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梯田传统农业管理适应气候变化的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8 19:58
气候变化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尤其是频繁发生的极端气候事件给世界范围内的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如何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已经成为人类社会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位于云南省的哈尼梯田在近些年极端干旱天气持续发生的情况下能够维持正常的农业产量,表明其能够较好适应极端干旱天气;同时,哈尼梯田在降雨集中的季风性气候山地地区能够持续存在数百上千年,说明其能够有效抵御洪涝灾害,这表明哈尼梯田对气候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本论文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为调查研究区域,选取哈尼梯田保护区核心区新街镇、攀枝花乡和牛角寨乡3个乡镇共计35个村委会263个自然寨为研究对象,同时结合元阳县县域基本资料和数据,综合运用生态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研究与分析方法,探讨哈尼梯田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机制。本论文首先对哈尼梯田传统农业管理体系进行考察分析,再对其适应气候变化的机制进行探讨。研究结果发现:哈尼梯田传统农业管理体系包括自然资源传统管理体系和社会组织管理体系,两者协同发展演变成为一个对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管理和对社会组织实现有效管理的复合农业生态系统,该系统具备较强的稳定性、抗干扰性和动态平衡性,是其能够适应气候变化的关键。哈尼梯田自然资源传统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对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和生物资源的适应性管理。1、土地资源管理包括:(1)利用当地气候、地形、地质、土壤等要素特征构建具有海拔梯度垂直性特征的森林-村寨-梯田-河谷农业生态系统,(2)土地利用类型的适当分配,(3)村寨规模控制与人口迁移,即人口数量与农田面积比率的控制与调节,(4)梯田农业管理;2、水资源包括:(1)通过森林、水库池塘和梯田进行水源涵养,(2)通过木(石)刻分水机制保障水资源的合理分配,(3)大规模的沟渠建设,(4)有效的沟渠管理,(5)充分利用水的势能的传统水冲施肥方法;3、森林资源管理包括:(1)按照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功能的不同对林地进行分类,(2)传统林业管理,包括对乔木层和林下层植被的管理,(3)通过神林文化对森林进行严格保护;4、生物资源管理包括:(1)野生动植物资源利用,(2)农业生物多样性保育。哈尼梯田社会组织管理包括哈尼社区自主治理和传统知识体系两个方面。哈尼社区自主治理,即自主制定、实施并监督的习惯法和村规民约,为管理自然资源和处理社会事务提供基本的解决方案,其重点在于清晰界定各类自然资源的权属,能够充分利用而不过度开发自然资源;传统知识体系包括宗教信仰、节日习俗、传统历法、传统技术等知识特征及传承体系。哈尼梯田复合生态系统对自然资源的适应性管理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环境的自调节能力,从而形成对干旱和洪涝等极端气候事件的应急缓解机制;哈尼社区的社会组织管理体系保障了其对自然资源适应性管理的可持续性,从而建立对自然环境变迁和社会文化变迁的长期适应机制。该应急缓解机制和长期适应机制的有机结合是哈尼梯田复合生态系统适应气候变化的关键因素。本论文创新之处在于结合生态学和民族学的跨学科研究方法,以持续稳定、历史悠久的山地地区传统农业为例,在社区水平探讨了农业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机制,该机制对于全球其它地区农业生态系统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本论文同时从哈尼族的民族发展史角度探讨了其在迁徙和定居过程中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进行适应性管理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其适应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以梯田稻作为主的生计方式孕育了哈尼族的文化特征,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既受制于又适应了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哈尼族发展史实质上是文化变迁与环境改变两者协同进化的结果,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与协调发展。气候变化是人类当前和未来始终必须面对的问题之一,在适应气候变化及其他环境变迁的过程中,应当重视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之间的协同进化关系,将自然资源及其管理和社会组织管理结合起来,促进对气候变化及其缓解和适应机制的跨学科研究,消除或减缓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带来的不利影响。
【学位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S284;S162
【部分图文】:
Fig.?4-2?The?verticality?distribution?of?Hani?terraces?complex?agro-ecosystem??哈尼梯田复合农业生态系统由森林生态子系统、村寨生态子系统、梯田生态子系??统、河谷生态子系统四个子系统随海拔梯度由高到低依次排列而构成,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自循环系统。森林生态子系统位于海拔最高处,同时??在整个哈尼梯田复合农业生态系统的维持中居于核心地位,其具有截留降水、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及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功能,同时提供薪柴、建材、野菜、猎物、??花果等资源,以及最为重要的水资源;村寨生态子系统位于中半山位置,其功能是作??为水资源配置的重要控制节点,并通过输出人力、畜力等辅助能以及各种技术调节和??控制整个系统的功能,维持梯田生态子系统和森林生态子系统的稳定,并不断地把前??两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有机物质变为自身的输入能量,维持自身的稳定与发展(角媛梅??和程国栋,2002);梯田生态子系统位于中半山及以下,是利用光热资源和水资源的主??要场所,提供稻米、鱼奸、蔬菜、词料以及建材(稻草可用于建造哈尼族传统的塵燕??房的屋顶)等;河谷生态子系统地处干热河谷地带,具有极高的蒸发和蒸腾作用,大??量的水汽上升凝聚,形成高山森林的雾气和降雨。??
族社区的耕地坡度分布实质上是对地形地势的被动适应。梯田坡度大多分布在6-25??°范围,在大于25。的区域也有一定数量的梯田,而坡地的坡度则主要集中于大于??25°的区域(表4-3,图4-10)。但坡度不是区分梯田和坡底的标准,在攀枝花乡的??老虎嘴景区,部分梯田的坡度超过了?60°,田梗高度超过2米。哈尼族幵垦梯田和??坡底的决定因素是水源,即在水源充足的区域,坡度不是建造梯田的限制因素,而坡??地的幵垦是对无充足水源区域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哈尼族的坡底基本位于山顶位??置,这些地方大多是森林遭受毁灭性破坏(少数是火灾,多数是大跃进时期的滥砍乱??发)之后的迹地。??47??
