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物狂犬病流行病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0 19:12
本文关键词:中国动物狂犬病流行病学研究
【摘要】:狂犬病(Rabies)是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 RABV)引起的所有温血动物都易感的一种高致死性传染病,一旦发病100%死亡。我国作为狂犬病高发国家,每年狂犬病发病和死亡的人数居于世界第二位,仅次于印度。尽管我国在狂犬病防控方面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是近年来新报告狂犬病的县市数量大幅增加,民众对狂犬病的紧张情绪急剧上升,甚至谈犬色变,造成了严重的社会恐慌。由于我国在狂犬病研究方面基础薄弱,对动物狂犬病从未进行过连续的、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等原因,直接导致了缺乏完整的动物狂犬病流行病学资料,不清楚狂犬病在我国的流行病学本底,使该疫病的防制工作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自2004年起,笔者所在实验室在我国17个省市自治区开展了连续性、系统性的大规模动物狂犬病监测工作,笔者自2010年起参与此项研究。1.我国动物狂犬病流行病学监测。根据监测性质的不同将采集的样品分为两类: (1)随机采集犬脑组织和唾液拭子样品:采集自发生狂犬病疫情后安全扑杀的疫区犬、屠宰犬以及农村外表健康犬的脑组织或唾液拭子样品,其中脑组织9454份,唾液拭子10044份。(2)临床疑似狂犬病动物脑组织样品:主要是疑似狂犬病发病动物脑组织共计130份,动物种类包括犬、牛、羊、猪、骆驼、貉、野生狐狸等。本研究使用荧光抗体实验(FAT)、反转录套式PCR方法(RT-nPCR)和一步法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各地采集和送检的19628份动物脑组织和唾液拭子样品进行狂犬病病毒的检测。2004~2014年临床出现疑似狂犬病症状的动物脑组织样品130份,其中RABV阳性样品100份,阳性率为76.92%(CI 68.7~83.9%)。动物感染谱分析结果表明,发病犬仍是我国大部分地区狂犬病的主要传播来源,而新疆和内蒙古等边境地区,野生狐狸是狂犬病的重要传播来源,暴露的动物主要为牛、羊和骆驼等家畜。在狂犬病高发和重点省份,随机采集犬脑组织样品9454份,其中狂犬病病毒阳性样品31份,RABV携带率为0.33%(C10.2~0.5%)。各省动物狂犬病阳性率与近年来人狂犬病死亡数呈正相关。比较两种监测方法,发现与随机采样相比,监测临床出现疑似狂犬病症状动物,不仅能够获得更多有效的背景信息,更易溯源,而且能够大幅度降低检测成本,提高监测效率。有文献表明部分人狂犬病疫情是被携带RABV的外表健康犬舔舐、咬伤所致,我国动物狂犬病监测方案中一直将犬唾液拭子列为监测项目,为评估监测犬唾液拭子样品的有效性,本研究采集并检测农村外表健康犬唾液拭子样品10044份,其中阳性样品21份,阳性率为0.21%(C10.1~0.3%)。唾液排毒具有间歇性,犬群体的唾液RABV检测结果不能真实反映该群体狂犬病毒感染情况,以犬唾液拭子阳性率反映犬群中RABV携带状态并不科学。2.狂犬病病毒流行毒株系统进化分析本研究利用RT-PCR方法对实验室分离的毒株进行N和G基因序列测定,对我国RABV流行毒株与周边国家毒株的N基因系统发生分析,对不同进化群G蛋白重要氨基酸位点进行比较,分析近年来我国RABV毒株进化特征。对本研究分离53株毒株和我国已发表毒株的进行N基因系统发生分析,将我国流行毒株分为4个进化群,即亚洲1群、亚洲2群、北极相关群和世界群。亚洲1群分布最广,在我国中部和东南部的22个省份流行;亚洲2群在我国东南12个省市流行;北极相关群主要在内蒙古传播流行;世界群毒株在我国散在分布,其分支世界群草原型毒株主要在新疆和内蒙流行。4个进化群毒株在地理分布上有一定重叠。将本研究获得的45条RABV街毒株G基因进行系统发生分析,将毒株分为4个进化群,各群的划分与基于N基因序列的划分基本一致。