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孢白僵菌定量蛋白质组学与赖氨酸乙酰化蛋白质组学的构建、分析及验证
本文选题:昆虫病原真菌 切入点:球孢白僵菌 出处:《浙江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是广泛用于农林害虫生物防治的昆虫病原真菌,通常无性生殖,寄主范围极广,能适应复杂多样的寄主环境。基于球孢白僵菌的真菌杀虫剂的有效成分是具有完整细胞结构的侵染体,在田间常遭受夏季高温、紫外辐射、化学农药等环境或人为胁迫因而影响田间防效和稳定性。因此,研究揭示调控昆虫病原真菌无性发育、抗逆力及致病力的遗传基础和分子机制,是利用真菌防治害虫的科学基础,对菌株的遗传改良、菌剂生产及合理应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次尝试通过构建和分析蛋白组和修饰化蛋白组,以揭示蛋白磷酸化和乙酰化对球孢白僵菌生命活动及生物防治潜能的意义,并通过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Ste7磷酸化位点与甘露糖转移酶Pmtl及Pmt4乙酰化位点的功能解析,验证磷酸化蛋白组和乙酰化蛋白组的可靠性。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摘要如下:Cdc14作为球孢白僵菌细胞信号枢纽的蛋白/磷酸化蛋白组启示 作为二元特异性磷酸酶,Cdc14通过去磷酸化酪氨酸和丝氨酸/苏氨酸而调控真菌的细胞核行为,在球孢白僵菌已被证明能正向调控胞质分裂、无性发育、多胁迫应答及毒力。应用iTRAQ标记和质谱技术,构建和分析在正常条件下和氧化、高渗及胞壁干扰胁迫下由Cdc14介导的球孢白僵菌定量蛋白组和定量磷酸化蛋白组。结果显示,cdc14缺失严重扰乱细胞内蛋白表达和磷酸化修饰的平衡。在正常条件下,cdc14缺失导致154个蛋白质和86个磷酸化位点显著上调,117个蛋白质和85个磷酸化位点显著下调。在高渗盐NaCl(1 M)、氧化剂H2O2 (3 mM)和胞壁干扰剂刚果红(0.15 mg/mL)的胁迫下,相对于野生株,△cdcl4分别有23、41和79个蛋白质显著上调,63、39和79个蛋白质显著下调;并分别有127、52和105个氨基酸残基的磷酸化水平显著上调,112、47和226个氨基酸残基的磷酸化水平显著下调。差异组学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Cdc14可通过调控关键蛋白的表达水平和重要激酶/蛋白的磷酸化水平,而响应不同的环境变化。这些蛋白和磷酸化修饰参与许多重要的生物学过程,重点包括碳水化合物代谢、甘油磷脂代谢、MAPK激酶信号通路和DNA重塑等。这些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Cdc14能够正向调节若干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和磷酸化水平,涉及生长发育及多胁迫应答的信号通路,因而在球孢白僵菌的细胞信号网络中起枢纽作用。球孢白僵菌信号传导激酶Ste7及其磷酸化位点的功能解析球孢白僵菌Ste7是连接Fus3/Kss1信号通路的居中激酶,除了存在一对模式酵母中常见的保守磷酸化位点(S216和T220)之外,上述Cdc14介导的磷酸化修饰组还揭示其存在另外4个磷酸化位点(S362、S391、S440及T485)。通过构建和分析ste7的缺失株和回补株以及双位点突变株MS216A/T220A与单位点突变株MS362A、MS440A及MT485A,发现Δste7、MS362A及MfS216A/T220A诸多表型缺陷是一致的,包括在不同碳氮源上严重的生长缺陷和孢子萌发担缺陷、产孢缺陷、多胁迫应答缺陷以完全丧失经体壁侵染昆虫的毒力。这些表型在其余单点突变株中也发生不同程度的缺陷,而回补株的表型都恢复到野生株的水平。通过分析各菌株若干表型相关基因的转录表达发现,中心发育通路中三个关键激活子(brlA、abaA及wetA)、上下游六个转录因子(flbA~D、luG及vosA)以及营养利用调控因子CreA的转录水平,在敲除株及所有点突变株中大多都较野生株显著或剧烈下调,相当吻合其孢子萌发、营养生长、产孢及侵染力方面的缺陷。五个P型N+/K+ATP激酶(enal-5)的转录表达在敲除株和所有点突变株中都剧烈下调,十分吻合它们对NaCl和KCl胁迫的高度敏感性。此外,对主要抗氧化酶系的转录分析显示,胞质MnSOD (sod2)和两个过氧化氢酶(catA和catP)的表达量大幅下调是Δste7、MS362A及MS216A/T220A等突变株抗氧化、耐高温及抗紫外辐射能力减弱的重要原因。