同实验方法的比对45-46
  • 2.3.5 实际样品分析46-47
  • 2.4 结论47-48
  • 参考文献48-52
  • 第三章 新型的氟化石墨/聚苯胺固相微萃取涂层用于测定挥发性代谢小分子52-66
  • 3.1 引言52-53
  • 3.2 实验部分53-56
  • 3.2.1 药品与试剂53-54
  • 3.2.2 实验装置54
  • 3.2.3 标准溶液的配置54-55
  • 3.2.4 标准气体的配置55
  • 3.2.5 人体呼出气体样品的采集55
  • 3.2.6 肺癌细胞代谢气体样品的采集55
  • 3.2.7 氟化石墨/聚苯胺涂层的制备55
  • 3.2.8 固相微萃取的萃取-解析过程55-56
  • 3.3 结果和讨论56-65
  • 3.3.1 材料的性能考察56-58
  • 3.3.2 固相微萃取过程的优化58-61
  • 3.3.3 分析方法的评价61-63
  • 3.3.4 实际样品分祈63-65
  • 3.4 结论65-66
  • 参考文献66-69
  • 附录69-70
  • 致谢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涛,林红岩,于翠艳,张湘义;纳米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剥铝剂的研究[J];表面技术;2005年01期

2 陈新华;多孔阳极氧化铝研究综述[J];许昌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常晓仆;李淑英;;多孔阳极氧化铝膜在分离方面的研究进展[J];四川化工;2006年02期

4 牛新书;陈建军;刘山虎;蒋凯;;多孔阳极氧化铝膜的制备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7年04期

5 尚杰;唐艳艳;刘丽来;张鹏翔;;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的影响因素[J];膜科学与技术;2008年05期

6 程竟然;;多孔阳极氧化铝的制备及其形成机理概述[J];经营管理者;2009年21期

7 曹昌盛;邢萍;孟锦宏;孙杰;曹晓晖;;多孔阳极氧化铝膜的制备及应用研究[J];中国有色金属;2011年20期

8 ;多孔阳极氧化铝膜板[J];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2012年07期

9 梁钜松;刘亚;叶能;徐勇勇;;多孔阳极氧化铝形成机理新解释[J];科技视界;2014年16期

10 叶蓓蓉;王成;;多孔阳极氧化铝制备工艺的研究[J];浙江化工;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迪;李淑英;;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的动力学研究及发展趋势[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6)[C];2007年

2 孟锦宏;刘宇;曹昌盛;孙杰;曹晓晖;;多孔阳极氧化铝膜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4分册)[C];2010年

3 郑国渠;董虹星;干学宏;曹华珍;;多孔阳极氧化铝膜孔阻挡层去除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首届青年表面工程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屈叶青;张平;曾鸿燕;;多孔阳极氧化铝膜制备新工艺[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6年

5 郑国渠;董虹星;干学宏;曹华珍;;多孔阳极氧化铝膜孔阻挡层去除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杨培霞;安茂忠;郑铁帅;;在硫酸-草酸混酸电解液中多孔阳极氧化铝膜的形成过程研究(英文)[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上集)[C];2005年

7 李燕;王成伟;徐洮;刘维民;;铜/多孔阳极氧化铝纳米有序阵列复合体系的光吸收特性[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04年

8 杨培霞;安茂忠;;预处理工艺对制备多孔阳极氧化铝膜的影响[A];2005年上海市电镀与表面精饰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胡永明;顾豪爽;郑凯泓;陈侃松;;多孔阳极氧化铝膜的结构修饰研究[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04年

10 王建;李燕;王成伟;孙小伟;徐洮;刘维民;;阳极电压对多孔阳极氧化铝薄膜光学常数的影响[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廖进福;多孔阳极氧化铝的“逆向工程”—刻蚀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马迪;多孔阳极氧化铝膜的电化学表征及动力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梁坤;多孔阳极氧化铝膜内交流电沉积金属粒子的历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4 丁古巧;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的制备、表征以及在半导体纳米结构材料制备中的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兰芳;多孔阳极氧化铝膜的光学性质及其在纳米材料制备中的应用[D];山西师范大学;2016年

2 刘玉昆;负载无机活性粒子的多孔阳极氧化铝薄膜制备及生物学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17年

3 张国娟;新型纤维式固相微萃取材料在气体挥发性代谢物中的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4 杜娟;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法制备纳米线阵列[D];暨南大学;2011年

5 马迪;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与镍纳米线组装体系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6 孙传民;大孔自组装多孔阳极氧化铝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7 李展望;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的制备及结构表征[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韩晓宇;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的制备表征及特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9 石田;模板法制备多孔阳极氧化铝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电极及其电化学性质和电催化性质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袁淑娟;多孔阳极氧化铝镶嵌复合材料的光学性质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5479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mpalunwen/5479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1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