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平原紫花苜蓿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与生长度日(GDD)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7-03-22 01:15
本文关键词:松辽平原紫花苜蓿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与生长度日(GDD)的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从2013—2014年松辽平原地区以国内外抗寒性较强的紫花苜蓿品种作为供试材料,从播种期、生育期、第一茬刈割至第三茬刈割不同时期植株的生长特性与草产量等多个方面研究紫花苜蓿生长发育及草产量形成与生长度日(GDD)的关系。研究结果如下:1、紫花苜蓿出苗天数与入冬前GDD呈极显著正相关的关系。紫花苜蓿各生长性状与越冬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的关系。2、入冬前1400GDD—2400GDD播种的紫花苜蓿入冬前株高、根颈直径、根茎入土深度、分枝数及翌年越冬率、草产量显著高于其他播期处理。从草产量与GDD的回归分析结果来看,入冬前2200GDD时进行播种得到的紫花苜蓿各茬及总产量最高。不同播期对鲜干重、茎叶比影响甚微。3、松辽平原地区紫花苜蓿从返青期到开花期平均需要61天,≥5℃积温为987.6℃。其中,从返青到分枝平均需要15.2天,≥5℃积温为109.24℃;从分枝到现蕾平均需要32 d,≥5℃积温为567.12℃;从现蕾到开花平均需要13.8 d,≥5℃积温为311.2℃;从开花期进入结荚期平均需要11.6 d,≥5℃积温为279.16℃。4、从返青至分枝的下限温度和GDD分别为5.17±1.16℃、38.18℃d;从分枝至现蕾为15.91±0.24℃、90.16℃d;从现蕾至开花为17.61±0.92℃、76.6℃d;从开花至结荚为22.56±1.02℃、23.96℃d。整个生育期的GDD为1267.76℃d。5、Logistic模型特征参数表明,不同茬次紫花苜蓿株高最快生长阶段的GDD分别为:第一茬为308.292—684.565℃d,第二茬为249.853—456.322℃d,第三茬为425.779—581.689℃d。株高极大生长速率对应的GDD分别为:第一茬为496.429℃d,第二茬为353.088℃d,第三茬为503.734℃d。第一茬次紫花苜蓿不同器官干物质最快积累阶段的GDD分别为:茎干物质为54.900—642.392℃d,叶干物质为91.207-1007.474℃d,总干物质为91.519—719.606℃d。干物质极大增长率对应的GDD分别为:茎干物质为348.1℃d,叶干物质为515.3℃d,总干物质为384.2℃d。6、从第一茬刈割紫花苜蓿的品质性状与GDD的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来看。GDD每增加100℃d,NDF含量增加4.1个百分点,ADF含量增加2个百分点,CP含量下降1.3个百分点,RFV值下降19.9个百分点。通过NDF与GDD的线性回归方程可以得出当GDD在684℃d时,干草的NDF含量在40%左右。7、研究结果表明,与CK(未刈割)处理相比,第三茬刈割会不同程度影响紫花苜蓿翌年的越冬率及产量。其中CK与1000GDD处理与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其他处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说明在松辽平原地区,第三茬刈割具有可行性。第二茬刈割后1100GDD刈割的紫花苜蓿入冬前根贮有机物质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
【关键词】:紫花苜蓿 生长度日 生长特性 产量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541.9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3
- 英文缩略表13-14
- 第一章 引言14-25
- 1.1 我国紫花苜蓿生产现状14-15
- 1.2 紫花苜蓿生长发育与气象条件的关系15-17
- 1.2.1 紫花苜蓿对温度的反应与需求15-16
- 1.2.2 紫花苜蓿对降水量的反应与需求16
- 1.2.3 紫花苜蓿对光的需求和反应16-17
- 1.3 播种期对紫花苜蓿生长发育及生产性能的影响17-19
- 1.3.1 播种期对紫花苜蓿生长发育和农艺学性状的影响17-18
- 1.3.2 播种期对紫花苜蓿产量相关因子的影响18-19
