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RIG-I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及分子调控机制
本文关键词:鸭RIG-I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及分子调控机制
【摘要】:近年来,禽流感特别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给养禽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并引发一系列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鸡、鸭同为家禽,对流感病毒有着不同的敏感性,这与宿主本身抗性基因和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维甲酸诱导基因I (Retinoic acid inducible gene Ⅰ, RIG-I)能识别流感病毒并触发先天性免疫,该基因在鸡基因组上缺失,鸭基因组中保留,这种缺失使得鸡与其他禽类相比对禽流感病毒更易感、临床症状更明显。但到目前为止,鸭RIG-I是如何发挥抗病毒作用尚不清楚。本实验尝试从不同角度阐释鸭RIG-I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及分子调控机制,旨在揭示duRIG-I在抗病毒先天性免疫信号传递途径及其代偿机制,并以期进一步完善鸡体内抗病毒先天性免疫途径及禽类免疫系统相关的基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为探讨duRIG-I基因的功能,首先克隆获得了duRIG-I cDNA序列,提交GenBank(登录号为JQ946323.2和KC869660.1),发现了3'UTR存在可变剪接体;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结果显示duRIG-I蛋白主要位于细胞质,其次位于细胞核,进一步证实了该蛋白为胞质受体;半定量RT-PCR检测结果显示duRIG-I在心、肝、肾、腺胃、大肠、小肠、肌肉、胸腺和下丘脑等组织的本底表达均处于较低水平,仅在脾脏和肺脏组织中有少量表达;进一步采用poly[I:C]模拟病毒感染,实时定量PCR检测感染96h内的脾脏和肝脏中的duRIG-I基因的mRNA动态表达变化,发现感染8h后脾脏和肝脏中duRIG-I基因表达量均显著上升(P0.05)。2.基于上述duRIG-I基因呈诱导性表达的特点,我们开展了duRIG-I表达调控研究。首先克隆了duRIG-I启动子区,在线预测发现该基因启动子区存在一个明显的CpG岛,但BSP进一步检测结果显示,脾脏等中RIG-I启动子区的CpG岛处于非甲基化状态。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duRIG-I基因启动子转录活性结果显示,在+14~-301 bp存在正调控,该区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预测结果表明,IRF1等反式作用因子可能起着重要作用。3.为了证实duRIG-I的激活机制,对duRIG-I进行保守结构域预测,发现duRIG-I基因具有RLRs家族的典型特征(包括CARD结构域、RNA解旋酶等功能结构域),据此构建了不同结构域缺失突变体的表达载体,经RT-PCR,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方法鉴定重组质粒的表达,利用RT-qPCR检测结果发现CARD结构域能介导RLR通路上IFN-β、Mx1及PKR基因的表达显著上调;进一步采用NF-κB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和ELISA检测poly[I:C]介导的IFN-β的表达量,结果发现经poly[I:C]诱导,duRIG-Ⅰ被显著激活,同时CARDs结构域能够通过激活NF-κB促使IFN-β的产生。4.为进一步探索duRIG-I基因在抗病毒先天性免疫中的作用,慢病毒介导的duRIG-I基因在DF-1细胞中持续稳定高表达,获得了稳转细胞株DF-1/LV5-RIG-I和DF-1/LV5,并用RT-PCR及Western Blot验证duRIG-I基因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为下一步研究提供了细胞模型。5.为探索duRIG-I在抗病毒先天性免疫信号传递途径及其代偿机制,我们利用5'ppp-dsRNA模拟病毒感染,进行RNA-seq,共筛选出278个差异基因(duRIG-I基因介导的应答基因),其中120个差异基因被注释到KEGG数据库中,富集分析最可靠的通路为RIG-I样受体信号通路;GO二级功能的富集分析主要富集在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正向调控、β干扰素的细胞应答、RIG-I信号通路的正向调控等条目;通过Cytoscape软件,基于通路上共有的差异基因,构建了RIG-I信号通路与其他信号通路交联的关系网路图,推测Jak-STAT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关联、Wnt信号通路、泛素介导的蛋白水解作用、MAPK信号通路等在抗病毒信号转导过程中可能与RIG-I介导的通路存在分子交联;经进一步筛选得到RIG-I介导信号通路关键应答基因,如ISG12-2、OSA*A、Mx1、IFIT5、TRIM25、USP18、STAT1、STAT2、IRF1、 IRF3、IRF8等,Real-time PCR验证差异基因表达趋势与测序结果相一致,并结合已有文献报道,提出了鸡中的RIG-I基因介导的信号转导的假设图。
【关键词】:鸭 RIG-I 表达调控 信号通路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852.2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11
- 符号说明11-12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2-24
- 1 先天性免疫概述12-14
- 1.1 先天性免疫12-13
- 1.2 模式识别受体13-14
- 2 RIG-I研究进展14-22
- 2.1 RIG-I的分子结构14-15
- 2.2 RIG-I的激活机制15
- 2.3 RIG-I识别的配体15-19
- 2.4 RIG-I诱导Ⅰ型干扰素中的作用19
