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青乌头生物碱的提
本文关键词:甘青乌头生物碱的提取、分离和药理活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甘青乌头 总生物碱 抗炎镇痛 急性肺损伤 出血性肠炎
【摘要】:甘青乌头为毛茛科乌头属植物唐古特乌头Aconitum tanguticum(Maxim.)Stapf的干燥全草,为高山珍稀药材,性凉味苦,具有清热解毒,生肌燥湿的功效,其主要药效成分为生物碱、苷类、挥发油等,其中生物碱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采用90%乙醇对甘青乌头进行提取,得率为17.65%,并用不同极性有机溶剂进行萃取分离,用药效学技术方法观察测定甘青乌头醇提物(EE)、石油醚萃取部分(PE)、乙酸乙酯萃取部分(EA)、氯仿萃取部分(CH)、正丁醇萃取部分(BU)和水溶性部分(WA)对非特异性急、慢性炎症反应的影响,测定EE、PE、EA、CH、BU和WA对冰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和热刺激痛阈的影响,比较分析其抗炎镇痛作用;研究发现甘青乌头具有一定的抗炎镇痛作用,醇提物具有较强的抗炎镇痛活性,初步筛选发现氯仿萃取部位是抗炎镇痛的主要药效物质群,其他部位亦具有一定的抗炎镇痛活性,相对较弱。根据甘青乌头抗炎镇痛作用的药效物质主要集中在醇提物的氯仿萃取部位,并且发现含有生物碱,于是对甘青乌头的总生物碱(TAA)进行提取,并对TAA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质量评价结果显示含生物碱(以乌头碱计)为0.3323%,建立了比较稳定的TAA含量测定方法,并采用Box-Behnken Design设计实验方案,以总生物碱和酯型生物碱含量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优选TAA的提取工艺,获得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85℃,提取时间1.5h,乙醇质量分数90%,液料比15:1,该工艺条件下TAA和酯型生物碱含量分别为0.5360g/100g提取物和0.5030μg/mg总碱,且重现性好,可作为TAA提取的新工艺。选择两种给药途径研究TAA对小鼠灌胃和腹腔注射时的急性毒性,并测定LD50,初步评价其安全性,研究发现TAA灌胃给药的LD50为0.7456g/kg,TAA腹腔注射给药的LD50为0.3358g/kg,研究证实TAA经灌胃和腹腔注射对小鼠均具有一定的急性毒性,初步判断TAA急性中毒的靶器官为植物神经系统和运动神经系统,中毒较快,持续时间较短。进一步药效学研究发现TAA对非特异性急性炎症反应和慢性炎症性组织增生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也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采用脂多糖(LPS)诱导建立大鼠急性肺损伤(ALI)模型,研究TAA对ALI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TAA通过其抗炎活性保护肺功能,且无显著的肺组织细胞毒性,TAA对LPS诱导的ALI的保护作用是通过改善肺组织病理变化,抑制NF-кB活化,减少炎性细胞浸润、血管渗出等实现的,结果显示抑制前炎症转录因子NF-кB以及炎症介质TNF-α、IL-6和IL-1β是主要的作用机制,初步表明TAA可作为急性肺损伤的有效治疗物质。采用甲氨蝶呤诱导建立大鼠急性出血性肠炎(AHE)模型,研究TAA对AHE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TAA灌胃后能明显改善AHE模型大鼠的一般状况,改善组织形态,降低血清TNF-α和NO含量,上调回肠组织匀浆DAO、ICAM-1和MPO水平,表明TAA可有效保护肠黏膜的机械屏障,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初步表明TAA可作为急性肠炎的有效治疗物质。选择常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和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为研究对象进行抗菌试验,研究发现TAA对G+菌及G-菌抗菌活性较强,而对真菌在1.0~10.0mg/m L范围内未发现明显的抑制作用,TAA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效价最高,对大肠杆菌的效价最低。体外抗炎研究结果显示,TAA可抑制LPS刺激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释放NO和IL-1,有效减轻炎症损伤,TAA在60-240mg/L范围内亦能明显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结果进一步证明TAA有较强的抗炎作用。
【关键词】:甘青乌头 总生物碱 抗炎镇痛 急性肺损伤 出血性肠炎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853.7
【目录】:
- 附件3-6
- 摘要6-8
- Abstract8-14
- 英文缩略表14-15
- 第一章 引言15-22
- 1.1 甘青乌头的资源研究15-16
- 1.1.1 生长环境15
- 1.1.2 植物性状15-16
- 1.1.3 资源利用16
- 1.2 甘青乌头的化学研究16-19
- 1.2.1 生物碱16-18
- 1.2.2 挥发油18-19
- 1.2.3 多糖19
- 1.2.4 苷类19
- 1.3 甘青乌头的药理研究19-20
- 1.3.1 抗菌19
- 1.3.2 抗炎19
- 1.3.3 抗病毒19
- 1.3.4 抗肿瘤19-20
- 1.3.5 对心血管的作用20
- 1.4 甘青乌头的临床应用20-22
- 第二章 甘青乌头抗炎镇痛活性追踪研究22-28
- 2.1 实验材料22-23
- 2.1.1 药品与试剂22
- 2.1.2 实验动物22
- 2.1.3 主要仪器22-23
- 2.2 方法与结果23-26
- 2.2.1 甘青乌头化学成分的提取与粗分离23-24
- 2.2.2 甘青乌头粗分离部位抗炎作用24-25
- 2.2.3 甘青乌头粗分离部位镇痛作用25-26
- 2.3 讨论26-28
- 第三章 甘青乌头总生物碱的提取方法研究28-51
- 3.1 实验材料28
- 3.1.1 药品与试剂28
- 3.1.2 仪器与设备28
- 3.2 方法与结果28-48
- 3.2.1 甘青乌头总生物碱的提取及测定28-31
- 3.2.2 HPLC法测定甘青乌头酯型生物碱含量的方法31-38
