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兰·托马斯与奥西普·曼德尔施塔姆诗学对比研究
本文关键词:涅克拉索夫的诗歌创作与民间文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河南大学》 2007年
给词语加冕—狄兰·托马斯与奥西普·曼德尔施塔姆诗学对比研究
龚晓睿
【摘要】: 本论文试在英语诗人狄兰·托马斯与俄语诗人奥西普·曼德尔施塔姆之间进行对比研究。论文以两位诗人创作中引人注目的标志性语言现象为基础,通过揭示、探索这些现象,并在其之间建立联系,旨在展示现代诗歌的一些显著特征,并使读者充分领略世界诗歌对比的魅力。 全文分为六章。 引言部分首先从比较文学的角度交待了论文写作的动机。论文作者通过勾勒出英国和俄罗斯辉煌的诗歌传统,进而点明国内学界尚无任何严肃意义上的英俄诗歌对比研究,使读者意识到该论文的迫切性及创新性。论文指出,曼德尔施塔姆本人终身倡导超越民族、语言及文化界限,赋予诗歌以世界属性,并建立世界诗人的“兄弟联盟”。在这一点上,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曼氏观念不谋而合。引言部分还分别介绍了两位诗人的生平、文学生涯及主要文学成就,并给出世界范围内两位诗人的文献批评综述。最后,作者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声明了该论文的创新性,并点明了论文采用的理论研究方法。 论文第二章可视为对两诗人进行系统、详尽对比研究的序曲。本章主要讨论两诗人对词语与生俱来的敏感和持续终生的迷恋。因二者对词语极其敏感,二者能玩味出藏匿于普通词语中出人意料的独特涵义;又因其迷恋词语,难以自持,二者在诗歌创作中将其天才的词语敏感发挥得淋漓尽致,创作出的诗句力透纸背,给读者以无穷回味。 第三章主要探讨两诗人诗作中词语的物质性。这是二者醉心于词语的自然结果,表现在二者诗作中词语本体性的确立。词语不再是其所指称事物的附庸,也不仅仅是一种传递意义的手段,其独立存在本身就有意义。在二者诗作中,词语因彰显其物质属性而引人瞩目,以其声音、形状、颜色、意象联想及自身肌理强烈作用于人们的感官。 第四章实质上探讨了两位诗人各自采取何种手段物化词语。两诗人通过陌生化词语达到卓越效果,通过有意识地使读者在理解词语上费尽周折来实现词物一体化,或者说词语自治。本章的定位自然而然引带出俄国形式主义的中心观念“陌生化”作为理论观照,两诗人分别从词语陌生化的角度接受审视。作者揭示:托马斯别出心裁地扭曲、变异语言及曼德尔施塔姆的“创造性认知”是实现词语无穷新奇的有力手段,焕然一新的词语使读者得以从更高层面密切地把握存在。 第五章主要解决两位诗人诗作中词语模糊性及多义性问题。词语本体性的确立削弱了词语的指称功能,词语因此不再束缚于任何恒定的、明确的意义。社会规约的能指与所指联系纽带断裂,所指在能指周围游移不定,嘲弄着任何试图确立单一、静止意义的努力。这种岌岌可危的意义指示系统蕴含着对两位诗人的解构解读。解构就像一支万花筒,折射出两位诗人瑰丽无穷的迷幻色彩。 结论部分不仅客观回顾总结了上述各章内容,而且探讨了两位诗人独特语言现象背后的成因。论文证明:通过给词语加冕,两位诗人成功摆脱了浮现于二十世纪初文学领域的语言危机。论文最后,作者再次展望世界诗歌对比研究的魅力,以激励后来者多进行这方面的探索。 论文全文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循序渐进。各部分相互呼应,形成因果联系。作者在论证过程中援引大量诗作、论述及评论作为例证。每章开篇部分的引诗或引述囊括了该章的精华,对深入理解把握论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I0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查晓燕;普希金:“动态的经典”——兼议“诗学流亡”中的阿赫玛托娃、茨维塔耶娃和曼德尔施塔姆[J];北京大学学报(外国语言文学专刊);1999年S1期
2 王珏;语言的实体化——论狄兰·托马斯诗歌语言的现代主义特征[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胡学星;曼德尔施塔姆的文学统一观及其贡献[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4 胡学星;柏格森与曼德尔施塔姆诗学[J];山东外语教学;2005年03期
5 胡学星;曼德尔施塔姆的历史文化观[J];国外文学;1999年03期
6 罗若冰;狄兰·托马斯的《羊齿草山》的语言风格与艺术特色[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年04期
7 郑体武;曼德尔施塔姆的早期创作[J];外国文学研究;1998年02期
8 林玉鹏;狄兰.托马斯《羊齿山》一诗的语言艺术[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志芹;俄罗斯诗歌韵脚的结构及其历史沿革[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凌越;;石头,一个诗人的隐喻[J];外国文学;2007年06期
