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博士论文 >

诱导子调控红松细胞合成松多酚机制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1 00:08

  本文关键词:诱导子调控红松细胞合成松多酚机制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多酚是红松中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次生代谢产物,可以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有助于预防癌症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在营养、健康、医药领域的关注度逐渐提高。因此研究红松多酚合成代谢途径及其调控手段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组织培养红松胚诱导生成的不定芽为实验材料,以8种诱导子(PHE、CA、MeJA、SA、CTS、YE、La、 Eu)为研究对象,以多酚和原花青素含量为指标,进行诱导子的筛选工作,确立促进红松多酚合成最佳的诱导子以及最佳的诱导处理组合条件,进一步分析诱导子对红松氧化应激防御系统的影响;采用Illumina HiSeq技术对红松进行转录组测序,挖掘与多酚生物合成相关功能基因,分析红松多酚的合成代谢途径;采用RT-PCR技术分析诱导子对红松多酚合成相关功能基因的表达影响,探究诱导子调控多酚合成的作用机制。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在供试浓度范围内,不同的诱导子对红松不定芽的生长具有不同的生理作用,PHE、CTS、YE、La和Eu在合适的浓度范围内可以显著促进生长;CA、MeJA和SA明显抑制生长;高浓度的PHE、CTS也会抑制生长。7种诱导子(PHE、MeJA、SA、 CTS、YE、La、Eu)在合适的浓度范围内可以显著提高多酚和原花青素的积累量,促进多酚物质的合成,最佳的诱导浓度分别为2mmol/L PHE、10μmol/L MeJA、40μmol/L SA、100mg/LCTS、100mg/L YE、100μmol/L La和400μmol/L Eu。Plackett-Burman实验结果显示,7种诱导子因素影响多酚积累量的显著性大小依次为:CTSLaMeJAPHEEuS AYE,确定影响多酚积累量的3种关键因素为:CTS、 La、MeJA。通过对CTS+La+MeJA组合诱导条件进行Box-Benhnken Design响应面优化实验,优化得到的最佳诱导条件为:CTS 79.58mg/L、La 42.21μmol/L、MeJA 16.63 μmol/L,预测多酚积累量最高可达到14.28mg/g FW,实际多酚积累量为13.42 mg/g FW,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122.19%。3种诱导子CTS、La、MeJA促进多酚合成具有协同增效作用。3种诱导子MeJA、CTS、La以及CTS+ La+MeJA组合可以显著激活红松抗氧化防御反应和苯丙烷代谢途径,促进多酚物质合成与积累,诱导响应时间和强度具有差异性。CTS+ La+MeJA组合诱导效果显著优于3种诱导子单独使用,利用3种诱导子之间的协同作用,可以缓解MeJA对红松不定芽生长的抑制作用;更大程度提高红松氧化应激防御系统抗氧化酶(SOD、POD、CAT、PAL、C4H)的活性和增加抗氧化物质(多酚、原花青素)的积累量。CTS+ La+MeJA作为外源诱导子通过信号转导系统将诱导信号传递到细胞内,迅速刺激红松不定芽的氧化应激防御系统,苯丙烷代谢途径被活化,促进了抗氧化物质多酚的合成与积累。通过Illumina HiSeq技术对红松不定芽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分析,获得了13369359条contig,172608条unigene。将获得的unigene与NR、GO、KOG和KEGG基因数据库进行比对和功能预测。其中58406(33.84%)条unigenes得到了功能注释;17996条unigene归纳到GO数据库的48个聚类中;26026条unigene被注释到KOG数据库的25个功能类别;9846条unigene归入KEGG数据库的334条生物学通路中;997条unigene参与了次生代谢生物合成。通过功能注释发现有49条unigene参与了红松多酚的生物合成,涉及了5条次生代谢生物合成途径(苯丙烷生物合成途径、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黄酮和黄酮醇生物合成途径、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二苯乙烯生物合成途径)和14个相关功能基因(PAL、C4H、4CL、CHS、F3H、F3'H、FLS、DFR、ANR、 LAR、UFGT、3-OMT、CCoAOMT、HCT)。CTS+La+MeJA处理组和对照组两个红松转录样本进行差异表达分析,筛选出5713条差异表达unigene,其中3449条unigene为表达上调,2264条unigene为表达下调,主要参与核糖体途径、生化代谢途径和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途径。在差异表达文库中筛选出与多酚合成相关的23条表达上调unigene编码多酚合成途径中8个功能基因(PAL、4CL、CHS、F3H、DFR、ANR、LAR和UFGT)。将这8个功能基因进行RT-PCR验证和表达分析,诱导子(CTS、MeJA、La、CTS+La+MeJA)均可诱导8种功能基因显著表达,其中转录水平变化最大的为CHS,其次为ANR和LAR。初步证实CHS、 ANR、LAR为红松多酚合成的关键功能基因。CTS+La+MeJA组合诱导红松细胞CHS、ANR、LAR的上调表达最为显著,分别是对照组的185、25、21倍。CTS+La+MeJA诱导提高总酚和总原花青素含量的同时,还可以显著提高儿茶素、表儿茶素、原花青定B2和花旗松素4种单体酚的含量。CTS+La+MeJA诱导多酚合成关键酶基因CHS、ANR、LAR的高表达与多酚组分含量的增加具有正相关性。CTS+La+MeJA与红松细胞相互作用,能够快速激活细胞氧化应激防御系统,高度专一和选择性地诱导红松多酚生物合成关键功能基因(CHS、ANR、LAR)的表达,最终促进目标次生代谢产物多酚的合成和积累,从而达到调控多酚合成的目的。
