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博士论文 >

不同景观结构下华北农田主要天敌的种群数量以及控害功能

发布时间:2018-03-14 17:45

  本文选题:景观结构 切入点:作物生境 出处:《扬州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本研究综合运用3S空间技术及景观生态学和昆虫种群生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通过主成分和AICc最优模型构建以及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系统评估了华北地区农田景观结构的变化对棉田天敌种群数量及其控害功能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景观结构的变化能够影响棉田捕食性天敌的种群密度。不同类群的天敌对景观格局的响应也有差别。每个半径尺度对应的全部16个模型中,1 km尺度上的PC3、km尺度上的PC1+PC3、0.5 km尺度上的PC3模型分别为4个空间尺度上对瓢虫、草蛉、小花蝽各自混合种群密度预测效果最好的3个模型,可解释的Akaike权重分别为22.3%、43%和29.1%,占各自种群密度总变异的5.5%、30.3%和9.1%。其中,在1 km尺度上,瓢虫混合种群密度与主成分3(PC3)呈微弱正相关;在2 km尺度上,草蛉丰富度与主成分1(PC1)呈显著正相关,但与主成分3呈显著负相关;在0.5 km尺度上,小花蝽混合种群密度与主成分3呈显著正相关。而1 km尺度上的PC3模型对所有捕食性天敌混合种群(包括各种瓢虫、草蛉、小花蝽、蜘蛛、食蚜蝇)密度预测效果最好,该模型可以解释22.8%的Akaike权重,占总变异的5.1%,棉田所有捕食性天敌混合种群密度与主成分3呈微弱正相关,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捕食性天敌种群密度随周边除棉花、玉米以外的一些小宗作物(如大豆、花生、红薯、蔬菜、果树等)面积比例的增加而增加,但随着城镇比例的增加而减少。全部41个站点数据表明,这些小宗作物的存在提高了棉田瓢虫、草蛉、小花蝽等广谱性天敌的种群密度,但高比例的城镇和非作物生境降低了瓢虫在棉田的种群密度,而草蛉混合种群密度与非作物生境和城镇面积比例呈正相关,但与棉花和玉米面积呈负相关。在0.5-2 km全部4个空间尺度上,对蜘蛛种群密度预测最好的模型均为常数项模型(Intercept),景观变量与蜘蛛种群密度的相关性并未达到显著水平,这与不同蜘蛛种类对各种景观变量的响应差异有关,还需继续研究。(2)景观结构能够影响棉田蚜虫寄生蜂种群密度及其寄生作用。研究发现,寄生性天敌对棉蚜(Aphis gossypii)有较好的防控效果,全部35个站点的寄生率范围在0-53.5%之间,平均寄生率为12.5%。其中,0.5 km尺度上的PC3模型、2 km尺度上的PC1模型分别为4个空间尺度上对僵蚜密度和僵蚜比率预测效果最好的模型,可解释的Akaike权重分别为45.1%和23.1%,占各自总变异的53.1%和24.3%。在0.5 km尺度上,僵蚜数量与主成分3呈显著正相关,而在2 km尺度上僵蚜比率与主成分1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在较大空间尺度上,景观多样性越高,尤其是棉田周边小宗作物(0.5-2 km)和城镇所占比例(1-2 km)越高,天敌对棉蚜的寄生作用就越强,但寄生率与玉米所占比例呈负相关性。(3)景观多样性能够显著提高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对棉田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卵的寄生作用。两年中全部23个棉花站点共部署超过30000粒棉铃虫卵,试验结果表明,48 h内的最高寄生率可达38.8%。AICc分析表明,2 km尺度上的PC2+PC3模型为全部4个尺度上对寄生率预测效果最好的模型,可解释28.4%的Akaike权重,占寄生率总变异的45.4%;寄生率与主成分3呈显著正相关,但与主成分2的负相关性并不显著。另外,在0.5-1.5 km尺度上,寄生率与景观多样性指数D均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棉田周围城镇和非作物生境比例越高,螟黄赤眼蜂对棉铃虫卵的寄生作用也越强。这是因为城镇中的园林绿地及一些庭院植物(如果树、花卉、草丛)以及非作物生境中的一些植被也是棉铃虫的寄主,能够为寄生蜂提供额外的猎物,同时也能够为寄生蜂补充花粉花蜜等营养,有利于其种群的建立。(4)由于华北地区棉花玉米邻作现象比较普遍,而且近几年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玉米种植比例不断增加,在客观上为棉铃虫及其寄生蜂的发生提供了条件。因此,本研究针对棉田周边的玉米田,也开展了棉铃虫卵的寄生试验,以深入评估不同景观结构对寄生性天敌的控害功能。三年试验中全部33个站点数据显示,与棉田相比,螟黄赤眼蜂对玉米田棉铃虫卵同样有较好的防控效果,48 h内的最高寄生率可达25.8%。偏最小二乘回归(PLS)分析表明:在全部4个空间尺度上,玉米田棉铃虫卵寄生率与棉花和玉米这两种棉铃虫主要寄主作物的总面积以及所有农作物总面积比例均呈显著负相关,与景观多样性指数D以及除棉花玉米外的小宗作物比例均呈显著正相关,与0.5和1 km尺度上的非作物生境面积比也呈正相关(VIP0.8)。这是因为除棉花玉米以外的一些小宗作物(如花生、大豆、红薯、蔬菜、果树等)也是棉铃虫的寄主,在某种程度上这些小宗作物和植被及非作物生境的存在能够在主要农田寄主食物匮乏时为寄生蜂补充花粉花蜜等营养或提供其他猎物,同时也可作为其临时性庇护所和栖息地,有利于寄生蜂种群的存活和生防控害作用。本研究系统评估了城镇化和农业集约化快速发展,华北地区小农经济模式也不断受到冲击的背景下,不同景观结构对我国华北地区棉田及相邻玉米田天敌种群数量和控害功能的影响。研究发现,主要农作物周边的小宗作物和非作物生境在天敌保育-控害中起着重要作用,这将为发展适合华北地区农业生产方式的、基于农田景观的棉花害虫生物控制理论与模式提供科学依据。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47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浩;;河北推广农药控害技术[J];农药市场信息;2005年11期

