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引起的氧化应激是体外成熟卵母细胞质量下降和体外生产胚胎效率降低的主要因素之一。褪黑素及其代谢产物是高效的自由基清除剂,已被证实能够提高卵母细胞成熟质量和改善胚胎发育。本文分别研究了褪黑素抑制百草枯(paraquat,PQ)诱导牛卵母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机制和早期胚胎氧化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了褪黑素抑制PQ诱导的牛卵母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牛体外成熟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PQ(10、50、250和10001μM)均不同程度的降低了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排出率。其中,50、250、1000μMPQ处理组第一极体排出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且随PQ浓度的升高,第一极体排出率呈剂量依赖方式显著下降(61.8%±6.8%vs.46.9%±1.8%vs.32.4%±3.7%,P0.05);PQ处理组与对照组和PQ处理组间极体排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2)250μM PQ处理显著下调了卵丘细胞扩展相关基因HAS2、TNFAIP6、PTX3和PTGS2的表达(P0.05)。(3)成熟液中添加褪黑素能显著缓解PQ处理对卵母细胞造成的应激,第一极体排出率显著提高(60.4%±3.0% vs.45.9%±5.2%,P0.05),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81.2%±4.8%,P0.05)。(4)与PQ处理组相比,褪黑素显著降低卵母细胞ROS水平(P0.05);外周和皮质区皮质颗粒分布的卵母细胞比例和线粒体均匀分布的卵母细胞比例均显著升高(P0.05)。(5)褪黑素显著上调GDP9、DNMT1A和GPx4的基因表达(P0.05),CAT的表达水平与PQ处理组差异不显著(P0.05)。2、研究了褪黑素抑制PQ诱导的牛早期胚胎氧化损伤的作用。结果显示:(1) 1000μMPQ处理组胚胎的卵裂率(64.4%±12.7%)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其他浓度处理组(10、50、250jμM)(P0.05);随PQ浓度升高,卵裂胚胎中2-4细胞阶段胚胎比例逐渐增加,8-16细胞阶段胚胎比例逐渐减少。而且,PQ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桑椹胚和囊胚发育。与对照组相比,50、250、1000μM PQ处理组的桑椹胚率和囊胚率显著降低(P0.05);10μtM PQ处理组桑椹胚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囊胚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与PQ单独处理组相比,褪黑素预处理显著提高了桑椹胚率(23.9%±4.3%vs.16.7%±2.2%)和囊胚率(20.9%±2.7% vs.14.3%±2.9%),但仍低于对照组(37.0%±3.0%&33.4%±3.3%,P0.05)。(3)褪黑素预处理组囊胚凋亡细胞比例显著低于PQ单独处理组(4.5%±0.8% vs.6.4%±1.6%,P0.05);同时,褪黑素预处理还显著抑制PQ诱导的细胞色素c的释放。(4)褪黑素预处理显著上调Trx表达,而Txnip、caspase-3和Bax的表达显著下调。(5)Western blot分析发现褪黑素预处理显著抑制p-p38的表达,但对p-ERK和p-JNK的表达无显著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82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氧化应激与胚胎的体外发育
1 引言
2 氧化应激对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
3 氧化应激与早期胚胎的基因表达
4 抗氧化剂与胚胎体外培养
第二节 褪黑素的抗氧化作用机制及其对动物生殖的调控
1 引言
2 褪黑素的生物合成与代谢
3 褪黑素抗氧化作用机制
3.1 直接清除ROS
3.2 调节抗氧化酶/蛋白的表达
3.3 应激状态下褪黑素的可能作用途径
4 褪黑素对动物生殖的调控
4.1 褪黑素与卵母细胞成熟
4.2 褪黑素与精子细胞
4.3 褪黑素与胚胎发育
第二章 褪黑素抑制牛体外成熟卵母细胞氧化损伤作用机制
2.1 前言
2.2 材料和方法
2.2.1 试验材料
2.2.2 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2.2.3 主要试剂配制
2.2.4 试验方法
2.2.5 数据统计
2.3 结果
2.3.1 不同浓度PQ对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
2.3.2 PQ处理对卵丘细胞扩展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2.3.3 褪黑素对PQ处理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
2.3.4 褪黑素对PQ处理牛卵母细胞胞内ROS水平的影响
2.3.5 褪黑素对PQ处理牛卵母细胞皮质颗粒(CG)和线粒体分布的影响
2.3.6 褪黑素对PQ处理牛卵母细胞成熟相关基因及抗氧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褪黑素抑制牛体外受精胚胎氧化损伤作用机制
3.1 前言
3.2 材料和方法
3.2.1 试验材料
3.2.2 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3.2.3 主要试剂配制
3.2.4 试验方法
3.2.5 数据统计
3.3 结果
3.3.1 不同浓度PQ对牛IVF胚胎发育能力的影响
3.3.2 褪黑素对PQ诱导损伤的牛IVF胚胎发育能力的影响
