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博士论文 >

快速热解生物质半焦的制备及其在沙漠土壤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0-09-03 20:15
   生物炭是在缺氧条件下生物质热解生成的碳质残余物。生物炭是一种复杂的有机材料;其特性随生产技术诸如慢速或快速热解以及制备条件如热解温度、停留时间和原料使用而变化。近年来,生物炭被证明是可用以固碳和减少温室气体从土壤到大气中的排放,从而减缓全球环境变化的一种工具。生物炭添加到农业土壤中被证实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从而改良传统耕地土壤的肥力。本文旨在研究热解温度对生物炭的性质和产量的影响,不同温度产生的生物炭及其施用率对植物生长、沙漠土壤持水力和化学性质的影响。 本文以不同来源的生物质锯末为原料,在五个不同的热解温度下(400,500,600,700和800℃)快速热解产生生物炭。并对不同温度和原料制得的生物炭进行了工业分析、元素分析,测定了其pH值,电导率(EC),阳离子交换量(CEC)和植物营养物质含量。此外,为了解不同生物炭的持水能力,作者进行了布鲁诺尔-埃米特-特勒(BET)表面积和孔隙率和粒径分布分析;并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成像的分析等手段探讨了生物炭的表面化学和表面形态特性。 当热解温度从400℃增加到800℃时,生物炭产量由55%下降到15.7%,而合成气产率由25%提高到63.6%。生物液体的最大产率为在500℃热解温度下获得的28.3%。随着热分解温度从400℃增加到800℃,生物炭的pH值(6.35至9.31)、灰分含量(2.20至8.80%)、总碳量(51.71至77.46%)、固定碳(31.40至87.77%)、C/N比(64.86至161.37)和较高热值(20.40至28.71公斤MJ-1)增加的同时,碳转化效率(71.41至30.55%)、挥发性物质(VM)(72.00至20.19%),EC(2.44至0.57dS m-1)和CEC(27.50至23.60cmol kg-1)也下降。在700℃的热解温度下获得的生物炭植物必需营养物质,如磷(P),钾(K)含量最大。随着热解温度从400℃增加到800℃,该生物炭的BET表面积从3.02上升至8.93m2g-1同时生物炭的WHC从3.77显著增加到6.68g g-1。松木屑衍生生物炭的产率则为51%,而生物炭呈酸性,pH为4.21。该生物炭有54.32%的碳,其中19.23%为固定碳,灰分含量为3.27%,C/N比高达72.84。表面性质如比表面积和WHC则与锯末衍生生物炭基本相同。 在本研究中,作者分别选取了了来自中国库布其沙漠和巴基斯坦的塔尔沙漠的沙土作为测试材料。不同温度下制备获得的生物炭(即400、500、600、700和800℃)以1%(质量比)掺杂比与库布其沙漠土壤混合成团,不同的处理被分别命名为T-400,T-500,T-600,T-700和T-800。同时,本文还研究了不同生物炭施用率对库布其沙漠或塔尔沙漠土壤的影响,施用率分别为0,15,22和45吨每公顷,这些处理方法分别被指定为KB-0,KB-15KB-22和KB-45或TR-0,TR-15,TR-22和TR-45。本文还选取高粱作为试验作物,进行了为期八周的植物生长实验。通过测定植株高度和收获植物后高梁的干物质产量来监测不同生物炭对植物生长的改良效果。为探讨添加不同生物炭对沙漠土壤水力特性的影响,作者测试计算了生物炭对沙漠土壤的持水能力(WHC)、水分保持能力(WRC)、水力传导系数和水本身效率(WUE)等参数。在植物生长实验的同时,作者也对不同生物炭对沙漠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在T-400和T-700作用下,高粱产率分别增长了19%和32%,在上述施用条件下,生物炭减少了土壤柱纵向的水分消耗,因而分别提高了52%和74%的WHC。土壤导水率降低了15%和42%,而WRC分别提高了16%和59%。因此在T-400和T-700下,高粱净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52%和74%。此外,生物炭还改善了土壤总碳,CEC和植物营养素的含量。 与不施加生物质半焦对比,在施用不同量的生物质半焦的情况下(KB-15,KB-22,KB-45,TR-15,TR-22和TR-45),土壤的涵养水能力分别增加了11%,22%,30%,10%,14%和27%;土壤的保水性能分别增加了17%,28%,50%,16%,27%和66%;但是其渗透率分别下降为0%,30%,37%,4%,7%和16%;pH分别降低了0.33,0.61,0.92,0.38,0.79和0.95;土壤中总碳含量增加了7%,11%,25%,6%,8%和20%:总钾的含量增加了25%,37%,56%,31%,41%和74%;总磷的含量增加了40%,70%,83%,30%,68%,和73%。在土壤中分别施加KB-15,KB-22,TR-15和TR-45的生物质半焦,高粱的干产率分别增加了16%,19%,18%和22%,水分利用率分别增加了25%,40%,27%和41%。然而,在分别施用KB-45和TR-45这两种半焦时,高粱的干产率分别下降了24%和27%,水分利用率也分别下降了6%和8%。因此,在土壤中施加量为15-22t/ha的生物质半焦,有利于改善土壤的水力特性,同时高梁的干产率和水分利用率也得到了增加。然而,在生物质半焦施用量比较高时(45t/ha),植物的生长和干产率都有所下降,其主要的原因是增加了土壤的C/N比值以及失去了一些植物生长的微量营养物质,比如Cu, Fe和Mn。因此,在45t/ha的生物质半焦施用量时,高粱的水分利用率有所下降。总结本文结论,为生产高品质的适于土壤改良的生物炭,生物质快速热解反应器的温度应该不应超过700℃。以加入由木屑制成的快速热解生物炭能显著改善沙漠土壤的品质、促进植物生长。与低温热解产生的生物炭相比,较高的热解温度下产生的生物炭沙土改良性能更好。对150毫米厚度的沙土,生物炭施用比率为15到22t ha-1湿有利于改良沙土品质。
【学位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S1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俞元元;肖军;沈来宏;杜玉照;;不同催化剂对生物质半焦低温气化效果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3年03期

