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博士论文 >

特异性提高小麦胚乳中β-胡萝卜素含量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9-07-23 07:02
【摘要】: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是小麦营养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不同小麦品种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有很大差异,但主要积累的都是不能转化成维生素A的叶黄素和玉米黄质,且含量都比较低。随着对类胡萝卜素生物学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类胡萝卜素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人员希望开发出快速有效的手段来提高植物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特别是主粮作物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由于目前对高等植物中类胡萝卜素合成代谢调控的机制仍知之甚少,它限制了精准的类胡萝卜素代谢工程的应用进程。因此,为深入研究类胡萝卜素合成代谢的调控机制,首先需要克隆和鉴定更多的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中的关键合成酶基因,为更加精准的类胡萝卜素代谢工程提供理论支持。有鉴于此,本论文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研究工作:小麦番茄红素环化酶基因(Lycopeneβ-cyclase,TaLCYB)的克隆及功能鉴定;过表达欧文氏菌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基因CrtB结合干扰胡萝卜素羟基化酶基因(β-carotene hydroxylase,HYD),以期达到特异性地提高小麦胚乳中的β-胡萝卜素含量的目的。(1)番茄红素的环化是类胡萝卜素合成通路中的第一个分支节点,所以LCYB和番茄红素ε环化酶(Lycopeneε-cyclase,LCYE)的活性通常被认为可以决定下游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和最终比例。本实验室前期在过表达CrtB和欧文氏菌类胡萝卜素脱氢酶基因CrtI提高小麦类胡萝卜素含量的研究中发现,转基因株系中内源合成酶基因LCYB的高表达是β-胡萝卜素积累的关键因素,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任何关于小麦中LCYB基因的功能以及其与小麦中类胡萝卜素积累相关的研究报道,因此本研究首先通过电子克隆技术,分离得到了全长TaLCYB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和细菌互补实验证明了TaLCYB具有番茄红素环化酶功能。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TaLCYB基因在不同组织中有不同的表达模式,虽然TaLCYB基因在种子发育后期有较高的表达水平,但是β-胡萝卜素的含量仍然呈现下降趋势。另外发现,TaLCYB基因的表达强烈地受到强光处理的诱导,β-胡萝卜素的含量变化和TaLCYB基因的表达变化相一致。通过基因干扰的技术发现,下调小麦中TaLCYB基因的表达可使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的含量下降并伴随着番茄红素的积累,同时其它相关的类胡萝卜素合成酶基因的表达同样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这一研究结果证明talcyb基因在小麦种子β-胡萝卜素合成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并主要控制了维生素a原的合成,同时决定下游类胡萝卜素产物的流量;这为小麦类胡萝卜素的合成代谢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并同时为进一步通过遗传代谢工程提高小麦中的β-胡萝卜素含量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即可通过干扰下游合成酶基因来改变代谢平衡从而得到特定类胡萝卜素的积累。(2)类胡萝卜素的遗传代谢工程是目前一种快速有效提高植物中类胡萝卜含量的方法,但是对于如何特异性提高β-胡萝卜素含量的研究报道仍然较少。通过对发育过程中的种子进行hplc分析发现β-胡萝卜素的含量伴随着种子的成熟度提高而逐渐减少,这个发现对正在探索如何在成熟小麦种子的胚乳中特异性积累大量β-胡萝卜素的研究提供了非常有意义的参考。因为如果我们可以改变种子中的类胡萝卜素的代谢平衡,便可以特异性的积累β-胡萝卜素。在类胡萝卜素合成代谢过程中,β-胡萝卜素羟基化酶在下游的合成通路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它能将具有维生素a原活性的胡萝卜素转变为失去维生素a原活性的叶黄素。我们在研究talcyb基因功能的过程中,发现通过干扰talcyb基因的表达可以降低β-胡萝卜素含量并伴随着其作用底物番茄红素的积累,因此如果我们对β-胡萝卜素进行羟基化作用的酶hyd进行干扰便有可能达到积累β-胡萝卜素的目的。研究发现,通过干扰hyd基因的表达可使β-胡萝卜素的含量相比对照株系中的0.167μgg-1提高10.5倍,达到了1.76μgg-1;过表达crtb基因为合成通路引入新的底物导致β-胡萝卜素提高了14.6倍达到2.45μgg-1;而过表达crtb基因结合hyd干扰导致β-胡萝卜素在小麦胚乳中的大量积累,相比野生型bobwhite提高了31倍达到5.06μgg 1。通过对不同组合的转基因株系进行qrt-pcr分析发现,无论是外源crtb基因的表达还是hyd基因的干扰都引起不同的内源类胡萝卜素合成酶基因表达的上调,推测不同的转基因策略通过不同的调控机制影响内源类胡萝卜素合成酶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类胡萝卜素含量的积累。这一研究结果证明在小麦中可以通过干扰下游合成酶基因来改变代谢平衡从而得到特定类胡萝卜素的积累。并结合过表达crtb基因得到了到目前为止β-胡萝卜素含量和总类胡萝卜素含量积累最高的小麦转基因株系。本研究通过克隆和鉴定类胡萝卜素合成关键酶基因的功能并探索了进一步通过代谢工程提高小麦中β-胡萝卜素含量的新思路,也为今后创制高β-胡萝卜素含量的转基因小麦新品种奠定了基础。
【图文】:

