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型油菜导入系构建、重要农艺性状QTL分析和白花基因克隆
本文关键词:甘蓝型油菜导入系构建、重要农艺性状QTL分析和白花基因克隆,,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华中农业大学》 2015年
甘蓝型油菜导入系构建、重要农艺性状QTL分析和白花基因克隆
张豹
【摘要】:芸薹属植物中有很多重要的工业用或食用油料作物、蔬菜和饲料作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为了揭示甘蓝型油菜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基础,本研究中通过构建甘蓝型油菜重叠片段导入系并将其用于甘蓝型油菜产量和品质相关性状的QTL分析。另外,本研究利用图位克隆的方法分离了人工合成型甘蓝型油菜No.2127中的白花基因Bna C3.CCD4,解析芸薹属植物花色形成和维持的分子机制,揭示花色演化与植物环境适应性的关系,并对其在芸薹属中的进化模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甘蓝型油菜重叠片段导入系的构建及其产量和品质相关性状的QTL分析本研究以ZY821为受体亲本、No.2127为供体亲体,通过ZY821与ZY821/No.2127衍生的DH系回交结合SSR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方法构建了一套甘蓝型油菜重叠片段导入系。该导入系群体包括89个株系,并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对这个群体进行了基因型检测,平均每个株系导入3.76个片段,每个片段的平均长度为21.86c M,平均背景回复率为96.24%,所有目标片段相互重叠连接基本覆盖甘蓝型油菜全基因组。通过对该导入系群体开花期、角果长、每角果粒数及8个种子品质相关性状(蛋白质、含油量、芥酸、硫甙、二十碳烯酸、亚油酸、油酸和棕榈酸)的表型考察发现它们均表现为连续分布和超亲分离现象,且多数性状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结合基因型及武汉2年的表型数据对这11个性状进行QTL分析,共检测到43个QTL,其中控制开花期、角果长和每角果粒数的QTL个数分别为4、3和9,控制种子蛋白质、硫甙、含油量、芥酸、二十碳烯酸、亚油酸、油酸和棕榈酸的QTL个数分别为3、3、5、4、3、4、3和3。其中29个QTL在2年中都能检测到,且对A2染色体上的开花期基因、C3染色体上的白花基因、C8上面的籽粒颜色基因、C8上面的高含油量基因和A9上面的高硫甙基因等正在开展或者已完成定位和克隆工作。2.芸薹属显性白花基因的图位克隆、功能及进化分析甘蓝型油菜黄花栽培品种ZY821和白花品系No.2127的花瓣中最主要的类胡萝卜素成分都是紫黄质、cis-β-紫黄质和叶黄素;但类胡萝卜素总含量以及多组分含量间存在显著差异。ZY821花瓣中类胡萝卜素总量是No.2127的43倍,且紫黄质占其总含量的89%,是No.2127花瓣中紫黄质含量(8.80±1.27μg/g FW)的94倍。甘蓝型油菜白花表型受单个显性核基因Bna FC控制。利用图位克隆技术,Bna FC被确定为一个编码类胡萝卜素裂解双加氧酶(CCD4)的基因,并用候选基因的关联分析和甘蓝型油菜的遗传转化实验对其进行了最终确定。在白花品系No.2127中,存在着有功能的Bna C3.CCD4(WT型)基因,其具有1791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597个氨基酸。位于质体的Bna C3.CCD4蛋白优先在甘蓝型油菜的花蕾和花瓣中表达,将α-或/和δ-胡萝卜素裂解生成α-紫罗酮,使得甘蓝型油菜花色由黄变白。而在黄花品种ZY821中,Bna C3.CCD4基因中存在这一个长度约7.6kb的CACTA-like转座子(TE1)的插入,扰乱了Bna C3.CCD4在黄花品系中的转录。这种包含有TE1的C3.CCD4的单倍型被命名为M1型。在芸薹属中共存在5种C3.CCD4单倍型,分别是功能性型的WT型,以及4种功能突变类型:M1型-M4型。这4种突变类型破坏了C3.CCD4的功能,因此使得花色由白变黄。在黄花甘蓝中存在所有的这4种突变类型,而在黄花甘蓝型油菜中只存在M1型,以及在黄花埃塞尔比亚芥中只存在M1型和M4型两种。因此推测:C3.CCD4中CACTA-like转座子TEs的插入事件发生在甘蓝型油菜和埃塞尔比亚芥菜的形成之前。除此之外,M2型和M3型仅在黄花甘蓝中发现,却不存在与异源四倍体的甘蓝型油菜和埃塞尔比亚芥菜,这说明M2型和M3不存在于当时甘蓝型油菜和埃塞尔比亚芥的起源中心,没有参与这两种异源四倍体的物种形成。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565.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家成;;油菜乳白花突变体的获得及后代遗传表现[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2 余四斌,穆俊祥,赵胜杰,周红菊,谭友斌,徐才国,罗利军,张启发;以珍汕97B和9311为背景的导入系构建及其筛选鉴定[J];分子植物育种;2005年05期
3 张华,刘自珠;菜心白花花色遗传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初探[J];广东农业科学;1999年06期
4 Lei Meng;Huihui Li;Luyan Zhang;Jiankang Wang;;QTL IciMapping:Integrated software for genetic linkage map construction and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mapping in biparental populations[J];The Crop Journal;2015年03期
5 王翊,景尚友,吴刚,任丽杰;甘蓝型油菜白花性状在杂交油菜育种中的应用[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3年06期
6 傅廷栋;;油菜生产品种改良与机械化[J];农业装备技术;2010年02期
7 余传元,万建民,翟虎渠,王春明,江玲,肖应辉,刘裕强;利用CSSL群体研究水稻籼粳亚种间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J];科学通报;2005年01期
