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博士论文 >

补体C3及其缺失突变体与CLIC1蛋白相互作用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2-13 17:19

  本文关键词: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130(gp16)和ac132的功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安徽医科大学》 2015年

补体C3及其缺失突变体与CLIC1蛋白相互作用的初步研究

王二宁  

【摘要】:目的本实验为研究C3及其缺失突变体C3(1-840)、C3(824-1663)蛋白与CLIC1蛋白的相互作用,分别构建带FLAG标签的C3及其缺失突变体C3(1-840)、C3(824-1663)的真核表达载体,将C3及其缺失突变体C3(1-840)、C3(824-1663)质粒通过转染的方法转染至COS7细胞,观察各组分蛋白在细胞中的定位;构建缺失突变体酵母表达载体,进行酵母双杂交实验;通过将C3及其缺失突变体C3(1-840)、C3(824-1663)质粒与CLIC1蛋白共同瞬时转染至HEK293T细胞,通过免疫共沉淀技术,在哺乳动物细胞内,检测C3及其缺失突变体C3(1-840)、C3(824-1663)蛋白与CLIC1蛋白的相互作用。方法根据PCR方法分别扩增野生型C3及其缺失突变体C3(1-840)、C3(824-1663)序列,酶切回收目的片段,插入到p CDNA3.1载体上,构建p CDNA3.1-C3-FLAG、p CDNA3.1-C3(1-840)-FLAG、p CDNA3.1-C3(824-1663)-FLAG质粒;用同样的方法构建p GADT7-C3(1-840)、p GADT7-C3(824-1663)、p GBKT7-C3(1-840)和p GBKT7-C3(824-1663)酵母表达载体,对于酶切鉴定正确的质粒,跟Marker对比后正确的送往测序公司测序。分别将C3的缺失突变体C3(1-840)、C3(824-1663)和CLIC1的酵母表达载体,共同转化至酵母菌AH109中,在SD/-Leu/-Trp/-His/3AT/X-α-gal固体培养基上进行筛选,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检测C3的缺失突变体C3(1-840)、C3(824-1663)和CLIC1蛋白在酵母细胞中大致的蛋白质相互作用。把已构建成功的p CDNA3.1-C3-FLAG、p CDNA3.1-C3(1-840)-FLAG、p CDNA3.1-C3(824-1663)-FLAG质粒分别转染到COS7细胞中,细胞制片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分别将带FLAG标签的C3及其缺失突变体C3(1-840)、C3(824-1663)与带GFP标签的CLIC1质粒共转到HEK 293T细胞,通过免疫共沉技术,检测C3及其缺失突变体蛋白与CLIC1蛋白在HEK 293T细胞中的相互作用。结果根据测序公司的测序结果比对基因序列确定构建是否成功。酵母实验中,共表达C3及其缺失突变体C3(1-840)与CLIC1两种融合蛋白后细胞没有变蓝,而共表达C3(824-1663)与CLIC1两种融合蛋白后,在酵母盘子中有细胞变蓝,说明有相互作用;在免疫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在COS7细胞中,C3及其缺失突变体C3(1-840)、C3(824-1663)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在细胞核中几乎没有,CLIC1蛋白的分布主要在细胞核内,尤其是在核膜上,细胞质中较少分布;而C3(824-1663)的缺失突变体蛋白的定位除在细胞质中分布外,在核膜处有斑点集中分布。共定位实验观察到缺失突变体C3(824-1663)与CLIC1蛋白在细胞质中有共定位现象,而C3和缺失突变体C3(1-840)与CLIC1蛋白在细胞质中不存在明显的共定位。根据免疫共沉淀的结果显示,在HEK 293T细胞中,C3和C3(1-840)与CLIC1蛋白不存在相互作用。结论通过以上实验证明了C3和C3(1-840)蛋白与CLIC1蛋白在细胞中没有相互作用,C3(824-1663)与CLIC1蛋白在细胞内可能存在相互作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Q78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巨红妹;张霞;王云华;;新型蛋白标签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1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锋;高婧;王宏达;;Halotag多功能标记系统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J];电子显微学报;2014年02期

2 潘林鑫;李新颖;徐南;李克娟;乔正;耿慧武;刘晓颖;范礼斌;;人RB1及其突变体的表达与定位[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3年08期

3 钱成;王蓓华;徐雪琴;潘林鑫;李新颖;刘晓颖;范礼斌;;肌营养不良蛋白及其衍生物的表达与定位的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5年09期