2 孙毅;;“生态康复型农田绿色控害技术研究”通过验收[J];农药市场信息;2010年13期

3 吴春柳;孙海霞;;实施减量控害行动 提高安全控害水平[J];河北农业科技;2007年09期

4 蔡大旺;陈兴;史大庆;;浅谈安全控害技术的推广应用[J];辽宁农业科学;2008年02期

5 陈轶;;药剂拌种对水稻中前期病虫的控害作用[J];浙江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6 王睿文,王贺军,李春峰,肖红波,栗梅芳,翟国英;实施农药减量控害行动计划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J];中国植保导刊;2004年12期

7 韦发才,杨再豪,莫生华;佳多频振式杀虫灯对三斑果螟的控害效果[J];广西植保;2005年02期

8 王向荣;;浅谈设施蔬菜安全控害[J];科技信息;2009年27期

9 徐瑞芹;徐瑞英;王玉梅;;生物控害技术在蔬菜上的研究应用[J];农业科技通讯;2010年03期

10 尹相甫;李志强;时玉娟;;鲁东南沿海地区农田绿色控害技术研究与应用[J];中国农业信息;2013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再廖;朱洁;;实施农药减量控害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A];现代植保建设创新与实践[C];2012年

2 丁新天;王来亮;马雅敏;潘财升;;缙云县稻田农药减量控害增效技术的探索与推广[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8分会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李秀芹;白淑英;李润需;胡旭章;;无公害结球甘蓝病虫安全控害技术[A];全国安全用药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赵永胜;张艳;;晋中市农药控害与农作物安全生产的思考[A];农作物药害预防及控制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孙玉河;李淑菊;王惠哲;霍振荣;管炜;;天津市地方标准《黄瓜病虫害安全控害技术规程》编制说明[A];纪念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建所二十五周年论文摘要集(2001—2010)[C];2010年

6 戈峰;苏建伟;杜丽;刘向辉;;应用生态能学的方法定量分析棉田蜘蛛控害功能[A];昆虫学创新与发展——中国昆虫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王林;;锐劲特对双季晚稻全程控害技术初探[A];全国安全用药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徐好学;李志远;;佳多频振式杀虫灯对棉铃虫控害效应试验初报[A];棉花重大病虫统一防治的理论与实践[C];2004年

9 郑军;董代文;郑永忠;;居室蜚蠊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控害技术研究[A];庆祝重庆市植物保护学会成立10周年暨植保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何树林;程开禄;;稻田蜘蛛对稻飞虱的控害效果[A];全国生物防治暨第八届杀虫微生物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志华邋记者 田畅;鞍羊沿线建成六处农作物控害示范基地[N];鞍山日报 ;2008年

2 张国辉 记者 黄波;新宾启动中药材生产安全种植模式[N];抚顺日报;2006年

3 记者 李权生;河北实施农药减量控害行动[N];农资导报;2006年

4 通讯员 李春波 记者 刘剑英;农药减量控害增效活动提升农产品质量[N];河北日报;2007年

5 存云 卫平;安徽加大植保控害减灾力度[N];农民日报;2002年

6 记者 王森;安全控害促发展[N];盘锦日报;2007年

7 记者 赵丹邋通讯员 陶献国;每亩降低防治成本50元,产量增加19公斤[N];嘉兴日报;2007年

8 林菲;应用新技术提高作物控害增收能力[N];农民日报;2007年

9 綦玉红;生物控害 请蜂护粮[N];营口日报;2006年

10 记者 石巍 宋红霞;河北建设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冰;不同景观结构下华北农田主要天敌的种群数量以及控害功能[D];扬州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陆书龙;潜叶蝇的2种共存寄生蜂的生活史及控害行为比较[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叶峰;黄岩区水稻农药减量控害增效集成技术研究与推广[D];浙江大学;2010年

3 陆鹏飞;星豹蛛对甘蓝田两种害虫的控制作用及低剂量农药对其控害效果的影响[D];山西农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6122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16122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4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