8 吴新儒;刘树兵;刘爱峰;邓世民;王洪刚;周荣华;;小麦重要农艺性状QTL近等基因导入系的选育[J];麦类作物学报;2007年04期
9 周庆红;曾勇军;黄英金;;油菜开花期QTL图谱整合及开花候选基因挖掘[J];核农学报;2014年04期
10 张洁夫;戚存扣;浦惠明;陈松;陈锋;高建芹;陈新军;顾慧;傅寿仲;;甘蓝型油菜含油量的遗传与QTL定位[J];作物学报;2007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桂权;;基于单片段代换系的水稻分子设计育种[A];全国植物分子育种研讨会摘要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从广;油菜EMS诱变群体的构建以及油脂代谢相关基因等位多态性与油脂品质关系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田露申;甘蓝型油菜异源白花性状的遗传及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3 刘雪平;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种皮色泽、芥酸含量和花色的遗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4 刘庆;‘暗柳’甜橙红色突变体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5 周红菊;籼粳亚种间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的构建及其产量性状杂种优势效应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6 刘超;甘蓝型油菜矮杆基因Bnrga-ds的克隆和功能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李夕梅;棉花种间导入系的构建、新型标记的开发与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构建[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8 曹洪波;转基因调控柑橘类胡萝卜素积累的细胞学和代谢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9 陈静;湖北省油菜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10 陈勋;基于简化基因组测序的油菜高通量SNP分析及白菜基因组DNA甲基化解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永娟;4个甘蓝型油菜EMS诱变突变体的初步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2 董育红;甘蓝型油菜白花基因的分子标记及辅助育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3 孙加焱;甘蓝型油菜理化诱变突变体库的构建和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4 徐华山;以优良恢复系9311为背景的重叠导入系的构建及导入效应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5 柳丽;甘蓝型油菜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及花色基因的QTL初步定位[D];四川农业大学;2009年
6 王小峰;利用EST-SSRs标记构建甘蓝型油菜遗传连锁图谱[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班元元;油菜黄籽及白花性状的基因定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8 曾德志;不同颜色油菜花瓣中主要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及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
9 阴长发;甘蓝型油菜EST-SNP开发及花色性状的QTL定位[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10 田桂钦;油稻稻系统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彬彬;柳絮;李润芳;王文英;姚方印;刘开启;;水稻极晚抽穗期基因的鉴定和遗传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09期
2 霍雨艳;田志宏;;SSR标记在水稻研究中的应用概况[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23期
3 吴新杰;胡宝成;陈凤祥;李强生;侯树敏;费维新;黄晓荣;江莹芬;;甘蓝型油菜乳白花突变体的发现[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2期
4 李杰勤;王丽华;詹秋文;;水稻分蘖基因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1期
5 程孙亮;周宝利;马迎杰;;红果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动态变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2期
6 陈志强;王洪亮;;大孔树脂分离纯化万寿菊中玉米黄质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2期
7 彭家成;;油菜乳白花突变体的获得及后代遗传表现[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8 贾关荣;赵文恩;申红山;王斌;马双武;;西瓜中类胡萝卜素的柱色谱法分离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0期
9 范吉星;邓用川;;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4期
