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博士论文 >

种植方式与诱变处理对紫花苜蓿生长发育及抗寒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12-24 13:38

  本文关键词:种植方式与诱变处理对紫花苜蓿生长发育及抗寒性的影响 出处:《沈阳农业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苜蓿 混播 诱变 生长发育 抗寒性


【摘要】:本研究针对黑龙江省高寒地区紫花苜蓿遍存在着越冬率低、容易发生冻害甚至死亡现象等问题,利用混播种植和诱变处理这两种技术手段,研究紫花苜蓿在高寒地区的抗寒性问题。试验以公农1号、Wega7F、WL319HQ、敖汉4个苜蓿品种作为供试材料,分为2部分内容进行研究,一是对供试材料单播及与草地羊茅同行3:7混播的种植方式,分析越冬期间根系形态特征及生理指标变化对抗寒性的影响;二是采用60Co-γ射线、紫外线、甲基磺酸乙酯(EMS)、零磁空间4种诱变方法对供试苜蓿种子进行诱变处理,研究诱变处理对苜蓿生长发育的影响及与抗寒性的关系,为苜蓿在高寒地区抗寒适应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也为选育高产优质及抗寒性强的育种材料提供技术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单、混播处理越冬期根系形态特征与抗寒性苜蓿与草地羊茅混播越冬率均高于各苜蓿品种单播;同一苜蓿品种混播处理根颈直径、主根直径及侧根数均高于单播处理,但根颈入土深度、主根长度,单播处理高于混播处理;越冬前随自然温度的下降,苜蓿根颈直径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11月15日一4月30日整个越冬期根颈直径变化不明显。2.单、混播处理越冬期根系生理指标变化与抗寒性4个苜蓿品种单播及与草地羊茅混播处理,苜蓿根系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游离脯氨酸均随着气温下降而增加,翌年春随着气温回升而降低。随着温度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先升高后下降而后又升高;整个越冬期过氧化氢酶(POD)呈现先升后降再上升的趋势。通过越冬率调查和运用隶属函数法进行抗寒性综合评判,得出4个苜蓿品种在佳木斯地区均可以安全越冬,且供试材料抗寒性大小依次为公农1号+草地羊茅公农1号Wega7F+草地羊茅Wega7FWL319HQ+草地羊茅WL319HQ敖汉+草地羊茅敖汉。3.诱变处理对苜蓿发芽特性及幼苗生长的影响60Co-γ射线处理随着剂量的增加对苜蓿发芽势、发芽率的影响表现为先促进后抑制,紫外线处理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发芽受抑制程度增加,EMS和零磁空间处理均抑制苜蓿种子发芽,60Co-γ射线处理对苜蓿的根长和苗长均起到促进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加由促进生长变成抑制生长。紫外线处理表现为对根长促进而对苗长抑制;EMS和零磁空间对根长和苗长均起到抑制作用4.诱变处理对苜蓿农艺性状的影响60Co-γ射线处理在低剂量下对株高有促进作用,高剂量则抑制生长;紫外线处理过低和过高均抑制苜蓿株高;EMS处理后,苜蓿株高下降;零磁空间处理后,WL319HQ和敖汉株高增加,公农1号和Wega7F株高下降。不同诱变处理均促进苜蓿分枝。150Gy60Co-Y辐射、60min紫外线和零磁空间有助于提高苜蓿鲜草产量。5.诱变处理对苜蓿叶绿素和光合作用的影响公农1号苜蓿在450Gy60Co-γ辐射处理、Wega7F在60min紫外线处理、WL319HQ在0.4%EMS处理、敖汉在零磁空间处理下,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幅度最大;公农1号和WL319HQ在0.4%EMS处理下光合速率提高幅度最大,Wega7F在60min紫外线处理下净光合速率最高,敖汉苜蓿在零磁空间处理下净光合速率最高。6.诱变处理对苜蓿抗寒生理指标的影响诱变处理后测定了与抗寒性相关的生理指标变化,主要包括SOD、POD、CAT活性及MDA、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诱变之后,苜蓿叶片SOD、POD、CAT活性明显增强,诱变对苜蓿叶片3种酶活性的影响程度表现为P0DCATS0D,对丙二醛影响不显著。整体来看,诱变对苜蓿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有所提高。7.诱变处理对苜蓿叶片细胞结构特征的影响与CK相比,供试苜蓿品种诱变后,叶片厚度多数呈增加趋势,叶脉突起程度下降。低剂量各诱变处理下,叶绿体出现变形、基粒片层松散、类囊体解体、脂质球增多等现象,高剂量处理和零磁空间处理下,叶绿体膜会有部分模糊或解体,基粒片层膨胀或模糊、基粒垛叠程度变化随诱变处理种类增加或降低,个别细胞壁完全破裂,内含物全部外泄,线粒体脊模糊,质体明显增多并出现聚集,淀粉粒变多变大。本研究综合结果表明,混播抗寒性高于单播;150Gy60Co-γ射线、60min紫外线、0.4%浓度EMS处理为苜蓿正向变异处理,有利于提高抗寒性。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541.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申晓慧;姜成;李如来;李建东;张华;郑海燕;郭伟;孙力;冯鹏;;3种紫花苜蓿与草地羊茅单、混播越冬期根系生理变化及抗寒性[J];草业科学;2016年02期

