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博士论文 >

小麦孢囊线虫病的生防微生物鉴定及球孢白僵菌08F04菌株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6-01 21:34

  本文选题:小麦孢囊线虫 + 生物防治 ; 参考:《河南农业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摘要】:小麦禾谷孢囊线虫(Cereal Cyst Nematode,CCN)在我国的危害日益严重,但是目前生产上主推的小麦品种普遍抗性较差,没有高效低毒的化学杀线剂,休耕及轮作等农业措施在我国难以实施,亟需一种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生物防治是通过天敌生物控制线虫的数量或者减轻线虫的危害程度,不会打破生态平衡,也不会引起线虫产生抗性,为防控植物寄生线虫病害提供了一条新思路。生防菌株的的作用效果取决于施用菌剂的生态环境条件和发生线虫的种类。因此,筛选出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生防菌株,追踪菌株在土壤中的定殖情况,并通过研究外源施入生防菌对土壤中土著微生物菌群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对生防菌株进行风险评估,对生防菌剂的合理开发和使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鉴于此,本文主要包括以下研究内容:(1)小麦孢囊线虫生防菌株的鉴定及防效测定。课题组前期筛选出四株对小麦孢囊线虫病有较好防治效果的生防菌株,本文通过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理生化方法对其进行种类鉴定,生防真菌08F04菌株被鉴定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生防细菌细菌09B18菌株被鉴定为蜡质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生防细菌09X01菌株被鉴定为木糖氧化无色菌(Achromobacter xylosoxidans),生防放线菌S07菌株被鉴定为环状链霉菌(Streptomyces anulatus),四种生防菌在小麦孢囊线虫病的生物防治中均是首先发现和报道。室内盆栽试验发现08F04麦粒砂处理、S07麦粒砂处理,细菌09B18和09X01拌种处理在温室条件下对菲利普孢囊线虫都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孢囊减退率都能达到50%以上。进一步在许昌和郑州小麦孢囊线虫重发地块进行了连续两年的田间防效试验,发现08F04麦粒砂处理和S07麦粒砂处理对小麦孢囊线虫的田间防治效果的稳定性高于细菌09B18和09X01拌种处理,孢囊减退率都达到40%以上。并且08F04麦粒砂处理和S07麦粒砂处理对小麦的鲜重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和明显的增产作用。以上结果说明08F04菌株和S07菌株对小麦孢囊线虫病的防效比较稳定且对小麦植株相对安全,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因为真菌08F04菌株具有易培养,生长速度快的优点,所以筛选出08F04菌株进行后续研究。(2)球孢白僵菌08F04菌株在土壤中的定殖规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稀释平板计数监测sgfp和hph双基因标记的球孢白僵菌株08F04菌株转化子在室内盆栽中的消长规律,研究08F04菌株在土壤中的定殖情况。首先,对球孢白僵菌株08F04菌株进行农杆菌遗传转化,将含有sgfp和hph基因的真菌表达载体p CAM-gfp转入08F04菌株中,通过PCR和southern杂交验证绿色荧光蛋白基因sgfp的表达元件已经稳定的整合到了球孢白僵菌株08F04的基因组中且为单拷贝,最终获得了能够稳定遗传,菌落形态、生长速度以及寄生能力与野生菌株一致的转化子G10。构建G10转化子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然后通过室内盆栽试验测定接种G10菌株0-6周后每克土壤中sgfp基因的拷贝数,并通过稀释涂板法调查含潮霉素的平板上的菌落数(CFU),结果显示,土壤中sgfp基因的拷贝数和平板上的菌落数的变化趋势一致,且呈一定的线性关系,拟合方程为y=0.398+0.91x(R2=0.7995,y-基因拷贝数,x-平板上生长的菌落数)。08F04菌株的生物量在土壤中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接种后第3周其在土壤中的定殖量达到最大(3.8×105 copies/g)。所以,为了获得最优的防治效果,可以在播种后第3周补施生防菌。(3)球孢白僵菌08F04菌株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的影响。为了研究球孢白僵菌08F04菌株对小麦不同生育期的根际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利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测定了郑州和许昌病田中施入08F04菌株后,土著真菌菌群和细菌菌群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外源施用08F04菌株对土壤中真菌的物种总数没有显著影响,虽然前期对土壤真菌的多样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后期处理样品中微生物的多样性恢复到了正常水平。而外源生防菌株08F04的施用对土壤中细菌菌群的物种数和多样性都没有显著影响。另外PCA结果显示,小麦不同生育期对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大于生防菌株的施用对其的影响。高通量测序结果发现球孢白僵菌株08F04菌株对郑州和许昌两地土壤中角担菌(Ceratobasidium)和链格孢(Alternaria)的丰度有明显的减少作用,角担菌(Ceratobasidium)是小麦纹枯病病原菌立枯丝核菌的有性态,链格孢(Alternaria)是引起小麦黑胚病和叶枯病的病原菌,由此可以推测,球孢白僵菌株08F04菌株在防治小麦孢囊线虫病的同时,还能够抑制多种小麦真菌病害的发生。另外,施用球孢白僵菌株08F04菌株增加了土壤中粘帚霉属(Clonostachys)的丰度,而粘帚霉属(Clonostachys)是植物寄生线虫的一种重要生防菌,在土壤中可能会与球孢白僵菌株08F04菌株协同抑制小麦孢囊线虫病的发生与危害。以上结果说明球孢白僵菌株08F04菌株对土壤微生态环境是相对安全的,投入自然环境中不会破坏生态平衡,在防治小麦孢囊线虫病方面具有较大开发利用价值。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includes the following research contents : ( 1 ) identification and prevention of nematode disease in wheat sporocyst nematode . The effect of biological control is to control the ecological balance and to prevent nematode from producing resistance , and to provide a new idea for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parasitic nematode disease of wheat . A real - 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assay was used to detect the colonization of G10 transformants in soil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umber of copies of gfp gene and the number of colonies on the plate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 . In order to obtain the optimal control effect , the effect of strain 08F04 strain on microbial diversity in soil was studied by using the second generation high - throughput sequencing technique .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435.12;S476.1;S15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祁楠;;温度对球孢白僵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13期