统计分析表明,哈尼族村寨的海拔分布与人口规模呈现极弱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219?(图4-11);村寨海拔分布与人均耕地面积呈现极弱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198?(图4-12);村寨海拔分布与粮食单产呈现极弱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162?(图4-13);村寨海拔分布与人均粮食产量呈现弱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481?(图4-14);村寨海拔分布与水田比例呈现极弱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228?(图4-15);村寨人口规模与人均耕地面积呈现极弱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173?(图4-16);村寨人口规模与人均粮食呈现弱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305?(图4-17)。这表明哈尼族村寨的海拔分布对人口规模、人均耕地面积、粮食??单产和水田比例造成的影响极小,村寨人口规模对人均耕地面积的影响极小,只有人??均粮食受到村寨海拔分布和人口规模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尚未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哈尼族村寨的海拔分布范围从710?m到2?000?m
【相似文献】
本文编号:2846745
【学位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S284;S162
【部分图文】:
Fig.?4-2?The?verticality?distribution?of?Hani?terraces?complex?agro-ecosystem??哈尼梯田复合农业生态系统由森林生态子系统、村寨生态子系统、梯田生态子系??统、河谷生态子系统四个子系统随海拔梯度由高到低依次排列而构成,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自循环系统。森林生态子系统位于海拔最高处,同时??在整个哈尼梯田复合农业生态系统的维持中居于核心地位,其具有截留降水、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及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功能,同时提供薪柴、建材、野菜、猎物、??花果等资源,以及最为重要的水资源;村寨生态子系统位于中半山位置,其功能是作??为水资源配置的重要控制节点,并通过输出人力、畜力等辅助能以及各种技术调节和??控制整个系统的功能,维持梯田生态子系统和森林生态子系统的稳定,并不断地把前??两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有机物质变为自身的输入能量,维持自身的稳定与发展(角媛梅??和程国栋,2002);梯田生态子系统位于中半山及以下,是利用光热资源和水资源的主??要场所,提供稻米、鱼奸、蔬菜、词料以及建材(稻草可用于建造哈尼族传统的塵燕??房的屋顶)等;河谷生态子系统地处干热河谷地带,具有极高的蒸发和蒸腾作用,大??量的水汽上升凝聚,形成高山森林的雾气和降雨。??
族社区的耕地坡度分布实质上是对地形地势的被动适应。梯田坡度大多分布在6-25??°范围,在大于25。的区域也有一定数量的梯田,而坡地的坡度则主要集中于大于??25°的区域(表4-3,图4-10)。但坡度不是区分梯田和坡底的标准,在攀枝花乡的??老虎嘴景区,部分梯田的坡度超过了?60°,田梗高度超过2米。哈尼族幵垦梯田和??坡底的决定因素是水源,即在水源充足的区域,坡度不是建造梯田的限制因素,而坡??地的幵垦是对无充足水源区域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哈尼族的坡底基本位于山顶位??置,这些地方大多是森林遭受毁灭性破坏(少数是火灾,多数是大跃进时期的滥砍乱??发)之后的迹地。??47??
统计分析表明,哈尼族村寨的海拔分布与人口规模呈现极弱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219?(图4-11);村寨海拔分布与人均耕地面积呈现极弱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198?(图4-12);村寨海拔分布与粮食单产呈现极弱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162?(图4-13);村寨海拔分布与人均粮食产量呈现弱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481?(图4-14);村寨海拔分布与水田比例呈现极弱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228?(图4-15);村寨人口规模与人均耕地面积呈现极弱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173?(图4-16);村寨人口规模与人均粮食呈现弱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305?(图4-17)。这表明哈尼族村寨的海拔分布对人口规模、人均耕地面积、粮食??单产和水田比例造成的影响极小,村寨人口规模对人均耕地面积的影响极小,只有人??均粮食受到村寨海拔分布和人口规模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尚未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哈尼族村寨的海拔分布范围从710?m到2?000?m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敏;崔保山;;哈尼梯田湿地生态系统的垂直特征[J];生态学报;2006年07期
2 ;哈尼梯田——人类与生态的完美结合[J];科学大观园;2006年04期
3 陈文文;;哈尼梯田无旱灾[J];百科知识;2010年13期
4 李旭;;哈尼梯田 大地的千年雕塑[J];百科知识;2013年15期
5 任维东;;哈尼梯田惊艳世界[J];科学之友(上旬);2013年08期
6 ;哈尼梯田遭遇百年不遇的旱情[J];中华遗产;2005年04期
7 简岩;;哈尼梯田绿色孤岛能守护得住吗?[J];百科知识;2013年15期
8 ;哈尼梯田[J];科学大观园;2007年18期
9 陈文文;;森林——哈尼梯田的水塔[J];科学与文化;2010年10期
10 李旭文;;通往天堂的哈尼梯田[J];科学大观园;201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京彪;哈尼梯田传统农业管理适应气候变化的机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大琼;哈尼梯田典型流域的廊道结构与水源稳定性[D];云南师范大学;2014年
2 张菲;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哈尼梯田旅游营销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3 韩欣池;基于CLUE-S模型的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变化、驱动及情景模拟[D];浙江大学;2014年
4 俞何衍;云南建水紫陶茶具设计[D];昆明理工大学;2014年
5 程玉琦;哈尼族文化大众传播现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467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284674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