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典型森林土壤呼吸的时空变异
本文选题:土壤呼吸 切入点:自养呼吸 出处:《东北林业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摘要】:土壤呼吸(Rs)是森林生态系统仅次于总初级生产力的第二大碳通量,在生态系统碳循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由于Rs起源于不同组分(自养呼吸,RR;异养呼吸,RH),并且随着气候因子、林龄以及森林类型转换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即使在特定区域内Rs也展示出巨大的时空变异。黑龙江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包括了东北地区不同经营方式下的典型森林类型,为量化地理限制区域内Rs在不同时空尺度上的变异并探讨其控制因子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研究平台。对这些典型森林类型Rs时空变异的研究有助于精确评估该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碳源或者碳汇的强度。本研究首先利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分析探讨森林类型转换对Rs及其不同组分的影响。阔叶红松原始林转变为次生白桦林、落叶松人工林和红松人工林后,RH分别增加了35%、31%和19%。平均RH与土壤有机碳密度显著正相关(R2=0.869,P=0.045),与土壤微生物碳相关不显著(R2=0.287,P=0.615)。阔叶红松原始林转变为次生白桦林后,RR显著增加了(P0.05),然而原始林和两种人工林之间RR差异不显著(P0.05)。平均RR与土壤微生物碳(R2=0.911,P=0.03)和细根和中根生物量(R2=0.891,P=0.037)显著正相关。其次,以阔叶红松林、谷地云冷杉林、阔叶红松择伐林、次生白桦林、落叶松人工林和红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Rs及其组分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变异。结果展示出在日变化尺度上,除谷地云冷杉林和次生白桦林的Rs和RH以及落叶松人工林的RH与土壤温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其他林型Rs及其组分与土壤温度相关不显著(P0.05)。除次生白桦林和红松人工林外,其他林型RH日变化幅度(1.72-2.72 μmol CO2m-2 s-1)和变异系数(8.0-11.5%)较小,而所有林型RR日变化幅度(0.56-3.18 μmol CO2 m-2 s-1)和变异系数(36.0-45.7%)较大。各林型Rs和RH的季节变化与土壤温度相似,展现出单峰曲线趋势,在7-8月达到峰值。RR季节动态与土壤温度则有一些不同并且各林型RR季节变异系数(38.3-96.5%)要高于Rs(28.0-62.3%)和RH(31.6-55.7%)。所有林型季节变化的RR(Qlo=2.94-4.35)的温度敏感性系数(Ql0)要大于RH(Qlo=2.41-2.64)和Rs(Qlo=2.48-2.80),并且RR(R2=0.32-0.51)与土壤温度指数模型的拟合程度要小于RH(R2=0.71-0.78)和Rs(R2=0.62-0.77)。各林型RR年际变异系数(12.7-30.5%)要高于Rs(10.2-17.9%)和RH(8.5-14.8%)。在年际尺度上,除谷地云冷杉林RR与空气温度显著相关(P0.05),其他林型Rs及其组分与气候因子相关不显著(P0.05)。选择阔叶红松林、谷地云冷杉林、阔叶红松择伐林和红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量化和比较Rs在三个空间尺度上(在样地内土壤环之间、在一个林型内样地之间和景观内各林型之间)的变异并探讨Rs变异的控制因子。结果表明所有林型样地内Rs的变异系数(30-52%)显著高于样地间(20-25%)。土壤充水孔隙空间、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碳氮比以及Rs测定点几米半径内所有树的平均胸径和总胸高断面积解释着各林型内Rs的变异。四种林型间Rs的变异可以被土壤碳氮比所解释(R2=0.63,P=0.001)。最后,基于2014年对典型阔叶红松林9 ha样地Rs的测定,量化和可视化阔叶红松林Rs空间格局并探讨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在决定Rs空间变化时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Rs呈现明显的空间自相关,15-23 m的空间自相关可以解释样本方差的87-91%。在三次观测间(5月、7月和9月),Rs高度相关(R=0.60-0.74)。最优回归模型展示了土壤湿度、容重以及Rs测定点3 m半径内最大胸径可以解释三次观测平均Rs空间变异的46%。随着样地坡位的上升和坡度的变大,Rs呈增加的趋势。平地(Flat)Rs最小,阴坡(NE,N)和半阴坡(E,NW)Rs要大于半阳坡(SE,W)和阳坡(S,SW)。
[Abstract]:Soil respiration ( Rs ) is the second large carbon flux that forest ecosystem is the second only to the total primary productivity ,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carbon cycle of the ecosystem . Since Rs originated from different components ( spontaneous respiration , RR ;
The study of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bility of forest type Rs is helpful to accurately assess the effect of carbon source or carbon sink in forest ecosystems in the region .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RR and soil temperature ( P = 0 . 01 , P = 0 . 03 ) and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soil temperature ( P 0 . 05 ) . Finally , based on the measurement , quantification and visualization of Rs spatial pattern of the typical broad - leaved Korean pine forest in 2014 , the spatial pattern of the broad - leaved Korean pine forest was quantified and visualized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s presented obvious spatial self - correlation , and th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of 15 - 23 m could account for 46 % of the average Rs spatial variation .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7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栾军伟;向成华;骆宗诗;宫渊波;;森林土壤呼吸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06年12期
2 方精云;王娓;;作为地下过程的土壤呼吸:我们理解了多少?[J];植物生态学报;2007年03期
3 苏永红;冯起;朱高峰;司建华;常宗强;;土壤呼吸与测定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沙漠;2008年01期
