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博士论文 >

中国水稻氮过量对农药用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6-27 14:12

  本文选题:水稻 + 氮肥过量 ; 参考:《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摘要】:我国是水稻的主产区,种植面积占世界的19%,而水稻氮肥用量却占世界水稻氮肥总用量的35%,同时水稻农药用量快速增加,肥料和农药的大量使用降低了水稻的竞争力和农产品品质,并且引发了多种环境问题,面临化肥农药零增长,水稻减肥减药成为重大战略选择。水稻氮肥用量是否过量?氮肥是否是农药用量增加的原因?减少氮肥能否降低农药用量?如何减少氮肥?基于此,本文结合大量的农户实地调研数据、文献数据、田间农学试验和经济学试验,对水稻氮过量的程度进行了评价、对氮过量对农药用量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尝试了培训等途径解决氮过量的可行性,最后对水稻氮过量的优化战略做了分析讨论。主要结论如下:1)以黑龙江、安徽、江苏、湖南、广西五省为例,通过建立四种养分平衡方法分析氮过量的程度。结果表明,以化肥用量等于地上部吸氮量为标准,水稻平均盈余量为55 kg/ha,过量的农户比例为59%,合理和不足的农户比例分别是26%和15%;以化肥+生物固氮量=地上部收获物带走量为标准,平均盈余量为144kg/ha,过量的农户比例为94%,合理和不足的农户比例分别是6%和1%;以化肥+生物固氮+秸秆还田+有机肥养分量=地上部收获物带走养分量为标准,过量的农户比例为96%,合理和不足的农户比例分别是4%和0。而以土壤平衡为标准,发现主要地区都表现为基本平衡,说明随着综合考虑养分投入项,养分的盈余量随之扩大,但养分盈余并没有转化为土壤氮库,都损失到环境中。2)通过48篇文献282组数据的neta-analysis证明,与施氮合理和施氮不足相比,过量施氮可以显著增加水稻病虫害发生率1.9倍,增加病情指数1.1倍。病虫害种类包括纹枯病、稻瘟病、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安徽省的1171个农户行为数据分析表明,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每增加10 kg/ha的氮肥用量,农药用量需要增加0.2 kg/ha;东北和长江中下游的7个地点田间试验表明,相对于农户常规的操作,减少施氮量30%的情况下用药量可降低50%,不仅没有引起病虫害的增加,而且也没有导致产量损失。氮肥过量施用是农药过量的原因,减少农药用量必须先减少氮肥用量。3)通过771户农户的随机干预试验发现,农民田间学校的培训并没有显著改变农户氮肥和农药施用行为(包括氮肥用量、磷肥用量、钾肥用量、施用穗肥的农户比例、农药用量和单产),说明在当前的农技推广体系下,单独依靠短期的培训无法有效快速的解决氮肥过量问题。但是农民田间学校吸引了很多的农户参加,农户可以在短期内提升知识水平。相比于对照户,农民田间学校平均提高了学员得分2.73分(百分制)。说明培训是减肥减药技术采用的必要措施,但不是唯一措施,以环境保护为目标的减肥减药技术扩散需要结合更多的政策和市场措施。4)结合我国的水稻生产现状,提出的综合管理建议是:以化肥和地上部吸氮量平衡为目标,通过化肥的优化施用,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即可实现,则水稻上推荐的化肥氮用量为139kg/ha,比目前的实际用量减少27%,氮素损失量可以减少14%;如果以化肥=地上部吸氮量-生物固氮为目标,需要做到氮肥分次施用+深施,则水稻的氮肥目标用量为94kg/ha,比目前的实际用量降低50%,氮素损失量可以减少23%;如果以化肥=地上部养分吸收量-有机肥-秸秆还田-生物固氮为管理目标,水稻的氮肥目标用量为87kg/ha,比目前用量减少54%,氮素损失量可以减少20%。实现这些措施需要从肥料技术、作物栽培、机械化等技术集成入手,通过政策和技术统筹管理种植业和养殖业。
[Abstract]: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extent of N excess in rice by establishing four nutrient balance methods .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surplus of N fertilizer is 55 kg / ha , the proportion of farmers is 59 % , and the proportion of reasonable and deficient households is 26 % and 15 % , respectively .
According to neta - analysis of 48 literatures 282 group data , we found that excessive nitrogen application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incidence rate of rice diseases by 1.9 times and increase the disease index by 1.1 times . The types of diseases and diseases include sheath blight , rice blast , Chilo suppressalis , rice borer , rice leaf roller , rice hopper , etc .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1171 farmer ' s behavior data in Anhui province , it is shown that , under the premise of keeping other conditions unchanged , the dosage of nitrogen fertilizer is increased by 0.2 kg / ha for every 10 kg / ha .
If nitrogen fertilizer is used as the target of soil nitrogen absorption and biological nitrogen fixation , the nitrogen fertilizer application amount of rice is 94 kg / ha , which is 50 % lower than the present actual consumption , and the amount of nitrogen loss can be reduced by 23 % ;
In the case of fertilizer = ground nutrient absorption - organic fertilizer - straw return field - biological nitrogen fixation as the management target , the amount of nitrogen fertilizer target of rice is 87 kg / ha , the amount of nitrogen loss can be reduced by 20 % compared with the present dosage , and the realization of these measures needs to be integrated with the technical integration of fertilizer technology , crop cultivation , mechanization and the like , and the planting industry and the breeding industry are managed by policy and technology .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435.11;S14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源良;近代我国水稻栽培研究的特点[J];福建稻麦科技;2000年01期

