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博士论文 >

国有林区可持续发展金融支持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31 05:08

  本文关键词:国有林区可持续发展金融支持体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012年,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突出重要的地位,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意味着我国国有林区发展必须重新定位,向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转型升级转变,以实现林区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此,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区域金融学理论,从国有林区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角度研究如何更好的构建林区可持续发展金融支持体系。本文研究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研究思路,首先深入剖析了我国国有林区金融支持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然后基于金融功能理论研究了金融支持国有林区生态-经济-社会子系统三效联动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机理,最后分别针对国有林区生态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金融支持效果评价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可持续发展金融支持体系优化建议。当前,我国国有林区资金来源的最主要渠道仍然是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资金,其次是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有林区的建设和发展也得到了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和外资的支持。然而,由于融资渠道的不完善和金融支持体系的不健全,林区企业融资过度依赖于国家投资和银行贷款,导致资产负债率高企,企业经营风险剧增,也不利于充分发挥金融体系的资源优化配置功效。文章采用基于Malmquist指数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我国国有林区金融支持效率进行了综合评价和横向比较,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国有林区的金融支持结构不平衡,支持效率层次不齐。随后,我们从国有林区生态、经济、社会子系统对金融支持的迫切需求,以及金融系统本身对支持国有林区生态、经济、社会子系统发展的供给诉求,分析得出金融支持国有林区生态、经济、社会子系统的内在机理,即通过发挥资金筹措功能推动林区生态子系统战略发展、通过发挥资金引导功能推动林区经济子系统转型升级、通过发挥风险管控功能推动林区社会子系统均衡发展,最终实现国有林区系统与金融系统协同发展。文章应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对2003-2012年金融支持我国九片国有林区系统发展的情况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十年间我国国有林区资金投入和林业产值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但生态环境却没有明显的改善,缺乏金融支持林区生态-经济-社会的长效作用机制。基于我国9片国有林区2003年-2012年10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可行广义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分别对国有林区金融体系支持生态、经济、社会子系统发展进行效果评估。结果表明:(1)目前我国国有林区生态系统建设资金来源渠道少、资金量失衡、投入结构不合理。建议进一步拓展国有林区生态子系统金融支持渠道、创新金融支持工具。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体系对国有林区生态系统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技术创新成果研发与转化等社会效益高、经济效益相对较低的项目的引导和支持作用,充分发挥商业性金融和民间金融的资源优化配置作用,并逐步探索创新型的生态系统金融产品与服务,包括设立国有林区生态环境保护基金、建立和完善国有林区森林资源资产证券化产品和机制、深化发展碳金融体系和产品等,从而为我国国有林区提供更利于生态系统建设的更多融资渠道的综合金融服务。(2)金融体系对国有林区经济子系统三大产业的支持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不高、产业发展风险较大。建议进一步优化国有林区经济子系统金融支持方向,提高金融支持效率。充分发挥国有林区金融支持的资金引导功能,推动国有林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林下种植业、养殖业以及生态开发领域,支持林区绿色循环经济发展,推动森林生态旅游业、科技服务业发展。同时,建立完善林区森林保险制度,以抵御涉林经济风险,促进林区产业经济的稳定发展。(3)我国国有林区社会子系统建设中,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投入不足,支持力度有限。建议进一步扩大国有林区社会子系统金融支持覆盖率,引导金融支持方向。鼓励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银行、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共同支持国有林区普惠金融和小微金融的发展,真正惠及广大林区小型微型企业和个体经济,特别是引导和扶持便利林区群众生活的社会服务业,引导林区群众合理分流安置,切实改善林区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水平,提高林区劳动生产率,推动林区生态、经济、社会全方位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金融支持 国有林区 可持续发展 生态经济社会系统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326.2;F83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5
  • 1 绪论15-29
  • 1.1 研究背景15-16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6-17
  • 1.2.1 研究目的16-17
  • 1.2.2 研究意义17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17-21
  • 1.3.1 国外理论研究现状17-18
  • 1.3.2 国外实践现状18-19
  • 1.3.3 国内研究现状19-21
  • 1.3.4 研究述评21
  • 1.4 研究内容、方法和框架21-28
  • 1.4.1 研究对象界定21-25
  • 1.4.2 主要研究内容25-26
  • 1.4.3 主要研究方法26
  • 1.4.4 技术路线26-28
  • 1.5 创新点28-29
  • 2 基础理论29-35
  • 2.1 相关理论29-32
  • 2.1.1 林业分类经营理论29-30
  • 2.1.2 可持续发展理论30-31
  • 2.1.3 区域金融理论31-32
  • 2.1.4 金融创新理论32
  • 2.1.5 金融功能理论32
  • 2.2 论应用32-34
  • 2.3 本章小结34-35
  • 3 国有林区金融支持现状及问题分析35-47
  • 3.1 我国国有林区金融支持现状35-38
  • 3.1.1 国家财政支持35-37
  • 3.1.2 政策性信贷支持37
  • 3.1.3 资本市场融资37-38
  • 3.1.4 其他融资方式38
  • 3.2 我国国有林区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38-41
  • 3.2.1 企业资产负债比高38-39
  • 3.2.2 融资渠道有限39-40
  • 3.2.3 金融支持体系不健全40-41
  • 3.3 国有林区金融支持效率评价41-46
  • 3.3.1 基于Malmquist指数的DEA方法41-42
  • 3.3.2 变量设定及数据来源42
  • 3.3.3 国有林区金融支持效率评价结果42-46
  • 3.4 本章小结46-47
  • 4 国有林区可持续发展金融支持机理分析47-66
  • 4.1 国有林区生态-经济-社会系统金融支持机理分析47-49
  • 4.1.1 金融支持需求分析47
  • 4.1.2 金融支持供给分析47-48
  • 4.1.3 基于金融功能理论的内在机理分析48-49
  • 4.2 国有林区生态-经济-社会系统金融支持三效联动机制分析49-65
  • 4.2.1 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原理49-50
  • 4.2.2 PVAR模型变量选择50-58
  • 4.2.3 基于PVAR模型的国有林区金融支持三效联动分析58-65
  • 4.3 本章小结65-66
  • 5 国有林区生态子系统可持续发展金融支持分析66-94
  • 5.1 国有林区生态子系统金融支持体系构建66-72
  • 5.1.1 国有林区生态子系统金融支持主体66-67
  • 5.1.2 国有林区生态子系统金融支持客体67-68
  • 5.1.3 国有林区生态子系统金融支持渠道及运作模式68-72
  • 5.2 国有林区生态子系统金融支持现状评估72-88
  • 5.2.1 面板数据模型及计量检验方法72-74
  • 5.2.2 评估模型构建与指标体系74-80
  • 5.2.3 金融支持国有林区生态子系统总体效果评估80-84
  • 5.2.4 金融支持国有林区生态子系统分类效果评估84-88
  • 5.3 我国国有林区生态子系统金融支持体系的优化建议88-92
  • 5.3.1 拓展渠道,形成多方共赢的金融支林协作新机制89-91
  • 5.3.2 金融脱媒,创新林区生态金融产品与服务91-92
  • 5.4 本章小结92-94
  • 6 国有林区经济子系统可持续发展金融支持分析94-118
  • 6.1 国有林区经济子系统金融支持体系构建94-99
  • 6.1.1 国有林区经济子系统金融支持主体94-95
  • 6.1.2 国有林区经济子系统金融支持客体95-96
  • 6.1.3 国有林区经济子系统金融支持渠道及运作模式96-99
  • 6.2 国有林区经济子系统金融支持现状评估99-115
  • 6.2.1 评估模型构建与指标体系99-105
  • 6.2.2 金融支持国有林区经济子系统总体效果评估105-110
  • 6.2.3 金融支持国有林区经济子系统分类效果评估110-115
  • 6.3 我国国有林区经济子系统金融支持体系的优化建议115-117
  • 6.3.1 产融结合,推动林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115-116
  • 6.3.2 保险先行,强化金融支持可持续性116-117
  • 6.4 本章小结117-118
  • 7 国有林区社会子系统可持续发展金融支持分析118-137
  • 7.1 国有林区社会子系统金融支持体系构建118-121
  • 7.1.1 国有林区社会子系统金融支持主体118
  • 7.1.2 国有林区社会子系统金融支持客体118-119
  • 7.1.3 国有林区社会子系统金融支持渠道及运作模式119-121
  • 7.2 国有林区社会子系统金融支持现状评估121-132
  • 7.2.1 评估模型构建与指标体系121-124
  • 7.2.2 金融支持国有林区社会子系统总体效果评估124-128
  • 7.2.3 金融支持国有林区社会子系统分类效果评估128-132
  • 7.3 我国国有林区社会子系统金融支持体系的优化建议132-135
  • 7.3.1 互联网+金融,推动林区小微金融与普惠金融快速发展133-135
  • 7.3.2 兴林富民,加强林区社会服务业的正向溢出效应135
  • 7.4 本章小结135-137
  • 8 国有林区可持续发展金融支持保障机制分析137-140
  • 8.1 政府是建立林区和谐金融生态环境的保障主体137
  • 8.2 建立健全法律保障机制,强化金融监管137-138
  • 8.3 逐步完善中介服务机制,保障金融支持质量138
  • 8.4 推进发展科技支撑机制,提高金融支持效率138-139
  • 8.5 本章小结139-140
  • 结论140-142
  • 参考文献142-149
  • 附录149-177
  • 附录1 PVAR模型STATA程序149-152
  • 附录2 面板双向固定效应及广义最小二乘回归模型STATA程序152-17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177-178
  • 致谢178-17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晓倩;可持续生态林业融资论[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贾立江;孙立梅;王海;;国有林区定位研究[J];北方经贸;2009年11期