- 1.4 刈割对紫花苜蓿生长发育及生产性能的影响19-22
- 1.4.1 第一茬刈割期的选择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19
- 1.4.2 第三茬刈割期的选择对紫花苜蓿生长发育的影响19-20
- 1.4.3 适宜刈割期的选择20
- 1.4.4 刈割时间对于紫花苜蓿抗寒性的影响20-22
- 1.5 生长度日在紫花苜蓿生产中的应用22-23
- 1.5.1 生长度日的概念及意义22
- 1.5.2 生长度日在紫花苜蓿刈割期选择中的应用22-23
- 1.5.3 生长度日在作物发育模型构建方面的研究23
- 1.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23-25
- 第二章 基于不同GDD下的播种期对紫花苜蓿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25-43
- 2.1 材料与方法25-27
- 2.1.1 供试材料25-26
- 2.1.2 试验地状况26
- 2.1.3 试验设计26
- 2.1.4 测定项目及方法26-27
- 2.1.5 气象资料来源27
- 2.1.6 数据分析处理27
- 2.2 结果与分析27-40
- 2.2.0 基于不同GDD下的播种期对紫花苜蓿的出苗天数的影响27-28
- 2.2.1 基于不同GDD下的播种期对紫花苜蓿的越冬性的影响28-30
- 2.2.2 基于不同GDD下的播种期对紫花苜蓿生长速度的影响30-31
- 2.2.3 基于不同GDD下的播种期对紫花苜蓿生物学性状的影响31-33
- 2.2.4 基于不同GDD下的播种期紫花苜蓿生长特性与越冬性的相关分析33-34
- 2.2.5 基于不同GDD下的播种期对翌年返青、株高、茎叶比、鲜干比的影响34
- 2.2.6 基于不同GDD下的播种期对紫花苜蓿茎叶比及鲜干比的影响34-37
- 2.2.7 基于不同GDD下的播种期对翌年各茬次产量的影响37-40
- 2.2.8 不同茬次紫花苜蓿草产量与GDD的回归分析40
- 2.3 讨论40-43
- 2.3.1 不同GDD播期处理对紫花苜蓿越冬率的影响40-41
- 2.3.2 紫花苜蓿生产性状受不同GDD播期处理的影响41-43
- 第三章 基于生长度日紫花苜蓿生育期预测模型的研究43-53
-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43-44
- 3.1.1 供试材料43
- 3.1.2 试验地状况43
- 3.1.3 试验设计43-44
- 3.1.4 数据分析44
- 3.2 结果与分析44-51
- 3.2.1 紫花苜蓿进入返青期的热量指标44
- 3.2.2 紫花苜蓿不同生育期的热量指标44-45
- 3.2.3 紫花苜蓿不同生育阶段与热量指标的关系45-47
- 3.2.4 基于GDD的紫花苜蓿生育期预测模型的建立47-51
- 3.4 讨论51-53
- 3.4.1 松辽平原地区紫花苜蓿各生育阶段的发育基点温度51-52
- 3.4.2 松辽平原地区紫花苜蓿发育速率模型的构建52-53
- 第四章 基于不同GDD下的第一茬刈割对紫花苜蓿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53-60
- 4.1 材料与方法54-56
- 4.1.1 供试材料54
- 4.1.2 试验地状况54-55
- 4.1.3 试验设计55
- 4.1.4 测定项目及方法55
- 4.1.5 数据分析处理55
- 4.1.6 气象资料来源55-56
- 4.2 结果与分析56-58
- 4.2.1 不同GDD第一茬刈割对不同品种紫花苜蓿草产量的影响56
- 4.2.2 基于不同GDD下的第一茬刈割对紫花苜蓿品质性状的影响56-57
- 4.2.3 基于不同GDD下的第一茬刈割对紫花苜蓿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57-58
- 4.2.4 基于不同GDD下的第一茬刈割对紫花苜蓿品质性状的回归分析58
- 4.3 讨论58-60
- 4.3.1 基于不同GDD下的第一次刈割刈割处理对紫花苜蓿品质性状的影响58-59
- 4.3.2 基于生长度日第一次适宜刈割期的选择59-60
- 第五章 基于不同GDD下的第三茬刈割对紫花苜蓿产量及根贮有机质含量的影响60-75
-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61-62
- 5.1.1 供试材料61
- 5.1.2 试验地状况61
- 5.1.3 实验设计61
- 5.1.4 测定项目及方法61
- 5.1.5 数据分析处理61-62
- 5.1.6 气象资料来源62
- 5.2 结果与分析62-72
- 5.2.1 基于不同GDD下的第三茬刈割处理对苜蓿越冬的影响62
