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介词短语“在+NP”的语序制约因素及其构式义考察
本文关键词:现代汉语介词短语“在+NP”的语序制约因素及其构式义考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上海师范大学》 2014年
现代汉语介词短语“在+NP”的语序制约因素及其构式义考察
李志贤
【摘要】:本文从句法语义分析入手,对介词短语“在+NP”句中三个位置的句式,在两大语序支配原则下,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并运用构式语法理论考察了介词短语“在+NP”句中位于动词前和动词后表达的构式义。本文共分为六章。 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意义,理论及方法等。本章回顾了以往的有关介词和介词短语的研究,分两个部分:一、介词与介词短语的句法语义以及历时演变研究成果;二、介词短语“在+NP”的语序制约因素的各方面的研究成果。 第二章是介词短语“在+NP”的句法语义特征研究。介词短语的内部结构语序是较为固定的,介词位于前置,方位词位于后置,其中所介引的名词性成分位于中间位置。不过介词短语在句中的位置是较为灵活的。典型的介词是“在”,介词短语“在+NP”有三种句法位置,即:句首、动词前和动词后。本章基于语料统计分析,考察了“在+NP”句中三个位置时句法语义功能的特点。首先探讨了不同语体的语料对不同语序的“在+NP”句的情况,其次对NP的意义类型进行分析,发现了进入“在+NP”句后所有的NP都含有处所义的概念。最后详细描写了三种位置中的“在+NP”句法语义特点,并考察了各式之间的变换条件和限制。三式的句法上不同点是A式不能直接用动词的光杆形式,而B式可以用。C式中动词以单音节为主,NP为表具体处所义的词语来使用。 第三章是介引处所的介词短语语序的历时研究。从甲骨金文到元明时期,考察介引处所的介词和与它构成的介词短语,在句法和语义方面进行描写,从而探究语序变动的规律和动因。通过历时演变的观察,我们发现介引处所的介词和与它构成的介词短语,在历时演变过程中,发生了从动词后到动词前的前移变化。 第四章是介词短语“在+NP”的语序制约因素。本章从临摹原则和抽象原则两大不同的立足点出发,探究在每个原则的支配下,“在+NP”句法位置受到怎样的影响。我们认为在临摹原则的支配下,“在+NP”遵循时间顺序原则、容器-路径图式、联系项居中原则。在抽象原则的支配下,介词短语“在+NP”遵循承接上下文的作用,其位置受到影响,并且已知信息前于新知信息的信息结构也影响到“在+NP”的语序选择,最后场景先于目的物也起到作用。通过考察,我们可以发现,每个不同语序机制在介词短语“在+NP”语序选择上,,不可能起着绝对性的作用。每个原则随着说话人的表达需要选择性地起着作用,因此每个原则之间有互动的关系。其中联系项居中原则是介词短语“在+NP”的位置作用较大的原则。从历时演变情况的角度观察,方位后置词的产生可以成为结构方面很明显的佐证。其次,时间顺序原则在汉语的介词短语的位置上也起一定的作用,不过它只能部分地解释介词短语“在+NP”的句中语序。某些违背时间顺序的句子通过抽象原则的考察,才能得到满意的解释。 第五章主要分析介词短语“在+NP”的构式义。文中主要探讨了B式(在+NP+VP)和C式(V+在+NP)两类下位格式的构式意义。在B、C两个小类中,各自的构件在其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二者之所以具有不同的构式意义,除了语序的不同之外,主要是在于各自构件性质的不同。B式表达动作的反复性,C式表达单次位移性动作的状态,同时C式表达事物状态的事件。 第六章是结语部分。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46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婉梅;表处所的“在Np”的语义分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2 汪树福;;介词结构是全能结构[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4期
3 胡壮麟;;对语言象似性和任意性之争的反思[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陆俭明;;构式与意象图式[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李英哲;陆俭明;;汉语语义单位的排列次序[J];国外语言学;1983年03期
6 Joseph H.Greenberg;陆丙甫;陆致极;;某些主要跟语序有关的语法普遍现象[J];国外语言学;1984年02期
7 戴浩一;黄河;;时间顺序和汉语的语序[J];国外语言学;1988年01期
8 戴浩一;叶蜚声;;以认知为基础的汉语功能语法刍议(上)[J];国外语言学;1990年04期
9 戴浩一;叶蜚声;;以认知为基础的汉语功能语法刍议(下)[J];国外语言学;1991年01期
10 谢信一;叶蜚声;;汉语中的时间和意象(中)[J];国外语言学;1992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俊勋;从高诱注看东汉北方代词系统的调整[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2 张小燕;普通话上声变调与轻声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3 华敏;塑造汉语言文字学学科新形象之我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4 申向阳;;九寨沟方言“把”字句及“给”字句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5 张国华;;徐杰《生成语法的“语类”与传统语法的“词类”比较研究》述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6 张娟;;《世说新语》“以”字处置式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7 刘翠;古汉语“不”的一类特殊用法——兼与《经传释词》商榷[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8 杜道流;指称、陈述理论及其对上古语法研究的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9 岳方遂;论语气三角和句末点号[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10 姜红;;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的不对称现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嘉忆;;汉译英口译材料的难度判断[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谢宏滨;;论法律语言的社会学属性[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3 陈波;姬东鸿;孙程;吕晨;;基于特征结构的汉语主谓谓语句语义标注研究[A];中国计算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9-2011)[C];2011年
4 ;汉语否定词的“实质”与演变[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5 沈家煊;;“名动词”的反思:问题和对策[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6 陈立民;;语言的结构和结构的转化——句子生成初论[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7 郭锐;;语义等值和汉语虚词的意义分析[A];和谐社会:社会公正与风险管理——2005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5年
8 徐赳赳;;现代汉语篇章中启后性分析[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9 孙现瑶;付莉;;《人民日报》50年来文章标题的语言变化[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10 栾育青;;两种“给”字句在语用上的不同[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曲丽玮;元刊杂剧复字词汇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李颖玉;基于语料库的欧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吴莉;转喻与话语的符号—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唐树华;有些隐喻为什么不可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韩巍峰;主题与主题标记结构的语序类型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张俊;对《红楼梦》中称呼语的所指和意图的研究:认知语用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李红梅;韩国语范围表达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晓花;英汉指称照应对比研究及其翻译策略[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陈丹;英汉远近指示语的对比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张贺;汉语歌词中隐喻应用的认知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吴艺彬;俄语三价动词的语义配价与句法模式[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黄淼;最简方案下附加语的移动合并及其位置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黄姗姗;系统功能理论视阈下的“X是X”结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高健;与“半”相关格式的量范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敏;“难不成”的衍生过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令达;“名_1+的+名_2”结构中心名词省略的语义规则[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2 石毓智;;构造语法理论关于construction定义问题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Timothy Light;张旭;;汉语词序和词序变化[J];国外语言学;1981年04期
