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藻弧菌中σ~E和群体感应系统介导的毒力调控机制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94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简纪常,叶剑敏,吴灶和;溶藻弧菌脂多糖对石斑鱼免疫功能的影响[J];水生生物学报;2004年01期
2 叶剑敏,简纪常,吴后波,吴灶和;溶藻弧菌脂多糖的化学成分分析及其对石斑鱼的毒性[J];水生生物学报;2004年05期
3 陈寅儿,金珊,王国良;鲈鱼溶藻弧菌病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研究[J];台湾海峡;2005年01期
4 鄢庆枇;陈强;邹文政;马u!;庄峙厦;王小如;;不同环境条件对溶藻弧菌粘附大黄鱼肠粘液的影响[J];水产学报;2006年02期
5 陈强;鄢庆枇;马u!;;溶藻弧菌致病性研究进展[J];海洋科学;2006年08期
6 鄢庆枇;陈强;马u!;庄峙厦;王小如;;病原性溶藻弧菌对大黄鱼鳃黏液黏附作用研究[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7年06期
7 彭喜春;张宁;冉艳红;桂博;陈龙;;海产品中溶藻弧菌的筛选及其致病因子的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08年04期
8 丁文超;胡健饶;史雨红;李明云;陈炯;;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快速检测溶藻弧菌[J];分子细胞生物学报;2009年01期
9 徐先栋;谢珍玉;王世锋;宣雄智;周永灿;;致病溶藻弧菌脂多糖对点带石斑鱼毒性和免疫原性的影响[J];海洋科学;2010年03期
10 郝聚敏;李晶蕊;汤学敏;郑江;黎中宝;鄢庆枇;;溶藻弧菌适配子亲和力测定条件的优化及其特异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江;汤学敏;;一种基于适配子的溶藻弧菌的应用检测技术[A];中国水产学会鱼病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3年
2 鄢庆枇;陈强;邹文政;郭国军;;致病性溶藻弧菌对大黄鱼黏液的黏附研究[A];2007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暨水产微生态调控技术论坛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3 罗鹏;苏婷;胡超群;任春华;;溶藻弧菌的普通溶血现象及相关基因定位[A];2010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邬长祥;吴灶和;简纪常;鲁义善;;不同地区溶藻弧菌的分子分型及毒力基因的分布特征研究[A];渔业科技创新与发展方式转变——2011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梁海鹰;吴灶和;简纪常;鲁义善;蔡佳;;溶藻弧菌鞭毛蛋白双基因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A];渔业科技创新与发展方式转变——2011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陈偿;赵晶晶;刘助红;龙云映;邓益琴;;不同菌相溶藻弧菌的生理生化差异及其分子机制[A];中国水产学会鱼病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3年
7 李正义;贾俊涛;曹际娟;徐彪;姜英辉;;一株分离自冻墨鱼的溶藻弧菌的鉴定及其低温下细胞脂肪酸的变化[A];第五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8 陈偿;胡超群;张吕平;陈晓燕;沈琪;任春华;;海水养殖动物主要病原细菌—溶藻弧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A];甲壳动物学分会成立20周年暨刘瑞玉院士从事海洋科教工作55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9 姚邵云;简纪常;吴灶和;;溶藻弧菌主要外膜蛋白的纯化及其免疫保护性研究[A];中国水产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摘要集[C];2004年
10 王秀英;吴灶和;简纪常;鲁义善;;溶藻弧菌外膜蛋白W基因及克隆表达[A];2008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顾丹;溶藻弧菌中σ~E和群体感应系统介导的毒力调控机制[D];华东理工大学;2016年
2 钱荣华;溶藻弧菌主要毒力相关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免疫原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3 盛丽莉;病原细菌溶藻弧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中致病相关系统的调控机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4 伦立民;文昌鱼谷丙转氨酶组织定位及在LPS和溶藻弧菌处理后急性炎症相关因子的变化[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5 刘欢;溶藻弧菌群体感应系统元件Hfq和LuxT的功能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6 孙星;养殖文蛤溶藻弧菌、颉颃菌的筛选与鉴定及其颉颃物质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燕飞;溶藻弧菌双组份调控系统KdpDE减毒活疫苗的构建及其交叉免疫保护性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5年
2 刘文竹;tssJ基因对溶藻弧菌运动性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D];海南大学;2015年
3 郭敏;溶藻弧菌可替换sigma因子σ~x的鉴定[D];华东理工大学;2016年
4 邱明生;溶藻弧菌HY9901Ⅲ型分泌系统效应蛋白的功能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6年
5 李静;溶藻弧菌Ⅲ型分泌系统“针状样”毒力装置相关基因功能的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6年
6 范雪亭;溶藻弧菌野生株和突变株ΔtssJ的差异表达序列分析及其TssJ多抗制备[D];海南大学;2016年
7 贺红红;溶藻弧菌双精氨酸蛋白转运系统和六型分泌系统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纪勇;用于溶藻弧菌快速检测的免疫磁珠技术的研究[D];集美大学;2011年
9 郑玉琦;溶藻弧菌耐四种抗生素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1年
10 邬长祥;我国南方养殖海域溶藻弧菌的遗传多样性及部分毒力基因的分布特征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3948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2394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