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博士论文 >

不同树龄武夷岩茶品质差异形成的机理

发布时间:2021-11-18 23:04
  武夷岩茶属于乌龙茶类,主产于福建省武夷山。武夷岩茶产品因茶树树龄不同其香气与滋味品质差异显著,因此,在武夷山,惯以树龄划分武夷岩茶产品。然而,树龄差异引起品质差异的机理尚不清楚。论文以国家茶树良种?福建水仙?(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 cv.Fujian-shuixian)为研究对象,采用统一的鲜叶采摘标准和加工工艺,将树龄为10年(新丛,XC)、35年(高丛,GC)和55年(老丛,LC)的茶树鲜叶制作成武夷岩茶,分析三个树龄茶叶产品的香气与滋味品质特征、生化组成及香气成分,并对茶树鲜叶进行了非靶向代谢组学和转录组学分析,揭示了不同树龄茶树叶片主要品质成分累积的分子机理。同时,分析了不同树龄武夷岩茶农药残留量的差异。论文获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为探明不同树龄武夷岩茶滋味品质形成差异的生化基础,对三个树龄茶叶样品的感官品质进行审评,并测定和比较了18个生化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三个树龄在滋味品质方面差异明显、各具特点,其中XC多鲜醇或较醇厚、GC多浓醇或浓厚、LC多醇厚;三个树龄间,茶多酚等13个生化成分含量的差异显著。经相关性分析发现,三个树龄武夷...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不同树龄武夷岩茶品质差异形成的机理


不同树龄武夷岩茶生化成分对比

离子色谱,武夷岩茶,香气,离子色谱


第三章不同树龄武夷岩茶香气成分差异分析27图3-2武夷岩茶香气成分GC-MS总离子色谱图A:所有样本(下-上:XC-01-LC-10),B:10份XC样本(下-上:XC-01-XC-10),C:10份GC岩茶样本(下-上:GC-01-GC-10),D:10份LC样本(下-上:LC-01-LC-10)Fig.3-2GC-MStotalionchromatogramofaromacomponentsinWuyirocktea.A:Allsamples(down-up:XC-01-LC-10),B:10rockteasamplesofXC(down-up:XC-01-XC-10),C:10rockteasamplesofGC(down-up:GC-01-GC-10),D:10rockteasamplesofLC(down-up:LC-01-LC-10).ABCD丰度Abundance(mV)时间Time(min)