结果表明,Ste7及其6个Ser/Thr磷酸化位点对球孢白僵菌碳氮源利用、营养生长、无性循环、多胁迫应答及寄主侵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中S216/T220与S362位点的磷酸化修饰对Ste7调控球孢白僵菌生命活动的作用至关重要。因此,Cdc14介导的磷酸化修饰组所揭示的磷酸化蛋白及其修饰位点,对深入研究球孢白僵菌的生命规律和生物防治潜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启示意义。球孢白僵菌赖氨酸乙酰化蛋白组的构建与分析 赖氨酸乙酰化修饰普遍存在于原核和真核生物中,但真菌中目前仅见模式酵母的研究报道。基于抗赖氨酸乙酰化抗体对肽段的富集和LC-MS/MS串联质谱技术分析,首次成功构建了球孢白僵菌的乙酰化蛋白组,从中鉴定出283个乙酰化蛋白的464个赖氨酸乙酰化位点。这些蛋白的乙酰化修饰主要参与基因转录、染色质重塑、蛋白质折叠和糖/脂类代谢等生物学过程。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球孢白僵菌有6个乙酰化模体,其中5个(KacY、KacH、 KacF、FxKac、KacxxxxK及KacW)也见于其它物种,因而是十分保守的,但其特有的模体KacW和17个乙酰化蛋白在酵母中不存在。从鉴定出的乙酰化蛋白中选择两个O-甘露糖转移酶Pmt1和Pmt4的乙酰化位点进行定点突变和表型分析。结果显示,Pmt1的定点突变K88R或K482R对分生孢子形成、氧化胁迫应答、胞壁干扰胁迫答应和致病力的影响等同或胜过Pmtl的功能缺失,而Pmt4的定点突变K360R具有一定的保生长、稳产孢、抗氧化、抗胞壁干扰及促致病的作用。因此,K88和K482两个Pmt1位点的乙酰化修饰是Pmt1维持球孢白僵菌正常产孢、氧化及胞壁胁迫应答和正常侵染力所必需的。Pmt4的K360乙酰化修饰是稳定球孢白僵菌生长发育、胁迫耐受力及侵染力所需要的。这些结果说明蛋白乙酰化修饰在球孢白僵菌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由此验证了球孢白僵菌乙酰化修饰蛋白组的有效性和可利用性。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476.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祁楠;;温度对球孢白僵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13期
2 林志伟,刘洋;氮素对球孢白僵菌的影响[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3 邝灼彬,吕利华,冯夏,陈焕瑜,武亚敬,何余容;温度及常见农药对球孢白僵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4 徐文静;马德良;刘娜;谭云峰;李启云;董英山;;球孢白僵菌最适培养基筛选和遗传转化筛选标记的研究[J];吉林农业科学;2006年01期
5 程国华;舒静;丁克坚;;球孢白僵菌营养需求及培养条件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6年05期
6 刘霆;段玉玺;陈立杰;马希斌;;球孢白僵菌代谢产物对植物幼苗的影响研究[J];种子;2006年09期
7 谢翎;陈红梅;陈安徽;李增智;;超声波破碎法提取球孢白僵菌麦角甾醇的条件优化研究[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8 何末军;周国英;李燕荣;;环境条件及常见农药对球孢白僵菌生长的影响[J];福建林业科技;2009年02期
9 徐艳聆;赵润洲;任向辉;白双丽;陈莹;;常见农药与球孢白僵菌的相容性[J];湖北农业科学;2009年06期
10 赵军;杨震元;张胜利;李增智;;几种微胶囊适宜加工材料与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的相容性[J];中国生物防治;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倩;应盛华;冯明光;;杀虫真菌球孢白僵菌热激响应过程中胞内海藻糖的潜在生理功能[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付廷荣;林立辉;;球孢白僵菌孢子对几种医学昆虫的毒杀效果初步观察[A];《中国虫生真菌研究与应用》(第一卷)[C];1986年
3 丁珊;汤坚;丁贵银;孙继美;于宙;吴克;;球孢白僵菌血清学的初步研究[A];《中国虫生真菌研究与应用》(第二卷)[C];1991年
4 蒋洪岩;宋雨林;黄帅帅;何张江;张永军;;球孢白僵菌细胞表面蛋白提取及其对孢子表面特性和毒力的影响[A];第四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李增智;;球孢白僵菌的昆虫寄主名录[A];《中国虫生真菌研究与应用》(第一卷)[C];1986年
