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博士论文 >

甘肃甘南野生羊肚菌多样性及其液体发酵工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30 18:05

  本文关键词:甘肃甘南野生羊肚菌多样性及其液体发酵工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通过对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境内收集到的117株野生羊肚菌Morchella spp.宏观形态特征、显微结构特征和基于ITS片段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探讨了该地区野生羊肚菌的分类地位及其系统发育关系;同时运用生物学和统计学的研究方法,讨论了羊肚菌M.esculenta液体菌种生长动力学模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形态学观察(1)对收集到的117株野生羊肚菌Morchella spp.进行形态学观察,初步将其规划为10种,分别为肋脉羊肚菌M.costata(Vent.)Pers.,尖顶羊肚菌M.conica Pers.,黑脉羊肚菌M.angusticeps Peek.,小羊肚菌M.deliciosa Fr.,羊肚菌M.esculenta(L.)Pers.,普通羊肚菌M.vulgaris(Pers.)Boud.,宽圆羊肚菌M.rotunda(Fr.)Boud.,粗腿羊肚菌M.crassipes(Vent.)Pers.,褐赭羊肚菌M.umbrina Boud.和高羊肚菌M.elata Fr.。(2)经单孢分离纯化的羊肚菌Morchella spp.培养菌落在复合PDA培养基上均出现菌丝体颜色逐渐加深的现象,由最初的无色透明渐变为淡黄色,最终变为黑褐色;同时,菌丝分泌的褐色素使复合PDA培养基也变为黑褐色。(3)在数字式目镜显微成像仪下,羊肚菌Morchella spp.菌丝生长初期为无色透明,生长中后期呈现黄褐色透明,且表面光滑,菌丝呈“桥连状”或“竹节状”,并有分枝且交织成网;子囊近圆柱形,一般含有8枚孢子;孢子椭圆形,无色,平滑;侧丝细长,顶部稍粗。(4)羊肚菌Morchella spp.菌核呈现土黄色或黄褐色,仅从其菌核表面分辨不出有关羊肚菌的任何可识别信息。2、分子生物学研究(1)将初步依形态分类鉴定的10株羊肚菌(GN-M1、GN-M2、GN-M3、GN-M4、GN-M6、GN-M9、GN-M10、GN-M12、GN-M14、GN-M22)和另外6株未能在相关资料中查阅到且尚不能确定的羊肚菌菌株(GN-M17、GN-M19、GN-M25、GN-M27、GN-M31、GN-M32)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经分子鉴定得知,16株供试羊肚菌共归纳为5种,分别为黑脉羊肚菌M.angusticeps(GN-M1、GN-M2、GN-M6、GN-M10),羊肚菌M.esculenta(GN-M3、GN-M4、GN-M9、GN-M12),高羊肚菌M.elata(GN-M14、GN-M22、GN-M17、GN-M19),粗腿羊肚菌M.crapssipes(GN-M25、GN-M31)和尖顶羊肚菌M.conica(GN-M27、GN-M32),并且这5种羊肚菌主要归类于黄羊肚菌类群(羊肚菌M.esculenta,粗腿羊肚菌M.crapssipes)和黑羊肚菌类群(尖顶羊肚菌M.conica,黑脉羊肚菌M.angusticeps,高羊肚菌M.elata)。(2)根据最大简约法(MP)和邻接法(NJ)构建的分子进化树得知,两种分子进化树拓扑结构基本相似,并且Bootstrap验证都有很高的支持率,说明其系统关系有很高的可信度,同时也说明本研究为该地区羊肚菌Morchella spp.的系统分类提供了较为准确的分子性状依据。3、生长动力学研究运用Monod模型、Logistic模型和1st Opt(First Optimization)软件对羊肚菌M.esculenta生长过程进行拟合试验。通过分析比较,最终选择Logistic模型和1st Opt拟合模型作为此次试验羊肚菌M.esculenta深层发酵生长动力模型,建立形式如下:
【关键词】:羊肚菌 分子系统学 ITS区 深层发酵 生长动力学
【学位授予单位】:甘肃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646.7
【目录】:
  • 摘要2-4
  • SUMMARY4-8
  • 引言8-9
  • 第一章 文献综述9-25
  • 1 羊肚菌简介9
  • 2 羊肚菌传统分类学研究简介9-11
  • 3 羊肚菌生态位特征11-16
