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德党员精神需求_《西南大学》2015年博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1-21 17:26

  本文关键词:汉字中的道德精神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西南大学》 2015年

汉字中的道德精神研究

穆萨迪(Md Sady)  

【摘要】:汉字是世界文明最古老的文化遗产;至今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重要的载体。它从至少八千年前,从图画文字逐步发展到现在的形声规范化汉字。现代汉字具有集形象、声音和词义三者于一体的特性;这一特性在世界文字中是独特的;无论它是象形还是指事,无论是会意还是形声,每一个汉字都有深远的来历。汉字的起源就是中国文明的起源,活化石似的这个汉字的每一个层面叠着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史。所以汉字的构形包含了伟大的中华民族一代代留下的社会理想和生活哲学。许慎言:“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古,后人所以识古。故曰:‘本立而道生’,知天下之至啧而不可乱也。”汉字构形的特点是隐喻,而这隐喻的核心是道德;汉字的结构和形式是人类道德精神的一个重要的证据来源。本论文通过汉字的词源和语言学的研究,揭示隐喻掩盖的汉字中的道德精神。本论文也涉及了孔子、老子和古代经典作品的关键概念解释。汉字的最基本的哲学概念是“义”和“象”的概念,这两个是中国特有的概念,它在结构上嵌入到汉字里成为汉字的灵魂。、研究者认为诠释汉字中的道德精神的隐喻对于道德教育有很大的作用。西方教育进入亚洲后特别是进入中国后带来了道德价值观的多元化,进而产生道德困境。网络文化迅速扩散等复杂因素,家庭对孩子缺乏正确的引导,许多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上课时睡觉,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置之不理,日常行为极不规范。在这种情况下,学校道德教育面临许多困难。然而和睦的世界和人类安然的生活基于大家的道德行为。现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中,面对文化与价值观的多元化形势,任何一种合理的道德教育理论都可以对道德教育给出见解。因此,用中国土生土长的汉字中的道德精神来促进道德教育的理论是最合理的。象形符号汉字不仅是客观图形的反映,而且它本身反映着社会历史文化;尽管它具有客观性、整体性和不可取代性,但在量化和细节化等方面,还有其自身所不能克服的局限性。汉字中的道德精神能很敏锐地提供中小学生认识道德的路径。中小学汉字教学中很普遍的现象就是教师出力不少,但是收效不大,错别字层出不穷,对汉字的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汉字教学是耗时的“困难地区”。一般在课堂学习汉字时,学生们只知普通的音和义。“在目前的汉字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忽视、违背汉字的文化性进行教学,单纯追求汉字的趣味性、只追求汉字数量,忽视汉字教学质量等现象丛生。”在进行汉字教学时,如采取以汉字为道德教学的方法,对汉字进行分析性教学,促使学生尽快掌握并且能够灵活的学会汉字,提高对汉字文化作用的认识,也潜移默化地受到汉字道德精神的熏陶,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他们这辈子写字时都会记得这个道德路径,生活会规范化,行为会具有善的有意义。本论文是在中国传统道德的基础上,试图发掘汉字中的道德精神;进而基于汉字中的道德精神提出道德教育发展的进一步策略,以此来提高未来公民的道德生活质量。将道德教育跟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辅之以生动的教学,努力的促成学生的自我生成发展,形成其真正的善良和独立之人格,更新和改进道德教育现有的方法。本论文的主题部分包括导论与三章内容。第一章阐述中国汉字的起源和演进。这里解释了至少八千年前从图画文字开始的汉字文明化进程,根据各个时代皇家的各种惠顾下汉字从传说中的仓颉造字时代逐步发展到形成表形字,下一步演变到形声汉字,中华民族的思想促进着汉字茂盛生长以致繁华;到了二十世纪汉字开始简化了,到现代以后汉字的演进过程构造了简体形声规范化汉字。第二章论述在汉字发展过程中,中国道德精神体现的情况。在这章里笔者试图了解中国的道德精神背景,特别是儒家,道家等古中国的百家哲学的整体性,模糊性思想、阴阳自然辨证的思想、时空的概念,美学的概念、抽象象征的概念等。之后进行了有些汉字的具体分析,旨在诠释汉字中的道德精神的具体情况,和在汉字的道德精神中寻找人生的道德启示。第三章提出汉字中的道德精神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介绍汉字创造的故事,分析汉字本身的结构,分析汉语词语的组织逻辑等方法来应用汉字中的道德精神激发学生对道德生活的兴趣,实现道德教育的“润物细无声”。汉字会无声地进行道德的内化,同时树立起他们终身的楷模。以便促使中小学生灵活学习汉字同时自然地变成有道德的人。本论文最后得出结论:中国汉字博大精深,它所体现的道德精神也很明显。如果汉字能够在教育中形成长效机制,它在道德教育中亦可发挥重要作用。在此概念基础之上,我们提出一些在道德教育中合理利用和传递汉字中的道德精神的策略来结束本论文。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忌;对文言文教学的民族性思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2 易燕明;;道德精神与民主政治——从徐复观思想的两极看儒家自由主义的理路[J];长江论坛;2006年03期

