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博士论文 >

中国西南地区叶点霉属真菌分子系统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3 16:45
【摘要】:叶点霉属真菌是一类重要的植物病原真菌,部分种类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有的能形成有活性次生代谢物质。该属自建立以来,其分类较为混乱,为掌握中国西南地区的叶点霉属真菌种类,发掘地方资源,了解西南地区叶点霉属真菌的多样性,在贵州、云南、四川和重庆等4个省区,收集标样,分离菌株,然后采用多基因系统学分析结合形态学鉴定的方法对收集到的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和多样性研究。本研究从贵州、云南、四川和重庆采集了有病斑的植物叶片标本300余份,采用单孢分离的方法,进行菌株的分离纯化和保存,共获得107株叶点霉属真菌,通过核糖体转录间隔区序列(ITS)、肌动蛋白基因(ACT)、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基因(GPDH)和延伸因子(TEF)等4个基因联合分析,推测系统发育关系;结合分生孢子器、产孢结构、分生孢子、胶质鞘及丝状附属物等形态学特征,对所分离到的菌株进行鉴定。经鉴定,107个菌株隶属于12个种,其中新种6种,中国新纪录中3种,已知种3种。发现的6种叶点霉新种分别描述和命名为:中国香蕉叶点霉(Phyllosticta musaechinensis S.P.Wu,Z.Y.LiuK.D.Hyde,sp.nov.),中国黄杨叶点霉(P.buxichinensis Z.Y.LiuK.D.Hyde,sp.nov),贵州叶点霉(P.guizhouensis S.P.WuZ.Y.Liu,sp.nov.),海桐花叶点霉(P.pittosporicola Z.Y.LiuK.D.Hyde,sp.nov.),鹅掌楸叶点霉(P.liriodendricola S.P.WuZ.Y.Liu,sp.nov.),红豆杉生叶点霉(P.taxicola S.P.WuZ.Y.Liu,sp.nov);中国新纪录3种,分别是:地锦叶点霉(P.partricuspidatae N.zhouL.Cai,香蕉生球座菌(G.musicola N.F.Wulandari,L.CaiK.D.Hyde),巴西柑桔叶点霉(P.citribraziliensis C.GlienkeCrous)。已知种3种,分别是:中央叶点霉(P.capitalensis Henn.),香蕉叶点霉(P.musarum(Cook)van der Aa),亚洲柑桔叶点霉(P.citriasia Wulandari)。采用了分子系统学和形态学结合的方法,对引起八角金盘灰斑病和银杏叶点霉叶斑病的病原菌进行了鉴定,明确了这两种病害的病原菌为:中央叶点霉(P.capitalensis Henn.),为该病的发生流行规律和防治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在分离获得的菌株中,中央叶点霉为西南地区叶点霉属的优势种,分布广泛,分离频率最高,共分离到82株,占76.6%,其余各种分离到的菌株均较少,各种菌株数为:P.partricuspidatae 5株,G.musicola 4株,P.citribraziliensis 3株,P.buxichinensis 2株,P.guizhouensis 2株,P.liriodendricola 2株,P.musaechinensis2株,P.pittosporicola 2株,P.citriasia 1株,P.musarum 1株,P.taxicola 1株。本研究还以广泛接受的67种叶点霉属真菌为研究对象,分析203个菌株与寄主(宿主)的多样性,结果表明:百合目上叶点霉属真菌多样性较丰富,其上分离到的26株叶点霉属真菌隶属于5个支系,10种,Shannon指数为1.357,Simpson指数为0.732;其次为卫矛目,在该目植物上分离到的8株叶点霉属真菌分属于4个支系,5种,Shannon指数为1.255,Simpson指数为0.786;荷囊目上分离到的真菌多样性较小,17株仅隶属于1个支系,5种。从真菌的角度来看,P.capitalensis的寄主范围最广,54个菌株来源于24个科的植物。在叶点霉属中仅有少部分的种存在寄主的特异性,但是整个叶点霉属来看,其系统学关系与寄主的系统学关系并无明显相关性;部分寄主植物上常寄生(内生)多种叶点霉属真菌,因此,以寄主植物来作为分类的辅助依据,有一定的弊端。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基本摸清了中国西南地区叶点霉属真菌的种类组成和危害,明确了西南地区的叶点霉属真菌的系统发育学及其与寄主的多样性关系,对叶点霉属真菌引起病害的防治及真菌资源的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432.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臧穆,王世林;中国索霉属一新种——重楼索霉[J];云南植物研究;1997年03期

2 韩利刚,王罡,袁毅;瓶霉属和外瓶霉属真菌的RAPD分析[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3 袁毅,陈宗泽,殷勤燕;中国-新记录属──齿梗霉属[J];菌物系统;2001年01期

4 刘润进,王发园,孟祥霞;渤海湾岛屿的丛枝菌根真菌[J];菌物系统;2002年04期

5 李宗珍;张宿义;许德富;税梁扬;刘光烨;;泸州老窖古酿酒作坊夏季空气真菌分布特征[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0年01期

6 张中义;沈言章;刘云龙;王英祥;;中国霜指霉属PERONOSCLEROSPORA分类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1988年01期

7 樊美珍;郭超;张天宇;;簇孢霉属一新种[J];真菌学报;1990年02期

8 乔红权,张英,郭良栋,傅俊范;新疆北部地区常见植物根围的丛枝菌根真菌[J];菌物学报;2005年01期

9 刘会梅;张天宇;;中国新记录属—小带孢霉属[J];菌物学报;2006年02期

10 吴文平;;河北省丝孢菌研究 Ⅵ.魏斯纳霉属、接柄孢属和小镰孢属[J];河北省科学院学报;199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陆文华;王未名;陈建爱;李增智;;虫瘴霉属一新种的分离鉴定及培养[A];中国虫生真菌研究与应用[C];1991年

2 张修国;张天宇;;中国砖格孢分生孢子真菌分类研究:匍柄霉属(Stemphylium)、单格孢属(Ulocladium)、皮司霉属(Pithomyces)[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3 何小曼;林育静;简秋源;;台湾产水玉霉属真菌的分类研究[A];海峡两岸第十届菌物学暨第三届食药用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杨安娜;;黄山木兰的丛枝菌根真菌[A];2010年中国菌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王未名;陆文华;陈建爱;;干尸霉属的两个新记录[A];中国虫生真菌研究与应用[C];199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吴石平;中国西南地区叶点霉属真菌分子系统学研究[D];贵州大学;2015年

2 潘好芹;长江、黄河源头地区土壤中暗色丝孢菌物种多样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3 杨晓红;AM真菌特性及其对柑桔生长影响的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伟;塞北荒漠豆科植物AM真菌物种多样性及生态适应性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2 余芸;可可西里和阿坝地区土壤真菌区系及青霉、曲霉分子鉴定[D];长江大学;2015年

3 相海燕;哈尔滨市区法医土壤真菌区系初步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4 黄悦华;西藏部分地区土壤淡色丝孢菌物种多样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5 李桂贞;青海地区燕麦根际AM真菌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分布[D];甘肃农业大学;2008年

6 李敦献;毛乌素沙地沙柳根际AM真菌时空分布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7 王安娇;城市园林植物废弃枝叶分解利用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8 侯晓飞;陕西榆林沙生克隆植物AM真菌生态分布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9 吕德妍;海浪河下游真菌群落结构及理化因子相关性初步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10 杨宏宇;陕北旱区豆科植物根际AM真菌生态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399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27399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d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