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博士论文 >

生物炭介导的鸡粪不同温度厌氧发酵解抑增效特性及过程建模

发布时间:2019-02-13 21:44
【摘要】:鸡粪是典型高氮有机废弃物,如果不妥善处理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厌氧发酵技术是集中封闭化处理有机废弃物的方法,具有回收清洁能源和保护环境的双重效果。随着大众环境保护意识增强,以及国家推出了清洁能源激励和环境保护政策,这为厌氧发酵技术推广应用带来了重要机遇。鸡粪是典型高氮原料,且富含硫元素,将鸡粪用于厌氧发酵时容易产生氨抑制和高浓度硫化氢。生物炭因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所以期望它用于厌氧发酵中时能缓解上述问题。另外,温度对氨抑制有直接影响,且宽温度条件下机理建模比较困难。为此开展了生物炭介导的鸡粪不同温度厌氧发酵解抑增效特性及过程建模研究。结果表明生物炭介导厌氧发酵有利于缓解氨抑制、促进发酵产气速率、提高沼气品质,实现发酵过程解抑增效。本研究根据实验室前期正交实验优化研究结果,在15℃、25℃、35℃、45℃、55℃、65℃六个温度条件下,用10L全混合反应器进行了6个添加生物炭和在35℃条件下未添加生物炭的鸡粪厌氧发酵实验,首先进行了序批启动实验,比较了厌氧发酵系统启动效率;然后通过调整水力滞留期、有机负荷以及生物炭的添加比例,进行了半连续进料实验,研究了氨氮浓度的温度特性和微生物群落的温度特性,探索了生物炭提高启动性能、缓解氨抑制、促进产气率、去除硫化氢的特性和机理,构建了能适应宽温度范围的神经网络建模。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果包括以下方面:(1)在六个温度条件下比较了生物炭介导的反应器在批次厌氧发酵的启动特性。用常温接种物在30天的厌氧发酵序批启动实验中,从开始产气到各反应器达到最大产气率时,35℃和45℃反应器微生物菌群的温度过度顺利,仅需7天左右且产气性能相当;25℃和65℃反应器则需要20天左右,但65℃反应器因菌群转变使得启动产气波动幅度大,但产气性能比前者强;而55℃反应器则需要30天以上,主要是因温度变化使得菌群转换慢所致;根据15℃反应器的甲烷产气量、pH值、氧化还原电位、可溶性COD等参数表明水解过程顺利,而产甲烷菌活性差和生长缓慢才是低温厌氧发酵限速的关键;Modified Gompertz模型拟合累积产甲烷量的分析结果表明序批实验前20天内可达到理论最大产气量的70%,这为后续半连续进料设计水力滞留期滞留期提供了理论依据。(2)在六个温度条件下比较了生物炭介导的反应器在半连续进料厌氧发酵的温度特性。在半连续进料试验中,生物炭介导的鸡粪厌氧发酵优化后的温度范围为42.3~44.2℃,15℃提升到25℃的温度效率值最高(1.233~1.323);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对硫化氢浓度和总氨氮浓度(TAN)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对游离氨(FAN)影响显著。理论分析结果表明15℃、25℃、35℃、45℃、55℃、65℃六个温度条件下的FAN/TAN变化率最大时的中心pH值分别为9.56、9.25、8.96、8.67、8.41、8.16,并且与温度成反比;另外对微生物古菌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在低常温(15℃、25℃)中以甲烷粒菌和甲烷丝菌占优,在中常温(35℃、45℃)中以甲烷八叠球菌占优,而高温(55℃、65℃)则以甲烷嗜热杆菌占优。(3)在中温条件下揭示了生物炭能加速启动、去除硫化氢、缓解氨抑制的机理。在35℃反应器内添加生物炭及对照反应器序批启动试验中,Modified Gompertz模型拟合结果表明:生物炭介导的反应器生产70%总甲烷产量需要18.99天,比对照组缩短了24%;迟滞时间为2.53天,比对照组降低了41%;最大容积甲烷产气速率为0.520L·d-1·L-1,比对照组提高了18%。另外完成70%总硫化氢产量需要12.62天,比对照组延长了35%;迟滞时间为3.28天,比对照组提高了52%;最大硫化氢产气速率为0.788mL·d-1,比对照组降低了96%。在半连续进料阶段,两个反应器产甲烷速率以及氨氮浓度并无显著差异。微生物群落分析结果表明生物炭能减少微生物的冗余并富集八叠球菌,使得反应器中八叠球菌比例高达74.9%,比对照组高17%,这是生物炭介导的反应器对受到氨抑制的影响要小的原因;生物炭介导的反应器的硫化氢浓度一直低于对照组,特别是在有机负荷为4g VS·L-1·d-1时,比对照组低1092ppm。qPCR分析结果表明,添加生物炭后减少了硫酸盐还原菌数量,因此从根本上大幅度降低了硫化氢浓度。(4)用神经网络进行宽温度范围甲烷产量预测能适应产量样本数据差异和波动大的特点。用Elman神经网络和BP神经网络对B15~B65反应器甲烷产量进行50次预测的相对平均误差分别为29.61%、8.05%、8.94%、9.06%、9.07%、32.73%,以及38.52%、18.60%、17.09%、14.11%、32.59%、53.73%。前者的预测效果明显优于后者,不过两种方法对B15和B65反应器、以及各温度下的甲烷产量突变点预测效果并不理想。为减小预测误差,对六个反应器样本数据经过三次样条插值后,两个神经网络预测平均相对误差分别降低到1.24%、2.48%、1.59%、0.78%、0.85%、2.91%和30.46%、4.36%、5.22%、4.90%、11.46%、17.17%,样本插值后的预测效果获得大幅度提升。特别是Elman神经网络预测的误差全部降低到3%以内,说明该网络能适应各种样本差异,通用性强。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216.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卫佳;用厌氧发酵技术处理农村养殖场畜禽粪便[J];可再生能源;2004年01期