10 刘勋;殷家明;徐新福;;分子设计育种在油菜育种中的应用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席章营;;作物次级作图群体的研究进展[A];2004全国玉米种质扩增、改良、创新与分子育种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余传元;赵志刚;陈平;江玲;翟虎渠;万建民;;利用CSSL群体研究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的育性[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3 申书兴;梁会芬;;植物初级三体的创建和额外染色体传递力的研究-文献综述[A];中国园艺学会第四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4 陈劲枫;钱春桃;娄群峰;庄飞云;;基于远缘杂交的黄瓜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研究[A];全国蔬菜和薯类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周琳;王雁;彭镇华;;黄色花形成机制及基因工程研究进展[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 2009[C];2009年
6 杨懿德;杨焕文;;烟草类胡萝卜素的研究进展[A];云南省作物学会2004—2006年优秀论文选集[C];2006年
7 吴海滨;赵德刚;李迪;;水稻QTL克隆研究进展[A];海南生物技术研究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胡小明;代斌;;β-胡萝卜素的性质及其制备方法研究进展[A];现代农业工程与自然资源高效利用——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第10分会场)论文集[C];2005年
9 文小青;杨月欣;;天然与合成维生素——哪一类抗氧化活性更好?[A];营养健康新观察(第十九期):营养与心血管疾病专题[C];2003年
10 黎波涛;杨鸿;石玉真;贾琳;王天抗;袁有禄;;棉花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进展[A];中国棉花学会2013年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荔辉;应用分子和常规技术通过籼粳交选育亲籼型水稻雄性不育系[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2 张彩英;小麦主要产量和品质性状的QTL鉴定及ZDS功能标记的开发[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3 张新梅;甘蓝显性雄性不育基因Ms-cd1的精细定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4 崔法;高密度小麦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及产量相关性状QTL定位[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5 刘宾;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条件和非条件QTL定位[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6 裴承国;水稻极晚熟抽穗期基因qHD8-1的精细定位[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7 梅家琴;甘蓝与甘蓝型油菜C亚基因组遗传关系调查及甘蓝抗菌核病QTL定位[D];西南大学;2011年
8 张轲;利用三亲本复合杂交群体构建陆地棉遗传连锁图谱与纤维品质QTL定位[D];西南大学;2011年
9 马鸿艳;甜瓜白粉病抗性遗传分析及相关基因SSR标记[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10 王新发;甘蓝型油菜含油量的遗传与生态学研究及其杂种优势利用[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管睿;红暗柳橙脂类相关质体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初步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曹银川;柑橘NAC转录因子的克隆与表达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万小云;脐橙次生果形成机理初探[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林兵;甘蓝型油菜A8连锁群种子含油量QTL簇解析及连锁累赘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刘健;甘蓝型油菜C2连锁群种子含油量QTL簇及品质性状的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朱家立;亚基因组杂种优势表现的评估及新型甘蓝型油菜FAE1指纹图谱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刘光;油菜小区育种带式排种器的设计与试验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杨盖宇;近等基因系群体的Ghd7和Qph1上位性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冯付春;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育性稳定性和柱头外露率遗传基础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10 李霞;人工合成甘蓝型黄籽油菜粒色基因的精细定位[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廷栋;中国油菜生产和品种改良的现状与前景[J];安徽农学通报;2000年01期
2 傅廷栋;加入WTO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和发展优质油菜生产问题[J];安徽农学通报;2001年05期
3 陈凤祥,胡宝成,张曼琳;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育性分级标准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1993年03期
4 尚宏芹,高昌勇,刘建萍;不同植物体表茸毛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4年05期
