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博士论文 >

多尺度空间降香黄檀黑痣病发生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9-04-23 19:47
【摘要】:降香黄檀是海南特有的珍贵濒危乡土树种。近年来,海南降香黄檀人工林发展迅速,以黑痣病为主的叶部病害成为制约生产上降香黄檀人工林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本论文以海南省降香黄檀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逐步回归、冗余分析(RDA)、结构方程模型(SEM)等方法,于2013年~2015年从多尺度空间角度解析黑痣病的发生与植物群落结构、空间竞争潜力结构、林木个体空间状态结构的关系,探讨降香黄檀黑痣病发生的影响因素,以期为降香黄檀人工林病害生态控制奠定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区域尺度下,研究降香黄檀人工林植物群落结构对黑痣病发生的影响。采用逐步回归法从12个因子中筛选出6个影响黑痣病发生的主导群落因子(R22013=0.823、R22014=0.861;P0.01),分别是林分密度、林龄、郁闭度、冠幅、植被盖度、物种丰富度。对这6个主导因子与病害发生的相关关系和显著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林分密度与黑痣病的发病率(r2013=0.814,r2014=0.801)、病情指数(r2013=0.815,r2014=0.832)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林龄与黑痣病的发病率(r2013=-0.713,r2014=-0.734)、病情指数(r2013=-0.676,r2014=-0.706)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即随着林龄的增大,林木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也逐渐降低。林分郁闭度与黑痣病的发病率(r2013=0.424,r2014=0.412)和病情指数(r2013=0.446,r2014=0.434)呈显著正相关(P0.05)。冠幅与黑痣病的发病率(r2013=-0.416,r2014=-0.444)和病情指数(r2013=-0.483,r2014=-0.421)呈显著负相关(P0.05)。植被盖度与黑痣病的发病率(r2013=0.368,r2014=0.312)和病情指数(r2013=0.383,r2014=0.332)呈显著正相关相关(p0.05)。物种丰富度与黑痣病的发病率(r2013=-0.337,r 014=-0.322)和病情指数(r2013=-0.318,r2014=-0.305)呈显著负相关(P0.05)。因此,降香黄檀人工林黑痣病控制以调控林分密度和林龄为主导,在造林时适当密植,同时兼顾其他几个显著因子。随着林龄的增长,适当移栽降低林分密度,将林分密度控制在适宜的水平下,从而减少黑痣病的发生。(2)在区域尺度下,研究降香黄檀人工林土壤因子对黑痣病发生的影响。运用冗余分析法(RDA)分析土壤因子与降香黄檀黑痣病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pH值、全磷含量、速效钾含量是能显著影响黑痣病发生的最小变量组合。2013年和2014年这3个土壤变量可解释土壤因素与黑痣病的关系信息量为87.2%和79.8%,比15个变量所解释的信息量仅少8.5%和16.7%。土壤因子对黑痣病发生影响的重要性排序为:pH值全磷含量速效钾含量。黑痣病的发生与pH值和速效钾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全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3)在林分尺度下,研究同一林龄不同密度林木间空间竞争潜力结构对黑痣病发生的影响。在采用13个林木竞争指标分析单木与群体的空间竞争关系对黑痣病发生的影响的基础上,构建相对大小指标—树冠竞争指标—营养空间竞争指标—距离指标—病害发生情况的结构方程SEM模型。数据模型结果表明:各影响因子对病害影响大小为:树冠竞争指标相对大小指标营养空间竞争指标距离指标。2014和2015模型均显示:树冠竞争指标对黑痣病发生的总影响最大,总影响系数分别为-0.758和-0.779,直接路径系数为-0.613和-0.638,间接路径系数为-0.135和-0.141,表明树冠竞争指标与黑痣病的发生为负相关关系。因此,建议降香黄檀生态调控优先考虑树冠竞争指标。(4)在个体尺度下,研究降香黄檀单木个体空间状态结构对黑痣病发生程度的影响。以最小结构单元为基础,采用树高、胸径和冠幅大小比数指标分析在同一密度不同林龄的各大小比数与黑痣病发生情况的关系。结果表明:林龄为3年和4年的样地,降香黄檀的各指标大小比数与黑痣病的发生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即在此年份的林地中黑痣病发生不受大小比数的影响。林龄为5年和6年的样地,降香黄檀的各指标大小比数与黑痣病的发病情况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病情指数在不同指标个体优势度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可见,随着林龄的增加,降香黄檀各指标大小比数与黑痣病发生的相关性越来越强。(5)在个体尺度下,研究同一林龄不同密度各大小比数与黑痣病发生情况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株行距为1m X 1m的林地中,树高、胸径和冠幅大小比数与黑痣病的病情指数相关性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各优势度间黑痣病的病情指数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但随着密度的减小,其相关性也越来越小,当株行距达到2.5 m X 2.5 m时,林木个体大小比数与黑痣病的病情指数差异不显著。因此,在高栽培密度下,黑痣病的发生与大小比数相关性高,单株林木在林分中优势度越高,病害发生越低;在低栽培密度下,黑痣病的发生与大小比数基本无相关性。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763.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广伟;;马铃薯黑痣病的发生与防治[J];农业科技通讯;2009年06期

