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博士论文 >

海南省野生龙脑香科植物分布格局及种群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2-06 11:47

  本文关键词:天山北坡东段与西段野生鸭茅的种群分布、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海南大学》 2016年

海南省野生龙脑香科植物分布格局及种群特征研究

李丹  

【摘要】:龙脑香科(Dipterocarpaceae)植物为亚洲热带雨林的代表科,成为亚洲热带雨林的表征科。海南岛地处中国的最南端,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热带雨林是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拥有非常丰富的植物资源,在海南分布有青梅(Vatica mangachapoi)、坡垒(Hopea hainanensis)和无翼坡垒(Hopea exalata)3个龙脑香科(Dipterocarpaceae)植物,为海南热带低地雨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海南整个生态系统中起到重要的调节和指示作用。近些年来,海南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扩大为保护植物的生存环境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保障,但是,非保护区的野生植物尤其是珍稀濒危植物的生存依旧受到严重威胁。主要原因还是人为干扰严重,破坏了植物的生长发育环境,阻碍了种群的发展。为了探讨目前整个海南岛生态环境的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文以龙脑香科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法”完成野外数据调查,了解海南岛的龙脑香科植物资源分布情况,然后通过“空间分布格局”及“龄级结构划分”、“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种群动态量化”等方法对比分析非自然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两种不同环境下龙脑香科植物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种群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对比非自然保护区的环境,在自然保护区内龙脑香科植物分布点较多,种群数量较大,海拔梯度更宽,植株生长发育状况更好,说明自然保护区的环境更适合龙脑香科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无翼坡垒仅出现在一个保护区内,情况特殊,为分布区夹窄种群,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青梅种群在自然保护区内可调查到113个点,频率为0.496,非自然保护区可调查到51个点,频率为0.584,为海南广布种群,目前种群数量还相对较多,但坡垒种群在自然保护区内仅调查到27个点,频率为0.259,在非自然保护区3个点,且频率仅有0.333,坡垒已经处于极度濒危。(2)无论在保护区内外,青梅、无翼坡垒种群均为集群分布,支持濒危植物基本呈现集群分布的结论。从各龄级的种群分布格局动态变化进行分析,随着龄级的增加,种群均表现出扩散的趋势,这是种群适应环境完成自我更新的必然过程。对比非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内的青梅种群和坡垒种群进入均匀分布的龄级更大,说明自然保护区对种群的保护力度更强,种群自我更新能力更强。(3)尽管青梅、坡垒和无翼坡垒3个种群在分布区域上有较大的差异,种群大小、濒危程度与原因也不一样,但在植物种群的径级结构、静态生命表和存活曲线等3个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无论非自然保护区还是自然保护区的青梅种群接近DeeveyⅡ型,坡垒种群DeeveyⅢ型,而甘什岭自然保护区的无翼坡垒种群接近DeeveyⅢ型。由植物种群动态指数对种群进一步对比分析,发现无论非自然保护区还是自然保护区,龙脑香科植物种群各龄级虽然均有不同程度的波动,但是种群整体表现为增长型,而且Vpi,趋近于0,说明所发现的龙脑香科植物,其种群基本趋于稳定。但是,对比非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内的青梅种群和坡垒种群的Vpi,数值更接近于0,说明自然保护区内的种群结构更加稳定。通过种群时间序列预测未来龙脑香科种群结构,与上述结果一致,总体表现为非自然保护区的物种受威胁程度明显强于自然保护区。综上结果,对比分析非自然保护区与自然保护区的植物种群分布情况和种群特征,发现自然保护区内植物种群生长发育、自我更新情况均优于非自然保护区,说明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为植物创造更有力的生存环境,保证植物种群的演替发展。但是野生植物处境依旧不乐观,面临灭绝的危险,需要加强保护力度,改善保护措施。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海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Q948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丹;张萱蓉;杨小波;李东海;林泽钦;李苑菱;;自然保护区对濒危植物种群的保护效果探索——以海南昌江县青梅种群为例[J];林业资源管理;2016年01期

2 陈侯鑫;黄川腾;何芬;郑伟;冯家平;;坡垒研究进展综述[J];热带林业;2015年04期

3 毛超;漆良华;刘琦蕊;张宇;;海南岛甘什岭无翼坡垒林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J];生态学杂志;2014年11期

4 马丽亚;席琳乔;景春梅;单康峰;韩路;马春晖;;灰叶胡杨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与动态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14年05期

5 陈玉凯;杨琦;莫燕妮;杨小波;李东海;洪小江;;海南岛霸王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生态位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2014年06期

