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博士论文 >

玉米抗禾谷镰刀菌的转录组分析

发布时间:2018-12-13 18:41
【摘要】:赤霉菌茎腐病是由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有性态,Gibberella zeae)引起的一类土传性病害,严重危害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本研究依据玉米第10和第1染色体上的2个抗茎腐病QTL,q Rfg1和q Rfg2、培育近等基因系NIL-R(2个QTL位点均为抗病等位基因)和NIL-S(2个QTL位点均为感病等位基因)。在成株期和幼苗期接种禾谷镰刀菌,两近等基因系的抗性差异均显著。用2个近等基因系的幼根接种禾谷镰刀菌,进行转录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NIL-S相比,NIL-R在接种禾谷镰刀菌后,乙烯(ethylene,ET)合成、信号途径基因,病程相关蛋白、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毒素(deoxynivalenol,DON)解毒基因等呈现特异上调表达。与NIL-S相比,有1170个基因在NIL-R对照组中表达量较高,其中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茉莉酸(jasmonic acid,JA)和乙烯合成和信号介导途径以及苯丙烷合成途径中的基因显著富集;接种禾谷镰刀菌6 h或18 h后,病程相关蛋白、激素JA和ET合成基因、DON解毒基因在NIL-R中表达量较高。
[Abstract]:Gibberellosis is a kind of soil-borne disease caused by (Fusarium graminearum, sexual, Gibberella zeae) of Fusarium graminearum, which seriously harms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maize. In this study, the near isogenic lines NIL-R (two QTL loci are disease-resistant alleles) and NIL-S (two QTL loci are susceptible alleles) were cultured on maize chromosomes 10 and 1 by QTL,q Rfg1 and Q Rfg2,. When inoculated with Fusarium graminearum at the adult stage and seedling stage, the resistance of the two isogenic lines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wo near isogenic lines of young roots were inoculated with Fusarium graminearum for transcriptome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NIL-S, NIL-R inoculated with Fusarium graminearum resulted in ethylene (ethylene,ET) synthesis, signal pathway gene, pathogenesis-related protein, and deoxynivalenol, (deoxynivalenol toxin). DON) detoxification genes and other genes showed a specific up-regulation. Compared with NIL-S, 1170 genes were highly expressed in NIL-R control group, including salicylic acid (salicylic acid,SA), jasmonic acid (jasmonic acid,JA), ethylene biosynthesis and signaling pathway, and phenylpropane synthesis pathway. After inoculation with Fusarium graminearum for 6 h or 18 h, the synthesis genes of pathogenesis-related protein, hormone JA and ET, and DON detoxification gene were highly expressed in NIL-R.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玉米改良中心;
【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计划(948计划)项目(2003-Q04)资助~~
【分类号】:S435.13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大军;邱德文;蒋伶活;;禾谷镰刀菌基因组学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7期

2 武爱波,赵纯森,廖玉才,马新霞,瞿波,陆维忠;禾谷镰刀菌接种小麦幼芽及致病力鉴定的初步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2001年04期

3 曹丽华,叶华智;禾谷镰刀菌的酯酶和酸性磷酸酯酶同功酶电泳分析[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4 高洪敏,陈捷,何晶,宁家林,于兵,刘君,哈娟;禾谷镰刀菌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的特性研究[J];玉米科学;2005年03期

5 袁婷露;曹秀云;;禾谷镰刀菌致病力和致病基因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4期

6 李和平;张静柏;廖玉才;;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小麦禾谷镰刀菌中的表达与鉴定[J];麦类作物学报;2010年05期

7 宋焕增;;禾谷镰刀菌生理专化性的初步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1979年11期

8 李清铣;王彰明;;麦类禾谷镰刀菌致病性鉴定[J];植物保护学报;1982年03期

9 陆鸣,王裕中,朱伟云,陈怀谷,吴志凤;江苏4个禾谷镰刀菌菌株产生的主要毒素成份分析[J];江苏农业学报;1989年03期

10 魏春妹;陆仕华;薛伟龙;徐素珍;张吾桐;;长江中下游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禾谷镰刀菌的分布[J];上海农业科技;199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光荣;赵纯森;廖玉才;;我国小麦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营养体亲合性与致病性研究[A];湖北省植物病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刘恒;侯丽娟;马红娜;白耀博;李强;王保通;;陕西省小麦禾谷镰刀菌的遗传多样性研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廖玉才;张静柏;王建华;李和平;瞿波;黄涛;Mbacke Ndoye;宋波;李少军;陈方方;;我国禾谷镰刀菌种群结构及其毒素化学型研究[A];海峡两岸第十届菌物学暨第三届食药用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瞿波;赵纯森;武爱波;李和平;廖玉才;;我国小麦禾谷镰刀菌遗传多样性研究[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中国遗传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5 王晨芳;王光辉;李依民;韩青梅;康振生;许金荣;;禾谷镰刀菌蛋白激酶基因的敲除及功能分析[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孔宝华;李成云;陈海如;;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信号肽的预测和分析[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植物病理学报创刊50周年纪念会论文集[C];2005年

7 孔宝华;李成云;陈海如;;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信号肽的预测和分析[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植物病理学报创刊50周年纪念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张承康;陈阿海;黄德建;王宗华;;禾谷镰刀菌中一个假定的Cdc42基因的功能分析[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侯瑞;郑倩;张世杰;王晨芳;许金荣;;禾谷镰刀菌AREA基因功能研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吴茂森;陈欣怡;杨菲;陈华民;何晨阳;;禾谷镰刀菌接种小麦穗后病菌生物量和DON毒素的定量分析[A];粮食安全与植保科技创新[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倩;禾谷镰刀菌MAT交配型位点基因在有性生殖和致病性中的不同功能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杨翠;禾谷镰刀菌MCM1基因的功能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侯瑞;禾谷镰刀菌AREA基因的功能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4 刘永杰;玉米抗禾谷镰刀菌的转录组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5 高旭利;禾谷镰刀菌蛋白激酶Prp4调控mRNA剪切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6 武爱波;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致病力鉴定、毒素检测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7 纪莉景;中国不同生态地区禾谷镰刀菌种群分化及遗传多样性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07年

8 瞿波;中国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与尼泊尔、欧美菌系的比较[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9 樊平声;禾谷镰刀菌多菌灵抗药性群体演变及DON毒素产生规律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10 闫海霞;小麦赤霉病菌DON毒素及其降解基因Tri101的克隆和遗传转化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钊;禾谷镰刀菌随机插入突变体的构建及其水杨酸代谢途径关键基因鉴定[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2 翟珍珍;禾谷镰刀菌Rho4同源蛋白的功能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3 朱明杰;禾谷镰刀菌拮抗菌的筛选及抑菌特性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3年

4 杜晓昱;禾谷镰刀菌产毒分析及其毒素检测方法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5年

5 刘海青;农杆菌介导的禾谷镰刀菌的遗传转化及转化子性质的初步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张洪滨;禾谷镰刀菌磷脂酶C1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7 刘恒;陕西省小麦禾谷镰刀菌的遗传多样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8 樊飞宇;小麦赤霉菌FgSWI6基因调控功能以及致病性的初步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9 温云平;江淮流域禾谷镰刀菌基因型分析及其产碱性蛋白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刘全宽;禾谷镰刀菌木聚糖酶基因的克隆与特征分析以及小麦靶蛋白初步筛选[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3770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23770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5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