5 吴新杰;胡宝成;陈凤祥;李强生;侯树敏;费维新;黄晓荣;江莹芬;;甘蓝型油菜乳白花突变体的发现[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2期
6 费维新;陈凤祥;李强生;吴新杰;侯树敏;江莹芬;胡宝成;;甘蓝型油菜高油酸材料的正反交遗传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7期
7 王贵春;杨光圣;;油菜高含油量育种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8期
8 张顺堂;陈立云;张桂莲;;野生稻种质资源优异基因定位和利用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3期
9 彭家成;;油菜乳白花突变体的获得及后代遗传表现[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10 张兴伟;王志德;刘艳华;牟建民;;内含子多态性标记及其在烟草分子育种上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韩毅强;段海燕;王运华;孟金陵;徐芳森;叶祥盛;赵竹青;;甘蓝型油菜磷营养高效种质的筛选与QTL定位[A];第九届中国青年土壤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暨第四届中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露申;甘蓝型油菜异源白花性状的遗传及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2 熊兴华;甘蓝型油菜高油酸基因工程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3年
3 李德军;江西东乡普通野生稻渗入系的构建及高产QTL定位[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4 沈金雄;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及其遗传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5 刘列钊;甘蓝型黄籽油菜种皮色泽相关基因的差异显示和QTL定位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6 王俊霞;甘蓝型油菜Pol CMS育性恢复基因图谱定位及抗菌核病恢复系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D];华中农业大学;2001年
7 杨锦莲;中国油菜产业竞争力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8 陆光远;甘蓝型油菜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和抑制基因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9 刘仁虎;油菜杂种优势分子标记剖析及菌核病抗性相关基因筛选[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10 梅德圣;甘蓝型油菜株高和开花时间的QTL定位及黄籽性状的分子标记[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霞;人工合成甘蓝型黄籽油菜粒色基因的精细定位[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2 张文华;甘蓝型油菜抗倒伏相关性状的遗传分析和QTL定位[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樊晓翠;不同养分管理模式对重庆水稻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1年
4 李锐;不同基础地力对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5 龚月聪;浙江省优质油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D];浙江大学;2001年
6 黄天带;甘蓝型油菜矮秆突变体及矮秆基因分子标记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7 刘阳;甘蓝型油菜突变体Cr3529抑制性反向消减文库的构建和BnCr4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D];四川大学;2005年
8 曹永胜;论优质油菜推广的市场化机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9 金梦阳;甘蓝型油菜遗传图谱的构建及农艺性状QTL定位[D];西南大学;2006年
10 李小艳;甘蓝型油菜矮化突变体“NDF-1”抑制性消减文库的构建和BnD5、BnD11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D];四川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丽丽;樊明寿;郭九峰;;干旱和灌溉两种处理条件下玉米株高、产量的QTL分析[J];华北农学报;2007年04期
2 张晓娜;王令强;高冠军;张庆路;罗利军;何予卿;;水稻糙米中维生素E相关QTL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14年02期
3 沙红;王燕飞;高文伟;曲延英;张立明;;甜菜离子注入诱变高糖性状的QTL分析[J];中国糖料;2010年03期
4 刘保华;马永安;赵勇;田纪春;海燕;杨学举;;普通小麦籽粒比重的QTL分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5 王竹林;王辉;孙道杰;何中虎;夏先春;刘曙东;;小麦株高的QTL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12期
6 范淑秀;刘进;王嘉宇;姜树坤;;水稻生育前期叶绿素含量QTL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7 何风华;水稻QTL分析的研究进展[J];西北植物学报;2004年11期