6 解婷婷;苏培玺;周紫鹃;张海娜;李善家;;荒漠绿洲过渡带沙拐枣种群结构及动态特征[J];生态学报;2014年15期

7 杨怀;李意德;许涵;陈仁利;骆土寿;陈德祥;缪宁;盛大勇;;海南特有种东方琼楠种群结构特征[J];生态学杂志;2013年06期

8 黄瑾;杨小波;龙文兴;陈玉凯;卜广发;;海南单优龙脑香科植物群落特征[J];热带作物学报;2013年03期

9 周亮;张淑红;黄自云;;雨林植物——青梅[J];园林;2013年03期

10 王树东;欧阳志云;张翠萍;徐卫华;肖燚;;海南岛主要森林类型时空动态及关键驱动因子[J];生态学报;2012年2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崔强;毛乌素沙地不同生境条件下油蒿群落格局分析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2 颜家安;海南岛生态环境变迁史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3 李巧明;龙脑香科两种濒危植物的保护遗传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昆明植物研究所);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裴学军;海南省霸王岭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坡垒保护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2 冯丹丹;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国家级野生重点药用植物资源分布格局及种群特征研究[D];海南大学;2014年

3 赵敏丽;不同绿洲天然胡杨林种群结构与空间格局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4 王蒙;甘肃小陇山主要植物种群动态与空间分布格局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5 陈玉凯;海南霸王岭国家级保护植物分布格局研究[D];海南大学;2011年

6 王弦;野生植物的法律保护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7 周瑞;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迁地保护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8 苑虎;中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就地保护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9 戴志聪;海南岛破碎森林斑块中的青皮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08年

10 陈磊夫;海南省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及可持续性评价研究[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映辉;黄彩微;史佑海;丁琼;;海南霸王岭毛棉杜鹃根部真菌的多样性[J];江苏农业科学;2016年06期

2 陈晓;;武夷山常绿阔叶林若干优势树种的生态位分析[J];森林与环境学报;2016年03期

3 刘玉平;苏慧;刘贵峰;张卫国;;罕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植物群落优势种的种群结构与动态[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6年04期

4 于博威;饶恩明;晁雪林;史建康;张翠萍;徐卫华;肖燚;欧阳志云;;海南岛自然保护区对土壤保持服务功能的保护效果[J];生态学报;2016年12期

5 韩路;王家强;王海珍;牛建龙;于军;;塔里木荒漠绿洲过渡带主要种群生态位与空间格局分析[J];植物科学学报;2016年03期

6 欧祖兰;王占军;陈延松;沈章军;楚爱香;王玲玲;齐璐璐;;鹞落坪半夏生境地主要草本种群生态位特征[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6年04期

7 陈龙涛;高润梅;石晓东;;山西蟒河自然保护区南方红豆杉群落生态位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16年02期

8 马丰丰;潘高;张灿明;田景剑;;湖北建始县日本落叶松林下植被生态位特征[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6年04期

9 YU Bowei;CHAO Xuelin;ZHANG Jindong;XU Weihua;OUYANG Zhiyun;;Effectiveness of Nature Reserves for Natural Forests Protection in Tropical Hainan: a 20 Year Analysis[J];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2016年02期

10 李丹;张萱蓉;杨小波;李东海;林泽钦;李苑菱;;自然保护区对濒危植物种群的保护效果探索——以海南昌江县青梅种群为例[J];林业资源管理;2016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鲜花;天山北坡东段与西段野生鸭茅的种群分布、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5年

2 邹雪辉;松嫩盐碱化草地景观植被斑块的生态效应与动态机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李柏;不同荒漠生态系统生物结皮分布及水文特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4 王建英;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5 吴则焰;孑遗植物水松保护生物学及其恢复技术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6 林隆慧;海南蜡皮晰种群密度、热需求及种群遗传结构的地理格局[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萱蓉;海南省万宁市野生保护植物种群特征研究[D];海南大学;2016年

2 李丹;海南省野生龙脑香科植物分布格局及种群特征研究[D];海南大学;2016年

3 苏琳;我国野生植物保护法律制度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5年

4 马映栋;小陇山栎类林群落空间结构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5年

5 李海琪;伊犁昭苏乌孙山不同海拔地段鸭茅种群分布特征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5年