4 陈宝玉;王洪君;杨建;刘世荣;葛剑平;;土壤呼吸组分区分及其测定方法[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5 张智婷;宋新章;高宝嘉;;全球环境变化对森林土壤呼吸的影响[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6 杨玉盛,董彬,谢锦升,陈光水,高人,李灵,王小国,郭剑芬;森林土壤呼吸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J];生态学报;2004年03期
7 马秀梅,朱波 ,韩广轩,陈玉成,高美荣,张中杰;土壤呼吸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4年S1期
8 陈全胜,李凌浩,韩兴国,董云社,王智平,熊小刚,阎志丹;土壤呼吸对温度升高的适应[J];生态学报;2004年11期
9 常宗强,史作民,冯起;气温对祁连山不同植被状况土壤呼吸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05年02期
10 张东秋,石培礼,张宪洲;土壤呼吸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5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小国;朱波;;森林土壤呼吸研究进展[A];第九届中国青年土壤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暨第四届中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2 唐英平;;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张凯;许晓静;徐小牛;;合肥城市绿地土壤呼吸初探[A];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安徽现代农业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李洪建;严俊霞;汤亿;;气候变化的影响、适应与反馈——油松林地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和水分关系的定位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谢锦升;杨玉盛;陈光水;高人;杨智杰;郭剑芬;;植被恢复对严重侵蚀红壤碳吸存和土壤呼吸的影响[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杨玉盛;陈光水;王小国;高人;李震;金钊;;中亚热带森林转换对土壤呼吸动态及通量的影响[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唐洁;汤玉喜;吴敏;李永进;王胜;;洞庭湖区滩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呼吸动态[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0 林业与气候变化论文集[C];2009年
8 肖孔操;刘杏梅;吴建军;汪海珍;徐建明;;植物残体与土壤pH对农田土壤呼吸的影响研究[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下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9 赵敏;孔正红;;崇明岛人工林土壤呼吸研究初探[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唐洁;汤玉喜;吴敏;李永进;王胜;;洞庭湖区滩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呼吸动态[A];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 郭起豪;土壤呼吸里的“碳秘密”[N];中国气象报;2013年
2 周飞 申卫军;大气CO_(2)浓度影响土壤呼吸[N];广东科技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霞;寒温带冻土区森林—湿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子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2 姜继韶;施氮和轮作对黄土高原旱塬区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5年
3 王一;模拟土壤增温和林内减雨对暖温带锐齿栎林土壤呼吸的影响及其微生物响应[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5年
4 雷蕾;马尾松林土壤呼吸与微生物对不同采伐方式的响应[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5年
5 王洋;德国北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农用地土壤呼吸动态变化及其驱动机理[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6 Houssou Assa Albert;华北平原小麦—玉米轮作下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呼吸和土壤水分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7 史宝库;东北典型森林土壤呼吸的时空变异[D];东北林业大学;2016年
8 李洪建;不同生态系统土壤呼吸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9 时伟宇;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两典型森林群落土壤呼吸动态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1年
10 雷海清;北亚热带毛竹材用林土壤呼吸特征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欧强;水位和增温对崇明东滩滨海围垦湿地土壤呼吸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2 吴畏;火干扰对小兴安岭两种典型林型土壤呼吸及其组分的短期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3 吴杨周;模拟增温和降水减少对旱作农田土壤呼吸和N_2O通量的影响[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4 高伟峰;模拟氮沉对典型阔叶红松林土壤呼吸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5 戴衍晨;恩施典型烟田生态系统碳收支特征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6 张仁道;厢作免耕对稻田土壤呼吸与有机碳组分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7 杨淞;切根对亚热带4种林分土壤呼吸的影响[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8 王礼霄;基于MODIS数据模拟庞泉沟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土壤呼吸空间格局[D];山西大学;2015年
9 高玉凤;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土壤呼吸的空间异质性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10 哈斯珠拉;施氮对克氏针茅草原土壤呼吸的影响[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940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1694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