  • 3.1 发生时间11-12
  • 3.2 环境温度12-13
  • 3.3 环境湿度13
  • 3.4 植被与土壤13-14
  • 3.5 根际微生物14
  • 3.6 酸碱度14
  • 3.7 光照和空气14-15
  • 3.8 营养元素15-16
  • 4 羊肚菌生活史及其生活习性16-18
  • 4.1 羊肚菌生活史16-17
  • 4.2 生活习性17-18
  • 5 羊肚菌生物活性研究18-20
  • 5.1 多糖18-19
  • 5.2 酶19
  • 5.3 氨基酸19-20
  • 5.4 脂肪酸类化合物20
  • 5.5 吡喃酮抗生素20
  • 6 羊肚菌遗传多样性研究20-22
  • 6.1 菌物遗传多样性概述20-21
  • 6.2 羊肚菌核糖体DNA分析21-22
  • 6.3 羊肚菌同工酶分析22
  • 6.4 羊肚菌蛋白质免疫分析22
  • 7 ITS序列在菌物分类中的应用22-23
  • 7.1 rDNA-ITS序列的特征22-23
  • 7.2 rDNA-ITS序列的应用原理23
  • 8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23-25
  • 第二章 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野生羊肚菌形态学研究25-33
  • 1 试验材料25
  • 1.1 供试样品25
  • 1.2 培养基25
  • 1.3 仪器设备25
  • 2 试验方法25-26
  • 2.1 羊肚菌子实体形态学观察25-26
  • 2.2 羊肚菌显微特征形态学观察26
  • 3 结果与分析26-31
  • 3.1 羊肚菌子实体形态特征26-28
  • 3.2 羊肚菌菌丝形态特征28-31
  • 4 本章小结31-33
  • 第三章 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野生羊肚菌分子系统学研究33-41
  • 1 试验材料33-34
  • 1.1 供试菌株33
  • 1.2 主要试剂33-34
  • 1.3 仪器设备34
  • 2 试验方法34-36
  • 2.1 总DNA提取34-35
  • 2.2 PCR扩增35
  • 2.3 ITS区测序35-36
  • 3 结果与分析36-40
  • 3.1 PCR扩增结果36
  • 3.2 ITS序列测序及BLAST比对分析36-38
  • 3.3 基于ITS序列系统树的构建38-40
  • 4 本章小结40-41
  • 第四章 羊肚菌M.esculenta液体发酵生长动力学研究41-54
  • 1 试验材料41
  • 1.1 供试菌株41
  • 1.2 液体发酵培养基41
  • 1.3 仪器设备41
  • 2 试验方法41-48
  • 2.1 培养方法41-42
  • 2.2 菌丝生物量测定42-45
  • 2.3 生长动力学模型45-46
  • 2.4 遗传算法的参数估计46-48
  • 3 结果与分析48-53
  • 3.1 模拟结果与误差分析48-49
  • 3.2 检验分析49-53
  • 4 本章小结53-54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54-58
  • 1 结论54-55
  • 2 讨论55-58
  • 参考文献58-66
  • 致谢66-67
  • 个人简介67-68
  •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完成科研成果68-70
  • 导师简介70-72
  • 附录 172-73
  • 附录 273-81
  • 附录 38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黄国学,崔瑞业,李佩福,袁玉明,陈海明;辽宁羊肚菌的分布及人工培育技术初报[J];辽宁林业科技;1998年01期

2 李毅;张勇;肖晋川;;山西省羊肚菌资源及开发利用[J];山西农业科学;2009年08期

3 罗植柚;;甘南野生羊肚菌生态研究初报[J];中国食用菌;1986年01期


  本文关键词:甘肃甘南野生羊肚菌多样性及其液体发酵工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76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4076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7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