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添加量对不同肥力土壤有机碳固定机制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4-12-27 03:00
农田土壤有机碳决定着土壤肥力,是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全球固碳减排、提高作物产量以及减缓气候变化的关键所在。我国东北黑土地区是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但是由于长期高强度的不合理利用,导致理化性质变差、土壤肥力下降、生态功能退化。因此,增加黑土地区土壤有机质、提升其基础地力已引起国家农业部高度重视。增施有机肥、实行秸秆还田是加快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增加土壤碳储存的合理有效措施。但对于秸秆添加量在不同肥力土壤中的阈值,秸秆碳的添加如何影响原来有机碳的分解尚不十分清楚。外源碳投入的增加会持续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但现有研究多数有机碳含量范围较小。因此本研究设定不同秸秆添加量,实现有机碳含量较大范围,观测不同组分的响应特征。另外,不同肥力水平土壤固碳速率、有机碳在不同组分之间的转化、有机碳的固定机制均有所不同。综合以上,本研究基于东北黑土和棕壤长期定位试验站,选取以低肥力和高肥力土壤为研究对象,添加13C标记玉米秸秆(以0%;1%;3%;5%和10%的质量比例与土壤混合后)在田间进行原位培养1年,采用湿筛法和土壤有机碳密度分组方法,定量分析不同秸秆添加量条件下秸秆碳在不同团聚体和...
【文章页数】:10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本文编号:4021037
【文章页数】:10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2-1土壤有机碳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循环示意图
沈阳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1图2-1土壤有机碳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循环示意图Fig.2-1Conceptualmodelofsoilorganiccarboncyclingprocessesinanfarmlandecosystem2.1.1研究内容(1)不同量的玉米秸秆添加对土壤....
图2-2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22通过密度分组方法,结合团聚体分组过程将土壤团聚体分为非保护库、物理保护库以及化学保护库。并采用Spearman双侧显著检验,对不同肥力土壤添加不同量秸秆处理的有机碳组分之间及与总有机碳进行相关分析。一方面揭示不同有机碳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征及其与总有机....
图2-3砂滤管示意图
沈阳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5具体设计如下;分别称取各试验地各处理供试土壤100g(烘干土重)与不同添加量(烘干重1g,3g,5g,10g)的13C标记玉米秸秆混匀,装入砂滤管中,形成秸秆添加量为土壤重量1%、3%、5%和10%的试验系列。根据当地的土壤和秸秆产量,1%和3%处理与....
图2-4简易分组流程图
沈阳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7培养皿得到<53μm的粘粉粒组分。所有组分60℃烘干至恒重并称重。研磨至能通过0.15mm(100目)筛子,供上机测定有机碳含量及δ13C值使用。第二步,将第一步得到的微团聚体组分经过密度浮选,得到轻组组分(LF)和重组组分(HF),再将剩余部分振荡过....
本文编号:40210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4021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