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主植物和介体共生菌对白背飞虱传播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影响及机制
发布时间:2021-11-02 02:56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是近年来我国水稻上危害最严重的病毒,对我国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白背飞虱(White-backed planthopper,WBPH,Sogatella furcifera)是传播SRBSDV的唯一介体,以持久增殖循环方式传播SRBSDV。研究寄主植物-病毒-介体三者间的互作关系是理解植物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寄主植物种类、水稻的防御反应、介体内共生菌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传播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进行研究,结果如下:1.白背飞虱在水稻和玉米植株上刺吸行为的差异导致传毒效率的不同通过比较白背飞虱在不同寄主植物水稻和玉米间的传毒率,发现白背飞虱能够从毒源水稻高效传毒给寄主玉米,但仅有少量白背飞虱能够从毒源玉米上获毒。同时我们发现白背飞虱在生育期早的植株上传毒效率高。结合白背飞虱成虫和若虫在不同寄主上蜜露分泌量以及刺吸电位(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EPG)分析,发现白背飞虱(成虫和若虫)取食玉米的蜜露分泌量显著低于取食水稻,白背飞虱成虫取食...
【文章来源】: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9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研究概况
1.2.1 病毒的发生与危害
1.2.2 SRBSDV病害特症
1.2.3 SRBSDV寄主范围
1.2.4 病原特性
1.2.5 病原检测
1.3 传毒介体——白背飞虱
1.3.1 白背飞虱概述
1.3.2 白背飞虱传毒特性
1.3.3 白背飞虱传毒机制
1.3.4 SRBSDV与白背飞虱的互作关系
1.4 影响介体昆虫传毒的因素
1.4.1 植物防御的信号物质
1.4.2 昆虫体内共生菌
1.4.3 寄主植物
1.4.4 其它环境因素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1.5.1 目的和意义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寄主植物对白背飞虱传播SRBSDV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植株
2.1.2 供试昆虫
2.1.3 寄主植物生育期对白背飞虱传毒效率的影响
2.1.4 寄主植物对白背飞虱取食的影响
2.1.5 寄主植物对白背飞虱取食行为的影响
2.1.6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水稻和玉米间白背飞虱传毒效率
2.2.2 白背飞虱在不同寄主植物上取食量
2.2.3 白背飞虱取食行为分析
2.3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带SRBSDV白背飞虱取食对稻株防御反应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不同带毒状况白背飞虱取食植株对后续白背飞虱产卵量和寿命的影响
3.1.2 白背飞虱带毒状况对其诱导防御反应的影响
3.1.3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带毒状况白背飞虱取食稻株对后续白背飞虱产卵量和寿命的影响
3.2.2 白背飞虱带毒状况对其诱导相关植物激素影响
3.2.3 白背飞虱带毒状况对其诱导相关防御基因的影响
3.2.4 白背飞虱带毒状况取食对其诱导水稻蛋白酶抑制剂的影响
3.3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介体和非介体为害对感SRBSDV稻株防御反应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稻苗
4.1.2 供试虫源
4.1.3 实验设计
4.1.4 植物激素(水杨酸/茉莉酸)含量测定
4.1.5 植物相关防御基因的表达量
4.1.6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感SRBSDV植株对白背飞虱或(和)褐飞虱取食诱导稻株内源激素的影响
4.2.2 白背飞虱或(和)褐飞虱对不同带毒状况稻株相关防御基因的影响
4.3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内共生菌对白背飞虱传播SRBSDV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供试昆虫
5.1.2 白背飞虱基因组DNA的提取以及共生菌的检测方法
5.1.3 Wolbachia的鉴定以及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
5.1.4 白背飞虱获毒率以及病毒增殖状况差异
5.1.5 数据分析
5.2 结果与讨论
5.2.1 PCR检测共生菌去除效果
5.2.2 Wolbchia鉴定及MLST多位点分析结果
5.2.3 不同种群白背飞虱获毒率的差异
5.2.4 不同种群白背飞虱SRBSDV增殖情况
5.3 结论与讨论
第六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6.1 全文结论
6.2 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研究进展[J]. 张彤,周国辉. 植物保护学报. 2017(06)
[2]温度、水稻生育期和白背飞虱若虫龄期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介体获毒率的影响[J]. 刘丹凤,李沛,弓少龙,安兴奎,刘玉娣,侯茂林. 植物保护. 2016(01)