4 王二宁;陈丹丹;刘晓颖;范礼斌;;补体成分C3及其缺失突变体蛋白的表达及与CLIC1蛋白共定位的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5年1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潘林鑫;RB1蛋白与Sedlin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拥海;俞乐;王若仲;彭新湘;萧浪涛;;抗坏血酸对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及其缺失突变体的研究进展[J];植物生理学报;2011年09期

2 孙力涛;周忠卫;谢小东;鲍时来;;对大肠杆菌中表达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的几个缺失突变体的活性研究(英文)[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8年07期

3 杨生海;殷宏;刘永生;马艳平;丁耀忠;孙彩琴;丁小丽;张杰;;牛叠朊编码基因缺失突变体的构建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J];中国兽医学报;2011年10期

4 马延;高原;周围;张京生;凌焱;李玉霞;梁龙;;大肠杆菌O157∶H7 EDL933wz3672基因缺失突变体的构建[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9年04期

5 程建兵;谭晓华;罗燕;杨磊;;ABCA1胞外第四环缺失突变体的构建及其抗砷性初步研究[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0年03期

6 李苹苹;罗俊;彭志庆;初颜兵;王燕;;Ⅰ型跨膜蛋白α亚型缺失突变体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周期的影响[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4年03期

7 张晓菲;谭晓华;程建兵;李金涛;孟强;杨磊;;ABCA1中间缺失突变体的构建及其抗砷性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年08期

8 戴燕;王莉;陈雯莉;;鱼腥蓝细菌PCC7120 alr3504基因缺失突变体的构建及表型分析[J];微生物学报;2008年11期

9 李明勇;邱德文;曾洪梅;杨秀芬;;Peat1蛋白及其3个缺失突变体的表达与热稳定性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0期

10 魏从文;管楷;岳翔;袁媛;宋婷;郑子瑞;张艳红;钟辉;;TBK1相关激酶活性缺失突变体和泛素样结构域突变体的构建、表达及生物活性鉴定[J];生物技术通讯;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杨文;冯福应;候海彤;许亦农;匡廷云;;蓝藻Synechocystis sp PCC6803硫脂缺失突变体的构建[A];全国植物光合作用、光生物学及其相关的分子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2 颜宏利;孙树汉;陈蕊雯;;膜联蛋白32序列缺失突变体的构建及其在大肠杆菌的表达[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3 舒展;邵玲;彭长连;林植芳;阳成伟;顾群;;应用叶绿素荧光成像分析拟南芥花色素苷缺失突变体对光氧化处理的敏感性[A];纪念殷宏章先生百年诞辰暨全国光合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4 符小玉;谭德明;侯周华;胡志亮;刘国珍;欧阳奕;刘菲;;MicroRNA在HBx缺失突变体致肝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探讨[A];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感染性疾病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5 董宁征;潘峻亮;阮长耿;;DSPA缺失突变体的构建、表达及功能研究[A];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6 郗冬;魏平;曹傲能;来鲁华;;小热休克蛋白Mj HSP16.5突变研究[A];第五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徐熠熠;蓝建平;朱园园;来晓瑜;黄河;;P53N端缺失突变体的定位和对细胞周期调控研究[A];2007年浙江省血液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杨明;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130(gp16)和ac132的功能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赵凤云;IE180不同缺失突变体对真核细胞基因表达调控作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2003年

3 孙国涛;脂质代谢中活性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4 穆修前;人维生素D3受体cDNA的克隆、缺失突变体的构建以及它们在T细胞中转录调控机制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4年

5 周峰;E-钙粘蛋白Asn-633位N-糖链对其表达、转运和折叠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邹海鹰;Axin1与Axin2激活JNK的分子机制[D];厦门大学;2006年

7 刘宁;KLFs转录因子蛋白稳定性及相关生物学功能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二宁;补体C3及其缺失突变体与CLIC1蛋白相互作用的初步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2 丘献娟;十字花科黑腐病菌中一类与趋化性相关的感受蛋白基因的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3 杨生海;牛叠朊编码基因缺失突变体的构建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D];甘肃农业大学;2009年

4 王晨辉;CUEDC2各种缺失突变体的构建及其功能初探[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年

5 李明勇;极细链格孢菌激活蛋白PeaT1结构域分析与功能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6 张晓菲;ABCA1胞外第一环缺失突变体构建及其抗砷性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7 潘林鑫;RB1蛋白与Sedlin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8 王育;质体酪蛋白激酶CKA4缺失突变体降低ABA敏感性和耐热性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9 张姗靖;FKBP25及其缺失突变体与CLIC1相互作用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10 王琳;马尔尼菲青霉菌LIG4同源基因缺失突变体构建[D];广西医科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130(gp16)和ac132的功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25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2425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a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