8 沈波;庄杰云;樊叶杨;蒋靓;郑康乐;;不同供水条件下水稻叶绿素含量的QTL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7年04期
9 何风华,张桂权;水稻单片段替换系群体的建立及QTL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03年04期
10 吴建伟,刘成,石云素,宋燕春,张桂寅,马峙英,王天宇,黎裕;不同水分条件下玉米株高和穗位高的QTL分析[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江;车明哲;张虎严;张忠军;;小麦对纹枯病抗性的QTL分析[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朱晓彪;吴真真;聂明娟;王海燕;肖进;别同德;郭娇;王秀娥;;普通小麦品种西风小麦黄花叶病抗性相关QTL分析及主效抗性QTL的精细定位[A];江苏省遗传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兰彩霞;路亚明;何中虎;夏先春;;普通小麦慢白粉、慢条锈抗性QTL分析[A];全国植物分子育种研讨会摘要集[C];2009年
4 于清岩;刘春燕;王家麟;胡国华;陈庆山;;大豆花色的QTL分析[A];中国作物学会2007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刘春燕;栾淮海;裴宇峰;张维耀;刘业丽;何琳;陈庆山;胡国华;;大豆形态性状的QTL分析[A];中国作物学会2007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梁慧珍;张淑玲;王晓玲;白羊年;;大豆子粒性状的遗传及QTL分析[A];海南生物技术研究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孙德生;张忠臣;陈庆山;宁海龙;邱丽娟;常汝镇;李文滨;;大豆形态性状发育动态QTL分析[A];全国作物生物技术与诱变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杨坤;马丽华;李琳;智慧;李伟;王永芳;李海权;何文亮;尚忠林;刁现民;;谷子SSR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及主要农艺性状的QTL分析[A];全国植物分子育种研讨会摘要集[C];2009年
9 郭丹丹;陈海峰;杨中路;单志慧;朱晓玲;陈水莲;周新安;周蓉;;大豆对SMV SC-3株系的抗性遗传和QTL分析[A];第23届全国大豆科研生产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于霁雯;张科;喻树迅;范术丽;宋美珍;李兴丽;翟红红;黄双领;张红卫;张金发;;陆海杂交回交近交系产量性状的QTL分析研究[A];中国棉花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彦霞;小麦抽穗期及其它农艺性状的QTL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
2 杨权海;水稻光合相关性状的QTL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3 董薇;水稻籽粒叶酸含量QTL分析及生物强化[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4 孙宪印;不同环境下小麦籽粒形态性状及微营养物质含量的QTL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5 蔡长福;牡丹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及重要性状QTL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6 张玉山;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的QTL分析和主效QTL近等基因系的构建[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7 李兴茂;小麦抗旱节水相关性状的QTL分析[D];甘肃农业大学;2014年
8 郭营;小麦不同矿质营养处理下苗期、产量和籽粒性状的QTL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9 王海莲;稻米脂肪含量QTL分析及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基因的克隆[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10 章云;大白菜分子遗传图谱构建及重要农艺性状QTL分析[D];沈阳农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滕凯;水稻抗二化螟数量性状基因QTL分析[D];浙江大学;2002年
2 张为民;小麦茎秆含糖量和生育期抗旱性的QTL分析[D];山西农业大学;2005年
3 武玉清;小麦耐盐相关性状的QTL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4 任勤策;人工合成小麦农艺性状QTL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5 张瑞霞;小麦抗旱相关农艺性状的QTL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09年
6 申海兵;小麦抗旱相关性状的QTL分析[D];新疆农业大学;2007年
7 刘艳阳;小麦抗寒性鉴定指标的筛选及其QTL分析[D];河南农业大学;2005年
8 赵勇;普通小麦籽粒多酚氧化酶活性的QTL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9 梁雪;小麦钾利用相关性状的基因型差异及其QTL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10 倪小文;小麦品种鲁麦21慢白粉抗性遗传及QTL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本文关键词:甘蓝型油菜导入系构建、重要农艺性状QTL分析和白花基因克隆,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53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225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