3 陈孝兵;;生态文明:科学发展的时代强音——解读党的十八大报告的理论自觉[J];当代经济研究;2013年02期

4 白剑眉;金融功能的层次结构:一个全景分析[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5 郑宇;;对我国林业税费改革绩效的认识[J];财会研究;2009年09期

6 刘国成;陈志宏;;解决林业投资问题的新思路——商品林资产证券化[J];林业经济;2007年01期

7 宋晓梧;;加大战略投资力度 实现重点国有林区可持续发展[J];林业经济;2009年11期

8 王春云;;林业贴息贷款大透视[J];中国林业产业;2008年03期

9 周泽峰;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投资政策建议[J];绿色中国;2004年22期

10 张煜星;林业六大工程五大转变及跨越式发展关系的探讨[J];林业资源管理;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本报记者 欧阳春香;[N];中国证券报;2014年

2 本报记者 顾仲阳;[N];人民日报;2013年

3 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 陈柳钦;[N];中国能源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光英;中国碳汇林业可持续发展及博弈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永清;国有林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3 刘春良;内蒙古国有林区发展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3年

4 喻平;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5 田明华;中国森林资源投入产出及纳入市场运作体系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2年

6 任迎新;国有森工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7 李岩峰;东北国有林区森工企业对外投融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8 秦涛;中国林业金融支持体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9 王迎;我国重点国有林区森林经营与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10 李阳;低碳经济框架下碳金融体系运行的机制设计与制度安排[D];吉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沙锐;吉林森工股份公司资本结构对绩效影响程度的实证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国有林区可持续发展金融支持体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87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4087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0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