类胡萝卜素合成通路PSY: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Phytoenesynthase);PDS: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Phytoenedesaturase);ZDS:ζ-胡萝卜素脱氢酶(ζ-Carotenedesaturase);CRTISO:胡萝卜素异构酶;LCYB:β-番茄红素环化酶(β-Lycopenecyclase);LCYE:ε-番茄红素环化酶(ε-Lycopenecyclase);HYDB:β-胡萝卜素羟化酶(β-carotenehydroxylase);CYP:ε-胡萝卜素羟化酶(cytochromeP450type);CrtB:


6图1.1 类胡萝卜素合成通路PSY: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 (Phytoene synthase);PDS: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 (Phytoene desaturase);ZDS:ζ-胡萝卜素脱氢酶 (ζ-Carotene desaturase);CRTISO:胡萝卜素异构酶;LCYB:β-番茄红素环化酶 (β-Lycopene cyclase);LCYE:ε-番茄红素环化酶 (ε-Lycopene cyclase);HYDB:β-胡萝卜素羟化酶 (β-carotene hydroxylase);CYP:ε-胡萝卜素羟化酶(cytochrome P450 type);CrtB:细菌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 (Bacterial phytoene synthase);Fig. 1.1 Carotenoid biosynthetic pathway.PSY, phytoene synthase; PDS, phytoene desaturase; ZDS,zeta-carotene desaturase; CRTISO, carotene isomerase; LCYB, lycopene β-cyclase; LCYE, lycopeneε-cyclase; HYDB, β-carotene hydroxylase; CYP

β-胡萝卜素的结构图


β-胡萝卜素的结构图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51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β-胡萝卜素的营养[J];饲料博览;2002年02期

2 王维亮;;动物β-胡萝卜素值得开发[J];农产品加工;2010年03期

3 R.Parigi-Bini;魏蓉;;β-胡萝卜素对母兔繁殖性能的影响[J];国外畜牧科技;1984年05期

4 刘明江;;β-胡萝卜素能提高公猪的繁殖力[J];饲料与畜牧;1992年06期

5 程伟;;β-胡萝卜素可提高公猪的精液品质[J];养猪;1992年03期

6 朱钦龙;关于β-胡萝卜素[J];国外畜牧学(草食家畜);1992年06期

7 余凡;赵少丹;葛亚龙;杨恒拓;宋健;田佳妮;;β-胡萝卜素的提取合成分离及在饲料行业的应用[J];饲料研究;2014年07期

8 宋建婷,周光宏;影响β-胡萝卜素吸收的因素[J];中国饲料;2002年22期

9 张晓斌 ,高仰哲;β-胡萝卜素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中国饲料;2003年03期