3.3.3 褪黑素对PQ诱导损伤的牛IVF胚胎发育质量的影响
3.3.4 褪黑素对PQ诱导损伤的牛IVF胚胎中氧化还原相关基因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3.3.5 褪黑素对PQ诱导损伤的牛IVF胚胎中ERK、JNK和p38 MAPKs蛋白表达的影响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全文总结
博士后期间的项目、获奖及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附录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群山;王建辰;;褪黑素及其在羊季节性繁殖中的作用[J];国外兽医学.畜禽疾病;1991年01期
2 占今舜;张彬;;浅谈褪黑素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J];饲料博览;2011年07期
3 张娜;张海军;杨荣超;黄韫宇;郭仰东;;褪黑素在植物中的功能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2年09期
4 左佳琦;谢佳恒;薛宇轩;冯欢;徐佳妮;黄萱;;褪黑素对缓解植物逆境胁迫作用的研究进展[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4年03期
5 刘淑英,龄南;褪黑素生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5年07期
6 赵国先;李娜;宋海彬;马可为;;褪黑素对动物的免疫调节作用[J];中国饲料;2008年15期
7 代国杰;朱建津;高琳琳;单立娟;;褪黑素对小鼠抗氧化作用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10年03期
8 张娜;张海军;杨荣超;黄韫宇;郭仰东;;褪黑素及其在植物中的功能研究进展(英文)[J];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2年09期
9 徐芳;周海鹏;郭早霞;于宏安;袁玉川;巩智刚;王玉华;;植物褪黑素及其抗逆性研究[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3年02期
10 刘淑英;齐景伟;赵怀平;徐斯日古楞;龄南;刘志楠;;不同光照条件下褪黑素对鸡鸭鹌鹑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变化的影响[J];中国兽医科学;2006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婷婷;褪黑素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郭攀;褪黑素保护镉暴露所致肝毒性效应的机制探讨[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3 李吉国;褪黑素对牙髓炎TLR4、NF-κB调节机制的相关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4 徐永鹏;褪黑素对1-溴丙烷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5 唐立;褪黑素在实验性主动脉瘤模型中的应用及其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6 王日雄;基于胃癌血管生成的褪黑素核受体作用靶点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4年
7 庞云渭;褪黑素抑制牛卵母细胞及体外受精胚胎氧化损伤的作用机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8 黄海;褪黑素对外视网膜神经元信号传递的调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5年
9 韩静;褪黑素抗吗啡奖赏效应的作用及其中枢机制的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08年
10 李晓峰;褪黑素对大鼠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江波;褪黑素、钙调蛋白在特发性脊柱侧凸模型中的相互作用[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2 马赛君;线粒体凋亡途径参与褪黑素诱导胃癌细胞凋亡[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3 赵景新;血液透析患者褪黑素水平与氧化应激、炎症状态及睡眠质量相关性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4 刘帅;褪黑素对缺氧缺血所致的新生大鼠未成熟脑白质损伤的干预作用[D];郑州大学;2015年
5 胡奇珍;褪黑素抑制酒精性脂肪肝的动物实验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6 毛琳;不同尺寸纳米三氧化钨致小鼠肝肾毒性研究以及褪黑素的保护作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7 张笑哲;褪黑素对氧化应激条件下ARPE-19细胞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培养体系的作用研究及机制探讨[D];复旦大学;2014年
8 肖志勇;新型褪黑素受体激动剂Neu-240改善帕金森模型大小鼠运动功能损伤[D];南华大学;2015年
9 胡春利;褪黑素通过Reelin信号通路对Aβ_(1-42)介导的神经退行性变的保护作用[D];辽宁医学院;2015年
10 李伟;外源褪黑素对超低温冷冻小鼠成熟卵母细胞发育潜力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
13473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1347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