- 3.2.3 单因素试验考察甘青乌头总生物碱和酯型生物碱的提取条件38-42
- 3.2.4 甘青乌头总生物碱和酯型生物碱提取条件的响应面分析42-48
- 3.2.5 甘青乌头总生物碱提取条件的响应面分析结果验证48
- 3.3 讨论48-51
- 第四章 甘青乌头总生物碱急性毒性和抗炎镇痛作用51-58
- 4.1 实验材料51
- 4.1.1 药品与试剂51
- 4.1.2 实验动物51
- 4.1.3 主要仪器51
- 4.2 方法与结果51-56
- 4.2.1 甘青乌头总生物碱急性毒性51-53
- 4.2.2 甘青乌头总生物碱抗炎作用53-55
- 4.2.3 甘青乌头总生物碱镇痛作用55-56
- 4.3 讨论56-58
- 第五章 甘青乌头总生物碱对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58-73
- 5.1 实验材料58-59
- 5.1.1 实验动物58
- 5.1.2 药品与试剂58-59
- 5.1.3 主要仪器59
- 5.2 方法59-61
- 5.2.1 分组、造模与给药59
- 5.2.2 指标与检测方法59-61
- 5.3 结果61-71
- 5.3.1 对ALI大鼠肺气体交换功能的影响61-62
- 5.3.2 对ALI大鼠肺水肿的影响62-63
- 5.3.3 对ALI大鼠BALF蛋白含量的影响63
- 5.3.4 对ALI大鼠BALF细胞数的影响63-65
- 5.3.5 对ALI大鼠肺组织MPO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65-66
- 5.3.6 对ALI大鼠BALF细胞炎症因子的影响66-68
- 5.3.7 对ALI大鼠肺组织形态学的影响68-70
- 5.3.8 对ALI大鼠肺组织NF-ΚB表达的影响70-71
- 5.4 讨论71-73
- 第六章 甘青乌头总生物碱对大鼠出血性肠炎的保护作用73-87
- 6.1 实验材料73-74
- 6.1.1 实验动物73
- 6.1.2 药品与试剂73-74
- 6.1.3 主要仪器74
- 6.2 方法74-75
- 6.2.1 造模、分组与给药74
- 6.2.2 指标与检测方法74-75
- 6.2.3 统计学方法75
- 6.3 结果75-85
- 6.3.1 对大鼠一般状况的影响75-77
- 6.3.2 对AHE大鼠血清炎症因子TNF-A和NO的影响77-78
- 6.3.3 对AHE大鼠肠组织形态学影响78-82
- 6.3.4 对AHE大鼠肠组织匀浆DAO含量和MPO活性的影响82-83
- 6.3.5 对AHE大鼠肠ICAM-1 表达的影响83-85
- 6.4 讨论85-87
- 第七章 甘青乌头总生物碱的体外抗炎和抗菌活性87-94
- 7.1 实验材料87-88
- 7.1.1 药品与试剂87
- 7.1.2 实验动物87
- 7.1.3 主要仪器87-88
- 7.1.4 供试菌株88
- 7.2 方法88-89
- 7.2.1 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细胞毒作用88
- 7.2.2 对LPS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释放NO的影响88
- 7.2.3 对LPS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释放IL-1 的影响88-89
- 7.2.4 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89
- 7.2.5 抑菌圈测定89
- 7.2.6 最小抑菌浓度和半数抑菌浓度的测定89
- 7.3 结果89-93
- 7.3.1 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细胞毒作用89-90
- 7.3.2 对LPS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释放NO和IL-1 的影响90-91
- 7.3.3 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91
- 7.3.4 抑菌圈测定结果91
- 7.3.5 TAA的MIC和MIC_(50)91-93
- 7.4 讨论93-94
- 第八章 全文结论94-95
- 参考文献95-105
- 致谢105-106
- 作者简历10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卫兵;张振书;肖冰;王新颖;黄茂梁;赵世义;张彦萍;;姜黄素对肠黏膜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2 逯雯洁;林鹏程;;藏药八味獐牙菜丸的质量标准研究[J];北方药学;2014年09期
3 徐愚聪,达番琼,王曙;藏药十一味金色丸的鉴别和没食子酸的含量测定[J];华西药学杂志;2004年01期
4 张彩莲;呼彩莲;谢加利;;三七总皂苷对家兔出血性坏死性肠炎的影响[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年22期
5 那玉清;保守魁;;八味獐芽菜散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青海医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肖娟;孙智达;谢笔钧;杨尔宁;;荷叶生物碱提取工艺响应曲面优化研究[J];食品科学;2009年22期
7 赵yN镭;唐星;;附子总生物碱的提取纯化工艺[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7年07期
8 李赛雷;邵峰;刘荣华;任刚;黄慧莲;陈石生;史晓伟;;唐古特瑞香抗炎镇痛活性部位筛选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1年07期
9 王海顷,蒋山好,杨培明,应明华,林双君,朱大元;甘青乌头的生物碱[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2年04期
10 李文兰;于莹莹;赵培;季宇彬;王海艳;;乌头总生物碱贴片抗炎镇痛药效学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8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傅永红;藏药甘青乌头抗菌、抗肿瘤活性研究以及兔耳草抗病毒活性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416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941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