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博士论文 >

丛枝菌根真菌对杨树氮营养的影响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04 12:54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对植物氮营养的影响特征及其作用机制仍不明确。本论文探索了速生杨107(Populus× canadensis ’Neva’)生长与根际土壤碳氮含量及AM真菌分布的关系,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下AM真菌根内球囊霉(Rhizophagus irregularis)对杨树生长、品质和氮营养的影响。从AM真菌-植物间的氮/碳交换、AM真菌对植物氮吸收利用和对植物-土壤微系统氮素拦截的影响揭示了AM真菌对速生杨107氮营养的作用机制。主要结果如下:1.速生杨的生长与根际土壤碳氮含量及AM真菌分布的关系盆栽试验以速生杨107扦插苗的地径作为生长指标,结果表明:随着地径的增加,土壤无机碳(SIC)、硝态氮(NO3-含量呈减小趋势,虽然铵态氮(NH4+)含量也有所降低但未达到显著水平,有机碳(SOC)、总碳(TC)、有机氮(SON)和全氮(TN)含量则呈增大趋势。孢子密度随地径增加未表现明显变化规律,而丛枝侵染率随着地径的增加而提高。相关性分析表明SON和TN与丛枝侵染率显著正相关,而NO3-和NH4+与丛枝侵染率显著负相关;孢子密度与所有...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丛枝菌根真菌对杨树氮营养的影响机制研究


图1-4?AM的两种氮吸收途径:直接吸收途径及菌根吸收途径??(据?Smith?and?Smith?2011?修改)??

和田,植物,真菌,菌丝


?NT?i??1?NOj?>NH/-?,????一??z???AVTi??〇m?■■?\?\?GSJV?r:GluS??咖―Niv—N1V?t?I?Polypy??、.?V!??;?t?VCARK?、?\|??卜??NHT?报内蘭丝?Intraradical?hypha?A?丨,??根外菌丝?Extr^dical?hypha??界面质体?Interfacial?apoplast??植物细胞?Plant?cell?/??土壤?Soil?J??图1-5?AM共生体中氮素的吸收、运输和转运(郭良栋和田春-杰2013)??Fig.?1-5?The?uptake,?transport?and?transfer?ofN?in?AM?symbionts?(Guo?and?Tian?2013)??第1,根内菌丝将由根外菌丝运输而来的氮素转运给宿主植物。AM真菌和植物??间的氮素转运隹:要.发生:于:真菌膜(丛技膜,Arbuscularmembrane)与植物膜(丛枝前??体质膜,Peri-arbuscular?membrane)形成的双膜结构,双膜结构上附着着太纛齡氮转??运蛋白:(Guether?et?al.?2009),AM真菌将运输到.其根内菌丝的_氮.通过真菌源氮转运蛋??白转运到双膜间隙,而植物通过植物源氮转运蛋白将双膜间隙的氮转运到植物根内。??H时,根内菌丝通过诱导定位于丛枝前体质膜上共生植物的氮素转运蛋白的表达,提??高AM真菌-植物间养分的转运效率(舒波等2016;?Koltai?and?Kapulnik?2010?)。??1.3.2.2?AM真菌对植物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一些