- 5.2.2 基于不同GDD下的第三茬刈割对紫花苜蓿当年末茬及翌年头茬干草产量的影响62-64
- 5.2.3 基于不同GDD下的第三茬刈割处理对紫花苜蓿根干重的影响64-66
- 5.2.4 基于不同GDD下的第三茬刈割对紫花苜蓿主根贮藏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66-67
- 5.2.5 基于不同GDD下的第三茬刈割对紫花苜蓿主根中氮有机质含量的影响67-69
- 5.2.6 基于不同GDD下的第三茬刈割对紫花苜蓿越冬前根贮养分含量的影响69-71
- 5.2.7 基于不同GDD下的第三茬刈割对紫花苜蓿越冬后根贮养分含量的影响71-72
- 5.2.8 紫花苜蓿越冬前后根贮养分与抗寒性的关系72
- 5.3 讨论72-75
- 5.3.1 基于不同GDD下的第三茬刈割对紫花苜蓿越冬及产量的影响72-73
- 5.3.2 基于不同GDD下的第三茬刈割对紫花苜蓿主根干重的影响73
- 5.3.3 基于不同GDD下的第三茬刈割对紫花苜蓿越冬前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及根贮氮有机质含量的影响73-75
- 第六章 紫花苜蓿生长特性与GDD关系的研究75-83
- 6.2 材料与方法75-76
- 6.1.1 供试材料75
- 6.1.2 试验地状况75
- 6.1.3 试验设计75
- 6.1.4 生长模型的选择75-76
- 6.3 结果与分析76-82
- 6.3.1 株高与气候条件的关系76-80
- 6.3.2 紫花苜蓿干物质积累与气象因子间的关系80-82
- 6.4 讨论82-83
- 6.4.1 不同紫花苜蓿品种株高与GDD的Logistic模型82
- 6.4.2 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干物质积累与GDD的Logistic模型82-83
- 第七章 气候因子与紫花苜蓿草产量的关系83-89
- 7.1 材料与方法83-84
- 7.1.1 材料与试验地概况83
- 7.1.2 测定项目及气象数据来源83
- 7.1.3 试验设计83
- 7.1.4 灰色关联度分析的原理和方法83-84
- 7.2 结果与分析84-88
- 7.2.1 不同年份、不同茬次、不同品种紫花苜蓿的草产量分析84
- 7.2.2 紫花苜蓿干草产量与各气候因子的关联度84-88
- 7.3 讨论88-89
- 7.3.1 不同茬次不同品种紫花苜蓿的草产量与绝对生长率88
- 7.3.2 气象因子对不同年际不同茬次紫花苜蓿草产量的影响88
- 7.3.3 气象因子对不同年际紫花苜蓿全年草产量的影响88-89
- 第八章 全文结论89-90
- 参考文献90-98
- 致谢98-99
- 作者简历9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鸿远;贾志宽;韩清芳;;紫花苜蓿产量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2 王晓玲;张秀荣;李春清;;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中芝11产量及产量要素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06年01期
3 刘文清,陈凤林;老芒麦需水特性及灌溉效果的研究[J];草地学报;2004年01期
4 崔国文;;紫花苜蓿田间越冬期抗寒生理研究[J];草地学报;2009年02期
5 田宏,张德罡;影响牧草植物量形成的因素[J];草原与草坪;2003年03期
6 周建明,维纳汗,谷文英,哈提霞;不同温度对苜蓿与苜蓿菟丝子种子发芽的影响[J];草业科学;1996年04期
7 徐春明,贾志宽,韩清芳,刘玉华,曾庆飞,徐玉霞;不同秋眠级数苜蓿品种生物量特性的研究[J];草业学报;2003年06期
8 衣兰智;李长忠;刘洪庆;杨国锋;孔繁臻;孙娟;;不同苜蓿品种在青岛地区的适应性[J];草业学报;2011年02期
9 蔡新峗;;6个紫花苜蓿品种在清水县的最佳播期研究[J];甘肃农业;2009年04期
10 鹿文成,刘英华,闫洪睿,张雷,梁吉利,刘发;播期对大豆生长发育和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1年03期
本文关键词:松辽平原紫花苜蓿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与生长度日(GDD)的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05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26058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