2 陈万利;;马铃薯黑痣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马铃薯;2012年01期

3 张笑宇;于肖夏;琚亮亮;薛玉凤;于卓;;黑痣病菌毒素对马铃薯幼苗生理生化抗性相关物质的诱导[J];植物保护学报;2013年01期

4 蔡煌;防治马铃薯黑痣病[J];植保技术与推广;1996年01期

5 曹春梅;李文刚;张建平;张庆平;郭景山;;马铃薯黑痣病的研究现状[J];中国马铃薯;2009年03期

6 刘宝玉;胡俊;蒙美莲;张笑宇;石立航;;马铃薯黑痣病病原菌分子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J];植物保护学报;2011年04期

7 刘宝玉;胡俊;蒙美莲;石立航;何晓明;燕瑞斌;周建强;;碳酸氢盐对马铃薯黑痣病菌毒力及田间防效[J];植物保护;2012年04期

8 徐福祥;;高寒阴湿区马铃薯黑痣病的发生与防控[J];中国蔬菜;2013年01期

9 戴启洲;;马铃薯黑痣病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J];中国蔬菜;2012年15期

10 田晓燕;蒙美莲;张笑宇;董瑞利;胡俊;;马铃薯黑痣病菌菌丝融合群的鉴定[J];中国马铃薯;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曹春梅;张建平;张庆平;郭景山;段越琛;解国华;;马铃薯黑痣病药剂防治试验[A];马铃薯产业与粮食安全(2009)[C];2009年

2 曹春梅;李文刚;胡晓红;王晓娇;唐玲茹;郭景山;;黑痣病病原菌对马铃薯体内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研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刘宝玉;胡俊;石立航;李磊;蒙美莲;;马铃薯黑痣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A];粮食安全与植保科技创新[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植文;甘薯黑疤病和黑痣病[N];河北科技报(农村版);2001年

2 水清;黑痣病影响甘薯外观品质[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茜;多尺度空间降香黄檀黑痣病发生影响因素分析[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马龙;马铃薯黑痣病生防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生防作用机理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6年

2 彭振红;马铃薯黑痣病生防菌的筛选及抑菌机理的初步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年

3 刘宝玉;马铃薯黑痣病防治及碳酸氢盐抑菌机理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4 田晓燕;马铃薯黑痣病菌菌丝融合群鉴定及其致病力的测定[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5 王宇;河北和内蒙古马铃薯黑痣病菌遗传多样性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2年

6 李晓妮;中国北方马铃薯黑痣病菌融合群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3年

7 陈雯廷;马铃薯黑痣病综合防控技术的研究与集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4年

8 张春艳;马铃薯黑痣病菌系统发育分析及融合群快速鉴定[D];河北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4637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24637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8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