2 闫桂焕;许敏;李晓霞;关海滨;姜建国;张卫杰;孙荣峰;;玉米芯半焦CO_2等温气化特性及动力学[J];农业工程学报;2010年11期

3 赵辉;韩树新;盛水平;周劲松;骆仲泱;岑可法;;助熔剂对生物质灰熔点和半焦气化的影响分析[J];农业机械学报;2008年11期

4 徐士振;易维明;李志合;张德利;;热载体与生物质半焦散体颗粒的分离特性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1年12期

5 张巍巍;陈雪莉;王辅臣;于遵宏;;氮气流量对稻草热解半焦性能的影响[J];可再生能源;2007年04期

6 俞元元;肖军;沈来宏;杜玉照;;不同催化剂对生物质半焦低温气化效果的影响[J];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2013年02期

7 彭峰;何丕文;;不同温度热解残余生物质半焦对磷的吸附[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8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刘军利;唐惠庆;郭占成;;炼焦收缩阶段半焦脱硫的实验研究[A];2004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专辑[C];2004年

2 张亚婷;云卉;王露;刘涛;周安宁;;神木半焦改性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2分会:催化化学[C];2014年

3 李春虎;杨林;王林学;胡龙军;齐欣;冯丽娟;;改性活性半焦选择性吸附脱除燃油中含硫化合物的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刘典福;魏小林;盛宏至;;半焦与RDF混烧排放特性实验研究[A];2004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2)[C];2004年

5 肖瑞瑞;李鹏;陈雪莉;于广锁;于遵宏;;生物质热解半焦对焦油吸附效果的研究[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09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周宏仓;金保升;肖睿;仲兆平;郑有飞;汤莉莉;;原煤和半焦加压燃烧飞灰中PAHs分布特性研究[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06暨第一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王文泰;李春虎;阎子峰;;半焦的成型及脱除SO_2性能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王萍;于英民;李春虎;;改性半焦低温下脱除烟气中NO_x[A];中国化工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会议论文集(上)[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本报记者 张苓 方雪萍;半焦产业欲“清洁转身”[N];中国冶金报;2009年

2 裴贤丰 曲思建 王利斌 商铁成 张樝 王晓磊;半焦的应用现状与发展[N];中国冶金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张兴刚;煤热解需破除半焦利用瓶颈[N];中国化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玉高;煤及热解半焦粉末的温和氧化解聚[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2 胡沔;半焦载Fe-Ni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生物质催化热解的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3 王岚(Mahmood Laghari);快速热解生物质半焦的制备及其在沙漠土壤中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4 王俊琪;煤的部分气化及半焦燃烧系统集成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5 周宏仓;流化床煤部分气化/半焦燃烧多环芳烃生成与排放特性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6 张睿;烟煤热解半焦气化特性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7 郭峰波;半焦/改性半焦催化CH_4-CO_2重整特性及机理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8 王芳杰;胜利褐煤温和气化焦油催化重整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9 王林学;改性活性半焦选择性吸附汽油脱硫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10 邢德山;工业半焦吸附脱除烟气中SO_2和NO_x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从昭;褐煤低温热解实验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2 孟祥嵩;内蒙古褐煤热解特性及半焦燃烧特性试验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5年

3 杨倩;陕北低阶煤低温热解实验研究[D];延安大学;2015年

4 丁晓阔;褐煤半焦加氢气化制甲烷反应特性和反应机理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5 喻长连;固体热载体法褐煤热解及半焦特性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6 梁丽静;低阶煤热解半焦制水焦浆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7 景瑞军;含氧煤层气低温脱氧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8 洪勇;低热值油页岩半焦流化床燃烧特性的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9 彭海军;Corex熔融气化炉内块煤裂解形成半焦的结构及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10 周毅;半焦孔隙结构和加压燃烧特性的试验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119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28119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f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