3 章恒珍;汉字历史文化积淀举隅[J];东南亚研究;2004年03期

4 陈浩凯;中国古代道德教育的特色及其启示[J];湖南社会科学;2001年02期

5 郑晓江 ,夏永翔;试论中国古代道德的基本特点及其现实意义[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3期

6 刘鸣;论汉字字形的心理学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7 张玉金;现代汉语常用字的结构类型[J];汉语学习;1995年02期

8 申小龙;中国原始文化的结构化呈现──古汉字构形的文化解读[J];汉字文化;1994年02期

9 李传书;从汉字看中国的风俗礼仪[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10 王国炎,汤忠钢;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闫瑞 贾艳霞;[N];中国教育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靖年;汉字结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董海樱;西人汉语研究述论——16-19世纪初期[D];浙江大学;2005年

3 刘合行;论道德的文化价值[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晓雯;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汉字文化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富文;;马克思人本思想探析——以《共产党宣言》为中心的考察[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2 余淑荣;;古汉语中容易混淆的用字现象——通假字、古今字与异体字新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3 刘珂;;从吴家川岩画与甲骨文的比较看书画同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4 孙显元;;芝诺悖论中的逻辑和形而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5 张传开;古希腊哲学范畴发展的历史和逻辑[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6 王有卫;汉字归部的发展趋势[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7 吴玉军;;确定性追求与自我的失落——考察前现代人生存境遇的一个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8 龙明慧;;翻译的形而上——论“忠实”之于翻译的本体论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朱文华;;“五四”新文化运动“偏激”说驳议[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徐道彬;;论王念孙对戴震学术的继承与发展——以《广雅疏证》为例的考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继安;;民国初年管学研究的三种范式与评析[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刘仁贵;;再论伦理与道德的关系[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Ma Shi Wen Tong and its Theory of Language[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4 冯春波;;中国英汉、汉英词典插图简况[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洁;李艺;;孔墨教学思想之异同及其现代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舒志定;;马克思教育思想的人文特质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刘贵华;;对大学学术合理性的追问——从“知识本位”、“关系本位”到“生态本位”的确证[A];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中国科协第二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柳洲;陈士俊;;试析学术会议及其知识创新机制[A];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新——中国科协第三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9 陈卫平;;“金岳霖问题”与中国哲学史学科独立性的探求[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吴洁;;从“殳”字说起——浅谈形声字孳乳现象与形声字声符表音“传代”的关系[A];海峡两岸辞书学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艳清;清代“六书”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卢建平;基于拓扑学和统计学的无字库汉字智能造字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伟;《吕氏春秋》体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吕庙军;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符号[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艺;论汉字体设计中的“形”与“态”之美[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季婧;理查德·罗蒂新实用主义真理观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鼐;关于数字电影传播特征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周珊珊;马克思实践本体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孙红连;荀子礼法思想渊源考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冯秋珍;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学智慧的相关性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姚雅宁;汉语“玉”的多角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张曌嫘;整与和之古汉字字体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王雷;法家君主专制理论与秦朝的兴衰[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姜虹;钱穆的清代学术史著作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沙宗元;百年来文字学通论性著作关于汉字结构研究的综述[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2 沙宗元;;论汉字发展和规范的动态平衡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黄德宽;汉字构形方式:一个历时态演进的系统[J];安徽大学学报;1994年03期

