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地区牛源致病链球菌的耐药性、毒力特征分析及其两者的相关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内蒙古地区牛源致病链球菌的耐药性、毒力特征分析及其两者的相关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5年
内蒙古地区牛源致病链球菌的耐药性、毒力特征分析及其两者的相关性研究
丁月霞
【摘要】:奶牛养殖业中常见的奶牛乳房炎和子宫内膜炎的发生能降低奶牛产奶量和牛奶品质,也可导致奶牛繁殖能力下降甚至影响受胎率。内蒙古是我国主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但这些常见疾病的发生给畜牧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细菌感染是引发临床牛源性疾病的重要因素,牛源链球菌是引发奶牛细菌性疾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其所含的致病因子与奶牛炎症的发生与流行有关。临床中常采用抗菌药物治疗奶牛疾病,长期使用这些抗菌药物,并且普遍存在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现象,这致使牛源致病链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逐渐增加。因而,开展牛源致病链球菌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研究,并对其耐药机理的深入了解,这对奶牛链球菌病的防控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开展内蒙古地区牛源致病链球菌及其毒力基因在各菌种间的分布情况调查,探讨链球菌在引发奶牛细菌性疾病发生过程及传播途径中存在的致病作用;同时,开展临床中分离的牛源链球菌对兽医临床常用药物的耐药性及其机制的研究,可为内蒙古地区牛源致病链球菌耐药性产生的原因,以及临床中对该菌属细菌的防控提供了详实的实验依据与合理的用药方案;在此基础上,通过开展敏感链球菌体外诱导耐药及耐药质粒接合试验研究,进一步分析该地区牛源致病链球菌耐药性与毒力特征之间的关系,阐明内蒙古地区牛源致病链球菌耐药性发生的变化是否与其毒力特征存在相关性,以期为牛源致病链球菌耐药性的风险评估以及控制或减少由该菌属细菌感染的奶牛疾病奠定理论基础。(1)对内蒙古不同地区临床中奶牛乳房炎及子宫内膜炎的360份病料,采用微生物分离鉴定的方法,应用sodA基因进行PCR扩增,对疑似链球菌进行了分离及分子水平鉴定。该试验结果显示,从内蒙古不同地区采集的360份病料中,共分离鉴定到116株牛源链球菌,总体分离率达到32.2%。其中分离到无乳链球菌(S.agalactiae)78株(67.2%),停乳链球菌(S. dysgalactiae) 21株(18.1%)以及乳房链球菌(S. uberis)17株(14.7%)。各地区链球菌、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及乳房链球菌的分离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2)采用PCR法对临床分离链球菌的8种常见毒力基因进行调查。该部分试验结果显示,bac基因编码的p-抗原在所有分离菌株中均未检测到,其余7种毒力基因广泛分布于链球菌属的各个菌种间。其中编码p-溶血素的cyl基因检出数最多(58株/50.0%),其次为hylB(56株/48.3%),glnA(52株/44.8%)以及cfb(51株/44.0%)基因。同时发现15种不同的毒力基因组合,携带cyl+hylB+cfb+glnA基因型的菌株最为流行(34株/29.3%)。(3)采用CLSI推荐的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23种兽医临床常用于治疗奶牛疾病的抗菌药物对内蒙古地区临床分离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该部分试验结果表明,分离链球菌在对23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检测中,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率最高,耐药率在80.3%~96.6%之间;对四环素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在42%-85%之间;对克林霉素耐药率(60%以上)也偏高;对氟喹诺酮类、氯霉素和万古霉素相对敏感,其中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仅2.6%。116株内蒙古地区牛源致病链球菌中共发现有102株多重耐药菌(87.9%)。采用PCR法对p-内酰胺类、四环素类及大环内酯类的耐药菌株进行了分子机制调查。试验结果显示,该地区p-内酰胺类耐药菌株产生的主要分子机制是青霉素结合蛋白变异(PBPs)所致;四环素类耐药菌株的耐药机制是由tetL介导的外排机制与tetM基因介导核糖体保护两种分子机制贡献;大环内酯类耐药菌株的耐药机制是由ermB基因介导的核糖体甲基化。(4)采取体外逐渐增加药物浓度的方法诱导肺炎链球菌标准菌株A TCC49619及临床分离红霉素敏感菌株耐药。试验结果表明,肺炎链球菌ATCC49619及15株临床分离敏感菌在诱导10代和12代时产生高耐性,MIC≥64μg/mL,耐药子代在无药培养基中传代5次,MIC未发生改变,表明诱导耐药株耐药性稳定。诱导耐药菌株经PCR检测,93.8%检测到ermB基因,表明诱导耐药的分子机制主要与抗生素结合的核糖体靶位发生甲基化有关。(5)采用滤膜结合法开展质粒接合试验。供体菌为临床分离高耐四环素的链球菌20株,受体菌为诱导耐药后的肺炎链球菌ATCC49619-ERY.质粒接合试验表明,四环素的高耐性可以传递到肺炎链球菌ATCC49619-ERY,每一菌种之间转移率达100%:接合子获得了供体菌的耐药表型及相关耐药基因。(6)选择诱导耐药和质粒接合的部分菌株,经过耐药性及毒力基因筛选,通过对小鼠LDso的测定,分析链球菌耐药性与毒力特征的相关性。试验结果显示,诱导耐药组中青霉素诱导耐药的停乳链球菌CVCC3701-PEN与亲本株比较,LD50值比诱导前升高了1.1×102倍;质粒接合组中接合子的LD5o与受体菌比较升高了1.6倍,表明敏感菌在获得耐药性后毒力均有所下降。本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链球菌属细菌的各个菌种在内蒙古地区奶牛乳房炎和子宫内膜炎的病原菌中分布广泛,其中无乳链球菌是所有分离链球菌的优势菌种。(2)多种毒力因子广泛的分布于内蒙古地区奶牛乳房炎和子宫内膜炎的链球菌中,有60.3%的牛源链球菌至少携带一种毒力因子,且毒力基因型复杂。