2 林志伟,刘洋;氮素对球孢白僵菌的影响[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3 邝灼彬,吕利华,冯夏,陈焕瑜,武亚敬,何余容;温度及常见农药对球孢白僵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4 徐文静;马德良;刘娜;谭云峰;李启云;董英山;;球孢白僵菌最适培养基筛选和遗传转化筛选标记的研究[J];吉林农业科学;2006年01期

5 程国华;舒静;丁克坚;;球孢白僵菌营养需求及培养条件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6年05期

6 刘霆;段玉玺;陈立杰;马希斌;;球孢白僵菌代谢产物对植物幼苗的影响研究[J];种子;2006年09期

7 谢翎;陈红梅;陈安徽;李增智;;超声波破碎法提取球孢白僵菌麦角甾醇的条件优化研究[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8 何末军;周国英;李燕荣;;环境条件及常见农药对球孢白僵菌生长的影响[J];福建林业科技;2009年02期

9 徐艳聆;赵润洲;任向辉;白双丽;陈莹;;常见农药与球孢白僵菌的相容性[J];湖北农业科学;2009年06期

10 赵军;杨震元;张胜利;李增智;;几种微胶囊适宜加工材料与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的相容性[J];中国生物防治;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倩;应盛华;冯明光;;杀虫真菌球孢白僵菌热激响应过程中胞内海藻糖的潜在生理功能[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付廷荣;林立辉;;球孢白僵菌孢子对几种医学昆虫的毒杀效果初步观察[A];《中国虫生真菌研究与应用》(第一卷)[C];1986年

