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黄色葡萄球菌噬菌体裂解酶LysGH15的抗原性及其代谢动力学
本文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噬菌体裂解酶LysGH15的抗原性及其代谢动力学 出处:《吉林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金黄色葡萄球菌 噬菌体 裂解酶 抗原性 药代动力学 皮肤感染
【摘要】: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人畜共患病原菌,其可以造成多种局部和全身性感染,具有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严重地威胁人类的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近些年,由于多重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广泛流行,给该菌造成感染的治疗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噬菌体裂解酶可以高效、特异地裂解细菌,因其与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完全不同,是新概念的抗菌物质,有着很大的研究与应用潜力。本实验室在前期研究过程中获得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噬菌体裂解酶(LysGH15),该裂解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广谱、高效裂解活性,不但可以杀灭抗生素敏感的金葡菌,对多重耐药的金葡菌同样有效;已成功解析了LysGH15的三维结构、揭示了其高效杀菌活性的分子作用机制;LysGH15在体内表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但作为一种潜在的新型蛋白酶类药物,LysGH15是否会诱导金葡菌产生耐药性,其在体内的抗原性和代谢动力学尚不清楚,而这是其作为药用必须回答的科学问题。因此,本论文将继续深入研究LysGH15,以揭示LysGH15重复应用之后,金葡菌是否能够产生针对其的耐药性,LysGH15进入体内后能否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所产生的抗体是否会对其体内的疗效产生不利影响;重复和大剂量应用该裂解酶是否会对机体造成损伤;通过免疫学鉴定法,深入研究该裂解酶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性。为进一步的验证裂解酶LysGH15在治疗不同感染模型过程中的抗药性及免疫原性,本论文还对裂解酶LysGH15在治疗小鼠皮肤烧烫伤的效果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我们发现LysGH15在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或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菌株重复作用之后,未引起金葡菌产生针对LysGH15的抗性,且每一代作用的菌株对LysGH15的敏感性没有变化。表明在实验期间,LysGH15不会诱导金葡菌产生抗性。进一步的体内研究表明,LysGH15可以刺激小鼠产生针对LysGH15的特异性抗体,在一次性应用后第三周抗体水平为(1:512),且主要为Ig G。将LysGH15多次重复免疫大白兔之后得到了高免血清,将血清中的抗体进行纯化。体外活性实验表明抗体不影响LysGH15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结合能力和裂解活性。进一步的体内治疗实验表明,当用LysGH15一次性免疫的小鼠抗体滴度达到最高时,单次静脉注射LysGH15(50μg)仍然可以有效地治疗被致死剂量感染的小鼠模型,治疗效果未受到影响。为了分析LysGH15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本研究以制备并纯化的无标签LysGH15-165(CHAP片段)的兔源多克隆抗体为包被抗体,同时以HRP标记的抗HIS标签的单克隆抗体作为检测抗体,建立了一种灵敏的双抗体夹心方法。通过实验确定最后的包被抗体(LysGH15-165)与检测抗体(HRP-anti-HIS)的稀释比例为包被抗体(1:800)(3.2μg/m L),检测抗体(1:1600)(0.6μg/m L);以纯化后LysGH15蛋白为标准品对该方法进行了平行度、准确度(日内和日间变异)、稳定性的检测。实用工作范围约为0.6-300μg/m L,回收范围从91.2至100.53%,而日内和日间准确度的变异系数分别为≤8.31%和≤12.81%。当不同浓度的裂解酶溶液在-80℃反复冻存1次、2次及3次,其回收率会明显下降(40.87%-77.23%),但是当裂解酶保存在-80℃1个月、2个月以及4个月,其回收率在84.18%-101.61%,说明血浆样品(含有LysGH15)在-80℃放置4个月稳定,没有降解。并且也考察了主要的组织器官,心、肝、脾、肺、肾、胃、肠及肌肉注射点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Sandwich-ELISA)方法的准确度(日内和日间变异)、稳定性。本研究以尾静脉注射裂解酶LysGH15的方式,检测其在血液中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给予每只大鼠剂量12.5 mg/kg裂解酶及buffer,药物在血浆中的消除半衰期t1/2:mean=10.529 h;AUC(0-t):mean=320.164 mg/L*h;AUC(0-∞):mean=345.986 mg/L*h;达峰时间Tmax:mean=0.083h;最大血药浓度Cmax:mean=195.839 mg/L;平均滞留时间MRT为3.928 h;大鼠在每只给药剂量12.5 mg/kg裂解酶1h,LysGH15主要分布在血液、小肠、肾中,其中小肠的含量最大,在注射6h后,LysGH15主要分布在肾、胃、小肠内,在血液中的含量已经较小;给药24h后小肠、肾脏、胃中药物含量减少,但能检测到其存在。通过免疫组化实验进一步证明应用LysGH151h之后,即可在小肠、肾脏、胃检测到裂解酶;而6h后,在肾、肠和胃可以检测到较高的裂解酶的含量;24h后,药物在减少,但仍可以观测到。对裂解酶LysGH15进行了急性毒性及亚慢性毒性测定,在急性毒性试验中,通过腹腔一次性使用高剂量LysGH15(10 mg)并未发现动物机体有不适症状,主要脏器(心、肝、脾、肺、肾、胃、小肠)也无病理变化。对雌雄大鼠腹腔注射并给予不同浓度剂量的LysGH15连续注射4周,其血液学指标和血生化指标均在标准范围内,说明长期注射LysGH15不会对机体产生毒性反应;且HE切片染色也未发现病理变化。为进一步的验证裂解酶LysGH15在治疗不同感染模型过程中的抗药性及免疫原性,本实验还建立了小鼠皮肤烧烫伤感染模型,并且评价了裂解酶LysGH15在体外烧烫伤模型中的治疗潜力。首先将LysGH15和中药单体芹菜素api加入到Aquaphor中以形成LAA软膏,LAA软膏同时表现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活性和溶血抑制活性。在MRSA的小鼠皮肤感染模型中,LAA治疗组伤口皮肤中的细菌菌落计数在处理后18小时内约为102 CFU/mg(最终检测不到),而未治疗组的小鼠皮肤菌落计数约为106 CFU/mg。LAA软膏在治疗小鼠感染MRSA的皮肤模型中有效降低了促炎细胞因子的分泌、加速皮肤伤口愈合、促进伤口组织中巨噬细胞Ⅱ型相关标志物(精氨酸酶I和YM1)的转录水平。本研究为将LysGH15作为治疗耐药金葡菌感染的新型抗菌蛋白酶类药物提供坚实的理论与实验基础。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852.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自强;;金黄色葡萄球菌更具杀伤力的原因在于其金黄色“外壳”[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5年11期
2 朱风兰,王海涛,田长星,过祥豹,汪美先;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的提取及其影响因素的初步探讨[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83年02期
3 秘学文;来则民;郭素贤;刘景英;;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的制备和鉴定[J];天津医药;1983年06期
4 何敏,白京荣;一株L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返祖与鉴定[J];苏州医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5 韩景田,李浴峰,叶路,宋月英,买霞;驱蚊露诱导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形成的实验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年19期
6 李向阳,于静涛,丁吉宗;温度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代谢过程的规律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1年05期
7 邢建明,周丰宁,张u&;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年08期