10 吴光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果蔬中的β-胡萝卜素[J];农产品加工;2004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红卫;伍佩英;蒋容芳;李斌;席静;;β-胡萝卜素抗突变性研究[A];中国毒理学会第三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2 陆磊;;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蔬菜中β-胡萝卜素的研究与探讨[A];西北地区第六届色谱学术报告会甘肃省第十一届色谱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仲来福;;β-胡萝卜素的生物功能及健康效益[A];中国营养学会第三届老年营养暨第二届营养与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4年

4 申慧琴;高应;;β-胡萝卜素抗氧化作用研究——β-胡萝卜素对红细胞膜结构稳定性研究[A];中国营养学会第七届全国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5 太光平;杨家驹;糜漫天;朱俊东;;β-胡萝卜素对MΦ抗肿瘤作用及淋巴因子分泌的影响[A];中国营养学会第七届全国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6 太光平;杨家驹;糜漫天;朱俊东;;β-胡萝卜素对M 抗肿瘤作用及淋巴因子分泌的影响[A];四川省营养学会96年学术会议专题报告及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7 李蕾;荫士安;;影响蔬菜中β-胡萝卜素转化为维生素A的因素[A];中国营养学会第九次全国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8 王庆利;黄志明;周力;;天然β-胡萝卜素的成份分析[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营养与保健食品发展分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不同剂量β-胡萝卜素抗氧化活性的分子生物学效应研究[A];中国营养学会营养科研基金项目论文汇编之一[C];2006年

10 颜秀花;方彦杰;王正武;;β-胡萝卜素液晶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萝卜素可让肺部保持“年轻”[N];经济参考报;2006年

2 郭静超;美国最新研究成果:吃胡萝卜增强记忆[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3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 范志红;“水果+酸奶” 最宜电脑族[N];中国医药报;2007年

4 张洪军;延缓肺衰老 常吃胡萝卜[N];中国医药报;2006年

5 常小西;秋季生吃蔬菜有讲究[N];中国食品报;2009年

6 记者 陈飞;已成立专门工作组进行调查[N];健康报;2012年

7 北京军区总医院营养科 荀晓霖;“东北乱炖”营养很全面[N];健康时报;2006年

8 蒲昭和;怎样吃胡萝卜最营养[N];中国医药报;2005年

9 李贵香;食物美容的根据[N];卫生与生活报;2009年

10 胡万里;秋吃猕猴桃正当时[N];中国食品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Fahmida Abdul Ghaffar;黄曲霉毒素B1诱导的氧化应激和细胞损伤及硒和β-胡萝卜素的保护作用[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2 吴疆;枸杞β-胡萝卜素羟化酶基因及其启动子的克隆和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3 李硕;溶液相变对β-胡萝卜素分子电子—声子耦合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6年

4 曾坚;特异性提高小麦胚乳中β-胡萝卜素含量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5 易江;蛋白质β-胡萝卜素纳米颗粒的制备和特性研究[D];江南大学;2015年

6 王树林;沙棘酒香味前体物β-胡萝卜素降解产香规律及机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7 杨泽慧;β-胡萝卜素及角黄素合成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刘伟龙;β-胡萝卜素的高压稳态和超快光谱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9 杨冬梅;莲藕抗氧化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10 吴志平;Beta-胡萝卜素对人膀胱癌细胞株T24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的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秋亚;β-胡萝卜素高产菌株的选育及代谢调控的初步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2 晏露;β-胡萝卜素基因工程菌的构建表达及培养优化[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韩梅;β-胡萝卜素产生菌的选育及其发酵条件的优化[D];江南大学;2011年

4 邓西香;大豆分离蛋白改善β-胡萝卜素水溶性和稳定性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5 李雯莹;基于纳米豆粕的β-胡萝卜素营养载运体系构建[D];南昌大学;2015年

6 王珊珊;β-胡萝卜素的组合生物合成[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7 马思慧;β-胡萝卜素对免疫抑制小鼠肠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8 赵婧;高产β-胡萝卜素大肠杆菌细胞工厂的构建与优化[D];天津科技大学;2013年

9 刘秋云;不同波长光源对β-胡萝卜素抗氧化能力影响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

10 朱相展;β-胡萝卜素协同五氟尿嘧啶对食管鳞癌的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5179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25179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2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