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9年山东省牛场BVD、IBR、PR流行病学调查及共感染致病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09 19:12
牛病毒性腹泻(BV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引起的一种主要感染反刍动物的传染性疾病,BVDV为黄病毒科瘟病毒属成员,该病能够引起牛的腹泻、繁殖力下降、产奶量下降、胎儿生长缓慢、呼吸道症状、犊牛持续感染,还会引起流产、胎儿畸形、木乃伊胎、死胎等繁殖障碍。持续性感染牛将终生保持病毒血症的状态且持续对外排毒,该病呈世界性流行,给养牛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又称作BHV-1)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IBRV属于疱疹病毒科、α-疱疹病毒亚科、水痘病毒属成员,IBR主要表现为鼻气管炎症、呼吸困难、流鼻涕等症状,可引起脓疱性外阴阴道炎、龟头炎、结膜炎、犊牛脑膜脑炎、乳房炎、奶牛流产等,直接引起的死亡率不高,但影响牛的生长、产奶量以及国际贸易,严重影响养牛业的健康发展。BVDV与BHV-1两种病毒均能引起免疫抑制,使感染机体容易继发其它病原感染,造成较为严重的临床症状;这两种病毒与牛的运输热密切相关,是造成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BRDC)的两个主要病原,是养牛业密切关注的疫病。伪狂犬病(PR)也称为Aujeszky病(...
【文章页数】:10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牛病毒性腹泻病概述
1.1.1 BVD的病原学及致病机制
1.1.2 BVD的流行病学
1.1.3 BVD的临床特征
1.1.4 BVD的剖检病变与组织病理学变化
1.1.5 BVDV与细胞自噬
1.1.6 BVDV与细胞凋亡
1.2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概述
1.2.1 IBR的病原学及发病机制
1.2.2 IBR的流行病学
1.2.3 IBR的临床症状
1.2.4 IBR的病理变化
1.2.5 BHV-1与细胞凋亡
1.3 伪狂犬病概述
1.4 BVDV和 BHV-1 共感染研究进展
1.4.1 BVDV与 BHV-1 共感染研究现状
1.4.2 病毒共感染的一般致病机制
1.4.3 病毒共感染对宿主的影响
1.4.4 病毒共感染的检测方法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仪器与试剂
2.2 常用试剂的配备
2.3 实验方法与步骤
2.3.1 实验技术路线
2.3.2 PR、BVD与 IBR流行病学调查
2.3.3 牛源PRV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实验
2.3.4 BHV-1gD多克隆抗体制备及验证
2.3.5 BVDV与 BHV-1 共感染致病机制研究
2.3.6 BVDV和 BHV-1 两种病毒共感染与单独感染时干扰素相关基因m RNA水平检测
2.3.7 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3.1.1 BVDV与 BHV-1 血清学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3.1.2 牛群PRV血清学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3.1.3 BVDV临床病例分析及病原学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3.1.4 IBR临床病例分析及病原学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3.2 PRV分离及致病性实验结果
3.2.1 剖检及病理组织学病变
3.2.2 PCR及 IFA鉴定PRV分离株
3.2.3 SDLY-China-2018株PRV gE基因AA变异分析
3.2.4 SDLY-China-2018株PRV gE、gD、gI、gC和 TK基因遗传进化分析
3.2.5 SDLY-China-2018株PRV致细胞病变和毒力情况
3.2.6 SDLY-China-2018株PRV对小鼠致病性实验
3.2.7 同场区猪血清PRVgE抗体检测结果
3.3 BHV-1gD多克隆抗体制备及验证
3.3.1 重组菌的酶切验证及菌液PCR验证
3.3.2 表达菌的诱导表达及纯化结果
3.3.3 兔血清抗体效价测定
3.3.4 制备的多克隆抗体IFA及WB验证
3.4 BVDV与 BHV-1 共感染致病机制研究结果
3.4.1 BVDV和 BHV-1 共感染与BHV-1 单独感染相比导致细胞病变减轻
3.4.2 在MDBK、BT细胞上BVDV与BHV-1 共感染与BVDV单独感染相比病毒增殖减弱
3.4.3 在MDBK、BT细胞上BVDV与BHV-1共感染与BHV-1单独感染相比病毒增殖减弱
3.4.4 WB与IFA检测BVDV和 BHV-1 共感染与BVDV单感染时病毒增殖的情况
3.4.5 BVDV和 BHV-1 共感染与BVDV单独感染时相比,MDBK细胞的自噬减弱