3 王家新;;承担者的诗:俄苏诗歌的启示[J];外国文学;2007年06期
4 潘宇文;;英语移位修辞的语义分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5 王玉珠;;《夜》——叶赛宁与马雅可夫斯基同名诗比较分析[J];俄语学习;2013年03期
6 胡玉明;;华莱士·史蒂文斯《星期天早晨》一诗中的意象[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7 陈秀梅;;俄罗斯诗歌中标点符号的陌生化现象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8 郭天相;;诗学语音学论略[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杜荣;;谈俄罗斯诗歌语言的音乐性[J];科技信息;2010年16期
10 陈秀梅;;阿克梅派的师承渊源探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瑞敏;诗歌含义生成的语言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媛媛;现代汉语诗歌“陌生化”的语言实现[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3 付美艳;涅克拉索夫的诗歌创作与民间文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艳慧;马雅可夫斯基诗歌的艺术世界[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董春春;创造进化论与曼德尔施塔姆的诗歌世界[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黄莹莹;阿赫玛托娃《安魂曲》的结构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4 柏叶;“俄罗斯的萨福”——论阿赫玛托娃爱情诗的诗艺特征[D];吉林大学;2004年
5 邱静娟;丘特切夫诗歌语言的修辞艺术[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6 迟文静;俄汉诗歌篇章修辞象似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5年
7 何桦;狭窄的文本空间 巨大的心理容量[D];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
8 韩春英;阿赫马托娃的长诗《安魂曲》解读[D];河南大学;2006年
9 慕丹;俄汉歌词“音韵美”对比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6年
10 宋艳琳;与死亡和神性共舞[D];中南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O·曼德尔施塔姆,,韩世滋;语言的本源[J];俄罗斯文艺;1997年01期
2 胡学星;曼德尔施塔姆的历史文化观[J];国外文学;1999年03期
3 顾蕴璞;时代的“弃儿” 历史的骄子——试论苏联现代悲剧诗人曼德尔什塔姆[J];外国文学评论;1990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胡学星;;试论马雅可夫斯基与曼德尔施塔姆的诗歌创新[J];中国俄语教学;2008年03期
2 胡学星;;巧用诗歌意象之间的间隔——曼德尔施塔姆诗歌奥秘简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3 胡学星;;巧用诗歌意象之间的间隔——曼德尔施塔姆的诗歌奥秘简析[J];枣庄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刘波;;中俄两位文化名人在俄远东的足迹——单士厘、曼德尔施塔姆在海参崴[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5期
5 吴建广;;试图找回遗弃的身份——论保尔·策兰诗文中的犹太互文性[J];国外文学;2011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龚晓睿;给词语加冕—狄兰·托马斯与奥西普·曼德尔施塔姆诗学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相关机构
>河南大学
相关作者
>龚晓睿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涅克拉索夫的诗歌创作与民间文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56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185677.html