6 邢莎莎;海南省西南部三市县重点药用植物的垂直分布规律及其种间关联性研究[D];海南大学;2015年

7 刘士玲;长白山林区水冬瓜赤杨种群结构特征及其动态[D];北华大学;2015年

8 张丛珊;基于空间结构均质性特征的锐齿栎林结构优化技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9 牟瑞强;天(水)宝(鸡)高速森林群落生态监测体系的建立与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10 魏永久;濒危植物海南五针松初步调查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镱锂;胡忠俊;祁威;吴雪;摆万奇;李兰晖;丁明军;刘林山;王兆锋;郑度;;基于NPP数据和样区对比法的青藏高原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分析[J];地理学报;2015年07期

2 熊樱;唐德瑞;王得祥;崔宏安;;延安城郊刺槐林下物种多样性与生物量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3 李辛雷;孙振元;李纪元;徐翊;罗建;;广东鹅凰嶂自然保护区杜鹃红山茶种群结构与空间分布格局[J];应用生态学报;2013年08期

4 杨怀;李意德;许涵;陈仁利;骆土寿;陈德祥;缪宁;盛大勇;;海南特有种东方琼楠种群结构特征[J];生态学杂志;2013年06期

5 LiShan SHAN;Yi LI;RuiFeng ZHAO;XiMing ZHANG;;Effects of deficit irrigation on daily and seasonal variations of trunk sap flow and its growth in Calligonum arborescens[J];Journal of Arid Land;2013年02期

6 刘海丰;桑卫国;薛达元;;暖温带森林优势种群的地形生境变异性[J];生态学杂志;2013年04期

7 吴裕鹏;许涵;李意德;骆土寿;陈德祥;林明献;;海南尖峰岭热带林乔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分布格局[J];林业科学;2013年04期

8 黄瑾;杨小波;龙文兴;陈玉凯;卜广发;;海南单优龙脑香科植物群落特征[J];热带作物学报;2013年03期

9 周亮;张淑红;黄自云;;雨林植物——青梅[J];园林;2013年03期

10 许涵;李意德;骆土寿;陈德祥;林明献;;海南尖峰岭不同热带雨林类型与物种多样性变化关联的环境因子[J];植物生态学报;2013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涛;荒漠植物异速生长指数及其空间格局适应降雨梯度变化的规律与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陈宝瑞;呼伦贝尔草原多尺度植被空间格局及其对干扰的响应[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3 储诚进;植物间正相互作用对种群动态与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支德娟;沙坡头人工固沙区线虫群落对其栖居环境指示作用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5 高猛;具有空间结构的种群模型及分布格局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6 于春堂;鄂尔多斯高原北缘唐古特白刺灌丛沙包的空间格局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清柏;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幼苗组成及其生境相关性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2 曹立国;民勤绿洲天然胡杨林生长季土壤水盐动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王洪岩;金塔—鼎新绿洲天然胡杨林下土壤水盐空间变化特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王蒙;甘肃小陇山主要植物种群动态与空间分布格局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5 陈玉凯;海南霸王岭国家级保护植物分布格局研究[D];海南大学;2011年

6 汪殷华;古田山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动态和主要种群更新特征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邓必玉;海南省西部沿海地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D];海南大学;2010年

8 马亚兰;金塔绿洲农业生态系统资源环境效应的能值动态评价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潘竟源;民勤绿洲水资源安全综合评价[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段慧平;西北干旱区金塔绿洲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环境影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再富,禹平华;引种的龙脑香科植物对低温适应性的探讨[J];云南植物研究;1982年03期

2 孟令曾,许再富;中国龙脑香科植物受胁状况及迁地群落保护探讨[J];广西植物;2005年01期

3 石兆勇,孟祥霞,陈应龙,刘润进;龙脑香科植物对丛枝菌根真菌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5年02期

4 李锡文,李捷,PeterAshton;中国龙脑香科植物纪要(英文)[J];云南植物研究;2002年04期

5 路信;兰芹英;杨明挚;;龙脑香科植物种子特性的研究进展[J];种子;2010年05期

6 张金泉,王兰州;龙脑香科植物的地理分布[J];植物学通报;1985年05期

7 杨永康,吴家坤,龚祝南;中国龙脑香科植物分类研究(一)[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2年03期

8 杨永康,吴家坤,龚祝南;中国龙脑香科植物分类研究(三)[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2年05期

9 朱华,王洪;西双版纳龙脑香科植物纪要[J];云南植物研究;1992年01期

10 石兆勇,陈应龙,刘润进,王维华;西双版纳地区龙脑香科植物AM真菌的初步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 璋;[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丹;海南省野生龙脑香科植物分布格局及种群特征研究[D];海南大学;2016年

相关机构

>海南大学

相关作者

>李丹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天山北坡东段与西段野生鸭茅的种群分布、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04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2404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0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