8 周勤华;;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基因的克隆、表达和纯化[J];嘉兴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9 范一灵;潘峰;史贤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子检测技术的常用靶基因[J];微生物学杂志;2008年03期
10 胡娜;肖夏;杜斌斌;熊亚利;徐玲;;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A基因的克隆[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单璐;童宇峰;冯银钢;王金凤;;金黄色葡萄球菌核酸酶无脯氨酸突变体的溶液结构及骨架动态特性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王良兴;;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研究现状及进展[A];2011年第三十三届浙江省呼吸系病学术年会暨呼吸疾病诊治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3 唐吉思;吴金花;布日额;张海宝;薛晓阳;刘洋;;内蒙古牛乳中产肠毒素A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与鉴定[A];第3届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梁景涛;谢翊;林秋芬;卢振林;陈淑玲;;三种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A];2010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10年
5 索玉娟;于宏伟;凌巍;贾英民;;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状况研究[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五届年会暨第四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杨玉书;;13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7 邵东华;邱亚峰;沈阳;史子学;马志永;;金黄色葡萄球菌快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第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王敏;单璐;王金凤;;金黄色葡萄球菌核酸酶C-端缺失片段溶液构象的多维核磁共振研究[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生物物理与重大疾病分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蒋荩芳;;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A];第二十二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五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10 朱战波;任宪刚;崔玉东;朴范泽;;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子生物学分型研究进展[A];第四届第九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饲料和动物源食品安全战略论坛论文集(下册)[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小龙;夏秋两季易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N];科技日报;2011年
2 国家二级营养师 李纯;警惕牛奶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N];健康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闫巍;《速冻》新国标将实施专家称已与世界接轨[N];粮油市场报;2011年
4 记者 桂运安;金黄色葡萄球菌入侵细胞新机制[N];安徽日报;2014年
5 记者 马晓华;水饺新国标再起争议 卫生部称不影响食品安全[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6 记者 白毅;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宿主“帮凶”被找到[N];中国医药报;2014年
7 侯震;金黄色葡萄球菌致中毒[N];大众卫生报;2000年
8 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 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 王进;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蔓延[N];健康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徐建华;“限量检出”更符合实际[N];中国质量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郭朝飞;应对“细菌门”思念、三全业绩表现迥异[N];中国经济时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昕;新的细胞壁锚定蛋白SasX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和感染中的作用及其作为疫苗靶点可行性的初步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陈川;金黄色葡萄球菌gdpS调控毒性因子spa的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3 尼玛青格乐;mTORC1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肽聚糖诱导炎性反应中的作用与机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4 李长伟;白细胞介素33在机体抵御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中的功能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5 宋军;金黄色葡萄球菌噬菌体GH15穿孔素功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6 胡园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核酸检测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病毒研究所);2016年
7 王亮亮;乳酸菌预防金黄色葡萄球菌乳腺炎的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8 伍云飞;金黄色葡萄球菌烯醇酶Enolase的结构和功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9 杨一帆;金黄色葡萄球菌二元信号系统和ABC转运体功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10 IJAZ AHMAD;头孢喹肟对牛败血症病原金黄色葡萄球菌药动学/药效学同步关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洁;硬蜱卵蜡层抑菌分子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2 李霞;左旋咪唑增强金黄色葡萄球菌凝集因子A亚单位疫苗免疫效果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3 陈文玲;适配体化磁纳米富集及生物发光检测金葡菌[D];江南大学;2015年
4 刘有福;四种常见化脓性感染病原菌的分子检测[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5 林作鹏;贝壳煅烧物抗菌性研究[D];大连海洋大学;2014年
6 苏怡;上海市医院金黄色葡萄球菌抗生素耐药及消毒剂抗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7 闫虹;耐f裱跷髁纸鸹粕咸亚蚓鸵┬约捌浞中脱芯縖D];郑州大学;2015年
8 刘静;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子特征及耐药相关分子标志[D];郑州大学;2015年
9 陈洪升;金黄色葡萄球菌氨基糖苷类、喹诺酮耐药基因的研究[D];广东药学院;2015年
10 姚蕾;亚抑菌浓度β内酰胺类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α溶血素的表达调控作用[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499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1349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