【关键词】:红松多酚 诱导子 氧化应激防御系统 基因表达 多酚合成代谢途径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791.247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4
  • 1 绪论14-27
  • 1.1 植物多酚的研究进展14-18
  • 1.1.1 多酚的结构与分类14-15
  • 1.1.2 松多酚的结构和功能特性15-16
  • 1.1.3 多酚的生物合成途径16-18
  • 1.2 植物次生代谢合成调控的研究18-25
  • 1.2.1 诱导子对植物次生代谢合成的调控作用20-22
  • 1.2.2 诱导子促进次生代谢合成的作用机制22-25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5-26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26-27
  • 2 促进红松多酚合成诱导子的筛选27-39
  •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27-28
  • 2.1.1 实验材料27
  • 2.1.2 红松不定芽的培养27
  • 2.1.3 诱导子处理27-28
  • 2.1.4 多酚提取方法28
  • 2.1.5 多酚含量测定方法28
  • 2.1.6 原花青素含量测定方法28
  • 2.1.7 数据处理28
  • 2.2 结果及分析28-38
  • 2.2.1 前体物质(PHE、CA)对红松多酚合成的影响28-30
  • 2.2.2 植物激素(MeJA、SA)对红松多酚合成的影响30-33
  • 2.2.3 生物诱导子(CTS、YE)对红松多酚合成的影响33-35
  • 2.2.4 稀土元素(La、Eu)对红松多酚合成的影响35-37
  • 2.2.5 诱导子对松多酚合成诱导效果的对比分析37-38
  • 2.3 本章小结38-39
  • 3 Plackett-Burman和Box-Benhnken Design设计优化促进红松多酚合成诱导条件的研究39-47
  •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39-40
  • 3.1.1 实验材料39
  • 3.1.2 Plackett-Barman实验设计39
  • 3.1.3 最陡爬坡实验设计39-40
  • 3.1.4 响应面实验设计40
  • 3.1.5 数据处理40
  • 3.2 结果与分析40-46
  • 3.2.1 Plackett-Barman实验设计确定关键影响因素40-41
  • 3.2.2 最陡爬坡试验研究最大响应值的响应区域41-42
  • 3.2.3 响应面优化试验结果分析42-44
  • 3.2.4 诱导效果的对比44-46
  • 3.3 本章小结46-47
  • 4 诱导子对红松氧化应激防御系统的影响47-54
  •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47-48
  • 4.1.1 实验材料47
  • 4.1.2 氧化应激防御系统相关酶的提取方法47
  • 4.1.3 氧化应激防御系统相关酶活测定方法47-48
  • 4.1.4 数据处理48
  • 4.2 结果与分析48-53
  • 4.2.1 诱导子对红松不定芽生长的影响48-49
  • 4.2.2 诱导子对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的影响49-50
  • 4.2.3 诱导子对PAL和C4H活性的影响50-52
  • 4.2.4 诱导子对多酚和原花青素积累量的影响52-53
  • 4.3 本章小结53-54
  • 5 红松转录组构建和Illumina HiSeq 2500测序54-69
  • 5.1 实验材料与方法54-56
  • 5.1.1 实验材料54
  • 5.1.2 测序文库的构建54-55
  • 5.1.3 生物信息分析55-56
  • 5.1.4 Unigene功能注释56
  • 5.2 结果与分析56-68
  • 5.2.1 转录组数据库的组装56-58
  • 5.2.2 Unigene功能注释58
  • 5.2.3 GO数据库注释分析58-61
  • 5.2.4 KOG数据库注释分析61-63
  • 5.2.5 Unigene KEGG Pathway注释分析63-68
  • 5.3 本章小结68-69
  • 6 诱导子调控红松多酚合成基因表达及作用机制分析69-84
  • 6.1 实验材料与方法69-72
  • 6.1.1 实验材料69
  • 6.1.2 差异表达量计算69-70
  • 6.1.3 RT-PCR分析多酚合成结构基因表达70-72
  • 6.1.4 HPLC法测定多酚组分含量72
  • 6.2 结果与分析72-83
  • 6.2.1 Unigene的差异表达分析72-73
  • 6.2.2 差异表达基因GO显著富集分析73-75
  • 6.2.3 差异表达基因Pathway显著富集分析75-79
  • 6.2.4 诱导子对多酚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79-80
  • 6.2.5 CTS+La+MeJA对红松多酚合成的调控作用80-83
  • 6.3 本章小结83-84
  • 结论84-86
  • 参考文献86-101
  • 附录101-10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102-103
  • 致谢103-10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莉;张艳霞;史玲玲;刘玉军;;功能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技术在植物次生代谢物合成及调控研究中的应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2 王海霞;丛鹏;刘汉柱;刘文哲;;植物对增强UV-B辐射的防御机制研究进展[J];西北植物学报;2007年07期

