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想象问题研究:从理论观念到文学实践
本文关键词:文学想象问题研究:从理论观念到文学实践,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首页 > 论文赏析 > 文学想象问题研究:从理论观念到文学实践
文学想象问题研究:从理论观念到文学实践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2-04 10:22:31
“文学想象”是文艺理论研究的应有论题之一,中西文论史上就此各有不少研究成果,当代文论家也给与了相当关注。其中,当代研究成果大都集中在文学认识论、文艺心理学和语言艺术论领域,很少看到有研究者从人学特征角度研究文学想象问题,更不要说系统的研究成果。文学的当代处境促使我们反思文学价值,从文学的各个特征入手——其中当然也包括文学想象——进行理论探究是自然而然的选择。因此,研究文学想象的人学特征能为我们思考文学价值提供一个可能的向度。本研究立足于中西想象研究史,尤其注重吸收当代想象文论研究成果,总结归纳出文学想象的三大人学特征,即自由性、超越性和创造性,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当代文学实践中的想象力状况。引言部分主要介绍研究内容和思路,核心问题是定义想象的角度,这是探究文学想象人学特征的基础。
第一章梳理中西想象研究史。文学想象作为一种文学现象早已被人注意,对其功能和价值也有不少论述,但是文学想象的危机依然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深入系统的理论探究势在必行。中西比较而言,中国想象文论成型较早,西方则有一条相对明晰的想象研究线索可供梳理。梳理西方的研究成果时,研究者采用与相关术语范畴比较研究的方法。记忆、幻想、理性、虚构和创造与想象的关系,在西方想象研究史上人们关注较多,它们或者概念容易混淆,或者关系不易厘清。中国古代想象研究我分为“神思”体系和“感悟”体系两大部分。研究者认为,“神思”具有想象飞离在场的形态特征,“感悟”则更多地体现想象综合创造的精神内涵。当代从事中西文论比较研究的学者都注重“神思”与想象的近亲关系,而忽视了“感悟”,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本章最后比较中西想象文论的异同,其中相同之处大都源自对想象的直观,相异之处则源自中西文化的内在不同。
第二章梳理当代文学想象研究,主要介绍了三种研究视野。文学认识论视野中的文学想象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次“形象思维”论争,围绕着是否存在形象思维、形象如何思维、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关系等问题研究者们展开辩难。到第二次论争末尾,很多研究者都意识到形象思维其实就是想象,转换名目讨论得以继续,而原有的论争客观上也加深了人们对文学想象的认识。文艺心理学视野中的文学想象研究凭借心理学研究成果,对文学想象的心理动力、思维过程展开研究,其对文学想象的分类卓有成效,对文学接受过程中的心理分析有一定价值,杨守森《艺术想象论》中的人学思想萌芽更加富于启示。从语言艺术论视野展开文学想象研究也有必要,从语言文字到文学形象需要想象的参与,而当今图像化扩张客观上造成了文学的危机。富于想象的文学性语言增加了语言的表现力,成为传达情感的重要载体。
第三章论述文学想象的人学特征,这是本论文的核心部分。把这部分放在“文学是人学”的理论背景下进行切入意在表明文学想象应当成为论证文学“自由性”的有力武器,进一步凸显本研究的理论立场和价值取向。想象的本质是“综合表象以创造”,所谓“表象”既包括在场的表象,也包括不在场的表象,想象飞离在场的形态特征是其自由的根源。同时,以无限的不在场君临有限的在场,在想象不可穷尽的物类相连中我们超越了现实,超越了人类的片面性,从中显现无限的存在场域,所以审美超越其本质就是想象超越。想象作为一种创造能力源自“综合”过程,所谓综合就是把在场与不在场结合起来,浑然融合成为一个整体。它用于文学创作表现为新形象尤其是典型形象的创制,用于文学接受则表现为统一文本各部分和当前文本内外部分的努力。研究者在论文各处提供了一些例子展示这个过程。在文学经典的接受过程中,人们依靠文学想象自由性、超越性和创造性探索人生的无限多样性,并以此实现精神救赎。
第四章主要研究当代文学实践中的想象力状况。当代文学创作缺乏想象力是很多作家和理论家的共识,其原因部分在于时代的精神暴力,可能的出路之一是通过阅读使我们摆脱说教,建立一个“自律”的自己。同样,大众审美趣味异化带来了想象力危机,而摆脱这一危机重建文学的“想象共同体”依然离不开阅读经典,阅读使想象强健。健康的批评必须摆脱独断论的道德化立场,倡导审美批评并不是针对文化批评的泛滥,而是坚守文学是其所是的必然。审美批评要成为一种理想的批评则必须擦亮想象的火花,发展同情性想象,惟其如此,才能以一种生命的学问,来理解另一种生命的存在。
本文关键词:文学想象问题研究:从理论观念到文学实践,,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36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173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