[3]我国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流行动态及预测预报实践[J]. 刘万才,陆明红,黄冲,周国辉,Hoang Anh Tuan. 中国植保导刊. 2016(01)
[4]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株对非介体稻飞虱-褐飞虱取食行为的影响[J]. 何晓婵,徐红星,周小军,孙裕建,吕仲贤. 植物保护学报. 2015(01)
[5]水稻虫害诱导相关基因实时定量PCR中内参基因的选择[J]. 李冉,李建彩,周国鑫,娄永根. 植物学报. 2013(02)
[6]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对非介体褐飞虱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J]. 蒋德春,金道超,杨洪,袁雷.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3(01)
[7]白背飞虱中的Wolbachia和Cardinium双重感染特性[J]. 张开军,朱文超,刘静,丁秀蕾,荣霞,洪晓月. 昆虫学报. 2012(12)
[8]LC-MS同时测定大型海藻中9个植物激素[J]. 刘雪梅,赵鹏,徐继林,骆其君,王秀娟,陈海敏,严小军. 药物分析杂志. 2012(10)
[9]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T-LAMP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J]. 周彤,杜琳琳,范永坚,周益军. 中国农业科学. 2012(07)
[10]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一步双重RT-PCR检测技术及其应用[J]. 王强,周国辉,张曙光. 植物病理学报. 2012(01)
博士论文
[1]毒氟磷诱导水稻抗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作用机制研究[D]. 俞露.贵州大学 2017
[2]茉莉酸途径抑制油菜素甾醇途径调控水稻免疫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作用机制研究[D]. 何宇青.浙江大学 2017
[3]稻飞虱种间互作关系及其机制研究[D]. 曹婷婷.浙江大学 2013
[4]水稻抗虫相关基因OsWRKY24、OsWRKY70和OsNPR1的功能解析[D]. 李冉.浙江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与水稻激素的关系研究[D]. 杨阳.湖南农业大学 2015
[2]水稻对白背飞虱的抗性反应及SRBSDV对该虫的接毒调控[D]. 孙凯.湖南农业大学 2014
[3]白背飞虱体内细菌多样性及其与携带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能力的关系研究[D]. 康小影.浙江大学 2014
[4]两种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对稻飞虱及其主要天敌的影响[D]. 何晓婵.南京农业大学 2013
[5]白背飞虱传播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能力的研究[D]. 曹杨.湖南农业大学 2012
[6]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在其介体白背飞虱中的复制[D]. 郑爱玲.福建农林大学 2012
[7]3种水稻病毒检测方法的研究与应用[D]. 吴为奇.浙江师范大学 2012
[8]三种稻飞虱寄主适应、防御酶与共生菌的比较[D]. 刘玉坤.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
本文编号:3471199
【文章来源】: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9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研究概况
1.2.1 病毒的发生与危害
1.2.2 SRBSDV病害特症
1.2.3 SRBSDV寄主范围
1.2.4 病原特性
1.2.5 病原检测
1.3 传毒介体——白背飞虱
1.3.1 白背飞虱概述
1.3.2 白背飞虱传毒特性
1.3.3 白背飞虱传毒机制
1.3.4 SRBSDV与白背飞虱的互作关系
1.4 影响介体昆虫传毒的因素
1.4.1 植物防御的信号物质
1.4.2 昆虫体内共生菌
1.4.3 寄主植物
1.4.4 其它环境因素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1.5.1 目的和意义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寄主植物对白背飞虱传播SRBSDV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植株
2.1.2 供试昆虫
2.1.3 寄主植物生育期对白背飞虱传毒效率的影响
2.1.4 寄主植物对白背飞虱取食的影响
2.1.5 寄主植物对白背飞虱取食行为的影响
2.1.6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水稻和玉米间白背飞虱传毒效率
2.2.2 白背飞虱在不同寄主植物上取食量
2.2.3 白背飞虱取食行为分析
2.3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带SRBSDV白背飞虱取食对稻株防御反应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不同带毒状况白背飞虱取食植株对后续白背飞虱产卵量和寿命的影响
3.1.2 白背飞虱带毒状况对其诱导防御反应的影响
3.1.3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带毒状况白背飞虱取食稻株对后续白背飞虱产卵量和寿命的影响
3.2.2 白背飞虱带毒状况对其诱导相关植物激素影响
3.2.3 白背飞虱带毒状况对其诱导相关防御基因的影响
3.2.4 白背飞虱带毒状况取食对其诱导水稻蛋白酶抑制剂的影响