(3)内蒙古地区分离的牛源链球菌对兽医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产生严重的耐药性,这可能是导致该地区奶牛乳房炎及子宫内膜炎频发及抗菌药疗效不理想的主要原因之一。(4)内蒙古地区分离的红霉素敏感链球菌及肺炎链球菌ATCC49619经红霉素体外诱导耐药,MIC值由≤0.5μg/mL上升至μg/mL,且均携带ermB或mefA耐药基因。(5)内蒙古地区分离的高耐四环素链球菌经质粒接合试验可将其耐药性转移,转移率达100%;接合子获得了供体菌的耐药表型及相关耐药基因。(6)质粒接合中的接合子的LD50与受体菌比较,青霉素诱导耐药的停乳链球菌CVCC3701-PEN与亲本株LD50比较,敏感菌在获得耐药性后毒力均有不同程度降低。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852.6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明楼,刘士喜,苏辉,姚智深,方必春,朱满琪,陆万俊,陈永生;奶牛子宫内膜炎分泌物病原菌和病理学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3年01期
2 吴润;郝保青;农向;严丹红;;奶牛隐性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的PCR鉴定[J];中国牛业科学;2006年02期
3 李建国,桑润滋,张正珊,王铁征,朱慧中,安永福,曹玉凤,田英才,许增福;热应激对奶牛生理常值、血液生化指标、繁殖及泌乳性能的影响[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4 王冬梅,刘磊,王胜利;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J];动物医学进展;2005年06期
5 应薇芳;赵焕灿;钱娅;方维焕;;浙江部分地区屠宰场待宰猪链球菌的检测及药敏试验[J];动物医学进展;2007年06期
6 许腊梅;冯万宇;王岩;王志明;段莹莹;侯振中;;奶牛子宫内膜炎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8年08期
7 芮萍;马增军;房海;陈翠珍;刘谢荣;付志新;张东林;王娟;;奶牛乳房炎链球菌的耐药性检测[J];动物医学进展;2011年01期
8 L.Smith;邸怀忠;;用维生素E和硒防治奶牛乳房炎[J];国外畜牧科技;1989年04期
9 蒋春茂,周新民,周广生,王子轼;奶牛乳房炎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04年05期
10 曹随忠,杜立新,赵兴绪;16S-23S rDNA间隔区在奶牛乳房炎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畜牧兽医;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宏胜;罗金印;李新圃;王玲;王旭荣;李建喜;杨峰;;我国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区系调查及抗生素耐药性检测[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内科学分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丽平;动物源链球菌耐药性与毒力的关系及感染对小鼠肝药酶活性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2 司有辉;谷氨酰胺合成酶GlnA及其转录调节因子GlnR对2型猪链球菌致病力影响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3 陈仁金;中国荷斯坦牛乳房炎相关基因遗传效应、IL8和CXCR1基因聚合效应及表达规律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君;南疆地区奶牛乳房炎性乳房链球菌遗传多样性分析[D];塔里木大学;2011年
2 王正兵;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停乳链球菌荚膜多糖的提纯[D];甘肃农业大学;2011年
3 刘珍;呼和浩特地区临床型奶牛乳腺炎病原分离鉴定及其对小白鼠致病性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年
4 张槐椿;预防奶牛隐性乳房炎中草药添加剂的筛选[D];安徽农业大学;2005年
5 唐平;牛奶体细胞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殷波;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病原种类、生物学特性及免疫原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6年
7 李宏胜;我国部分地区个体奶牛场乳房炎流行病学调查[D];甘肃农业大学;2004年
8 陈现伟;复方中草药制剂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防治效果及免疫增强功能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9 刘鑫;包头地区奶牛乳房炎的病原学调查及药敏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10 王强;红霉素体外诱导肺炎链球菌耐药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海鹰,张晓元,梁宋平;虎纹镇痛肽-1的致突变性研究[J];癌变.畸变.突变;2002年03期
2 孙美芳,王取南,魏凌珍,徐德祥,佘素贞;地洛他定对ICR小鼠的致畸作用研究[J];癌变.畸变.突变;2002年03期
3 张天宝;新药遗传毒性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癌变.畸变.突变;2002年04期
4 刘晓秋,王荣先,田庆伟;放射增效剂Ⅱ号致突变性研究[J];癌变.畸变.突变;2003年01期
5 梅树江,刘娅,王宝贵,章培标,张桂英,赵林伊;杂多化合物九钨三钛硅酸盐的急性毒性和致突变性研究[J];癌变.畸变.突变;2003年03期
6 韩晶;盐酸洛美利嗪(KB-2796)致突变性试验研究[J];癌变.畸变.突变;2003年03期
7 廖雪,王捷,宋宏宇,鲍清,乔良,张沈平;盐酸吡格列酮对大鼠致畸性研究[J];癌变.畸变.突变;2003年04期
8 刘永学,王琼,高沛永;重组葡激酶致突变检测试验[J];癌变.畸变.突变;2004年05期