2 邱凌,卢旭珍,王兰英,王俊鹏;日光温室生产废弃物厌氧发酵特性初探[J];中国沼气;2005年02期

3 张彦;杨世关;张百良;;蚓粪对厌氧发酵影响的初步研究[J];中国沼气;2006年02期

4 李文哲;公维佳;;固体有机废弃物厌氧发酵反应器微生物载体选择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6年S1期

5 夏吉庆;李文哲;李惠强;;牛粪厌氧发酵的载体筛选试验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08年10期

6 宁桂兴;申欢;文一波;王凯;李天增;;农作物秸秆干式厌氧发酵实验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09年06期

7 陈智远;蔡昌达;石东伟;;不同温度对畜禽粪便厌氧发酵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09年12期

8 王许涛;刘丽莎;张百良;;蒸汽爆破预处理技术应用于秸秆厌氧发酵的技术经济分析[J];可再生能源;2010年02期

9 周玮;董保成;齐岳;;不同处理秸秆中温厌氧发酵的产气效果[J];中国沼气;2010年03期

10 杨立;张婷;龚乃超;李红丽;;稀碱法预处理对秸秆厌氧发酵产气的影响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艳;陈广银;罗兴章;郑正;郑斌国;方彩霞;;篁竹草厌氧发酵产气特性及结构变化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2 钱午巧;包武;陈彪;林代炎;卢济事;;利用厌氧发酵技术综合治理畜牧业污染的探讨[A];福建省科协第三届学术年会“能源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3年

3 何光设;蒋恩臣;;厌氧发酵过程数学模型研究[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分册[C];2005年

4 雷宇;马煜;刘士清;张无敌;尹芳;徐锐;李建昌;陈玉保;;宠物狗粪便厌氧发酵试验研究[A];2011年中国沼气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常国璋;席新明;郭康权;杨秀生;;不同原料配比对餐饮废弃物高温厌氧发酵的影响[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唐蓉;;烟草废弃物高温干式厌氧发酵的中试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CSAE 2011)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钱午巧;包武;陈彪;林代炎;卢济事;;利用厌氧发酵技术综合治理畜牧业污染的探讨[A];福建省农业工程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纪念学会建会20周年论文汇编[C];2004年

8 刘丹;李文哲;;两相厌氧发酵工艺的研究[A];2007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庞小平;牛明芬;王赛月;王昊;;农作物秸秆厌氧发酵影响因素探讨[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A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10 王阳;林聪;韩艳霄;程东林;;早熟禾厌氧发酵产气研究[A];2011年中国沼气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平卫东;南丰生猪污物“厌氧发酵”环保又经济[N];抚州日报;2008年

2 记者 胡左;我首条垃圾联合厌氧发酵生产线运行[N];科技日报;2009年

3 张继东;城市生物质垃圾联合厌氧发酵工艺在东胜区实现工厂化生产[N];鄂尔多斯日报;2010年

4 钱伯章;秸秆厌氧发酵制氢产气量提高[N];中国化工报;2009年

5 尚东 编译;厌氧发酵:城市垃圾处理新方法[N];中国房地产报;2006年

6 史晓龙;国家专款支持农业固体废弃物转化研究[N];中国税务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李晓岩;专家勾勒生物基化学品路线图[N];中国化工报;2006年

8 记者 陈红阳 特约通讯员 吴阁玮;我市可望实现沼气产业化[N];湛江日报;2009年

9 特约记者 魏建军;循环经济产业链让玉米增值6倍[N];中国化工报;2007年

10 杜杰;畜禽粪便能生产高效有机肥[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明;生物质组成成分对厌氧发酵产甲烷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2 董晓莹;蔬菜废弃物两相厌氧发酵工艺产沼气试验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3 梁勇;生物炭介导的鸡粪不同温度厌氧发酵解抑增效特性及过程建模[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4 刘丹;餐厨废弃物厌氧发酵特性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4年

5 张存胜;厌氧发酵技术处理餐厨垃圾产沼气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3年

6 杨天学;玉米秸秆干式厌氧发酵转化机理及微生物演替规律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7 楚莉莉;沼气高效厌氧发酵的条件及产气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8 刘爽;混合原料厌氧发酵产氢产甲烷技术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3年

9 宋籽霖;秸秆沼气厌氧发酵的预处理工艺优化及经济实用性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10 叶小梅;水葫芦厌氧发酵特性及工艺技术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博;基于LS-SVM的厌氧发酵过程软测量建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何岩;不同厌氧发酵条件对漆酶预处理秸秆产沼气的影响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3 潘洪加;土霉素对厌氧发酵过程古菌群落及抗性基因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4 程俊伟;不同餐厨泔水生物质垃圾沉降性能及厌氧发酵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5 段彦芳;中温混合厌氧发酵产沼气影响条件分析及优化[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6 白晓磊;鲟鱼养殖尾水栽培微藻及其两相厌氧发酵产沼气工艺研究[D];大连海洋大学;2015年

7 毛春兰;不同底物浓度下初始pH值影响厌氧发酵效果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8 刘琳琳;两种矿物添加剂对不同底物厌氧发酵特性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9 马吉龙;基于CFD的厌氧发酵搅拌技术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10 张文婷;废弃脐橙厌氧发酵产沼技术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4219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24219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c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