4 吴建国,俞庆英,吴海辉;汉字笔画若干数据的统计方法研究与应用[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5 黄济;关于传统教育现代化的几点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5期

6 王晶;;以“六书”为滥觞的汉字结构类型理论的流变[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陈春雷;刍议现代汉语中的偏旁和部首定义[J];池州师专学报;2001年02期

8 王凤阳;;“六书”中的两个矛盾——转注、假借新论[J];东北师大学报;1986年05期

9 张恩普;汉字结构与汉字拼写[J];东北师大学报;1994年03期

10 姚小平;西方人眼中的中国语言学史[J];国外语言学;1996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玉昌;探讨汉字文化蕴涵 改进中学汉字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张晓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文化渗透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姜波;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刘爱军;汉字教学的文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彭路;汉字的民族文化特征与汉字教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6 任艳;汉字的文化构成及其教学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志玲;;试论汉字学框架内的汉字阐释[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张蔚虹;;汉字的性质综述[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胡双宝;说说汉字的功能[J];汉语学习;1987年02期

4 李大林;近十年中国汉字学研究重要文献目录(1978—1988)[J];汉字文化;1989年03期

5 张鹤鸣;论汉字能成为全球文字的机理[J];现代哲学;1998年01期

6 刘庆俄;汉字的历史评价[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7 毛远明;;汉字源流与汉字研究的新视角[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8 王立军;;汉字阐释的文化解读[J];中国教师;2007年08期

9 拜书婷;;汉字美的缺失[J];阅读与写作;2011年06期

10 高岚,申荷永;汉字与心理原型[J];心理科学;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鹃;;汉之前的汉字统一与规范[A];黑龙江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连登岗;;汉字基础理论研究亟待加强[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李春晓;;执简御繁——六书疏证派汉字教学观之阐释[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汉字应用水平测试研究"课题组 ;张一清;;《汉字应用水平等级标准》研制报告[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5 王建勤;;欧美留学生汉字认知与习得的实验报告[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宁福佰;;小议中国文字的教学[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7 “汉字应用水平测试研究”课题组 ;孙曼均;;汉字应用水平测试用字的统计与分级[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8 周金声;张茜;;谈国际汉语教师教学汉字应具备的素质及能力[A];语言文字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第七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孙建一;;现代汉语字频测定及分析[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10 王春晓;;《新HSK》一~三级汉字构字状况[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2年第1期[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瑞英;[N];光明日报;2009年

2 俐钧;[N];光明日报;2010年

3 孙建强;[N];中华读书报;2014年

4 王周文;[N];中国教育报;2000年

5 任玉敏;[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6 李冬鸽;[N];中国文化报;2006年

7 朱钦芦;[N];中华新闻报;2008年

8 中国美术学院 连冕;[N];美术报;2011年

9 徐德仁;[N];语言文字周报;2013年

10 郭珊;[N];南方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蔡永贵;汉字字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涂涛;汉字字源语境多媒体再现之教育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穆萨迪(Md Sady);汉字中的道德精神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4 钟如雄;汉字转注系统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5 李静;幼儿汉字多元化教育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张玉梅;王筠汉字学思想述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马瑞;西北屯戍汉简文字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何山;魏晋南北朝碑刻文字构件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汉字功能论[D];吉林大学;2008年

2 赵莹琛;汉字装饰的象论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09年

3 赵晋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汉字能力及其测试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任艳;汉字的文化构成及其教学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朴点玉;韩国和中国现行汉字比较[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许飞;汉字字形美与汉字美育[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2年

7 王微;汉字的基本特征及其人文文化优势[D];吉林大学;2008年

8 田笑霞;汉字性质研究述评[D];吉林大学;2008年

9 李醇;《中国汉字学批判》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朱晓青;汉字对称性的存在及其演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汉字中的道德精神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49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1849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c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