- 2.5 RIG-I介导的信号转导调控19-20
- 2.6 病毒干扰RIG-I介导的信号转导20-22
- 3 RIG-I在家禽上的研究进展22
- 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2-24
- 第二章 鸭RIG-I基因克隆、表达及结构域功能的初步分析24-52
- 1 材料和方法24-31
- 1.1 实验材料24-25
- 1.1.1 实验动物24
- 1.1.2 实验试剂24-25
- 1.2 实验方法25-31
- 1.2.1 总RNA提取及cDNA合成25
- 1.2.2 基因全长获取25-27
- 1.2.3 生物信息学分析27-28
- 1.2.4 启动子系列缺失表达载体的构建28
- 1.2.5 结构域缺失突变体的构建28-29
- 1.2.6 细胞培养与瞬时转染29
- 1.2.7 间接免疫荧光29
- 1.2.8 荧光定量PCR分析29-30
- 1.2.9 Western blot30
- 1.2.10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30
- 1.2.11 BSP实验(亚硫酸盐测序)30-31
- 1.2.12 数据处理与分析31
- 2 结果与分析31-49
- 2.1 鸭RIG-I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31-36
- 2.1.1 鸭RIG-I基因克隆31-32
- 2.1.2 鸭RIG-I基因序列分析与分子进化分析32-36
- 2.2 鸭RIG-I基因表达规律分析36-38
- 2.2.1 鸭RIG-I基因亚细胞定位36-37
- 2.2.2 鸭RIG-I基因不同组织表达规律分析37
- 2.2.3 poly[I:C]模拟病毒感染对鸭RIG-I基因表达的影响37-38
- 2.3 鸭RIG-I基因启动子克隆及甲基化分析38-42
- 2.3.1 鸭RIG-I基因启动子区克隆及序列分析38-39
- 2.3.2 鸭RIG-I基因启动子转录活性的检测39-40
- 2.3.3 鸭RIG-I基因甲基化分析40-42
- 2.4 鸭RIG-I基因结构域功能的初步分析42-49
- 2.4.1 鸭RIG-I全长及不同结构域的缺失突变体的构建及鉴定42-47
- 2.4.2 鸭RIG-I不同结构域对RLR信号通路诱导激活作用47-48
- 2.4.3 poly[I:C]诱导下,不同结构域的表达对IFN-p表达的影响48-49
- 3 讨论49-52
- 第三章 RIG-I介导的抗病毒信号通路调控机制研究52-80
- 1 材料与方法52-58
- 1.1 实验材料52-53
- 1.1.1 慢病毒法建立稳转细胞株相关材料52
- 1.1.2 转录组实验相关材料52-53
- 1.2 实验方法53-58
- 1.2.1 慢病毒法建立过表达duRIG-I-His的DF-1细胞株53-54
- 1.2.2 5'ppp-dsRNA模拟病毒感染实验54
- 1.2.3 RNA-Seq样品制备及测序54-55
- 1.2.4 RNA-Seq测序数据处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55-56
- 1.2.5 RNA-Seq测序数据差异基因荧光定量PCR验证56-58
- 2 结果与分析58-77
- 2.1 慢病毒转染技术实现duRIG-I基因在DF-1细胞中持续稳定高表达58-63
- 2.1.1 DF-1细胞慢病毒感染效率评价58-59
- 2.1.2 Puromycin致死浓度筛选59-60
- 2.1.3 DF-1靶细胞感染与稳转实验60-63
- 2.1.4 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稳转细胞株63
- 2.2 RNA提取及质量检测63-64
- 2.3 RNA-Seq产量统计与评估64-65
- 2.3.1 测序数据统计与评估64-65
- 2.3.2 RNA-Seq整体质量评估65
- 2.4 基因表达水平分析65-68
- 2.4.1 基因表达定量65
- 2.4.2 RIG-I基因的定量分析65-67
- 2.4.3 样品重复性检验67-68
- 2.5 RIG-I介导的抗病毒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分析68-74
- 2.5.1 差异表达基因筛选68-69
- 2.5.2 差异表达基因相关信号通路的富集69-71
- 2.5.3 差异表达基因网络关系71-74
- 2.6 差异表达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74-77
- 2.7 RIG-I基因介导的信号转导的假设图构建77
- 3 讨论77-80
- 3.1 稳转鸭RIG-I蛋白DF-1细胞系的建立77-78
- 3.2 抗病毒信号通路的crosstalk78-79
- 3.3 鸭RIG-I介导的抗病毒信号通路中泛素分子的响应79
- 3.4 鸭RIG-I介导的抗病毒信号通路应答基因79-80
- 全文结论80-81
- 主要创新点81
- 进一步研究设想81-82
- 参考文献82-93
- 附录93-100
- 致谢100-101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101-10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艳;刘云章;;受体酪氨酸激酶Ror在Wnt信号通路中的功能研究进展[J];河北农业科学;2012年07期
2 韩琳;冯新港;;Wnt信号通路及其在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J];中国兽医寄生虫病;2008年03期
3 宋舟;张立艳;董海兵;白换力;陈伟;吴帅成;伊鹏霏;付本懂;申海清;韦旭斌;;JAK-STAT信号通路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12年06期
4 王少兵;陶显娣;杨靖东;季慕寅;徐银学;;Wnt信号通路在哺乳动物卵泡发育中的作用[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5 李聪;马凯丽;刘增力;王志钢;;IGFs及其信号通路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13年09期
6 刘荣雕;阮灵伟;;PI3K-Akt信号通路与病毒感染[J];生物技术通报;2013年06期
7 李桂兰;杨洪双;张丽;;SWH信号通路生长控制作用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7期
