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遥感和水文模型的新疆渭库绿洲荒漠过渡区土壤水分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遥感和水文模型的新疆渭库绿洲荒漠过渡区土壤水分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土壤水分 AIEM模型 TVDI Hydrus模型 集合卡尔曼滤波 绿洲荒漠过渡区
【摘要】:在地球系统中,地表土壤水分对水-热-溶质耦合运移以及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SPAC)中的物质迁移过程具有重要影响。同时,土壤水分还是“四水”转化纽带,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干旱和半干旱区,土壤水分对植被恢复、水土流失过程均有重要影响。因此大范围的土壤水分的精确估算对于研究和理解地表生物物理过程、预测区域干湿情况有着重要作用。目前,从土壤水分信息获取方法来看,可以大致分为地面观测、模式模拟和遥感空间监测,三种方法各有其优势性和局限性。因此,如何将各成体系的土壤水分监测方法进行优势互补,利用多源数据和模型模拟实现高效、高精度的土壤水分连续时空变化监测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以渭-库绿洲荒漠过渡区为干旱区典型研究靶区,采用地统计学、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数值模拟、数据同化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研究区土壤水分从实测到预测、从机制到机理、从点尺度到区域尺度的分析,以期获取准确的点尺度乃至区域尺度的土壤水分估计值。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土壤含水量在空间上表现为西高东低,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季节变化上表现为4月份低于7月份。通过地形因子和土壤含水量的相关分析表明,地形湿度指数和土壤含水量有着显著的相关性,在大尺度的土壤水分研究中,地形湿度指数是一个不错的替代指标。通过随机森林的变量重要性分析表明,土壤容重、土壤质地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较为重要,在今后对土壤含水量的空间变化研究中需要考虑土壤容重和质地对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影响。(2)利用光学遥感Landsat 8影像构建的TVDI模型,可以较好的反映研究区土壤水分的时空分布情况。反演得到的4月份、7月份和10月份土壤水分和实测土壤水分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相关系数达到了0.5左右。利用微波遥感Sentinel-1A得到的后向散射系数,通过AIEM构建的半经验模型,有效的反演了研究区不同时期的土壤水分。根据实测土壤水分数据与模拟数据进行拟合,两者之间的决定系数R2达到了0.8左右。(3)通过室内一维土柱垂直入渗实验获取的不同深度(0~10 cm、10~20 cm和20~40 cm)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实测值与拟合值拟合效果较好。0~10 cm、10~20 cm和20~40 cm深度的土壤含水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水吸力值降低,且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均呈现出先缓慢下降后迅速下降的变化趋势。利用经验公式计算获得的不同深度的土壤容水度和土壤水吸力有较好的幂函数关系。0~10 cm、10~20 cm和20~40 cm深度的土壤容水度均随着土壤水吸力的增加而降低,关系曲线表现为先快速下降后基本保持平稳的变化趋势。通过室内一维土柱水平入渗实验获取的不同深度的土壤扩散率和土壤含水量之间有较好的拟合结果,决定系数R2均到达0.8以上,拟合优度高。(4)不同深度土层土壤含水量的模拟值与实测值随时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0~10 cm、10~20 cm、20~40 cm、40~60 cm土层模拟的土壤含水量变化波动较大,土层60~80 cm、80~100 cm土壤含水量的变化相对较平稳。通过比较各个评价指标,不同层模拟效果存在差异,但总体上土壤含水量的模拟值和实测值基本吻合,可以反映裸地或稀疏植被区不同层土壤含水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该模型可用于干旱区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的模拟。(5)经实测数据验证表明,集合卡尔曼滤波能较好的处理强非线性问题,与单独Hydrus模型模拟土壤含水量相比,同化的表层土壤含水量精度有明显提高。当同化光学遥感观测后,对于表层土壤含水量,模拟的均方根误差和平均误差分别从0.1195和0.1078降低到0.0377和0.1195,相比模拟值,同化后的精度有了一定的改善。当同化微波遥感观测后,对于表层土壤含水量,模拟的均方根误差和平均误差分别从0.0999和0.0829减小到0.0236和0.0332,深层土壤含水量变化不大,表明主动微波遥感数据的同化在地表土壤含水量的估计中具有较大的潜力。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152.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从举,康慕谊,雷加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土壤水分时空分异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4年04期
2 彭万杰;郭异礁;;虎峰镇土壤水分的动态及其随机模拟[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6期
3 杨涛;宫辉力;李小娟;赵文吉;孟丹;;土壤水分遥感监测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10年22期
4 徐联;申俊初;翟英涛;;影响土壤水分观测精确度的原因及观测注意事项探讨[J];贵州气象;2011年04期
5 高建华;胡振华;;土壤水分基础理论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亚热带水土保持;2011年03期
6 王安琪;施建成;宫辉力;解超;;降尺度土壤水分信息与植被生长参量的时空关系[J];农业工程学报;2012年S1期
7 胡伟;熊凌云;熊雄;胡新华;;自动土壤水分数据质量控制中的阈值确定[J];气象水文海洋仪器;2012年03期
8 陆枫;胡志洪;胡毅恒;;土壤水分测定方法研究[J];企业导报;2012年23期
9 黄文杰;吕军;翟伶俐;魏晓奕;朱宝;;人工与自动土壤水分观测资料差异探讨[J];中国农学通报;2013年14期