3 丁珊;汤坚;丁贵银;孙继美;于宙;吴克;;球孢白僵菌血清学的初步研究[A];《中国虫生真菌研究与应用》(第二卷)[C];1991年

4 蒋洪岩;宋雨林;黄帅帅;何张江;张永军;;球孢白僵菌细胞表面蛋白提取及其对孢子表面特性和毒力的影响[A];第四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李增智;;球孢白僵菌的昆虫寄主名录[A];《中国虫生真菌研究与应用》(第一卷)[C];1986年

6 王滨;李农昌;;球孢白僵菌油剂超低量喷雾研究初探[A];《中国虫生真菌研究与应用》(第五卷)[C];2003年

7 魏萍;陈斌;李强;李正跃;孙跃先;;我国虫生真菌——球孢白僵菌研究进展[A];2005中国植病学会、中国菌物学会北海联合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农向群;金正俊;张泽华;;球孢白僵菌菌株的随机扩增多态DNA标记[A];《中国虫生真菌研究与应用》(第五卷)[C];2003年

9 洪家保;徐庆丰;;球孢白僵菌在液体培养中的发育研究[A];《中国虫生真菌研究与应用》(第四卷)[C];1996年

10 罗志兵;张永军;裴炎;;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可湿性粉剂的研制与评价[A];第十届全国杀虫微生物学术研讨会暨全国生物农药与化学生物学研究与产业化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驰;两种侧耳高温胁迫导致的细胞凋亡研究和球孢白僵菌胁迫响应转录机制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李芳;球孢白僵菌超氧化物歧化酶与发育激活蛋白及其转录因子的的功能解析[D];浙江大学;2015年

3 王娟娟;球孢白僵菌甘露糖转移酶、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叉头转录因子及6-磷酸海藻糖合成酶的功能解析及其同生物防治潜能的关联[D];浙江大学;2015年

4 王志康;球孢白僵菌定量蛋白质组学与赖氨酸乙酰化蛋白质组学的构建、分析及验证[D];浙江大学;2016年

5 朱静;球孢白僵菌适应环境pH变化及胞内pH稳态维持的遗传分子基础及其对生物防治潜能的贡献[D];浙江大学;2016年

6 关怡;球孢白僵菌Ras大家族中八个小G蛋白的功能解析及其对生物防治潜能的贡献[D];浙江大学;2016年

7 张龙斌;球孢白僵菌硫醇/二硫化物氧化还原酶系和两个内吞标志位点蛋白的功能解析[D];浙江大学;2016年

8 陈雪;中国球孢白僵菌种群遗传结构及家蚕白僵病分子溯源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9 耿涛;家蚕与白僵菌互作机制的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6年

10 张洁;小麦孢囊线虫病的生防微生物鉴定及球孢白僵菌08F04菌株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D];河南农业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登杰;烟粉虱与球孢白僵菌的互作及转录组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王鑫焰;球孢白僵菌侵染相关基因BbpepA00319的克隆及功能的初步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3 罗林丽;醛酮还原酶Bbakr1参与球孢白僵菌高渗和重金属铬胁迫反应[D];西南大学;2016年

4 褚欣玲;球孢白僵菌脯氨酸脱氢酶的生物学功能及多蛋白桥联因子1介导菌体氧化耐受力的初步机制[D];浙江大学;2016年

5 史汉强;球孢白僵菌四个Septin基因的功能解析与无外源抗性标记表达杀虫蛋白Vip3Aal的工程菌构建[D];浙江大学;2016年

6 张军;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克隆球孢白僵菌在蝉蜕和蚕血淋巴诱导下的特异表达基因[D];安徽农业大学;2012年

7 王圆圆;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田间生存潜能及与常用药剂的相容性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3年

8 殷波;蝉蜕诱导球孢白僵菌产孢相关蛋白质差异表达分析[D];吉林农业大学;2008年

9 闫晓星;绿粘帚霉和球孢白僵菌原生质体制备、再生和融合条件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

10 吴迪;钙调磷酸酶对球孢白僵菌生物学特性影响[D];西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657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19657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7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