香气,树龄,水仙,成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83.3.3不同树龄武夷岩茶香气成分主成分分析基于香气成分数据,建立主成分分析(PCA)模型,如图3-3。由图可知,PCA模型可以将XC、GC、LC岩茶样本进行较为明显的分离,尤其是XC与GC、XC与LC岩茶样本之间分离明显,而GC和LC岩茶样本整体得到了分离,但有个别样本没有得到有效的区分,可能与部分产地LC岩茶的花香物质含量丰富有关。进一步分析发现,在PCA得分矩阵图中能够将不同产地样本按照树龄划分为三个区域,表明不同树龄武夷岩茶香气物质总体差异显著。图3-3三个树龄水仙岩茶香气成分的PCA得分图Fig3-3PCAscoreplotofaromacomponentsinthreetreeagesofShuixianrocktea.3.3.4不同树龄武夷岩茶差异香气成分的筛选为了更好地对三组之间进行可视化分析,本试验基于香气成分数据,建立了PLS-DA模型,结果见图3-4。由图可知,PLS-DA模型进一步将XC、GC、LC岩茶样本按照树龄进行了明显的分离,表明三个树龄武夷岩茶香气成分存在显著差异。采用PLS-DA模型第一主成分的VIP值(阈值>1),并结合方差分析(P<0.05)筛选三个树龄间的差异香气成分,结果见表3-2。由表可知,三个树龄间共筛选出差异香气成分30个,分别为丙烯醛、1-甲基环戊二烯、4-甲基辛烷、3-甲基丁酮、2,6-二甲基-1,5-庚二烯、2-甲基丁腈、顺式-2,6-二甲基-2,6-辛二烯、十一烷、对二甲苯、3,6-二甲基癸烷、1,5,5-三甲基-6-亚甲基环己烯、乙基吡嗪、乙烯吡嗪、糠醛、异戊酸己酯、2-乙酰基呋喃、正辛醇、丁二酸二甲酯、γ-丁内酯、水杨酸甲酯、N-乙基琥珀酰亚胺、辛酸顺3-己烯酯、2-乙酰基吡咯、2,5-二甲基呋喃-3,4(2H,5H)-二酮、4-[2,2,6-三甲基-7-氧杂二环[4.1.0]庚-1-基]-3-丁烯-2-酮、4-甲基苯酚、N-甲基-1-H-2-吡咯甲醛、3-甲基吲哚、邻苯二甲酸二异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武夷名丛茶树种质资源叶片解剖结构分析[J]. 王飞权,李纪艳,冯花,罗盛财,林美菁,李少华,张见明,张渤,陈荣冰.  热带作物学报. 2019(12)
[2]武夷名丛茶树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多样性分析[J]. 王飞权,冯花,罗盛财,陈荣冰,杨慧珠,李少华,张见明,张渤,叶江华.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9(06)
[3]基于PTR-TOF-MS与GC-MS技术的武夷水仙和武夷肉桂香气特征分析[J]. 邱晓红,张丹丹,韦航,郑德勇,李小晶,林燕萍,叶乃兴.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8(07)
[4]代谢组学在研究茶叶品质形成中的应用[J]. 虞昕磊,艾于杰,曲凤凤,艾仄宜,刘淑媛,陈玉琼,倪德江.  茶叶科学. 2018(01)
[5]焙火程度对武夷岩茶品质特性的影响[J]. 张蕾,林燕清,罗理勇,曾亮.  食品与机械. 2017(09)
[6]代谢组学在茶树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 曾超珍,刘仲华,刘志祥,林海燕.  植物生理学报. 2017(09)
[7]武夷岩茶自然生态环境与品质[J]. 刘宝顺.  中国茶叶. 2017(08)
[8]武夷山名丛单丛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分析[J]. 叶江华,罗盛财,王海斌,刘宝顺,周建文,晁倩林,曹士先,贾小丽.  福建茶叶. 2017(05)
[9]基于HPLC和模式识别方法的福建水仙茶产地判别分析[J]. 邱晓红,张丹丹,陈静,王鹏杰,杨国一,王丽,郑德勇,叶乃兴.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3)
[10]焙火工艺对武夷岩茶挥发性组分和品质的影响[J]. 张丽,张蕾,罗理勇,潘从飞,曾亮.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7(07)

博士论文
[1]茶树重要萜类香气物质生物合成机理的研究[D]. 刘晶晶.安徽农业大学 2018
[2]高温和干旱胁迫下茶树转录组分析及Histone H1基因的功能鉴定[D]. 王伟东.南京农业大学 2016
[3]丛枝菌根真菌对黄瓜幼苗低温胁迫的缓解效应及其调控机理[D]. 马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
[4]基于组学技术研究氮素对于茶树碳氮代谢及主要品质成分生物合成的影响[D]. 刘健伟.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6

硕士论文
[1]安溪若干乡镇铁观音挥发性成分及其指纹图谱[D]. 徐淑娟.华侨大学 2017
[2]三种不同加工工艺对铁观音红茶品质及农残的影响[D]. 林绍轮.福建农林大学 2015
[3]茶树萜类合成途径关键基因克隆及表达研究[D]. 徐燕.浙江大学 2013
[4]信阳毛尖香气特征及其成分GC-MS指纹图谱的研究[D]. 孔维婷.西南大学 2012
[5]气质联用在不同茶叶品质鉴定中的应用[D]. 李万春.南京理工大学 2012
[6]茶叶香气指纹图谱及特征识别的初步研究[D]. 欧阳石光.山东农业大学 2011
[7]基于代谢谱分析的不同光质处理对茶鲜叶品质形成的影响研究[D]. 郝亚利.安徽农业大学 2010
[8]抗农残乌龙茶种质资源筛选及4种农药降解动态研究[D]. 李秀峰.福建农林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037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35037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3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