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疫里默氏菌B739 0 873基因功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4-03-20 20:13
鸭疫里默氏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是严重危害鸭、鹅等禽类健康的重要病原,长期使用抗菌药物进行防治,带来了耐药性增加等防治及公共卫生问题。耐药节结化细胞分化(Resistance nodulation division,RND)家族外排泵的表达是造成细菌多重耐药重要原因之一,围绕RA的基因组是否编码具有RND外排泵、是怎样介导RA耐药等科学问题开展系列试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鸭疫里默氏菌B7390873介导RA氨基糖苷类和去污剂类化合物耐药对本实验室完成测序的RA-CH-1株的基因组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发现B7390781、B7390873和B7391785三个基因的编码蛋白具有11-12个跨膜区(TM D),在TMD 1-2和TMD 6-7之间分别有一个小大约300 aa的周质环,且三个蛋白都位于细胞质膜,他们的相邻基因中,B7390782、B7390872和B7391783编码膜融...
【文章页数】:12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常用英文缩写词汇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鸭疫里默氏菌耐药的研究概况
1.1 鸭疫里默氏菌的耐药现状
1.2 鸭疫里默氏菌耐药相关因子的研究
2 革兰氏阴性菌RND外排泵的研究概况
2.1 RND外排泵的基本特性
2.2 RND外排泵的作用机制
3 选题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鸭疫里默氏菌B7390873的寻找及其功能鉴定
1 试验材料
1.1 菌株和质粒
1.2 实验动物
1.3 引物
1.4 试剂
1.5 仪器设备
2 试验方法
2.1 生物信息学分析
2.2 缺失株RA-CH-1ΔB7390873的构建
2.3 回补株RA-CH-1ΔB7390873pLMF03::B7390873的构建
2.4 生长曲线的测定
2.5 体外竞争能力的测定
2.6 MIC的测定
2.7 LD50的测定
3 试验结果
3.1 RA-CH-1株RND外排泵基因的寻找
3.2 缺失株RA-CH-1ΔB7390873的构建
3.3 回补株RA-CH-1ΔB7390873pLMF03::B7390873的构建
3.4 生长曲线的测定
3.5 体外竞争能力的测定
3.6 MIC的测定
3.7 LD50的测定
4 讨论
第三章 鸭疫里默氏菌B7390873工作能量来源的研究
1 试验材料
1.1 菌株
1.2 试剂
1.3 仪器设备
2 试验方法
2.1 适宜CCCP使用浓度的筛选
2.2 加入CCCP后不同RA菌株的MIC检测
2.3 不同RA菌株对庆大霉素摄入累积量的检测
3 试验结果
3.1 适宜CCCP使用浓度的测定
3.2 加入CCCP后不同RA菌株MIC的测定
3.3 不同RA菌株庆大霉素的累积能力的测定
4 讨论
第四章 鸭疫里默氏菌B7390873蛋白必需氨基酸位点研究
1 试验材料
1.1 菌株和质粒
1.2 实验动物
1.3 引物
1.4 试剂
1.5 仪器设备
2 试验方法
2.1 序列比对
2.2 氨基酸的突变原则
2.3 突变片段B7390873X的PCR扩增
2.4 突变重组质粒pLMF03::B7390873X的构建与鉴定
2.5 点突变回补株RA-CH-1ΔB7390873pLMF03::B7390873X鉴定
2.6 点突变回补株的MIC检测
2.7 兔抗B7390873截段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2.8 Western-blot检测点突变回补株中B7390873X蛋白的表达
3 试验结果
3.1 B7390873保守氨基酸的寻找
3.2 突变片段B7390873X的PCR扩增
3.3 突变重组质粒pLMF03::B7390873X的构建
3.4 点突变回补株RA-CH-1ΔB7390873pLMF03::B7390873X筛选
3.5 点突变回补株MIC的测定
3.6 兔抗B7390873截断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3.7 点突变回补株中B7390873X的表达
4 讨论
第五章 鸭疫里默氏菌B7390873功能需要B7390872参与
1 试验材料
1.1 菌株和质粒
1.2 引物
1.3 试剂
1.4 仪器设备
2 试验方法
2.1 B7390872和B7390873共转录的检测
2.2 双缺失株RA-CH-1ΔB7390872ΔB7390873的构建
2.3 双缺失回补株的构建
2.4 双缺失株和双缺失株回补株的MIC检测
2.5 重组表达质粒pBAD24::B7390872、pBAD24::B7390873和pBAD24::B7390872-B7390873的构建
2.6 重组表达质粒pBAD24::B7390872、pBAD24::B7390873 和p BAD24::B7390872-B7390873 的诱导表达
2.7 化学交联作用
2.8 Western-blot
3 试验结果
3.1 B7390872和B7390873共表达
3.2 双缺失株RA-CH-1ΔB7390872ΔB7390873的构建
3.3 双缺失回补株的构建
3.4 双缺失株和双缺失株回补株MIC的测定
3.5 重组表达质粒pBAD24::B7390872、pBAD24::B7390873和pBAD24::B7390872-B7390873的构建
3.6 Western-blot检测B7390872和B7390873的表达
4 讨论
第六章 鸭疫里默氏菌B7390870对B7390873调节作用研究
1 试验材料
1.1 菌株和质粒
1.2 引物
1.3 试剂
1.4 仪器设备
2 试验方法
2.1 RA-CH-1株B7390873基因的诱导表达
2.2 同源性分析
2.3 缺失株RA-CH-1ΔB7390870的构建
2.4 B7390870、B7390871和B7390872共转录的检测
2.5 过表达株RA-CH-1pLMF03::B7390870的构建
2.6 RT-PCR
2.7 过表达株RA-CH-1pLMF03::B7390870MIC的检测
3 试验结果
3.1 RA-CH-1株B7390873基因的诱导表达
