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博士论文 >

核桃芽接成活的组织学和转录调控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3 00:43
  核桃(Juglans regia L.)是重要的经济林树种。我国核桃产业面临着规模化和商品化进程缓慢的突出问题,而良种无性繁殖特别是高效的芽接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所以核桃良种嫁接繁殖对实现我国核桃产业提质增效具有深远意义。在核桃芽接实践中,人们以生理学为指导尝试改变果树传统芽接时期和方式,进而使该技术获得重要进展。然而目前仍有经济林树种存在芽接成活的难的问题,因此有必要以核桃为试材,从机制上深入解析,为经济林乃至园艺作物的芽接快繁技术的改进和完善提供理论指导。本研究以核桃品种‘清香’为砧木,‘香玲’为接穗开展芽接试验,在分析影响芽接成活关键外部因素的基础上,针对芽接愈合关键时期,建立组织和细胞特征图谱,进而开展基因组转录机制解析,在分子水平揭示关键调控基因,从核心生理过程深入认识核桃芽接成活机制,主要结果如下:(1)砧穗的的发育状态、芽接时期和保证接穗“护芽肉”的完整是影响核桃芽接成活的主要因素。采用核桃本砧方块芽接法进行试验,发现中部接芽和处于半木质化状态的砧木组合成活率最高,达93.6%;芽接成活率在萌芽后45天和105天嫁接中达到峰值,分别为94.5%和66.7%,二者... 

【文章来源】: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12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核桃芽接成活的组织学和转录调控机制研究


研究技术路线图

状态图,芽接,砧穗,成活率


第二章核桃芽接成活的关键外部因素研究22率为43.0%,下部接芽组合中(下/上、下/中和下/下)平均成活率为50.1%,二者无显著差异,但均极显著低于中部接芽组合(P<0.01)。上部、中部和下部接芽与砧木中部组合(上/中、中/中和下/中),平均芽接成活率分别为48.2%、93.6%和60.7%,均分别极显著高于与砧木上部和下部组合(P<0.01)。由此可见中部接芽和处于半木质化状态的砧木中部组合最适合芽接。图2-2不同发育状态砧穗组合对芽接成活率的影响Fig.2-2Effectsofstockandscioncombinationindifferentdevelopmentalstatesonthesurvivalrateofbudgrafting注:同一组内大小写字母不同分别表示在0.01和0.05水平差异显著。砧穗组合用“砧木/接穗”表示,U、M和L分别表示上部、中部和下部Note:Differentupperandlowercaselettersinthesamegroupindicatesignificantdifferencesatthe0.01and0.05levels,respectively.Thestockandscioncombinationisrepresentedby"stock/scion",andU,M,andLrepresenttheupper,middle,andlowerparts,respectively.2.2.2接芽生长时期对芽接成活率的影响芽接过程中接芽从萌发到取芽的生长时间对成活率有很大影响。不同接芽生长时间对核桃芽接成活率的影响如图2-3所示,分别选取萌芽后45天的芽片接穗和萌芽后105天芽片接穗时,出现芽接成活率较高的峰值,成活率分别为94.5%和66.7%,二者差异极显著(P<0.01)。当选取萌芽后90天的芽片为接穗时,成活率出现谷值,仅28.4%。

芽接,成活率,核桃


第二章核桃芽接成活的关键外部因素研究23选取萌芽后105-150天的芽片为接穗时,芽接成活率逐渐下降,选取萌芽后150天的芽片为接穗,芽接成活率仅为10.8%。图2-3核桃芽接时期对芽接成活率的影响Fig.2-3Effectofthesurvivalrateofwalnutbudgraftingindifferentgraftingperiods注: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在0.01水平差异显著Note:Differentuppercaselettersindicatesignificantdifferencesatthe0.01level2.2.3芽接后灌水对芽接成活的影响分别对两次芽接成活率峰值期,即萌芽后45天和105天嫁接苗进行灌水处理。在芽接后当天灌水,芽接成活率极低分别为10.3%和7.6%;在芽接后第3天灌水,芽接成活率分别为16.2%和13.2%,可见芽接后当天和第3天灌水,会严重降低芽接成活率。对萌芽后45天的嫁接苗,第6天之后灌水处理对成活率无显著影响,芽接成活率均维持在93%左右;对萌芽后105天的嫁接苗,第9天之后灌水处理对成活率影响小,芽接成活率均稳定在66%左右。


本文编号:31342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31342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1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