8 赵静;张春雷;房兴堂;陈宏;;WNT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J];中国牛业科学;2012年01期
9 李鹏;夏平安;宋咏梅;赵桂苹;;鸡Toll样受体4信号通路及在鸡沙门菌抗病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家禽;2009年15期
10 滕英娟;孙春光;;PI3K/Akt及MAPK/Erk1/2信号通路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莹;程华;张丽;艾厚喜;王文;;经典Wnt信号通路抑制剂[A];第一届全国麻醉药理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季宇彬;胡哲清;邹翔;;MAPK信号通路及其研究进展[A];转化医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程华;孙芳玲;艾厚喜;张丽;蒋莹;王文;;Wnt信号通路与血管发生[A];全国第三次麻醉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4 李林;;利用小分子探针研究经典Wnt信号通路的信号转导机制[A];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14年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专题报告七[C];2014年
5 袁轶恺;冯华;孟辉;;Wnt信号通路与纤维化[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6 程华;孙芳玲;艾厚喜;张丽;蒋莹;王文;;Wnt信号通路与血管发生[A];第二届中国药理学会补益药药理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7 李晓;刘剑刚;刘龙涛;李浩;郭刚;;中药组分及有效成分干预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信号通路研究进展[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学与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会议暨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8 曾令启;叶章群;陈志强;杨为民;高文喜;;草酸激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p38 MAPK信号通路的研究[A];第七次中国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学术年会暨第二次广东省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周柔丽;李莉;杨华;魏渲辉;单毅;熊富霞;潘艳平;李灏辰;刘歆荣;;PI3K/Akt信号通路活化的一条新途径及其意义[A];第三届细胞结构与功能的信号基础研讨会论文摘要[C];2010年
10 王德;黄欣;赵敬军;;念珠菌MAPK信号通路研究进展[A];2013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海英;美发现两种细胞信号通路互动机制[N];科技日报;2009年
2 记者 刘海英;英发现细胞信号通路新“刹车”蛋白[N];科技日报;2012年
3 衣晓峰 陈英云 记者 李丽云;结肠癌发生中新的信号通路找到[N];科技日报;2009年
4 记者 许琦敏;减肥信号受控于脑中“通讯员”[N];文汇报;2008年
5 记者 刘海英;一种蛋白决定人的抗压能力[N];科技日报;2011年
6 通讯员 乔蕤琳 记者 衣晓峰 聂松义;癌症中小分子和微小核苷酸有关联[N];健康报;2012年
7 记者 颜理海 冯立中 通讯员 曾皓;我学者发现新的天然免疫信号通路[N];健康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玉娟;Hedgehog信号通路在大鼠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及其对TNF-α、IL-10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赵玲玲;FLCN与PAT1相互作用调控mTORC1信号通路的机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王炳超;Wn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在颌骨牙源性角化囊性瘤微创功能治疗中调控作用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4年
4 邢延奕;Wn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功能初步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5 陈海丽;经典Wnt信号通路在大鼠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新生中的作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6 孔丽;Wn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在颌骨牙源性角化囊性瘤中的表达及调控作用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5年
7 王文杰;Pygo2通过Wnt信号通路抑制脂肪分化的分子机制[D];厦门大学;2014年
8 黄锦梅;Wnt信号通路在压力调控BMSCs/PRF双膜共培养体系成软骨响应中作用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4年
9 徐光;多发性骨髓瘤中MAPK信号通路对BLyS表达调控的研究[D];南通大学;2012年
10 何周;FAM134C调控BMP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9268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926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