技术路线图,真菌,杨树,植物


?第^章文献综述???淋失的贡献)三个穿面探索AM.寫菌对速生杨107氮营參影响的潜在机制。证.实了??AM真菌通过AM真菌-植物间氮順交换机制,向宿主转运氮素的可能性;从植物细??胞壁组分变化的角度上为AM真菌改善植物氮吸收能力的机制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路;??同时将一直忽略的AM真菌可能通过提升土壌氮素拦截能力,来改善植物氮营养的可??能性考虑进来>?完善AM真..菌最终提靈植物氣蕾营养的机制。??1.6技术路线??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如图1-6所示;??里予夕卜i式马金?速生杨i〇7、i〇8根际土壤和植物样品采集??t?_?I??(土样)?(植物样?')???I?I??r ̄ ̄?1?1???碳、氮含量?AM真菌分布?颗粒组成?侵染率?胸径??I?I?I?I?'?I??1???1????速生杨107、108生长与根际土壤碳?不同树种生长?|以速生杨107为植物材料补充盆栽??氮和AM真菌分布的关系?和AM真菌侵染状况?试验,验证野外试验提出假设??I? ̄?I?1??畢??杨树生长与根际土壤碳、氮及AM真菌??V?分布的关系???????蚕????盆栽试验?f模式菌种根内球囊毒候选树种速生杨107?)?(M营养NH4N03 ̄ ̄??:…二—二―…二二[―二Izzzzl?-…???????????????I??i昂垄最适氮?獅?杨树:?杨树根'叶:i??;水平:?的N/C交换:?杨树:?杨树:?pH?I??生长、品质丛枝发育?根系形态?fSS?根细胞壁:?有机碳?I??I?(纤维素*?杨树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植物木质化过程及其调控的研究进展[J]. 郭亚玉,许会敏,赵媛媛,吴鸿洋,林金星.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20(02)
[2]氮肥调控对浙北地区秸秆全量还田稻田土壤及水稻产量的影响[J]. 王保君,程旺大,陈贵,沈亚强,沈盟,袁晔,王蕾,张红梅.  浙江农业学报. 2020(02)
[3]盐胁迫下AM真菌对沙枣苗木光合与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J]. 贾婷婷,常伟,范晓旭,宋福强.  生态学报. 2018(04)
[4]AMF与隔根对紫色土上玉米||大豆种间氮竞争的影响[J]. 赵乾旭,史静,夏运生,张乃明,宁东卫,岳献荣,杨海宏.  中国农业科学. 2017(14)
[5]球囊菌门丛枝菌根真菌最新分类系统菌种名录[J]. 王幼珊,刘润进.  菌物学报. 2017(07)
[6]不同施氮水平下丛枝菌根真菌对藜麦生长和根系生理特征的影响[J]. 杨世芳,庞春花,张永清,华艳宏,贺笑,杨洋.  西北植物学报. 2017(07)
[7]丛枝菌根真菌的生态分布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进展[J]. 向丹,徐天乐,李欢,陈保冬.  生态学报. 2017(11)
[8]中国农田氮肥投入和生产效率[J]. 武良,张卫峰,陈新平,崔振岭,范明生,陈清,张福锁.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6(04)
[9]菌根接种对羊草根围土壤主要养分与球囊霉素含量的影响[J]. 曹丽霞,候伟峰,钱洁鑫,乌恩.  草地学报. 2016(03)
[10]氮循环与中国农业氮管理[J]. 王敬国,林杉,李保国.  中国农业科学. 2016(03)

博士论文
[1]氮及丛枝菌根真菌对欧美杨107生长的影响机制研究[D]. 吴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
[2]外生菌根真菌和深色有隔内生真菌提高油松抗松萎蔫病机制的研究[D]. 褚洪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
[3]丛枝菌根真菌(AMF)调控杨树生长及干旱响应机制的研究[D]. 刘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
[4]AM真菌对刺槐光合固碳和能源性状的影响机制研究[D]. 朱晓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
[5]利用木质素合成含氮杂环化合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 杨晓慧.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1
[6]青藏高原东北缘高寒草甸土壤养分、微生物量碳氮及氮矿化潜力的研究[D]. 陈懂懂.兰州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梵净山五种森林类型的土壤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D]. 袁腾.贵州大学 2019
[2]拟南芥ABCG36转运蛋白在木质素生物合成过程中的功能研究[D]. 孟泓君.西南大学 2019
[3]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小麦根内氮磷转运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D]. 段建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
[4]青铜峡灌区农业节水的农田水土环境响应研究[D]. 杨丽慧.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2016
[5]丛枝菌根真菌对核桃幼苗接种效应研究[D]. 王进.长江大学 2015
[6]岷江上游干旱河谷核心区土壤养分特征[D]. 李渊.四川农业大学 2014
[7]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杜梨根系生长发育及CTK合成的效应[D]. 王莉琴.西南大学 2013
[8]欧美107杨苗木不同施N处理的生长生理响应[D]. 孙一.北京林业大学 2013
[9]氮素对两种杨树生理生化特性及木材品质的影响[D]. 李孟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
[10]AM真菌和水分胁迫对油蒿生长和抗旱性的影响[D]. 张焕仕.河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1180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31180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f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