6 王滨;李农昌;;球孢白僵菌油剂超低量喷雾研究初探[A];《中国虫生真菌研究与应用》(第五卷)[C];2003年
7 魏萍;陈斌;李强;李正跃;孙跃先;;我国虫生真菌——球孢白僵菌研究进展[A];2005中国植病学会、中国菌物学会北海联合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农向群;金正俊;张泽华;;球孢白僵菌菌株的随机扩增多态DNA标记[A];《中国虫生真菌研究与应用》(第五卷)[C];2003年
9 洪家保;徐庆丰;;球孢白僵菌在液体培养中的发育研究[A];《中国虫生真菌研究与应用》(第四卷)[C];1996年
10 罗志兵;张永军;裴炎;;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可湿性粉剂的研制与评价[A];第十届全国杀虫微生物学术研讨会暨全国生物农药与化学生物学研究与产业化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驰;两种侧耳高温胁迫导致的细胞凋亡研究和球孢白僵菌胁迫响应转录机制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李芳;球孢白僵菌超氧化物歧化酶与发育激活蛋白及其转录因子的的功能解析[D];浙江大学;2015年
3 王娟娟;球孢白僵菌甘露糖转移酶、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叉头转录因子及6-磷酸海藻糖合成酶的功能解析及其同生物防治潜能的关联[D];浙江大学;2015年
4 王志康;球孢白僵菌定量蛋白质组学与赖氨酸乙酰化蛋白质组学的构建、分析及验证[D];浙江大学;2016年
5 朱静;球孢白僵菌适应环境pH变化及胞内pH稳态维持的遗传分子基础及其对生物防治潜能的贡献[D];浙江大学;2016年
6 关怡;球孢白僵菌Ras大家族中八个小G蛋白的功能解析及其对生物防治潜能的贡献[D];浙江大学;2016年
7 张龙斌;球孢白僵菌硫醇/二硫化物氧化还原酶系和两个内吞标志位点蛋白的功能解析[D];浙江大学;2016年
8 陈雪;中国球孢白僵菌种群遗传结构及家蚕白僵病分子溯源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9 耿涛;家蚕与白僵菌互作机制的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6年
10 谢翎;球孢白僵菌抗逆相关功能基因克隆与基因工程菌株构建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登杰;烟粉虱与球孢白僵菌的互作及转录组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王鑫焰;球孢白僵菌侵染相关基因BbpepA00319的克隆及功能的初步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3 罗林丽;醛酮还原酶Bbakr1参与球孢白僵菌高渗和重金属铬胁迫反应[D];西南大学;2016年
4 褚欣玲;球孢白僵菌脯氨酸脱氢酶的生物学功能及多蛋白桥联因子1介导菌体氧化耐受力的初步机制[D];浙江大学;2016年
5 史汉强;球孢白僵菌四个Septin基因的功能解析与无外源抗性标记表达杀虫蛋白Vip3Aal的工程菌构建[D];浙江大学;2016年
6 张军;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克隆球孢白僵菌在蝉蜕和蚕血淋巴诱导下的特异表达基因[D];安徽农业大学;2012年
7 王圆圆;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田间生存潜能及与常用药剂的相容性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3年
8 殷波;蝉蜕诱导球孢白僵菌产孢相关蛋白质差异表达分析[D];吉林农业大学;2008年
9 闫晓星;绿粘帚霉和球孢白僵菌原生质体制备、再生和融合条件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
10 吴迪;钙调磷酸酶对球孢白僵菌生物学特性影响[D];西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859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1585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