9 于燕,林飞,张瑞娟,张振军,李安静;重组人胰高血糖素类多肽的致畸毒性[J];癌变.畸变.突变;2005年03期
10 林飞,吕廉,杨旭清,崔维川,王凤敏;双环铂及其衍生物对大鼠靶器官毒性损伤的比较[J];癌变.畸变.突变;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静;;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因与治疗[A];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安徽现代农业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陈珍;万春和;曾亮明;朱春华;林甦;刘斌琼;林羽;黄瑜;;H9N2亚型禽流感安徽分离株CK/AH/1/10的分子特征[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第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毛立;李文良;严少华;钟声;郭俊尧;江杰元;;山羊流产病料中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检测[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第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刘洋;布日额;吴金花;郭闯;锡林高娃;刘燕;;内蒙古中东部地区乳源性大肠杆菌PCR检测及其耐药性分析[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第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庞龙;路浩;赵宝玉;张樑;宋岩岩;王姗姗;赵一楠;;苦马豆素对新生SD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形态学损伤作用的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内科学分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6 周业;杨亮宇;王皓然;杨玉艾;;昆明地区奶牛乳房炎的病原菌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内科学分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7 罗立平;贺建忠;韩博;;奶牛金黄色葡萄球菌性乳房炎研究进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内科学分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8 李宏胜;罗金印;李新圃;王玲;王旭荣;李建喜;杨峰;;我国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区系调查及抗生素耐药性检测[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内科学分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9 刘利;许尚忠;李俊雅;高雪;高会江;;浅谈奶牛金黄色葡萄球菌性乳房炎[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牛学分会2011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徐慧;韦莉;佟瑞平;龚玉梅;王宏俊;孙惠玲;张培君;;溶血性曼氏杆菌PCR诊断试剂盒的研究[A];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科技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美玲;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气溶胶发生与传染机制及其感染SPF鸡的特点[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莫章桦;产双酶恶臭假单胞菌的选育与酶法制备D-pHPG[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3 黎满香;感染猪的粪肠球菌的分离鉴定及部分特性和诊断方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4 代敏;TCMAI对奶牛乳腺炎耐药菌的抗菌活性及抗菌作用机制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闫振贵;不同途径免疫NDV弱毒苗诱导鸡体黏膜和系统免疫反应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6 李素;猪瘟病毒感染血管内皮细胞的差异蛋白质及细胞因子表达变化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7 游卉;种子期代表方养精种玉汤生殖及遗传安全性实验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刘卫海;新藤黄酸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杨楠;利福喷丁海藻酸钠缓释微球肺部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D];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2011年
