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生黑麦草—内生真菌共生体抗病性及其对根腐离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抗病机制的研究
【学位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S435.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黑麦草概述
2.2 黑麦草真菌病害
2.3 黑麦草-内生真菌共生体的研究进展
2.3.1 内生真菌对黑麦草生长的影响
2.3.2 黑麦草-内生真菌的共生体对非生物因素胁迫的响应
2.3.3 黑麦草-内生真菌的共生体对生物因素胁迫的响应
2.4 黑麦草-内生真菌的共生体与病害互作
2.4.1 离体叶片条件下内生真菌与病原菌的相互作用
2.4.2 盆栽条件下内生真菌与病原菌的相互作用
2.4.3 田间条件下内生真菌与病原菌的相互作用
2.4.4 内生真菌的体外拮抗及其提取液对病原菌的作用
2.5 禾草-内生真菌的共生体抗病机制
2.5.1 生态位防护
2.5.2 诱导保护酶表达
2.5.3 产生次生代谢产物
2.5.4 抗病原菌物质的产生
2.5.5 改变寄主营养促进生长以提高寄主抗病性
2.6 内生真菌对寄主植物受逆境胁迫的调节机制
2.6.1 内生真菌对寄主植物体内活性氧及抗氧化系统的作用
2.6.2 内生真菌产生生物碱及其它次生代谢物质对寄主植物的作用
2.7 内生真菌在草地农业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第三章 黑麦草-内生真菌共生体的种带真菌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黑麦草种子
3.1.2 种子内生真菌的检测
3.1.3 幼苗叶鞘中内生真菌的检测
3.1.4 感染(E+)与未感染内生真菌(E-)黑麦草种群的建立
3.1.5 E+与E-黑麦草种带真菌检测
3.2 结果
3.2.1 种子和幼苗中内生真菌的带菌率
3.2.2 自E+与E-黑麦草种群所获种子中内生真菌的带菌率
3.2.3 E+与E-种子种带真菌的总分菌率
3.2.4 E+与E-种子消毒后种带真菌的分离率
3.2.5 E+与E-种子未消毒后种带真菌的分离率
3.3 讨论
第四章 黑麦草-内生真菌的共生体种子及幼苗对病原菌胁迫的响应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黑麦草种子与病原菌
4.1.2 病原菌泡子悬浮液的制备
4.1.3 种子发芽与幼苗生长测定
4.1.4 幼苗酶液的提取
4.1.5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测定
4.1.6 过氧化物酶(POD)测定
4.1.7 脯氨酸测定
4.1.8 丙二醛(MDA)测定
4.2. 结果
4.2.1 发芽率与活力指数
4.2.2 幼苗苗长与根长
4.2.3 幼苗鲜重与干重
4.2.4 SOD酶和POD酶活性
4.2.5 脯氨酸与MDA含量
4.3 讨论
第五章 盆栽与田间条件下黑麦草-内生真菌共生体对病原菌胁迫的响应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感染(E+)与未感染(E-)黑麦草种群的建立
5.1.2 病原菌
5.1.3 盆栽植株根腐离蠕孢的接种
5.1.4 盆栽植株生长及病害的测定
5.1.5 田间锈病调查及严重度分级
5.1.6 田间条件下植株的生长
5.1.7 田间条件下锈病植株生理响应的测定
5.2 结果
5.2.1 盆栽植株的发病率
5.2.2 盆栽植株的生长与叶绿素含量
5.2.3 田间条件下黑麦草锈病的发病率与植株生长
5.2.4 田间条件下感染锈病黑麦草的光合指标
5.2.5 田间条件下锈病植株的生理响应
5.3 讨论
第六章 黑麦草-内生真菌共生体抗根腐离蠕孢机制的研究
6.1 材料与方法
6.1.1 材料
6.1.2 接种
6.1.3 根腐离蠕孢侵入离体叶片的观察
6.1.4 黑麦草抗病相关酶活性及渗透性物质含量的测定
6.1.5 黑麦草E+植株中麦角生物碱类浓度的测定
6.1.6 黑麦草麦角生物碱及乙醇提取液对病原菌生长的测定
6.1.7 E+和E-植株N元素与P元素含量的测定
6.2 结果
6.2.1 根腐离蠕孢侵入黑麦草离体叶片的过程
6.2.2 抗病相关酶活性及渗透性物质的含量
6.2.3 E+植株中麦角生物碱的含量
6.2.4 麦角生物碱及乙醇提取液对根腐离蠕孢的影响
6.2.5 植株N和P营养元素的含量
6.3 讨论
第七章 总结与建议
7.1 总结
7.2 今后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项目资助
致谢
附表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欧志远;;叶绿素含量与植物抗病性的关系[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6期
2 江淑平;王志勇;;内生真菌感染对高羊茅褐斑病抗性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7期
3 张金良;杨玉国;张建华;王德;杨建国;何立月;谷天明;;北京市草坪病害诊断技术的研究[J];北京农业;2008年06期
4 王正凤;李春杰;金文进;南志标;;内生真菌对野大麦耐盐性的影响[J];草地学报;2009年01期
5 胡桂馨,王代军,刘荣堂;干旱胁迫下内生真菌对高羊茅保护酶活性的影响[J];草原与草坪;2001年01期
6 赵桂华;王开冻;席刚俊;;多年生黑麦草粘菌病研究初报[J];草原与草坪;2010年06期
7 李春杰,南志标,崔嵩,胡玉骄,李东明,李强,李悦,李舟;几种真菌对3种常见冷季型草坪草的致病性测定[J];草业科学;2003年12期
8 刘勇,李春杰,V.H.Paul;德国草坪草主要病害[J];草业科学;2004年05期
9 南志标;内生真菌对布顿大麦草生长的影响[J];草业科学;1996年01期
10 南志标;;内生真菌在我国部分国产和引进禾草品种种子中的分布[J];草业学报;1996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田沛;多年生黑麦草、内生真菌与数种植物病原真菌的互作[D];兰州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瑞;内生真菌提高高羊茅对褐斑病抗性的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2年
2 张兴旭;内生真菌对醉马草抗虫性影响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481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2848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