2 沈洪;世界水稻发展趋势一瞥[J];吉林农业;2000年08期

3 杨明海;调整种植业结构 发展水稻生产──舟曲县水稻栽培浅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0年05期

4 ;国外水稻旱作新法[J];天津农林科技;2000年05期

5 王占华;辽西旱作水稻栽培[J];新农业;2000年08期

6 罗凤来;日本冲绳水稻栽培的一些方法与经验[J];福建农业科技;2001年03期

7 薛志成;水稻一生“十三忌”[J];吉林农业;2002年01期

8 康涛,李慧玲;水稻栽培科学研究必须创新[J];湖北农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9 宗和;无水层灌溉水稻技术问世[J];生态经济;2004年02期

10 肖国强 ,胡一敏;“水稻无水层灌溉”科研项目获得成功[J];北京农业;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立舒;杨广林;戚国强;;黑龙江省水稻栽培管理智能系统研究[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分册[C];2005年

2 王芳;白鸣祺;高永刚;;黑龙江省气温变化对水稻产量的影响[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3 汪金平;曹凑贵;展茗;李成芳;蔡明历;;湖北省水稻发展对策研究[A];中国农作制度研究进展2008[C];2008年

4 杨沈斌;陈德;任侠;刘丹;陈斐;;基于模糊数学的中国水稻种植区划研究[A];S10 气象与现代农业发展[C];2012年

5 韩斌;;水稻第四号染色体的精确测序及分析[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中国遗传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6 田志宏;赵世盈;许本波;李文娟;严寒;何勇;赵福永;谢伶俐;张再君;杨金松;;水稻抗病种质在抗病基因同源位点上的遗传多态性分析[A];中国遗传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2004-2008)[C];2008年

7 吴慧平;陈良宏;鲍周明;杨传广;;不同水稻品种对水稻潜根线虫的抗性比较[A];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安徽现代农业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田志宏;赵世盈;许本波;李文娟;严寒;何勇;赵福永;谢伶俐;张再君;杨金松;;水稻抗病种质在抗病基因同源位点上的遗传多态性研究[A];基因开启未来:新时代的遗传学与科技进步——湖北省遗传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9 熊玉唐;;贵州省水稻大面积超高栽培的实践与经验[A];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凌启鸿;过益先;费槐林;黄丕生;;水稻栽培理论与技术的发展[A];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衍波;水稻协会:引领农民增收[N];中华合作时报;2005年

2 记者 陈翩翩 实习生 殷楚;我市水稻种植新标准通过审查[N];珠海特区报;2011年

3 记者 陈江 通讯员 关妮纳;广西首创“双超”水稻栽培新模式获院士盛赞[N];广西日报;2012年

4 记者李斌;我国掀开水稻高产“分子奥秘”一角[N];人民日报;2003年

5 记者 夏明 通讯员 衣淑娟;北方水稻种植模式将有重大改变[N];中国农机化导报;2006年

6 侯昭纯 记者  沈才;创出我省水稻大面积高产新纪录[N];黑龙江日报;2006年

7 马和亮 洪琦;崔永庆算宁夏水稻大账[N];宁夏日报;2006年

8 严颢;水稻精确栽培理论研讨会召开[N];新华日报;2006年

9 通讯员 汤涛邋记者 徐敏;太湖流域水稻栽培始于7700年前[N];解放日报;2007年

10 刘丹;7700年前,我们的先人就会烧荒筑坝种水稻[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乐;水稻灌区节水防污型农田水利系统减轻农业面源水污染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2 王海泽;东北不同年代产量和品质与籼粳血缘的关系[D];沈阳农业大学;2015年

3 灻李超;水稻耐冷基因COR1的克隆与功能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4 杨彩玲;免耕水稻的氮素利用特性及土壤水分的调控作用[D];广西大学;2014年

5 张梦;独脚金内酯介导的水稻和烟草化感与种间竞争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5年

6 李建辉;施氮对寒地水稻~(15)N吸收、利用及氮代谢的影响[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5年

7 杜永林;江苏水稻大面积均衡增产规律及技术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8 郭明亮;中国水稻氮过量对农药用量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9 苟喻;重庆市水稻估产要素及模型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10 唐延林;水稻高光谱特征及其生物理化参数模拟与估测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苑俊丽;免耕和高效氮肥对水稻产量及氮磷流失影响的整合分析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胡志华;根际氧环境对水稻养分吸收与产量形成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3 张书捷;膜下滴灌水稻苗期缺铁黄化原因及调控[D];石河子大学;2015年

4 罗常钛;不同土壤地力下水稻高产高效栽培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5 李忠秋;1960年代济宁滨湖稻改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6 柳絮;转Bt基因(cry2A*和cry1C*)抗虫粳稻的培育[D];山东大学;2015年

7 陈冠州;水稻品系泰航68太空诱变突变体T2抗稻瘟病基因的遗传分析与定位[D];广西大学;2015年

8 潘达龙;不同氮肥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D];广西大学;2015年

9 唐国荣;机插秧水稻的生长发育特性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10 李扬;基于标记辅助选择(MAS)改良粒长的水稻优异种质创制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0741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20741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a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