10 李学瑞;猪链球菌防治新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晶晶;斑点叉尾鮰生鱼片加工过程中的微生物变化[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刘新军;表达布氏杆菌sodc基因的重组沙门氏菌的构建及不同种布氏杆菌鉴别PCR检测方法的建立[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龚瑞;粘附素ClfA和Cna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乳腺炎的免疫保护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王延昭;利用免疫磁珠技术富集肠炎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严琦;副猪嗜血杆菌与巨噬细胞相互作用的初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王艳伟;PRRSV感染激活RANTES产生的信号通路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吕桂贞;杀虫剂混配对小菜蛾毒力联合作用及生化机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崔翔;动物可食组织中安眠酮残留的ELISA检测方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李刚;不同类型消毒剂的效果评估[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10 王秀云;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山东株的分离鉴定及免疫预防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增举,成建国;盐酸左旋咪唑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治疗试验[J];山东农业科学;1998年02期
2 吴明楼,刘士喜,苏辉,姚智深,方必春,朱满琪,陆万俊,陈永生;奶牛子宫内膜炎分泌物病原菌和病理学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3年01期
3 臧金灿;;细菌耐药性机制与临床合理用药[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5期
4 叶刚;李英伦;;“乳炎康注射液”消除奶牛乳房炎致病菌对β-内酰胺类耐药性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6期
5 邵化;常胜合;田双起;王雁萍;李宗伟;秦广雍;;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及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5期
6 邓海平;俞诗源;王玲;蒲万霞;;内蒙古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7 王作信;梁剑平;王学红;邢妍美;蒲秀英;华兰英;刘宇;郭文柱;郭志廷;;茜草提取物对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的抑菌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8 赵斌;葛金芳;朱娟娟;黄晓晖;李俊;;小议在MTT法测细胞增殖抑制率中IC_(50)的计算方法[J];安徽医药;2007年09期
9 夏春,刘津,黄捷;多重PCR法检测对虾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杆状病毒[J];病毒学报;2000年03期
10 李芸;中国乳制品业分析[J];北方经济;2005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郭世宁;防治奶牛子宫内膜炎新型复方药物制剂宫炎清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2年
2 田云;猪链球菌7型的分型与抗性的研究及猪链球菌2型可能的毒力基因的发现[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3 姜成刚;猪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机制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6年
4 邹莉玲;NER通路多个SNP对肺癌易感性的交互作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5 程金花;鹅PIT-1基因的克隆、表达和遗传效应研究[D];扬州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凌云;鸡场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2 李自然;上海市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基因多样性及分型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3 王杰;黏度法评定小麦非淀粉多糖的含量及低黏度小麦与酶制剂在仔猪日糖中应用[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3年
4 唐海燕;奶牛子宫内膜炎中药配方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4年
5 张忠厚;呼市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年
6 贾玉萍;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快速检测及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7 姜巍;清宫液II号抗炎机理与临床药效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8 唐平;牛奶体细胞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9 郑慧莉;四平市儿科抗生素应用状况调查及葡萄球菌耐药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唐德宏;泰安地区奶牛乳房炎致病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文学,魏殿军,官兰,宋诗铎,胡文之;33株志贺氏菌的分型及耐药性调查[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2 桓新;卢大雷;马颖;马瑞;;健康人群与家鸡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7年05期
3 ;全球流感病毒耐药性在增加[J];健康大视野;2005年11期
4 府伟灵,朱桂森,徐咏涛,严卫民;重庆地区1325株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耐药性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9年03期