3.2 B7390870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析
3.3 缺失株RA-CH-1ΔB7390870的构建
3.4 B7390870、B7390871和B7390872共转录的检测
3.5 过表达株RA-CH-1pLMF03::B7390870的构建
3.6 RT-PCR
3.7 过表达株RA-CH-1pLMF03::B7390870MIC的测定
4 讨论
结论
本文的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本文编号:3933241
【文章页数】:12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常用英文缩写词汇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鸭疫里默氏菌耐药的研究概况
1.1 鸭疫里默氏菌的耐药现状
1.2 鸭疫里默氏菌耐药相关因子的研究
2 革兰氏阴性菌RND外排泵的研究概况
2.1 RND外排泵的基本特性
2.2 RND外排泵的作用机制
3 选题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鸭疫里默氏菌B7390873的寻找及其功能鉴定
1 试验材料
1.1 菌株和质粒
1.2 实验动物
1.3 引物
1.4 试剂
1.5 仪器设备
2 试验方法
2.1 生物信息学分析
2.2 缺失株RA-CH-1ΔB7390873的构建
2.3 回补株RA-CH-1ΔB7390873pLMF03::B7390873的构建
2.4 生长曲线的测定
2.5 体外竞争能力的测定
2.6 MIC的测定
2.7 LD50的测定
3 试验结果
3.1 RA-CH-1株RND外排泵基因的寻找
3.2 缺失株RA-CH-1ΔB7390873的构建
3.3 回补株RA-CH-1ΔB7390873pLMF03::B7390873的构建
3.4 生长曲线的测定
3.5 体外竞争能力的测定
3.6 MIC的测定
3.7 LD50的测定
4 讨论
第三章 鸭疫里默氏菌B7390873工作能量来源的研究
1 试验材料
1.1 菌株
1.2 试剂
1.3 仪器设备
2 试验方法
2.1 适宜CCCP使用浓度的筛选
2.2 加入CCCP后不同RA菌株的MIC检测
2.3 不同RA菌株对庆大霉素摄入累积量的检测
3 试验结果
3.1 适宜CCCP使用浓度的测定
3.2 加入CCCP后不同RA菌株MIC的测定
3.3 不同RA菌株庆大霉素的累积能力的测定
4 讨论
第四章 鸭疫里默氏菌B7390873蛋白必需氨基酸位点研究
1 试验材料
1.1 菌株和质粒
1.2 实验动物
1.3 引物
1.4 试剂
1.5 仪器设备
2 试验方法
2.1 序列比对
2.2 氨基酸的突变原则
2.3 突变片段B7390873X的PCR扩增
2.4 突变重组质粒pLMF03::B7390873X的构建与鉴定
2.5 点突变回补株RA-CH-1ΔB7390873pLMF03::B7390873X鉴定
2.6 点突变回补株的MIC检测
2.7 兔抗B7390873截段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2.8 Western-blot检测点突变回补株中B7390873X蛋白的表达
3 试验结果
3.1 B7390873保守氨基酸的寻找
3.2 突变片段B7390873X的PCR扩增
3.3 突变重组质粒pLMF03::B7390873X的构建
3.4 点突变回补株RA-CH-1ΔB7390873pLMF03::B7390873X筛选
3.5 点突变回补株MIC的测定
3.6 兔抗B7390873截断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3.7 点突变回补株中B7390873X的表达
4 讨论
第五章 鸭疫里默氏菌B7390873功能需要B7390872参与
1 试验材料
1.1 菌株和质粒
1.2 引物
1.3 试剂
1.4 仪器设备
2 试验方法
2.1 B7390872和B7390873共转录的检测
2.2 双缺失株RA-CH-1ΔB7390872ΔB7390873的构建
2.3 双缺失回补株的构建
2.4 双缺失株和双缺失株回补株的MIC检测
2.5 重组表达质粒pBAD24::B7390872、pBAD24::B7390873和pBAD24::B7390872-B7390873的构建
2.6 重组表达质粒pBAD24::B7390872、pBAD24::B7390873 和p BAD24::B7390872-B7390873 的诱导表达
2.7 化学交联作用
2.8 Western-blot
3 试验结果
3.1 B7390872和B7390873共表达
3.2 双缺失株RA-CH-1ΔB7390872ΔB7390873的构建
3.3 双缺失回补株的构建
3.4 双缺失株和双缺失株回补株MIC的测定
3.5 重组表达质粒pBAD24::B7390872、pBAD24::B7390873和pBAD24::B7390872-B7390873的构建
3.6 Western-blot检测B7390872和B7390873的表达
4 讨论
第六章 鸭疫里默氏菌B7390870对B7390873调节作用研究
1 试验材料
1.1 菌株和质粒
1.2 引物
1.3 试剂
1.4 仪器设备
2 试验方法
2.1 RA-CH-1株B7390873基因的诱导表达
2.2 同源性分析
2.3 缺失株RA-CH-1ΔB7390870的构建
2.4 B7390870、B7390871和B7390872共转录的检测
2.5 过表达株RA-CH-1pLMF03::B7390870的构建
2.6 RT-PCR
2.7 过表达株RA-CH-1pLMF03::B7390870MIC的检测
3 试验结果
3.1 RA-CH-1株B7390873基因的诱导表达
3.2 B7390870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析
3.3 缺失株RA-CH-1ΔB7390870的构建
3.4 B7390870、B7390871和B7390872共转录的检测
3.5 过表达株RA-CH-1pLMF03::B7390870的构建
3.6 RT-PCR
3.7 过表达株RA-CH-1pLMF03::B7390870MIC的测定
4 讨论
结论
本文的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本文编号:39332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393324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