3 项雷文,郭丽梅;前体物对粉葛细胞生长及次生代谢的影响[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4年02期

4 周桂;靳晓芸;邓光辉;丘立杭;邹成林;李杨瑞;;壳寡糖诱导甘蔗叶多酚与防御酶活性的变化[J];南方农业学报;2011年08期

5 高江林;黄艳;贾之春;罗克明;;毛白杨二氢黄酮醇合酶基因PtDFR1的克隆与功能验证[J];分子植物育种;2012年03期

6 孔华;郭安平;郭运玲;刘恩平;贺立卡;;木质素生物合成及转基因调控研究进展[J];热带农业工程;2009年05期

7 胡国武,李景川,元英进;稀土对红豆杉细胞内游离钙含量的影响[J];天津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8 汪开拓;郑永华;唐文才;李君廷;但汉龙;;茉莉酸甲酯处理对采后葡萄果实酚酸合成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J];食品科学;2013年06期

9 蒋明;曹家树;;查尔酮合成酶基因[J];细胞生物学杂志;2007年04期

10 李滢;孙超;罗红梅;李西文;牛云云;陈士林;;基于高通量测序454 GS FLX的丹参转录组学研究[J];药学学报;2010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秀波;黄芪次生代谢途径调控诱导子筛选及转录组学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曹玉江;黄瓜显微结构及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关键酶基因表达差异的初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夏宁;一氧化氮激发植物产生次生代谢产物异黄酮与DNA甲基化的关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诱导子调控红松细胞合成松多酚机制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78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3378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d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