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蛟河针阔混交林生物多样性时空格局及其与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关系
本文关键词:吉林蛟河针阔混交林生物多样性时空格局及其与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 物种多样性 功能多样性 谱系多样性 地上部分生物量 林分发育 地形因子
【摘要】: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已成为科学界和公众关注的热点。本文以吉林蛟河林区人为采伐后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群落调查、功能性状测定和DNA条形码技术,探讨了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及谱系多样性随林分发育阶段(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老龄林)和生境类型(低谷、低坡、高谷、高坡、山顶)的时空格局;研究了生物多样性与地上部分生物量之间的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从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老龄林的发育过程中,红松和紫椴等优势树种的优势地位逐渐增强,先锋树种逐渐被耐阴树种所取代。四块样地中全部个体的径级结构均呈倒“J”型分布。(2)从中龄林到成熟林的发育过程中,林分地上部分生物量逐渐增加,而成熟林和老龄林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30公顷老龄林样地中,从低谷至山顶地上部分生物量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地形因子对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地上部分生物量无显著影响(p0.05),而海拔和凹凸度对老龄林地上部分生物量影响显著(p0.05)。(3)不同发育阶段的针阔混交林植物功能性状之间差异显著。中龄林和近熟林地上部分生物量与比叶面积、叶片全氮含量无显著相关性,而成熟林和老龄林地上部分生物量与比叶面积、叶片全氮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老龄林样地中,低坡和山顶生境的地上部分生物量与比叶面积、叶片全氮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4)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随林分发育均呈增加的趋势,而Pielou's均匀度指数在不同发育阶段的林分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从中龄林到老龄林的发育过程中,功能丰富度、功能均匀度、Rao's二次熵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净谱系亲缘关系指数(NRI)和最近分类单元指数(NTI)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而谱系多样性指数PD则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老龄林样地中,从低谷至山顶群落的NRI呈现降低趋势,而NTI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物种丰富度、功能丰富度与谱系多样性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5)老龄林样地中,物种丰富度、功能丰富度、谱系多样性均与地上部分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中龄林和老龄林功能丰富度分别解释了地上部分生物量5%和12%的变异;除近熟林谱系多样性与地上部分生物量无显著相关性外,其他三个发育阶段的林分谱系多样性均与地上部分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老龄林样地中,低谷和低坡生境中的物种丰富度和功能丰富度均与地上部分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且物种丰富度解释了更多的变异。总体上,地形因子对不同发育阶段的林分地上部分生物量、功能性状和生物多样性均有显著影响,且地形因子对老龄林的影响较大:功能性状与地上部分生物量存在一定的关联,尤其是比叶面积和叶片全氮含量,且这种关联性在成熟林和老龄林,以及在老龄林的低谷和山顶生境中达到显著水平。生物多样性是地上部分生物量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718.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波;王金牛;石福孙;高景;吴宁;;青藏高原东缘野生暗紫贝母生物量分配格局对高山生态环境的适应[J];植物生态学报;2013年03期
2 黄丽铭;薛立;王相娥;谢腾芳;任向荣;曹鹤;;不同密度下大叶相思幼林的生长和生物量分配格局[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3 解蕊;李俊清;赵雪;李楠;;林冠环境对亚高山针叶林下缺苞箭竹生物量分配和克隆形态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10年06期
4 林晓明;徐程扬;王奇峰;王连军;;氮、磷对107杨苗木生物量的影响[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5 刘瑞;靳虎甲;马全林;王耀琳;李银科;孙涛;宋德伟;朱国庆;;甘肃景电灌区不同栽植年限枸杞生物量分配特征[J];生态学杂志;2012年10期
6 尹刚强;田大伦;方晰;项文化;邓湘雯;;湖南会同4种退耕还林模式幼林生物量的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7期
7 杨莹;王传华;刘艳红;;光照对鄂东南2种落叶阔叶树种幼苗生长、光合特性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0年22期
8 王仁忠,祖元刚,聂绍荃;羊草种群生物量生殖分配的初步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1999年05期
9 王俊峰,冯玉龙;光强对两种入侵植物生物量分配、叶片形态和相对生长速率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04年06期
10 田大伦,盘宏华,康文星,方海波;第二代杉木人工林生物量的研究[J];中南林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玉梅;唐赛春;刘明超;岑艳喜;蒲高忠;韦春强;;水分对三叶鬼针草形态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生物入侵大会论文摘要集——“全球变化与生物入侵”[C];2010年
2 陈香;胡雪华;陆耀东;黄伟;鞠建文;郭永久;;铝胁迫对入侵植物北美车前生长特性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植物生态学前沿论坛第三届全国克隆植物生态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3 马长明;刘广营;杨飞;王欣;;燕山山地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特征[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4 马长明;刘广营;王广海;张立民;杨飞;王欣;;燕山山地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特征[A];2010中国科协年会第五分会场全球气候变化与碳汇林业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10年
5 马长明;张燕华;王树峰;徐郑周;;燕山山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乔木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4 人工林培育理论与技术论文集[C];2009年
6 周晓兵;张元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不同类型一年生植物的生长和生物量分配对氮素增加的响应差异[A];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植物学:现在与未来——中国植物学会第十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八十周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2分会场: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C];2013年
7 杨同辉;达良俊;;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及生物量[A];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进展Ⅶ——第七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陈丹凤;刘苑秋;黄国贤;柳恒饶;;能源树种晚松生物量及其能源利用研究[A];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11森林培育技术创新与特色资源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9 张吴平;李保国;郭焱;张智才;;根系结构生长发育通用模型的研究[A];中国数字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学术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刘贵周;蔡传涛;罗媛;刘宝;孙成逊;;不同混农林种植模式下灯台树生物量和生长规律研究[A];第六届全国药用植物和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黄五星;兼性金属型植物齿果酸模生物量分配变异及其机制[D];武汉大学;2011年
2 蔡烁;金沟岭林场三种森林类型生物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3 谭骏珊;会同杉木人工林连栽生物量动态变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4 范娟;吉林蛟河针阔混交林生物多样性时空格局及其与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关系[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5 宁波;樟子松人工林结构动态及生物量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6 谢永宏;外来入侵种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的营养生态学研究[D];武汉大学;2003年
7 黄兴召;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和碳储量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4年
8 赵新华;播期与氮素对棉(Gossypium hirsutum L.)铃生物量、氮积累分配和棉铃品质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鑫;北京地区刺槐地上部分生物量模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王开;八种落叶树种的当年枝形态学特征与生物量分配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3 范小莉;长白山地区云冷杉林和近原始林林下灌草生物量预测模型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杨洪国;四川巨桉纸浆原料林幼龄生物量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1年
5 裴雅茹;北京山地人工林生物量测定与模拟[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6 樊维;土壤氮素对克氏针茅群落生物量分配格局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7 黎如;小兴安岭原始阔叶红松林生物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8 张丽琼;桉树人工林生物量遥感估测模型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9 胡莎莎;新疆典型森林类型生物量监测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2年
10 陈国荣;闽南山地相思人工林生物量及生产力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047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1304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