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博士论文 >

基于多源多尺度数据的东北典型黑土区侵蚀沟遥感监测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4 18:16

  本文关键词:基于多源多尺度数据的东北典型黑土区侵蚀沟遥感监测体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东北黑土区 沟蚀 监测体系 无人机遥感 3D照片重建 多尺度 高分辨率卫星


【摘要】: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也是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而沟蚀是该地区最主要的侵蚀类型。沟壑侵蚀与时空尺度密切相关,多源多尺度遥感数据有助于全面反映不同时空尺度上的沟蚀演变特征。本文以吉林省九台区为研究区,基于现场调查、连续运行卫星定位参考站(CORS)、无人机、高分辨卫星、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等多源数据,从地面-低空-航天、沟头-区域、二维-三维、数月-数十年等不同时空尺度对侵蚀沟的分布和动态变化进行监测,构建多源多尺度的侵蚀沟遥感监测体系。研究成果将为黑土区全面有效监测土地退化及其对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影响提供技术支撑,为土地管理者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结合地面测量、高分辨率卫星、低空无人机遥感,可以对研究区的侵蚀沟现状进行全面监测,包括侵蚀沟的位置、数量、长度、面积、体积以及3D信息。无人机遥感能够提供侵蚀沟在不同空间范围内的厘米级正射影像和数字表面模型,这些成果能够展示出农田区被人类活动和土壤侵蚀影响的细节信息。无人机遥感数据比卫星数据详细程度更高,比传统的野外工作更有效率、空间上更完整。无人机遥感监测尺度能够有效地填补野外测量尺度和卫星监测尺度的空隙。(2)相比传统测量方法获取的2D侵蚀沟数据,基于照片的三维重建(3D-PR)技术可以利用普通相机拍摄的相片快速地获取侵蚀沟的稠密点云和三维模型,利用更详细的3D数据展示侵蚀沟形态特征。基于无人机影像的三维模型能够较完整地展现侵蚀沟头的三维结构,但某些部位(比如陡峭的沟壁)仍然会出现点云空洞,而地面影像生成的点云可以填补该数据空洞。基于3D-PR技术,无人机影像和地面影像的结合能够提供一个更加全面的高分辨率侵蚀沟模型。(3)2013年侵蚀沟在三岔河流域内分布广泛,东北区域侵蚀尤为严重,整体处于中度侵蚀。从面积上看三岔河流域坡面土壤侵蚀以轻度侵蚀和微度侵蚀为主,但从轻度侵蚀到极强烈侵蚀都是造成研究区水土流失主要侵蚀类型。高精度的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改善了整个土壤侵蚀模型的运算,提高了部分模型因子的精度。坡-沟侵蚀的地形分异特征并不完全一致:坡-沟侵蚀主要发生在中海拔的坡地,但沟蚀峰值出现的高程要低于坡面侵蚀峰值出现的高程;坡-沟侵蚀主要发生在阳坡。(4)遥感影像分辨率的提高会使得侵蚀沟的影像轮廓特征和内部细节更清晰,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对侵蚀沟的遥感识别和信息提取工作的干扰性噪声;2m及以上分辨率的影像能够在目视解译下有效识别大型枝杈状沟壑系统和切沟,而对浅沟的有效识别则需要1m及以上分辨率的影像;发展沟尤其是浅沟的遥感识别对影像空间分辨率的变化更为敏感;亚米级影像相比常用的2m级影像在发展沟尤其是浅沟的提取精度上有比较显著的提升。(5)高分卫星影像和低空无人机遥感能够分别对侵蚀沟在大尺度(大范围、长期)和小尺度(小范围,短期)进行动态监测。从1965~2013年48年间三岔河流域侵蚀沟数量、长度和面积显著增加,空间上沟蚀变化最为剧烈的区域集中在流域的东北部。其中一条侵蚀沟的沟头在2015~2016年一年内前进了1.6m,面积和体积分别增加了7.4 m2和3.36 m3。(6)多源多尺度的侵蚀沟遥感监测体系能够实现对侵蚀沟在不同时空尺度上的现状有效识别、动态变化监测和风险预警。该监测体系中的数据源和监测方法对整个东北黑土区的沟蚀监测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性和较广的应用范围。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157.1;S12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世飞,柴国林,付纪梅,陈傲仁;浅析侵蚀沟的预防和治理[J];内蒙古林业;2004年07期

2 娄利滨,王桂林;坡耕地侵蚀沟的治理措施[J];现代化农业;2005年08期

3 唐培君;张振杰;;侵蚀沟分级及防治对策[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0年02期

4 刘彦辉;;侵蚀沟分级及防治研究现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0年02期

5 任兵芳;田红;;全国侵蚀沟道普查指标及方法初探[J];人民长江;2010年15期

6 曹霁阳;;侵蚀沟“蚕食”黑土地[J];水利天地;2011年12期

7 何媛;袁爱萍;张超;胡影;夏照华;;北京市侵蚀沟道普查方法及结果分析[J];北京水务;2013年05期

8 石长金,温是,何成全;侵蚀沟系统分类与综合开发治理模型研究[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1995年03期

9 石长金,温是,何成全;侵蚀沟分类及防治与利用研究[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1995年01期

10 滕银荣,赵卫泽,朱建;治理侵蚀沟的有效方法[J];黑河科技;1997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向辉;1.5万余干部职工播绿南塬侵蚀沟 31家包联部门单位完成栽植任务[N];渭南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张晓黎;“东北第一侵蚀沟”即将变身鱼米乡[N];长春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张晓黎 王冬梅 实习生 姚景光 通讯员 魏玉奇;“东北第一侵蚀沟”的变迁[N];长春日报;2006年

4 记者 吕佳;市级部门分片包联城区南塬绿化[N];渭南日报;2011年

5 王良武 姜利航;实现两个效益双丰收[N];牡丹江日报;2007年

6 记者 崔清新 周婷玉;黄土高坡:产1斤粮至少流失40斤土[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7 王旭飞邋张岩;保护黑土地 留住子孙根[N];齐齐哈尔日报;2007年

8 特约记者  于林波 记者 徐大勇;“一号工程”直击水土流失[N];黑龙江日报;2006年

9 魏久纯;东宁用新体制治理水土流失[N];黑龙江经济报;2006年

10 通讯员 焦建国;全市 水土保持普查全面展开[N];巴彦淖尔日报(汉);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胡天然;乌裕尔河流域侵蚀沟格局及其演变过程[D];东北林业大学;2016年

2 王让虎;基于多源多尺度数据的东北典型黑土区侵蚀沟遥感监测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3 李天奇;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成因与模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华;黑龙江省侵蚀沟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尹哲睿;黑龙江省拜泉县侵蚀沟分布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6年

3 蒋岩初;天山北坡典型小流域侵蚀沟发育特征与成因[D];新疆农业大学;2016年

4 马越;吉林省侵蚀沟现状调查及生态保护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5 刘馨月;内蒙古自治区水土保持普查中侵蚀沟道提取优化技术方法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3年

6 邹海天;黑龙江省克拜地区侵蚀沟道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7 张琳;东北黑土区漫川漫岗区侵蚀沟评价指标体系[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8 韩春梅;全国第一次水土保持普查内业数据处理方法探讨[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年

9 陈晓雨;运用ArcGIS与DTGIS提取侵蚀沟道对比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3年

10 袁静;甘肃高塬沟壑区侵蚀沟道水土保持措施对位配置模式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2888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12888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8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