3.3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介体和非介体为害对感SRBSDV稻株防御反应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稻苗
4.1.2 供试虫源
4.1.3 实验设计
4.1.4 植物激素(水杨酸/茉莉酸)含量测定
4.1.5 植物相关防御基因的表达量
4.1.6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感SRBSDV植株对白背飞虱或(和)褐飞虱取食诱导稻株内源激素的影响
4.2.2 白背飞虱或(和)褐飞虱对不同带毒状况稻株相关防御基因的影响
4.3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内共生菌对白背飞虱传播SRBSDV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供试昆虫
5.1.2 白背飞虱基因组DNA的提取以及共生菌的检测方法
5.1.3 Wolbachia的鉴定以及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
5.1.4 白背飞虱获毒率以及病毒增殖状况差异
5.1.5 数据分析
5.2 结果与讨论
5.2.1 PCR检测共生菌去除效果
5.2.2 Wolbchia鉴定及MLST多位点分析结果
5.2.3 不同种群白背飞虱获毒率的差异
5.2.4 不同种群白背飞虱SRBSDV增殖情况
5.3 结论与讨论
第六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6.1 全文结论
6.2 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研究进展[J]. 张彤,周国辉. 植物保护学报. 2017(06)
[2]温度、水稻生育期和白背飞虱若虫龄期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介体获毒率的影响[J]. 刘丹凤,李沛,弓少龙,安兴奎,刘玉娣,侯茂林. 植物保护. 2016(01)
[3]我国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流行动态及预测预报实践[J]. 刘万才,陆明红,黄冲,周国辉,Hoang Anh Tuan. 中国植保导刊. 2016(01)
[4]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株对非介体稻飞虱-褐飞虱取食行为的影响[J]. 何晓婵,徐红星,周小军,孙裕建,吕仲贤. 植物保护学报. 2015(01)
[5]水稻虫害诱导相关基因实时定量PCR中内参基因的选择[J]. 李冉,李建彩,周国鑫,娄永根. 植物学报. 2013(02)
[6]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对非介体褐飞虱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J]. 蒋德春,金道超,杨洪,袁雷.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3(01)
[7]白背飞虱中的Wolbachia和Cardinium双重感染特性[J]. 张开军,朱文超,刘静,丁秀蕾,荣霞,洪晓月. 昆虫学报. 2012(12)
[8]LC-MS同时测定大型海藻中9个植物激素[J]. 刘雪梅,赵鹏,徐继林,骆其君,王秀娟,陈海敏,严小军. 药物分析杂志. 2012(10)
[9]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T-LAMP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J]. 周彤,杜琳琳,范永坚,周益军. 中国农业科学. 2012(07)
[10]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一步双重RT-PCR检测技术及其应用[J]. 王强,周国辉,张曙光. 植物病理学报. 2012(01)
博士论文
[1]毒氟磷诱导水稻抗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作用机制研究[D]. 俞露.贵州大学 2017
[2]茉莉酸途径抑制油菜素甾醇途径调控水稻免疫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作用机制研究[D]. 何宇青.浙江大学 2017
[3]稻飞虱种间互作关系及其机制研究[D]. 曹婷婷.浙江大学 2013
[4]水稻抗虫相关基因OsWRKY24、OsWRKY70和OsNPR1的功能解析[D]. 李冉.浙江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与水稻激素的关系研究[D]. 杨阳.湖南农业大学 2015
[2]水稻对白背飞虱的抗性反应及SRBSDV对该虫的接毒调控[D]. 孙凯.湖南农业大学 2014
[3]白背飞虱体内细菌多样性及其与携带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能力的关系研究[D]. 康小影.浙江大学 2014
[4]两种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对稻飞虱及其主要天敌的影响[D]. 何晓婵.南京农业大学 2013
[5]白背飞虱传播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能力的研究[D]. 曹杨.湖南农业大学 2012
[6]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在其介体白背飞虱中的复制[D]. 郑爱玲.福建农林大学 2012
[7]3种水稻病毒检测方法的研究与应用[D]. 吴为奇.浙江师范大学 2012
[8]三种稻飞虱寄主适应、防御酶与共生菌的比较[D]. 刘玉坤.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
本文编号:34711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3471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