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飞蝗Lm-ATP5A功能分析及其在提高绿僵菌毒力中的作用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433.2;S47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学海,候文月,卢玉会;警惕棚(室)东亚飞蝗早出土危害[J];河北农业;2000年02期
2 崔明花;警惕温室东亚飞蝗早出土[J];吉林蔬菜;2000年03期
3 杨红军,王东升,张立顺,谢建军;东亚飞蝗对马拉硫磷抗性研究初报[J];植保技术与推广;2002年08期
4 项亚平;辽宁省东亚飞蝗暴发情况及治理对策[J];植保技术与推广;2002年11期
5 吴微微;东亚飞蝗的发生特点及防治策略[J];杂粮作物;2003年06期
6 ;广西暴发建国以来第4次东亚飞蝗为害[J];广西植保;2003年04期
7 智冬梅;东亚飞蝗的发生及防治[J];新农业;2003年09期
8 吴永刚,苑凤瑞,袁纯刚,吴叔臻,陈建英,冯秀华,李树才,寇春会,谷敬全;潘家口水库东亚飞蝗无污染防治技术试验示范[J];中国植保导刊;2004年02期
9 孔海江,陆维松,王蕊,王晓丹,吕国强;河南省东亚飞蝗发生时间序列突变分析[J];气象科技;2004年S1期
10 黄登宇,郝永红,黄解宇,冯红银萍,牛建红,马恩波,王学萌;山西省东亚飞蝗发生的灰评估[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5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信志红;张西健;仲光嵬;刘晋生;;黄河三角洲地区东亚飞蝗发生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2 ;江苏省2001年东亚飞蝗发生与防治工作总结[A];植病、昆虫学会通讯2[C];2002年
3 ;2003年江苏省东亚飞蝗防治预案[A];病虫害防治绿皮书[C];2003年
4 ;江苏省2002年东亚飞蝗发生防治工作总结[A];病虫害防治绿皮书[C];2003年
5 孔海江;陆维松;吕国强;王小丹;;干旱、前期温度偏高对河南省东亚飞蝗发生的影响[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农业气象与生态环境”分会论文集[C];2003年
6 姚树然;;河北省东亚飞蝗发生期气象预测模型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张路生;刘俊展;刘庆年;;滨州市东亚飞蝗连年大发生成因机制研究[A];第二十一届全国农药械“双交会”论文集[C];2005年
8 王磊;李延伦;陈东晖;;黄河滩区东亚飞蝗的发生为害与可持续治理对策[A];第二十一届全国农药械“双交会”论文集[C];2005年
9 ;江苏省2005年东亚飞蝗发生防治工作总结[A];2006年江苏省病虫防治绿皮书[C];2006年
10 姚明辉;李树才;;潘家口库区东亚飞蝗的生活史及影响因子研究初报[A];科技创新与绿色植保——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孙毅 通讯员 徐亮;东亚飞蝗养殖育成产业[N];河北经济日报;2006年
2 陈忠权;本市紧急部署防治东亚飞蝗[N];天津日报;2008年
3 记者 吴越;华北部分地区进入东亚飞蝗发生盛期[N];中国气象报;2011年
4 省植保植检站研究员 吕国强 提供;防治东亚飞蝗的方法[N];河南科技报;2003年
5 李俊奇邋靳国庆;今夏飞蝗将袭扰河北部分地区[N];农民日报;2008年
6 高军;我省夏蝗局部偏重发生[N];河北科技报;2007年
7 高军邋记者 赵红梅;全省夏蝗发生面积268万亩左右[N];河北日报;2007年
8 田张梦;河北夏蝗发生面积达268万亩[N];农资导报;2007年
9 记者王玉芳;我省40.6万亩农作物发生夏蝗灾害[N];山西科技报;2011年
10 王建忠;歼灭飞蝗正当时[N];中国气象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军;东亚飞蝗Lm-ATP5A功能分析及其在提高绿僵菌毒力中的作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2 杨美玲;东亚飞蝗对有机磷杀虫剂的抗性及其机理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3 韩秀珍;东亚飞蝗灾害的遥感监测机理与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3年
4 刘振波;遥感技术支持下东亚飞蝗发生与土壤水分含量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岳梅;东亚飞蝗体温调节能力及其与绿僵菌致病性的关系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6 周小霞;东亚飞蝗乙酰胆碱酯酶基因克隆及其功能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7 贺艳萍;中国重要蝗区东亚飞蝗有机磷杀虫剂抗性生化机制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8 沈宁泽;基于MODIS数据的植被生长与东亚飞蝗发生关系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陈健;东亚飞蝗发生区芦苇LAI的遥感反演及其尺度效应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何正波;东亚飞蝗Parental RNAi技术体系建立以及hunchback基因功能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宣涛;东亚飞蝗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克隆、基因表达及蛋白纯化[D];山西大学;2009年
2 吴学芳;东亚飞蝗染色体显带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3 邱子彦;东亚飞蝗生境评价信息系统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刘晓君;东亚飞蝗免疫与繁殖相关基因表达分析[D];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
5 赵灿;东亚飞蝗取食玉米秸秆能力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6 张彦丰;绿僵菌对东亚飞蝗中肠致病机理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5年
7 陈申芝;不同饲料对东亚飞蝗生长发育的影响及东亚飞蝗肠道细菌的初步鉴定[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8 唐丽莉;东亚飞蝗转基因技术体系的构建[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德智;东亚飞蝗消化道形态学观察及三维重建可视化[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10 李开丽;东亚飞蝗生境的遥感分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359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2735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