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博士论文 >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土壤退化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09 09:28
【摘要】:水蚀风蚀交错区环境要素过渡性明显,人为活动强度大,土壤退化严重。风水交错侵蚀是造成该区域环境问题的直接原因。本研究选择代表性区域采样,通过与风蚀区、水蚀区比较,分析了水蚀风蚀交错区土壤质量现状、分布规律、影响因素及退化程度;借助~(137)Cs技术反映了侵蚀与土壤质量在时空变化的偶联性,进而揭示了土壤退化成因;通过风蚀、水蚀模拟试验,明确了风水交错侵蚀下水土流失特征及其对土壤养分、土壤颗粒的影响,探明了风蚀、水蚀交互效应及土壤退化机理;同时利用USLE模型、~(137)Cs示踪技术及地形因子分析等方法估算了风蚀、水蚀速率分配比例。主要结论如下:1.在水蚀风蚀交错区,土壤养分含量分布规律呈现由西南向东北递减的趋势。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在西南部(固原采样区)较高;在东北部(神木采样区)较低。土壤粘粒和粉粒含量的分布规律与土壤养分变化趋势一致。土壤养分与降雨量和风力指数之间显著相关,也与土地利用类型、海拔高度、地形、土壤机械组成等环境因素存在相关关系(P0.05)。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在年降雨量400 mm的地区,含量较高;在年降雨量300 mm的地区,含量较低。在风力指数大于100的地区,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在海拔1700 m的地区,含量较高;在海拔1300 m及1300~1700 m之间的地区,含量较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在砂粒80 mm的地区,含量较低;在砂粒70 mm的地区,含量较高,两者差异显著(P0.05)。水蚀风蚀交错区坡耕地土壤退化指数为-3.27%,除固原样区外,其余样区土壤质量均发生了退化,退化最严重的为神木采样区。不同区域土壤退化程度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区域侵蚀强度的大小和侵蚀环境的脆弱性。2.在水蚀风蚀交错区,风蚀、水蚀通过改变土壤物理属性,显著影响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变化。不同坡位、坡向土壤~(137)Cs含量和理化属性的差异主要是风蚀、水蚀交替作用的结果。风水交错侵蚀加剧了该区土壤退化过程。在不同坡向,相对于西北坡,东南坡~(137)Cs含量高35.6%。在不同坡位,土壤~(137)Cs含量沿着坡面从上到下增加,坡顶含量较小、坡下含量较高。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137)Cs与土壤理化属性紧密相关(P0.01;P0.05)。土壤有机质、全氮、粘粒和粉粒含量在西北坡显著低于东南坡;在坡顶(坡上)显著低于坡下,与~(137)Cs含量变化规律一致。回归分析表明,~(137)Cs含量变化与土壤颗粒、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变化存在线性相关,可用方程y=ax+b拟合。3.在水蚀风蚀交错区,水蚀、风蚀互相影响,相互促进。风蚀通过对土壤物理性状的改变,促进了水蚀坡面糙度、径流率和侵蚀率变化,增大了坡面侵蚀程度。风蚀(风速为11 m s-1和14 m s-1)导致坡面糙度增加8.12%~78.06%,径流率增加4.5%~21.69%,侵蚀率增加7.25%~38.97%。拟合回归方程表明,坡面糙度、径流率和侵蚀率均与风速和雨强存在显著线性关系(P0.01)。雨强和风速越大,坡面形态变化越明显;而坡面径流率随降雨历时在不同风速、雨强下符合对数函数变化规律。相对于坡面径流变化,坡面产沙过程较为复杂,总体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水蚀风蚀存在明显的正交互效应,在预测水蚀风蚀交错区土壤侵蚀问题时必须考虑风蚀对水蚀的促进作用,减少该区域的风蚀可以有效降低两者的交互作用。4.风水交错侵蚀对土壤颗粒和养分的影响与单相侵蚀不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风蚀使坡面土壤颗粒粗化、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降低,进而影响了水蚀坡面及泥沙中土壤颗粒和养分的变化。风蚀加剧了土壤养分的再分配,成为水蚀风蚀交错区土壤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在11 m s-1和14 m s-1风速的风蚀下,坡面表层(0~1 cm)粘粒(0.002mm)减小7.65%~9.15%,粉粒(0.002~0.02 mm)减小17.94%~18.15%,砂粒(0.02mm)增加6.51%~6.74%。土壤有机质、全N大多与土壤细粒吸附在一起,风蚀进而造成土壤表层养分减少。风水交错侵蚀条件下,坡面表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降低4.19%~14.16%和6.67%~13.63%;泥沙中粘粒和粉粒含量增加0.35%~19.60%和5.80%~21.10%,泥沙砂粒含量降低2.40%~8.33%;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降低3.12%~19.66%和2.69%~12.23%。侵蚀泥沙颗粒与风速和雨强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5.研究区(定边采样区)土壤侵蚀速率为1513.25~8314.29 t km-2 a-1,相当于每年约有0.126~0.693 cm的表层土壤被侵蚀掉。其中,风蚀占总侵蚀的34.94%;水蚀占总侵蚀的65.06%,水蚀是主要的侵蚀方式,采取一定措施降低水蚀可以在较大程度上降低该区域土壤总侵蚀量。坡面土壤~(137)Cs含量介于239.91~1049.23 Bq m-2,沿着坡面从上到下呈增加趋势。侵蚀速率在坡面的变化与~(137)Cs的变化趋势相反,其沿着坡向从上到下呈减少趋势;坡上侵蚀严重,坡下侵蚀较弱。但由于研究区风蚀、水蚀交互出现,整个坡面以侵蚀为主,无沉积现象。水蚀风蚀交错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的防治要充分考虑风水交错侵蚀及其交互效应,采取综合治理措施,重点防控水蚀能较大程度上减少土壤侵蚀量。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15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安录;城乡生态经济交错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9年05期

2 宁静;张树文;王蕾;张玉红;;农林交错区景观敏感性分析——以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为例[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3 邹亚荣,张增祥,王长有,赵晓丽,刘斌;中国风水侵蚀交错区分布特征分析[J];干旱区研究;2003年01期

4 郑素平;;农林交错区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调查[J];农机科技推广;2013年10期

5 刘强;冯永忠;杨世琦;廖允成;杨改河;;水蚀风蚀交错区坡耕地不同耕作措施水温效应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11年07期

6 刘立成;卢欣石;吕世海;林栋;;呼伦贝尔森林—草原交错区景观持续性分析[J];草业科学;2008年03期

7 樊军;王全九;邵明安;;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土壤剖面水分动态的数值模拟研究[J];水科学进展;2007年05期

8 张安录;城乡生态经济交错区农地城市流转与土地价值增值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9 刘洁;刘小林;张兴昌;杨宏平;王少国;;水蚀风蚀交错区不同类型植被对土壤碳氮影响的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8年06期

10 张俊艳;成克武;臧润国;丁易;;海南岛热带针-阔叶林交错区群落环境特征[J];林业科学;2014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安录;;论生态经济交错区的土地持续利用[A];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理论与实践——中国土地学会土地利用分会成立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 武俊鹏;让明火止步于农林交错区[N];山西日报;2013年

2 记者 王立彬;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目标确立[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脱登峰;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土壤退化机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2 张安录;城乡生态经济交错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0年

3 张俊艳;海南岛热带天然针叶林—阔叶林交错区的群落特征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立成;呼伦贝尔森林—草原生态交错区景观格局时空动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2 张芳芳;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侵蚀环境演变的多要素分析[D];浙江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335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25335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f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