5 王震龙,卢明勤,吴新,季明贤;绿脓杆菌血清分型与耐药性调查[J];温州医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6 陈霞;李娟;骆鹏杰;袁敏;吴永宁;;国内外食品源及动物源弯曲菌流行性及耐药性调查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12年08期
7 宋立;宁宜宝;沈建忠;范学政;张纯萍;杨承槐;韩剑峰;;中国不同年代食品动物大肠杆菌耐药性调查研究[J];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2009年07期
8 刘爱萍,桂清荣;湖北地区174株志贺菌耐药性调查[J];华中医学杂志;2000年03期
9 何适国,付绍兰,李新玉,卢东升;我国葡萄球菌的耐药性[J];生物技术;1992年03期
10 丁昊;2578株结核杆菌对5种抗结核药的耐药性调查[J];临床检验杂志;199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青;赵红;王金玲;王清图;韩学忠;刘立春;王景山;吕继明;;1500例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及耐药性调查分析[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4年年会”暨“第二届全国中青年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2 李庆兴;金益辉;王邦松;郑宇;;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医院绿脓杆菌的耐药性调查与控制策略[A];2005年浙江省感染病、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3 殷霞;;老年患者真菌性医院肺炎的检测及耐药性调查[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杨丽英;王志勇;向军;陈晓琳;许伟石;;烧伤病房常见革兰氏阳性菌耐药性调查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六届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5 李海峰;吴秋梅;;医院内的菌耐药性调查与分析[A];第十届全军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6 李利;吴晓梁;李立斌;方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细菌学耐药性调查[A];2004年浙江省危重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7 徐正富;石玉玲;;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及耐药性调查[A];2006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叶胜捷;庞淑光;张文振;;烧伤病区常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调查[A];浙江省第十八届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9 陈媛;;青海西宁地区518株呼吸道标本培养阳性结果分析及耐药性调查[A];第九届西北五省(区)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10 史莉;;医院肺部感染菌的耐药性调查[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文华;[N];中国医药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丁月霞;内蒙古地区牛源致病链球菌的耐药性、毒力特征分析及其两者的相关性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年
2 尹春煜;中国HIV-1主要结构基因的序列变异性以及耐药相关性突变分析[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国琴;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耐药性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2 王春美;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耐药性监测及危险因素分析[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3 孟晓军;某市学龄前儿童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状况及耐药性分析[D];中南大学;2009年
4 崔笑博;禽源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耐药性分析及联合药敏试验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5 赵志涛;急诊ICU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6 李芳;山西省吕梁市幽门螺杆菌耐药性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7年
7 郑明节;我国细菌耐药性的分布与控制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郭佳;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9 孙晓云;我国抗HIV治疗耐药性和治疗效果影响因素及HIV耐药早期预警系统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8年
10 张奎;鸭源性E.coli耐药相关基因mRNA表达差异分析及中药对E.coli耐药性的消除试验[D];西南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内蒙古地区牛源致病链球菌的耐药性、毒力特征分析及其两者的相关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07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160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