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水灌溉对氮素生物有效性影响的微生物机制
【图文】:
图 1.1 再生水灌溉下氮素生物有效性的微生物机制技术路线Fig. 1.1 Technical route figure of the microbial mechanism of nitrogen biological effectiveness under recirrigation
CN11.80±0.15b 13.51±0.84a 0.13±0.01e 237±39.5b 101±5.9cd 9RN11.71±0.08bc 12.00±1.08b 0.13±0.01de 234±22.2b 39±5.1e 11CN21.51±0.11d 12.42±0.42ab 0.14±0.01cd 285±35.6a 122±17.6bc 4RN21.53±0.14de 10.42±0.55c 0.16±0.02b 129±19.9e 104±9.9cd 75CN31.73±0.08c 10.68±0.69c 0.18±0.03b 170±13.7de 98±1cd 59RN31.77±0.01bc 10.25±0.48c 0.19±0.03b 220±24.0bc 171±38.7a 62±CN41.49±0.07de 10.59±0.67c 0.23±0.01a 88±22.1cd 94±19.0cd 86RN41.37±0.13e 8.61±0.39d 0.22±0.01a 148±14.7de 144±16.4ab 813.2.3 再生水灌溉对土壤呼吸和土壤温度的影响不同处理土壤呼吸和土壤温度随施氮水平动态详见图 3.1。相同施氮水平,再生RN0、RN1、RN2、RN3、RN4土壤呼吸均显著强于对应清水灌溉处理,分别为 1.45,,2.22,1.63 μmol·m-2·s-1);清水灌溉处理,土壤呼吸及土壤温度随着施氮量增加而逐渐水灌溉处理,N3处理土壤温度最低为 26.11 ℃,土壤呼吸为 2.22 μmol·m-2·s-1。相同件下,土壤温度表现为再生水灌溉处理高于清水灌溉处理。在相同施氮水平下,再生壤呼吸速率高于清水处理,这可能是因为氮和磷相对丰富,在再生水处理中,微生物了提高。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2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天津今年再增2500亩再生水灌溉农田[J];给水排水;2008年04期
2 金建华;孙书洪;王仰仁;;再生水灌溉的研究进展[J];节水灌溉;2009年05期
3 高鹏;;试论山西省再生水灌溉农田应用前景[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年29期
4 裴亮;刘慧明;王理明;;农业再生水灌溉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生态经济;2012年01期
5 裴亮;颜明;陈永莲;刘荣豪;蒋树芳;;再生水灌溉环境生态效应研究进展[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2年03期
6 宝哲;刘洪禄;吴文勇;马福生;许翠平;马志军;;再生水灌溉对植物影响风险研究[J];北京水务;2013年03期
7 巫常林;黄冠华;刘洪禄;吴文勇;许翠平;;再生水短期灌溉对土壤-作物中重金属分布影响的试验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6年07期
8 张克强;张洪生;韩烈保;王农;李军幸;张楠;;都市再生水灌溉绿地水质控制标准的制定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年S1期
9 黄占斌;苗战霞;侯利伟;焦志华;马敏;;再生水灌溉时期和方式对作物生长及品质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年06期
10 吴文勇;刘洪禄;郝仲勇;许翠平;师彦武;;再生水灌溉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J];农业工程学报;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吴文勇;刘洪禄;郝仲勇;许翠平;师彦武;;再生水灌溉利用研究现状与展望[A];2007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黄占斌;苗战霞;侯利伟;焦志华;马敏;;再生水灌溉时期和方式对作物生长及品质的影响[A];第二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邓金锋;焦志华;黄占斌;;北京城市再生水水质和农业灌溉安全研究[A];第二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吴文勇;尹世洋;刘洪禄;杨胜利;马明;;北京市平原地区再生水利用区划研究[A];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灌区建设(下)[C];2010年
5 梁芳;赖娜娜;田静;;再生水灌溉对园林绿地土壤环境的影响[A];2011北京园林绿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C];2011年
6 王艳春;田宇;弓清秀;张娟;;再生水灌溉城市园林绿地对植物矿质元素和土壤性状的影响研究[A];北京市“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论文集[C];2007年
7 张娟;王艳春;田宇;;再生水灌溉对绿地土壤盐分和速效养分的影响研究[A];2008北京奥运园林绿化的理论与实践[C];2009年
8 刘菊芳;常智慧;黄炎和;;再生水灌溉对绿地土壤的影响研究进展[A];中国草学会草坪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张亚莉;褚文会;刘桂英;;再生水灌溉对牧草生长和土壤环境的影响研究[A];第三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刘洪禄 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 教授级高工黎赫;再生水灌溉潜力巨大[N];中国水利报;2009年
2 童国庆;西班牙加利那群岛的再生水灌溉[N];黄河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郭魏;再生水灌溉对氮素生物有效性影响的微生物机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2 焦志华;再生水灌溉对植物生长及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3 宝哲;再生水灌溉土壤—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特征与风险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超;天津地区再生水灌溉城市绿地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2 王昌俊;再生水灌溉对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3 张娟;再生水灌溉对七种园林植物的影响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7年
4 梁薇;再生水灌溉对城市园林植物和土壤的影响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5 徐秀凤;龙口市再生水灌溉条件下粮食安全研究[D];济南大学;2012年
6 李康;再生水灌溉对冬小麦生产的安全性影响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7 商艳玲;再生水灌溉对土壤水盐运移及斥水性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8 杨有俊;兰州地区再生水灌溉对绿地植物及土壤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9 刘昆鹏;再生水灌溉地区氮素在土壤中的运移规律模拟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6年
10 陈黛慈;再生水灌溉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5325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2532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