3.4.6 BVDV和 BHV-1 共感染与两病毒单独感染时MDBK细胞的凋亡变化
3.4.7 BVDV和 BHV-1 两种病毒共感染与单独感染时干扰素相关基因表达变化
4 讨论
4.1 BVDV与 BHV-1 共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4.2 牛场PRV的感染
4.3 BVDV与 BHV-1 共感染对病毒增殖的影响
4.4 BVDV与 BHV-1 共感染与细胞自噬和细胞凋亡的关系
4.5 BVDV和 BHV-1 共感染对干扰素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7 致谢
8 个人简历
本文编号:3787578
【文章页数】:10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牛病毒性腹泻病概述
1.1.1 BVD的病原学及致病机制
1.1.2 BVD的流行病学
1.1.3 BVD的临床特征
1.1.4 BVD的剖检病变与组织病理学变化
1.1.5 BVDV与细胞自噬
1.1.6 BVDV与细胞凋亡
1.2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概述
1.2.1 IBR的病原学及发病机制
1.2.2 IBR的流行病学
1.2.3 IBR的临床症状
1.2.4 IBR的病理变化
1.2.5 BHV-1与细胞凋亡
1.3 伪狂犬病概述
1.4 BVDV和 BHV-1 共感染研究进展
1.4.1 BVDV与 BHV-1 共感染研究现状
1.4.2 病毒共感染的一般致病机制
1.4.3 病毒共感染对宿主的影响
1.4.4 病毒共感染的检测方法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仪器与试剂
2.2 常用试剂的配备
2.3 实验方法与步骤
2.3.1 实验技术路线
2.3.2 PR、BVD与 IBR流行病学调查
2.3.3 牛源PRV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实验
2.3.4 BHV-1gD多克隆抗体制备及验证
2.3.5 BVDV与 BHV-1 共感染致病机制研究
2.3.6 BVDV和 BHV-1 两种病毒共感染与单独感染时干扰素相关基因m RNA水平检测
2.3.7 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3.1.1 BVDV与 BHV-1 血清学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3.1.2 牛群PRV血清学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3.1.3 BVDV临床病例分析及病原学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3.1.4 IBR临床病例分析及病原学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3.2 PRV分离及致病性实验结果
3.2.1 剖检及病理组织学病变
3.2.2 PCR及 IFA鉴定PRV分离株
3.2.3 SDLY-China-2018株PRV gE基因AA变异分析
3.2.4 SDLY-China-2018株PRV gE、gD、gI、gC和 TK基因遗传进化分析
3.2.5 SDLY-China-2018株PRV致细胞病变和毒力情况
3.2.6 SDLY-China-2018株PRV对小鼠致病性实验
3.2.7 同场区猪血清PRVgE抗体检测结果
3.3 BHV-1gD多克隆抗体制备及验证
3.3.1 重组菌的酶切验证及菌液PCR验证
3.3.2 表达菌的诱导表达及纯化结果
3.3.3 兔血清抗体效价测定
3.3.4 制备的多克隆抗体IFA及WB验证
3.4 BVDV与 BHV-1 共感染致病机制研究结果
3.4.1 BVDV和 BHV-1 共感染与BHV-1 单独感染相比导致细胞病变减轻
3.4.2 在MDBK、BT细胞上BVDV与BHV-1 共感染与BVDV单独感染相比病毒增殖减弱
3.4.3 在MDBK、BT细胞上BVDV与BHV-1共感染与BHV-1单独感染相比病毒增殖减弱
3.4.4 WB与IFA检测BVDV和 BHV-1 共感染与BVDV单感染时病毒增殖的情况
3.4.5 BVDV和 BHV-1 共感染与BVDV单独感染时相比,MDBK细胞的自噬减弱
3.4.6 BVDV和 BHV-1 共感染与两病毒单独感染时MDBK细胞的凋亡变化
3.4.7 BVDV和 BHV-1 两种病毒共感染与单独感染时干扰素相关基因表达变化
4 讨论
4.1 BVDV与 BHV-1 共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4.2 牛场PRV的感染
4.3 BVDV与 BHV-1 共感染对病毒增殖的影响
4.4 BVDV与 BHV-1 共感染与细胞自噬和细胞凋亡的关系
4.5 BVDV和 BHV-1 共感染对干扰素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7 致谢
8 个人简历
本文编号:37875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3787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