10 冯兆林;陈玲爱;;华北地区土壤水分问题——Ⅰ.土壤水的扩散机制及水在剖面中运动的限制[J];土壤学报;195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新;;农气报表土壤水分记录审核软件[A];山东气象学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2 薛龙琴;冶林茂;陈海波;;河南省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网的建设和应用[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第三届气象综合探测技术研讨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3 薛龙琴;冶林茂;陈海波;师丽魁;;河南省自动土壤水分资料与人工观测资料对比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现代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4 除多;次仁多吉;边巴次仁;王彩云;;西藏中部土壤水分遥感监测方法研究[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干旱半干旱区地气相互作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5 姚付启;蔡焕杰;张振华;;烟台苹果园表层土壤水分与深层土壤水分转换关系研究[A];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灌区建设(下)[C];2010年
6 石庆兰;王一鸣;冯磊;;土壤水分测量中相位差检测算法的实验与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电气信息与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分会科技与教育专委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C];2010年
7 巫丽君;潘建梅;魏爱明;王秀琴;;自动土壤水分观测数据异常原因浅析[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提高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江苏省气象学会第七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杨海鹰;冶林茂;陈海波;;土壤水分研究进展[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1气象与现代农业[C];2011年
9 黄奕龙;傅伯杰;陈利顶;;黄土丘陵坡地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特征[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10 陈怀亮;徐祥德;刘玉洁;厉王f;邹春辉;翁永辉;;基于遥感和区域气候模式的土壤水分预报方法研究[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班胜林;山西引进新型土壤水分观测仪[N];中国气象报;2010年
2 记者 王量迪 通讯员 陈瑜;我市建成两个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N];宁波日报;2010年
3 王一;土壤水分快速测量技术获突破[N];科技日报;2003年
4 记者 宛霞 通讯员 赵志强;中国气象局将加强土壤水分观测[N];中国气象报;2009年
5 记者 王建忠;我国将布设1500套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N];中国气象报;2009年
6 记者 田宜龙;我省建成55个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站[N];河南日报;2009年
7 实习记者 王宝军 通讯员 赵志强;全国建成76个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N];中国气象报;2009年
8 张芳 仲维健;江苏启动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网建设[N];中国气象报;2009年
9 记者 刘剑英;我省首个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大名投用[N];河北日报;2009年
10 邢开成 胡佳军;河北邯郸首个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投入使用[N];粮油市场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安琪;大尺度被动微波辐射计土壤水分降尺度方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2 魏新光;黄土丘陵半干旱区山地枣树蒸腾规律及其节水调控策略[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刘丙霞;黄土区典型灌草植被土壤水分时空分布及其植被承载力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5年
4 杨长刚;半干旱雨养区覆盖种植冬麦田土壤水热效应[D];甘肃农业大学;2015年
5 刘艳;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表层土壤水分的时空规律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6 褚楠;基于状态—参数同步估计的土壤水分数据同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7 程宏波;覆盖与秸秆还田对旱地小麦土壤水热条件及产量形成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16年
8 李陆生;山地旱作枣园细根分布格局及其土壤水分生态效应[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9 张晨成;黄土高原退耕还林的土壤水分效应研究[D];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7年
10 樊磊;基于多源数据的土壤水分估算及森林火灾风险评估应用[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201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忠凯;土壤水分监控保障系统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2 苏欢;河南省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3 丁从慧;土壤水分对夏玉米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及动态模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4 张洛丹;不同植被类型对陡坡地土壤水分循环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5 白盛元;黄土土柱降雨特征与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6 李佳洲;土壤水分对三七生长及有效成分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7 张雪;牧草根系形态特征及土壤水分对修剪高度的响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8 王金锋;不同覆盖方式对渭北苹果园土壤水分、温度及产量品质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9 苏一鸣;黄土高原旱地苹果园起垄覆膜垄沟覆草技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10 上官玉铎;负水头条件下土壤水分入渗和氮素分布规律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12661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1266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