2 龙海涛;李丽梅;谢泽虹;刘帅;李晓云;邓斌;刘海燕;李玲;;综合隶属函数法评价花生品种抗旱性与AhNCED1基因表达的关系[J];植物学报;2015年06期

3 杨红善;常根柱;周学辉;;航天诱变航苜1号紫花苜蓿兰州品种比较试验[J];草业学报;2015年09期

4 申晓慧;姜成;冯鹏;李如来;李建东;郑海燕;;寒区6个紫花苜蓿品种根系中MDA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比较研究[J];作物杂志;2015年04期

5 马军;郑伟;张博;加孜依拉·哈勒克;;基于马营养需求的燕麦-箭{H豌豆混播草地生产性能的评价[J];草业科学;2015年06期

6 赵杨;魏颖娟;邹应斌;;低温胁迫下早稻幼苗叶片和根系的生理指标变化及其品种间差异[J];核农学报;2015年04期

7 邓一飞;徐佳敏;张文举;邓志瑞;;镉胁迫对匍匐剪股颖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J];草业科学;2015年02期

8 杨红善;王彦荣;常根柱;周学辉;包文生;;牧草的航天诱变研究[J];中国草地学报;2015年01期

9 王春语;朱振兴;李丹;丛玲;张丽霞;;高粱EMS诱变及突变体筛选、鉴定[J];生物技术通报;2014年09期

10 任立凯;王龙;李强;孙中伟;王康君;刘艳;;小麦EMS诱变育种研究进展及其在连云港的应用[J];江苏农业科学;2014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陶雅;孙启忠;李峰;杨秀芳;杨晓亮;邢启明;;氨基酸与苜蓿抗寒性[A];中国草学会饲料生产委员会第15次饲草生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尚晨;高能混合粒子场与~(60)Coγ射线辐照龙牧803紫花苜蓿遗传效应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2 曾新华;不同诱变方法对油菜种子诱变效果及突变体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陈灿;化学诱变对水稻诱变后代组织结构及农艺性状和生理特性的影响[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4 韩蕾;太空环境对草地早熟禾的诱变效应及其诱成突变体的生物学变化[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斌;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加工番茄耐盐突变体的筛选与鉴定[D];石河子大学;2016年

2 梅凌锋;广金钱草化学诱变植株的筛选与评价[D];广东药科大学;2016年

3 马海新;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加工番茄突变体技术体系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4 白音仓;不同播种方式及比例对紫花苜蓿和老芒麦混播草地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5 张娜;燕麦EMS突变体库的建立及β-葡聚糖合成关键基因AsCsLF6的Tilling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6 张文娟;4个紫花苜蓿品种空间诱变效应的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7 王蜜;紫花苜蓿种子空间诱变变异效应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8 王月胜;不同苜蓿品种根系特征及其抗寒性关系的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8年

9 贺鹏;航天诱变烤烟品种的发芽特性及酶活性变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10 王园珍;甘蓝型油菜不同诱变方式诱变后代的遗传变异评价[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285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13285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c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