比较G蛋白氨基酸序列发现,亚洲1群和亚洲2群的代表株均在VI抗原位点发生R→H的替换,所有毒株在决定病毒毒力的重要基因位点(G蛋白抗原位点Ⅲ的333位)未见改变。除亚洲1群代表株在与p75NTR受体的结合位点处(318~35: aa)发生V→(332aa)的替换,其他群毒株在与组织嗜性有关的区域未见氨基酸替换。RABV流行株在环境压力选择下保持稳定,不同进化群特异性氨基酸替换可能是RABV区域性进化的结果。3.论文创新点(1)在我国开展大规模动物狂犬病流行病学监测,监测地域涵盖之广、采集样品种类、数量之多,尚属首次。明确了我国动物狂犬病流行病学本底,掌握了各地区狂犬病流行特点。(2)首次发现以往在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等国野生狐狸和狼中流行的世界群草原型RABV,已经在我国新疆和内蒙地区传播流行,且在新疆和内蒙古形成了各自独立的传播圈。(3)首次发现以往在貉群中传播的北极相关群RABV已在犬群中传播流行。(4)国家农业部根据本研究结果,修改了国家年度动物狂犬病监测计划,将监测工作的重点从监测外表健康动物转至监测临床疑似动物。
【关键词】:动物狂犬病 流行病学监测 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855.3
【目录】:
- 英文缩写词表4-5
- 中文摘要5-8
- Abstract8-10
- 前言10-12
- 第一篇 研究内容12-64
- 第一章 我国动物狂犬病流行病学监测12-35
- 1 材料与方法12-18
- 1.1 材料12-14
- 1.2 方法14-18
- 2 结果18-27
- 2.1 FAT方法、荧光定量RT-PCR方法、套式RT-PCR方法检测结果及判定18-20
- 2.2 动物狂犬病流行病学监测结果20-22
- 2.3 临床疑似狂犬病动物的实验室确诊22-25
- 2.4 犬唾液拭子样品监测结果25-27
- 3 讨论27-34
- 3.1 我国动物狂犬病流行特征27-28
- 3.2 外表健康犬携带RABV情况分析28-30
- 3.3 监测犬唾液拭子样品有效性分析30-31
- 3.4 动物狂犬病的监测策略分析31-32
- 3.5 我国控制狂犬病任重道远32-34
- 4 小结34-35
- 第二章 狂犬病病毒流行毒株系统进化分析35-63
- 1 材料与方法35-43
- 1.1 材料35-36
- 1.2 方法36-43
- 2 结果43-57
- 2.1 N基因系统发生分析43-50
- 2.2 G基因系统发生分析50-57
- 3 讨论57-62
- 3.1 我国RABV毒株的遗传演化分析57-58
- 3.2 草原型狂犬病疫情分析58-60
- 3.3 北极相关群狂犬病疫情分析60-62
- 4 小结62-63
- 结论63-64
- 第二篇 文献综述64-78
- 1 狂犬病病毒的结构65-66
- 2 全球狂犬病流行特征66-69
- 2.1 亚洲狂犬病流行情况66
- 2.2 非洲狂犬病流行情况66-67
- 2.3 北美狂犬病流行情况67-68
- 2.4 中美和南美狂犬病流行情况68
- 2.5 欧洲狂犬病流行情况68-69
- 3 RABV分子流行病学研究69-74
- 3.1 陆生动物RABV分子流行病学研究69-72
- 3.2 蝙蝠RABV分子流行病学研究72-74
- 4 亚洲主要国家狂犬病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74-76
- 5 我国狂犬病的防控76-78
- 参考文献78-83
- 发表文章83-92
- 个人简历92-94
- 致谢94
【参考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江禹;我国动物狂犬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流行毒株的分离鉴定[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081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1008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