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与心灵作文800字_哲学博士论文:自然化的延展心灵问题研究(摘要及目录)

发布时间:2016-11-08 08:08

  本文关键词:自然化的延展心灵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自然化的延展心灵问题研究
  【摘要】:延展心灵论题改变了我们的认识思维。它把思维看作智力的生态位构建,也就是说,认知自主体把物质与社会文化环境资源整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重新设定实现这些环境的能力。问题是:如果心灵不再主宰思维内容,那么“自我”将安身何处?这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要弄清楚延展心灵的概念,需要把“心灵”假定为混合的实体,位于它的物质部分所在的任何地方,但不是任何人都接受这样的“心灵”。这样的实体只能用整体虚无主义(mereological nihilism)来解释。由于部分不能脱离整体而存在,混合的物理实体事实上也不可能存在。 本文采用“自然化”的方案解决这个问题,即用“构成解释”替代“因果解释”,重点解释延展心灵是如何“构成”的。我们注意到人有改造或应用环境资源,整合生物能力来延展认知技能的天赋。人类用大脑进行信息加工的同时,也在用各种“认知行为”弥补它的局限。要么把复杂的认知任务还原为身体的操作,要么改造周围环境。这是一种“卸载”认知任务的策略,在问题求解中也很常见。人们依据问题求解的惯例,创造外部认知技术,促进认知的发展。认知主体性在这个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种作用的核心是:把环境道具和辅助物纳入以生理为基础的问题求解惯例中,从而避免和克服人类生物“湿件”的计算局限。人的智能对“认知支架”的依赖,需要以“认知不(仅仅)在头脑中”为先决条件。“延展认知假设”符合这样的要求,它强调人类的认知有很大一部分不局限于大脑内,身体与环境资源也是认知的“分体”(mereological)中的一部分。为此,我们把“延展心灵”的表述转化为延展认知假设:①心灵是有心理状态和心理能力,参与心理过程的实体。②心灵是完全由物理成分组成的复杂物理实体。这些成分通过适当的组织,构成心理状态的物理实现。③延展认知假设意味着,某些心理状态和过程的物理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借助神经以外的资源,它们是生物体的身体或外部环境的一部分。④心灵位于它的心理状态物理实现的任何地方。经过这样的转换,说明认知如何延展,实际上就说明了心灵的延展。
  我们的结论是:“自我”跨越了皮肤边界,混合了物质文化符号,是一种文化生成的存在。 这样的延展认知也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心灵的现象意识状态随附于生物体边界内的神经机制。确定这个范围要借助类似Georg Theiner的方法论原则,即用“公平”原则,本体论承诺最佳科学理论中不能逻辑量化的实体;用“坦白”原则,本体论承诺最佳科学理论必需的所有实体;用“延展公平性”原则,拒绝延展心灵理论解决其他理论无法解决的问题。但我们认为,只要无法克服功能主义的缺陷,延展心灵的问题永远无解。
  对此,本文把心灵看作感受性,用复杂的社会方法构造感受性。主张交互作用是人类主体感觉的现象,不是物质活动的现象。心灵能参与物质活动,但物质活动要想分享心灵,必需以心灵的经验出现,也就是说,作为现象的经验。
  【关键词】:延展心灵 延展认知 认知支架 内在主义 外在主义 自然主义 感受性
  【目录】:
  中文摘要5-7
  Abstract7-11
  第一章 导论11-34
  第一节 研究的意义11-20
  1.1.1 延展心灵研究的兴起11-14
  1.1.2 延展认知在认知科学中的作用14-20
  第二节 文献综述20-27
  1.2.1 情境认知的方法20-21
  1.2.2 涉身认知的方法21-22
  1.2.3 分布式认知的方法22-24
  1.2.4 对认知支架的设想24-27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创新点27-34
  1.3.1 基本思路27-30
  1.3.2 可能的创新点30-31
  1.3.3 论文的主要结构31-34
  第二章 认知概念的转换34-47
  第一节 认知的特征35-37
  第二节 认知顺序问题37-38
  第三节 作为时空距的认知38-47
  2.3.1 共同在场:膨胀和压缩问题39-41
  2.3.2 缺场:环境信号不足41-47
  第三章 延展认知的“自然化”趋势47-76
  第一节 对等性的实质47-49
  第二节 对等性的争论49-50