4 李英哲;陆俭明;;汉语语义单位的排列次序[J];国外语言学;1983年03期
5 戴浩一;黄河;;时间顺序和汉语的语序[J];国外语言学;1988年01期
6 戴浩一;叶蜚声;;以认知为基础的汉语功能语法刍议(上)[J];国外语言学;1990年04期
7 胡裕树;汉语语法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5期
8 朱德熙;;自指和转指——汉语名词化标记“的、者、所、之”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J];方言;1983年01期
9 江蓝生;“动词+X+地点词”句型中介词“的”探源[J];古汉语研究;1994年04期
10 储泽祥;汉语空间方位短语历史演变的几个特点[J];古汉语研究;1996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唐依力;汉语处所范畴句法表达的构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英;;由一道高考题想到的[J];英语沙龙;1998年11期
2 郑书义;;隐喻在英语介词中的应用现象初探[J];理论界;2006年01期
3 刘天宇;;英语被动语态与介词的搭配关系[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李细平;;英语介词及介词短语转译和增词译法技巧小论[J];英语沙龙(实战版);2006年09期
5 姚剑鹏 ,邵伟国;much的一个特殊用法[J];大学英语;1989年01期
6 向玉乔;;浅议at…best[J];英语知识;1997年03期
7 高洁;;翻译介词的技巧[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年10期
8 唐昱;;状位上“在L”与“用/把”字短语同现的制约原则[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李海燕;;表示进行状态的介词短语[J];初中生必读;2008年Z2期
10 李德鹏;;介词“关于”的形成[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立霞;;现代汉语介词短语边界识别研究[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陈星;;介词短语“在+处所”结构的分布类型及其语义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杨世龙;杨丽君;;英文摘要常用句型分析[A];外向型文献库的数据质量控制——首届CUJA系统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4 刘江雪;;评《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五版[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钟明荣;谢双园;;古今介词类型之比较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杨秀敏;;浅论现代汉语介词结构及其语法功能[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7 潘伯荣;;医学论文英文文题的写作和分析[A];外向型文献库的数据质量控制——首届CUJA系统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8 ;英语介词用法探索[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8年翻译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汇编[C];2008年
9 王建新;;三篇汉译英语篇的再分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李劲荣;;内涵、外延与汉语修饰成分的标记隐现[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河南省平舆县第二高级中学 杨雪玲;[N];学知报;2011年
2 山东省寿光市二职专 张艳萍;[N];学知报;2011年
3 四川泸县四中 何丽;[N];学知报;2011年
4 童明友;[N];科学导报;2005年
5 邻水县袁市镇中 包小梅;[N];广安日报;2009年
6 鄢陵县一高 袁志稳;[N];学知报;2011年
7 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会昌一中 赵瑞义;[N];学知报;2011年
8 四川省眉山市丹棱中学 商俊梅;[N];学知报;2010年
9 邵敬敏;[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10 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高中部 魏艳;[N];中国教育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志贤;现代汉语介词短语“在+NP”的语序制约因素及其构式义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2 明宏;基于与汉语介词短语“在……上”之比较的英语介词on的认知语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孙越;法汉词序与句序的对比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4 韩玮;英汉主观位移句的对比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5 金明艳;韩汉语存现句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6 PHAN VU TUAN ANH(潘武俊英);越语参考语法[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7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姚文琳;汉语依存句法分析方法的研究与实现[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9 孙爱玲;汉语、印尼语限定性与描写性状语对比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10 李永军;汉语的状语及其英译、葡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贵哲;汉语介词短语识别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张灵;基于层叠条件随机场的汉语介词短语识别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3 袁应成;基于用法属性的现代汉语介词短语边界识别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4 孙启夏;汉日“时地格”介词短语的比较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焕燕;文艺语体与公文语体介词短语差异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6 叶舒雅;汉语介词短语“在+处所”与印尼语相关表述的比较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7 孙晓晶;“在NP”和“到NP”的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8 安娜施;印尼学生习得汉语介词短语“在+NP”时常见的偏误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9 张杰;基于多层CRFs的汉语介词短语识别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10 张敏;STCW公约中介词短语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现代汉语介词短语“在+NP”的语序制约因素及其构式义考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09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160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