  第三节 对等的方法50-53
  第四节 对等的依据53-55
  第五节 对等的作用55-58
  第六节 对等的解释58-61
  第七节 对等的标准61-62
  第八节 对等的条件62-66
  第九节 对等的类型66-71
  第十节 对等的“自然化”71-76
  第四章 动态系统的研究纲领76-111
  第一节 行为控制问题76-78
  第二节 行为控制的涉身认知原则78-89
  4.2.1 控制行为的“步行网络”78-80
  4.2.2 “步行网络”的涉身控制80-84
  4.2.3 涉身控制的对等原则84-86
  4.2.4 认知的交互作用86-89
  第三节 内部认知动态的发展支架89-101
  4.3.1 用神经网络动态解释最小的涉身行为90-96
  4.3.2 用认知支架转换内部认知资源96-101
  第四节 动态解释的“下向做法”101-111
  4.4.1 还原“任务特有装置”的动态103-105
  4.4.2 “任务特有装置”在认识上“不可还原”105-111
  第五章 延展心灵的建构论本质111-130
  第一节 建构“识字心灵”111-113
  第二节 认知人工物的作用113-114
  第三节 作为认知人工物的语言114-117
  第四节 语言作为认知人工物的作用117-120
  5.4.1 表征的重述117-118
  5.4.2 “固定的”思维118-120
  5.4.3 认知的自展120
  第五节 建构意义的表征重述120-130
  5.5.1 语言作为认知人工物有“书面语言偏见”120-123
  5.5.2 从计算能力的表征重述来看123-124
  5.5.3 从读写能力的表征重述来看124-127
  5.5.4 作为认知人工物的文字系统127-130
  第六章 延展认知的逻辑机器解释130-147
  第一节 建构论的推理方法130-132
  第二节 认知过程的“领域认同”问题132-135
  第三节 “认知劳力分工”假设135-139
  第四节 元表征知识的作用139-142
  第五节 不存在“耦合-构成”谬误142-145
  第六节 改变“由内而外”的对等原则145-147
  第七章 自我维持因果过程的“宽主体”147-167
  第一节 如何解释延展心灵147-149
  第二节 整合论的解释149-154
  7.2.1 “向上”和“向下”的功能分析150-152
  7.2.2 “认知标志”的问题152-154
  第三节 “宽实现”的解释154-160
  7.3.1 主体-属性联配原则155-156
  7.3.2 反对“标准”物理实现156-160
  第四节 因果交互作用的解释160-165
  7.4.1 “整体”与“部分”的因果关系160-162
  7.4.2 “全部实现者”的“部分因果关系”162-165
  第五节 延展心灵的整体论问题165-167
  第八章 延展的身体生成的心灵167-192
  第一节 重新解释延展心灵167-170
  第二节 “共享感受性”的解释模型170-175
  第三节 认知是内在化的谈话175-176
  第四节 言语符号从前意动的情感中突现176-178
  第五节 语言不是全部的认知符号178-179
  第六节 直接的言语行为可以是前语言的179
  第七节 情感生成的意动交流179-181
  第八节 延展心灵实际上是延展身体生成的心灵181-183
  第九节 我们如何知道心灵的本质183-192
  结语:重新从烦外物体的本质探讨延展心灵192-202
  一、把延展心灵自然化192-195
  二、把延展心灵视为可感受的特性195-202
  参考文献202-210
  致谢210-211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211
    [文章整理:专业代笔网()——国内专业代写毕业论文、发表论文门户网,代写毕业论文,代写职称论文,论文发表]
    声明:1、本站部分参考范文来自网上共享资源及期刊杂志,转载本文并不代表本站同意作者观点,,仅提供给客户借鉴,版权归作者所有。2、如果参考范文侵犯了您的版权或有损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即撤下您的范文。3、任何人通过本站获得的参考范文,因版权问题而引起的纠纷,都和本站无关。4、想获得有版权的文稿,请找本站专家代笔。


  本文关键词:自然化的延展心灵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75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1675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e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